登陆注册
48428800000020

第20章 游酢理学在台湾和海外的传播(1)

程利田

游酢的“道南”,将洛学(即“二程”理学)传播到福建武夷山地区,使武夷山成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福建理学文化获得高度繁荣,最终形成了闽学(即朱子学),“二程”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孔子创立的儒学获得了振兴。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酢理学开始传播到中国台湾,传播到海外。游酢理学的外传,一方面是通过迁往台湾和海外的游酢后裔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通过游酢理学著作的外传。但因种种原因,游酢理学著作大部分都已散佚。据方彦寿研究员的研究和考证,游酢理学著作在宋代刊本行世的有12种47卷,而散佚的却高达5种40卷(《中庸解义》、《论语解》、《孟子解义》、《豸山粹言》等),因此游酢理学的外传,特别是对海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朱子学的外传来实现的,这是因为朱熹直接吸收了游酢的诸多理学观点和见解来构建朱子学体系,来为“四书”作注和阐释,撰著了《四书集注》。朱熹还将游酢诸多精妙理学言论收集编成《游氏妙旨》,给以传播和研究。

一、游酢理学在中国台湾的传播

游酢理学在中国台湾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迁台的游氏宗亲、台湾郑氏政权和清朝台湾官方三条途径来进行的。

1.迁台游氏宗亲的传播

清朝前期即顺治朝至乾隆朝(1644-1796),福建游氏族人就开始渡海入台,且以游酢长子游撝派下居多,从福建永定、南靖、诏安等地渡海到台湾的台北、彰化、桃园、宜兰、嘉义等地。他们中有的人应该有携带游酢理学著作入台(游酢理学著作虽然大部分散佚,但游酢后裔家中仍有收藏游酢理学著作。这在《宋.游酢文集》的序和跋里可以看到。如左宰写的序里就说:游酢后裔子孙游文远就在清乾隆丙寅十一年(1746年)取出家藏旧本《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易说》、《诗二南义》各一卷,文集十卷,重付刊刻;又如王杰写的序里说:游酢二十世孙端柏在清乾隆乙酉三十年(1765年)已经刊刻了游酢的遗书,并成集;还如朱珪写的跋里说:游酢的后代子孙上衢和庆光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拿出家藏的游酢文集请朱珪作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渡台的游酢后裔定有带着游酢理学著作)。因此,台湾游氏都以游酢为始祖或圣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台湾游氏宗亲约有17万人,集中分布在台北县市,以及桃园、宜兰、彰化、苗栗、高雄等地。他们入台后就成立游氏宗亲会,团结发动游氏宗亲教育子孙传承游酢理学思想和游氏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游氏宗祠、立雪亭、追思亭等,追思敬祖,弘扬祖德,传播游酢理学和“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精神。这里仅举新北市的广平祠来说明。台北中和广平祠雄伟壮观。宗祠大门里,立着刻有“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的游酢《诲子》诗巨石;二楼大厅四周挂满“报本思源”、“源远流长”等横匾,陈列着《宋.游酢文集》和研究游酢理学的《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等著作;五楼为定安堂,安放游酢神龛神像;宗祠的柱上是雕刻或挂着“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立雪记当年不愧程门称二哲,流芳垂万古永怀孔庙祀先儒”、“渊源溯豸山圣道阐扬光宋史,裔胄传东海宗祠赫奕壮台疆”、“居官清正掌朝纲恩封都御史,敬卫森严凭将略圣眷镇黔阳”、“学本“二程”道统克绍扶道,教垂十郡文风蔚起斯文”、“圣道南传仰“程门立雪”,裔孙东渡绳永邑遗风”、“祭祖勿忘先世训,同宗宜作一家亲”、“广修德业昭今古,平守箴言学圣贤”等颂扬游酢道德高尚、“程门立雪”尊师重教、道南圣学、弘扬圣学和东渡台湾继承祖德、传承祖业、学圣贤的柱联楹联。整个广平祠洋溢着浓烈的游酢文化氛围。

二是制定家规家训,编印发放《游氏族谱》、《游氏家训》、《游氏姓源来台考略》、《游氏定安堂记》、《游氏宗亲会会员手册》等,教育子孙遵守礼仪、家规、家训,发扬良好家风,尊祖、重谱、睦族、广睦、奉终,使游酢理学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永远流传。

三是兴办私塾、学校,召集子弟入学,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游酢文化。

四是返乡寻根谒祖,参加大陆各种学术研讨会,收集游酢著作和研究游酢理学等书籍。自从1992年6月,以游正成为团长的台北中和市广平游裔寻根谒祖团首次来南平凤池寻根谒祖以来,每年都有台湾宗亲组团来大陆寻根谒祖,考察调查,参加大陆举办的游酢、朱熹等的学术研讨会,仅闽台游酢学术研讨会至今都已举办了三次,第一次在福建南平召开,二、三次在台湾召开。他们还参加游氏宗亲恳亲会,与大陆宗亲共商弘扬游酢文化事宜,加强两岸宗亲联谊,发展两岸关系。回台时,他们带回大陆学者出版的研究游酢理学的学术著作,如《游酢评传》、《游酢新论》、《道南首豸山》、《游酢研究》、《游酢文化研究》等,带回游酢文集,带回朱子学、“二程”理学等有关书籍,以充实台湾游氏宗祠的藏书和更好地在台湾开展游酢理学的研究和传播。

五是邀请大陆宗亲、学者访问台湾,支持、资助大陆宗亲、学者开展游酢理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共同开发游酢理学资源,弘扬游酢文化和“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精神。如台湾宗亲游得男、游象喜等资助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出版《宋.游酢文集》;游岳勋集资、捐资数百万元编纂《闽游二三郎系大族谱》(上杭),兴建“辛郎书屋”、“纯良文化阁”(南靖)作为闽西南研究传播游酢理学的基地,兴建“游酢陵园”(建阳)、“中华游氏文化园”(柘荣),资助修复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书院和出版《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游酢文化研究》等书籍。现在,台湾游氏宗亲对游酢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正热火朝天、蓬勃发展。

2.郑氏政权的传播

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元年(1661-1662),郑成功率3万大军,经过9个月的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建立郑氏政权,开始经营台湾。

明清时期的台湾有语言无文字(汉字),但是要传播大陆汉族文化和儒家理学家思想,就必须从办学兴教入手,提高台湾高山族的语言表达、识字和知识文化水平,使台湾统一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从意识形态上贯彻理学哲学思想。

郑成功本是儒士,童年时代在家乡南安就接受儒学教育。闽北抗清失败后,虽然他焚儒衣弃文从武,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福建金厦东渡台湾时,跟随他入台的八百多名理学硕儒成为郑氏政权治台时传播理学、促进台湾开发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沈光文,浙江鄞县人,明太仆少卿,在台湾目加溜湾设教,教授生徒,传播大陆汉族文化和朱子理学,有“全郡风气开自太仆”之说。又如卢若腾,同安人,明朝进士,入台湾后隐居澎湖,杜门著述,弘扬中华文化和朱子理学。此外,还有王忠孝、徐孚远、张煌言、曹从龙、陈士京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儒才士。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的《教育志》里说:“(这些)鸿博之士,怀挟图书。奔集幕府,横经讲学,诵法先王……”台湾文教“盛于一时”。

郑氏时期,台湾官方汉化教育和理学教育的真正倡导者是陈永华。陈永华,同安人,任郑氏政权谘议参军。他在永历十九年(1665年)向郑经建议在台湾“建圣庙,立学校”。郑经以“荒服新创,地挟民寡”为由,要他暂缓,但陈永华说:“……昔成汤以百里而王,文王以七十里而兴……岂必广土众民?唯在国君之用人求贤,以相佐理尔。今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人民数十万,其俗素醇,若得贤才而理之,则十年生聚、十年教养,三十年之后,足与中原(清廷)抗衡。”他又说:“人若逸居无教,则近于禽兽。今幸民食稍足,寓兵待时,自当速行教化,以造人才,庶国有贤士,邦以永宁,而世运日昌矣。”在陈永华的不断劝说下,郑经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永历二十年(1666年)春建起台湾第一座闽式孔庙,郑经亲率文武官员举行释菜礼。随后,又命各社设立学校,其中高山族聚居地设立的学校称社学,延请大陆尤其是福建的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名儒教授番童。规定凡8岁儿童都要入小学,教以经史文章和诗书,让他们明人伦、懂礼仪、讲品德、自节制、立志向、学圣人。又命天兴、万年两州及承天府立学。是年三月,又设国子学院,陈永华亲自执掌文教,建太学,以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规定科举考试制度,两州三年一试,考试儒童。州试有名者送府,府试有名者送院,院试取中,准入太学。“自此台人始知学。”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四月,陈永华以郑经长子郑克臧土为监国,辅其治理台湾,台湾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连横在《台湾通史.关征志》里说:“自延平(郑成功)入台以来,与民休息,而永华又咻噢之,道之以政,闲之以谊,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渐之以忠,厉之以勇,劝之以利,严之以刑,民于是乎可任也。二十年间,台湾大有……善于德化之入人深也!”

郑氏政权在治理台湾时,不仅重视教育,而且还运用理学来发展台湾的生产,如重视农业,传授农耕技术,注意天人和谐,营造和谐安定的环境。同时,还用儒家文化要素更改地名,如郑氏所设的24个里中就有仁和里、仁德里、依仁里、归仁里、仁寿里、荣德里、善化里、感化里等,通过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物传播理学。

郑氏在台湾建学校,推行汉化教育,制定教育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初步构建起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为儒学、理学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郑氏政权运用理学发展生产、更改地名、构建和谐安定环境等措施,则是将儒学、理学运用于实践中,同样起到了儒学、理学的传播作用。

3.清朝台湾官方的传播

1683年,清朝同意台湾设台湾府,对台湾进行管辖。游酢理学继续通过儒学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而迅速广泛地流布。清政府从大陆选调理学名儒到台湾理政办学,弘扬儒学朱子学。如蒋毓英、周昌、沈朝聘、杨芳声、陈瑸等治台官吏,都把兴办学校、尊儒读经作为治台的方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和台厦道周昌将郑氏政权旧址改建为台湾府学。康熙四十五年,诸罗县建立儒学。康熙五十一年,台湾知县沈朝聘办起台湾县学,凤山知县杨芳声办起凤山县学。雍正四年(1726年),彰化县建立儒学。这些县学、儒学都在传播朱子学。

陈瑸是治台官吏中在台湾传播朱子学的倡导者。他原任福建古田县知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调任台湾知县,这是他首次入台。他一到台湾就立即倡导在台湾县学、儒学中传播朱子学。他在理政的空余时间里,召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为台湾县学撰写《台邑明伦堂碑记》,强调儒家人伦思想。他说:“自有人类,即有人心;有人心,即有人理;有人理,即若天造地设而有明伦堂。”人心、人理、人伦是儒家的核心,也是理学的核心,因为它出自“二程”、游酢、朱熹理学的天理论。理学家们认为,人、心、理三者都本于天,有人有心就有人理,人与心不可分,心与理不可分。人本于自然,心本于自然,理本于自然,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最高的原则,也是最为普遍的原则。而这个理就是人伦。办县学,设明伦堂,就是教人明人伦、明天理。陈瑸说:“苟斯堂之不立,则士子讲经无地,必至人伦不明,天理泯而人心昧,将不得为人类矣!”这就是说:如果明伦堂不立,那么读书人就没有地方讲经了,这必定会使人伦不明,于是天理灭而人心暗,这样就不能是人类了。可谓道理深刻,意义高远。康熙四十九年,陈瑸第二次入台,任台厦兵备道。他利用康熙帝表彰朱熹和朱子学之机,在台湾建万寿宫、修文庙、设十斋以教诸生,建朱子祠以祀朱熹,撰写《新建朱文公祠碑记》,大力提倡台湾要以朱子学为官方思想,告诫诸生要读朱子之书,并要切身体察,躬身实践,大力弘扬朱子学。接着又委托福州鳌峰书院山长蔡世远为刚竣工的诸罗县学重修碑记。蔡世远就撰写了《重修台湾教育碑记》,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理学经典中的要旨,让学生体会宋代理学家的微言大义,告诉学生立诚之方、读书之要、伦理之修,即给学生传授立诚、读书和伦理的修身方法。蔡世远引用游酢、朱熹名言来启发学生读书要注意难易之序、循序渐进、专心致志、常年不懈、广读博览、力行践履、通经致用、体用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传播理学时接受义理的浸润熏陶,终身受用。

清代台湾府学、县学在传播儒学、朱子学,除了通过治台官员撰写的碑记碑文外,还有就是在教学上、藏书上来传播。

同类推荐
  • 镜中问答

    镜中问答

    诗集是诗人1995年创作至今的诗歌结集,收录了诗人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及选入《中间代诗全集》《五十年诗选》等选本的近百首诗歌,包括组诗《妇科病房》《一周病历》《高家宅》等。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为了让广大读者增进对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遗产的了解,我们从元明清杂剧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喜剧名篇,分别为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郑廷玉的《看钱奴》、施惠的《拜月记》、高濂的《玉簪记》、康海的《中山狼》、李渔的《风筝误》、吴炳的《绿牡丹》等以飨读者。
  • 冰心读本

    冰心读本

    《冰心读本/八闽名家读本系列·福建思想文化大系》共分为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及诗歌四个大类。作者为冰心研究专家王炳根,对冰心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该读本中,他帮助读者从冰心众多作品中甄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呈现出来,其中就包括读者广为熟悉的:小说《超人》《我们太太的客厅》,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小橘灯》及诗歌《繁星》(节选)、《春水》(节选)等,值得一读。《冰心读本/八闽名家读本系列·福建思想文化大系》的结构框架较为简单,编者按照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及诗歌四个大类进行作品筛选,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逻辑清晰。
  • 成就标志:人民大会堂设计施工与落成

    成就标志:人民大会堂设计施工与落成

    《成就标志:人民大会堂设计施工与落成》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套丛书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成就标志:人民大会堂设计施工与落成》为“共和国故事”之《成就标志》。
热门推荐
  • 魔兽农场主

    魔兽农场主

    身前,是背负着历史洪流的召唤师。身后,是卷起了时代浪潮的魔法师。楚寒来到了这个时代。时代造就英雄?亦或是英雄造就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艰苦的任务就要降临在楚…对不起。楚寒抠着鼻子。历史的履带压过来我也不会掺和进去的。让我安安静静的种田当咸鱼就好。谢谢!
  • 千秋吾为王

    千秋吾为王

    他是一个从小便被送到边关历练的皇子,如果不是命运,他与她永远不会相遇。初次相遇他不知她是女儿身,还把她当弟弟。再次相遇她早已变成倾城倾国红颜祸水的美人,而且还成了他的王妃,她此行前来,只为助他踏上皇位,却不愿成为他的皇后。他却深爱上了她,为此他可以放弃皇位,只愿成就她一双人一世情的愿望。她问:“你为何不愿为皇?”他答:“如果为皇的代价失去你,那我便放弃皇位!”她说:“那个位置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位置,无数人为了它争得你死我活,你为何不要?”他答:“因为你想要一双人一世情,你说皇帝是最多情之人,坐拥万里河山与佳丽三千。你讨厌皇帝之位,因为你的父皇便是为此而亡。”他与她的故事被后人传成佳话,万里河山脚下踏,他愿为她弃天下他本秋国少年郎,今生宁愿永为王不羡吾皇万万岁,却愿为她一人醉纵有美女千千万,终不及她的一半。
  •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一个与地球有着平行时空的世界,天上为神界,居住着性格迥异的天神;地上为众生界,由人类和兽人分占白天和黑夜,各自在属于其的时间内活动,不得越界。匡原徽,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一次时空的错乱,使他突然来到了这个怪异的世界。于是平衡被打破,冰封的命运之河重新开始流淌,千万年前的回忆逐渐被想起,沉睡的神秘在慢慢睁开它的双眼。天神、人类、兽人、接踵而来的匪夷所思的事件交错在一起,匡原徽的到来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他的身边究竟是敌还是友,未来等待他的还会有什么,一切都还是未知。
  • 千年再相遇

    千年再相遇

    欲望操控之下的因妒生恨,三界不得安宁,为拯救百姓与苦难,一人祭天,一人自毁元神,一人苦守千年,千年之后,恩恩怨怨,阴差阳错,再续前缘
  • 见证艾泽拉斯

    见证艾泽拉斯

    见证艾泽拉斯的历史长河,见证各个种族的荣辱兴亡.
  • 超神物外

    超神物外

    核弹爆发后,世界进入末世时代。人族血脉觉醒,重新走上修行之路。血脉与异能的碰撞,外族真神的降临,创神计划的兴起,远古神灵苏醒,一切走向都是个未知数。
  • 农田福女小相师

    农田福女小相师

    现世鼎鼎有名的相面师,木芽,一朝穿越成农女,看着阴暗潮湿、摇摇欲坠的小小土胚茅草屋,也只能被迫接受现实。好在她还有一个相依为命又疼爱自己的爷爷,不是孤家寡人,木芽便已知足。什么克父克母克亲友,木芽对传言嗤之以鼻。到底是命中带克,还是福运天女,敬请拭目以待咯!且看木芽如何改变现状,改善生活,与相依为命的爷爷,闷头升官发大财!
  • 机甲横行异界

    机甲横行异界

    破军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本以为就要这样碌碌无为度过此生。没想新年之际一场奇遇却改变了他。从未知来的神秘机甲带他穿异界。踏上一条无敌王者之路。脚踏各路天才,拳揍各种老怪,终成一代神话。
  • 外星女的观察日记

    外星女的观察日记

    木艺是水蓝星派往地星观察的女观测员,她在家人眼中是个冷静成熟的孩子,在外人眼中是个能忍且完美的间谍。
  • 爱国者夏尔

    爱国者夏尔

    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雪莱《致云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