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8900000007

第7章 人有三宝

一、无用。

无用之人众人不理,因此可以大行其道,畅通无阻,摇身一变为大有用之人。鲲还泡在水里时,巨大无比,不吃不喝,就像个大笨蛋,海里的鱼都笑它太无用了。鲲一概不管,潜心自修,终于乘风而起,化为巨鹏。

二、无能。

无能之人可以全身远害,永远不被征用,所以永远可以优哉游哉。枪打出头鸟,乱棒打死长角羊,能人危险!太风光了,太灿烂了,不好。英国人做事从不知道收手,所以一路衰落。你看所谓大英帝国鼎盛时,干了多少“风光”的事,如今安在哉?

三、无情。

人一无情,天都不能伤。人之所以老是被伤害就在于心太软。

心一硬当一回绝情人,你会发现人越绝情,其实越有情伤。多情怕被情累,无情则能成全天下有情人。

无私成其私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七章》

“后其身而身先”,指落于人后反能先到。“外其身而身存”,指把身体交出去反能保存。“以其无私成其私”,就是用无私来成就私心。

佛经讲“一念之觉醒”,使人认识自我。这个觉醒的自我就是私心。人一旦有私心,就会为自己找定位,争权利。私心让人觉醒,并认识自我。私心让人成功。

“我”是什么?是自己。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一团肉。

这一团肉如此巨大精微,我们每个人凝视自己的身体都很有成就感。一个爱自己的人首先爱自己的肉体,就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让嘴巴吃东西,让眼睛看东西,让手抓东西。

但是大千世界物质无限,“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有的人永不满足,所以永远得不到。

有的人容易满足,所以能够得到。

得到什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与其说人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不如说人想要得到某种感觉。有感觉就津津有味,没感觉就味如嚼蜡。

感觉从何而来?一是靠经验,二是靠本能。

光靠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任何人的经验都有限并且经验本身可能会误导。

本能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与导师。

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使我们“觉醒”的那一念。食色之谓性,食欲、性欲、生之欲就是本能。

山河大地,电闪雷鸣。自然界驱动本能风云变幻,人类驱动本能则可以使自己成就大我。

要想成就大我就必须把自己交出去,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这时有什么私心呢?没有私心。

没有私心杂念的人就很快乐,见人爱人,见狗爱狗,见天见地都是故人。

古希腊智者米松走在路上,常会对着大石头下拜。人们感到惊异,问他这是为什么?米松说:“难道你们没发现它比国王要活得长久吗?”

石头无知无欲无求无私心,所以无烦恼。人们天天从石头边走过,石头也不收费,确实无私。

太阳每天照耀我们,也从不收费,确实无私。

大地每天被我们踩,也从不叫苦,确实无私。

天地都是无私的,所以长久。

老子说“以无私成其私”,就是要我们把自身交出去,给家庭,给朋友,给团队,给国家民族,给全人类,给大自然,变小我为大我,这样才会成就真正的自我。与自己更默契,不偏离自己,就能得到自己。老子说:“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这句话就是说行有所持。所持何物?就是“道”。什么东西扶持我们,我们就以它为所持,以它为辎重。

道使人立,使人生,使人寿,使人喜乐,所以人必须依于道。

《圣经》上说:“耶和华啊,我依靠你,求你叫我永不羞愧。求你凭你的公义搭救我,点拨我;侧耳听我,拯救我。求你做我常住的磐石。你已经命中注定要救我,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

就这样,信徒通过祈祷而生信念,内修者通过行道与自然达成默契,心能安乐。

人不偏离自己,就能得到自己。

要与自己更默契。

要与自己水乳交融。

欧阳修有两句很妙的诗:“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要痴也是自己痴,不关别人什么事。

风与月虽然美,却是外在的,无法真正得到。风月无边,苦海也无边,说到底回头是岸。

这岸也不是岸,“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风月,又见离人,这岸太长了便不是岸。无休无止的送别,须得多少断肠人才能续上那心中的苦水?

不如不要那岸,不如回家种田种花。

回到自己身旁,就不会再有离别。

柳永问秦观:“你有几个情人?”

秦观说:“我已记不清了,你呢?”

柳永笑了:“我也记不清!”

秦观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有一天抽空问苏东坡:“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苏东坡训斥道:“少游莫太无礼。老夫只有一妻一妾而已,哪来什么情人。”

苏东坡也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又问王安石:“荆公,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王安石勃然大怒:“老夫只有一妻,何来情人!”

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呆在了那里。王安石的为人他一向是看不起的,如今始知这老头确有过人之处。

人活一生,找那么多人,搞那么多事干吗?不如与自己搞好关系,有一两个谈得来的人就完全够了。

北门成在原野上欣赏黄帝的音乐

庄子说:“北门成听见黄帝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开始时感到惊惧,再听时觉得松弛,听到最后却觉得迷惑,精神恍惚,疑惑不定,不知所措,便问黄帝这是为何?”

黄帝说:“我以人情来弹奏乐曲,以天理来伴演,以仁义来运行,以天道来确立。乐声终结而寻不着结尾,乐声开始而寻不着起头,一时消逝一时兴作,一时停止一时升起,变化方式无穷无尽,所以你感到惊惧。我又用阴阳交和来演奏,用日月光辉来烛照,约制情欲,凝守精神,乐声悠扬,节奏明朗,形体充满而内心却又好像不复存在,所以你觉得松弛。我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用自然的节奏加以调和,音调混同驰逐相辅相生,如众乐齐奏而不见形迹,昏暗而无声响,处于幽昧的境界,或以为它消逝,或以为它兴起,或以为它实在,或以为它虚华。所以你迷惑不解。迷惑才淳和无识,才合于道,到这境地,就与道融合相通了。”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一死一生,一愤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实而无声。”

庄子这个故事借乐说人,传承了黄帝人生之道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人情世故。熟知为人之道当然也是境界,并且是一大境界。要在众人中相处,委实不易!人情人情,要有情,这样人与人可以相处。否则谁都冷冰冰,只好兵刃相见。如果说世上还有化腐朽为神奇之事,那么就是一个情字。事故事故,要把所有事情都看成已经过去,跳过事情去直接做人。把一切事当成故事听,要让它活而远离,不要它死而缠身。

第二个境界是太和。熊晋仁兄有专书讲太和哲学,我就不多说了。其要旨为:调和阴阳,缓慢操作。调和的关键不在于手巧,而在于手狠。大风要把小羊吹下山崖之际,你要狠狠握住小羊的腿。

第三个境界就是忘情。其要旨是:忘情不是忘掉情,而是忘掉遗忘这回事,不刻意去忘,自然忘情。庄子把这叫做“忘忘”。

与人合作不如与天合作

人是不可信的,天却不得不信。

老子说:“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与天相配合,也即天人合一的意思。天人合一,其实是人合天道,天是不管人的。

人越顺从自然,自然就越眷顾它,反之则消灭它,这是因为:人从天上来,虽然落地生了根,但仍受天道控制。不过这倒好,天对人的绝对控制又为人提供了保证。

《圣经》上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这比诺亚造方舟更多了一层的意思:以自身为路,把肉体奉献给其他更无知的羔羊。

从前有个痴人,他不相信人会死。他笑着对人说:“你看你看,我的胳膊好好的,我的腿好好的,我的脑袋好好的,怎么会死呢?”

有个老人开导他:“现在是好好的,但以后就会死。”

痴人大笑:“现在好好的,以后也是好好的,如果要死,现在就死了。”

老人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一头雾水离去了。

过了些年,老人死了,这个痴人身边的人也一个个死去了。痴人大惊:“怎么人越来越少?”

到死那天,他还不知道这就是“死”。

这个人可以说愚不可及,也可以说是不可战胜的。这种人的概念里只有人没有天,正是庄子说的天德健全之人。

庄子问孟子:什么是天?

孟子说:天就是空无一物,世界的本原。

孟子问孔子:什么是天?

孔子说:天就是一切满溢,不能再多了。

孔子问老子:什么是天?

老子说:天就是添,不断地添加垃圾。地就是递,不断地递垃圾上去。

孔子大笑着走了,老子一个人悄悄问天:天,你究竟是什么?

天说:我就是你所有的问题,所有的谜。我本身不负责提供谜底,谜底由你说了算。

女传南伯子葵长寿秘诀

南伯子葵问女偊:“你这么大年龄,面容却像孩童,是何缘故?”

女偊答道:“我得道了。”

子葵:“道可以学得到吗?”

女偊:“不可以,以圣人之道传给圣人之才,才容易领悟。我用三天忘了天下,再七天而忘万物,再九天而无虑生死,心境才明彻,明彻才能感受‘道’,得道才能超越古今,而后才能无所谓生死。道之为物,无迎无送,无毁无成。”

子葵说:“那么你从哪儿得来的道?”

女偊说:“从文字那得到的,文字通过背诵得到,背诵通过解读得到,解读通过耳授得到,耳授通过实行得到,实行通过吟咏领会,吟咏通过静默得到,静默通过空虚,空虚通过迷茫之始得到。”

本篇不但讲了“传道”的关键,而且讲了“得道”的奥秘所在。

庄子有言:“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讲大家都是圣人,两相对应,自然就成了。这就是传道的关键。打个比方,美女看见美女,大家欣赏。美男看见美男,虽不交流,但彼此会心一笑。至于美男与美女在一起,还会有什么问题吗?只苦了那些丑女追美男者,自然是无望。但为什么丑男可以配美女?因为他丑得大方,丑得有内涵。

与其说传道,不如说证道。

道可证,不可传。

不同人之间悟道有先后,证道却一。圣道不远人,圣才不远道,二者水乳交融。谁是圣才?人人都是圣才。何以见得?因为你心向善,爱美。

2005年初夏,我在书商贺雄飞处与两博士辩论。一博士说性本善,一博士说性本恶,我说无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承认有所本。有所本即承认有个创造者。这个创造者即道、即造化、即神、即上帝。上帝爱世人,使心有所属。你如以身证道,道也成就你。

证道之后,并非得道,而是忘道。

忘掉一切,得到一。

忘掉一,得到一切。

女偊说他用三天忘了天下,七天忘了万物,九天忘了自己,就是这个意思。

忘道的同时,你就得道了。你若念念不忘,必会有失。

庄子借女偊之口,具体讲了得道的九个科学程序,即:

文字→背诵→解读→耳授→实行→吟咏→静默→空虚→迷茫之始。

文字是大道之始。禅家一面说“不立文字”,一面又说有什么“文字禅”。据我说,文字还是要的。

文字的意义有二:

一、它是人说的话,

二、它是最初的命名。

老子说“道可道,名可名”,这个名可名就是指文字。

老子当初也不能道传天下,只得借《道德经》五千字。孔子就更有自知之明了,一面整理五经,一面作《春秋》,一面又对弟子传下诸多语录。老、孔二圣尚不能离文字,我们安敢“文外谈道”?

断不能离开《圣经》讲上帝,更不能妄立文字。

背诵是大道之入。文字有形,读之有声。有声则入耳,进而进入脑海深处。大脑如海绵,过滤各种声音。

圣音如乐,魔音如诉,取圣音。

柔音属雌,杂音属雄,取柔音。

柔而不和,还需再揉。柔而且和,就成了。

解读是大道之生。即证道。

耳授是大道之隐。总有些道理你需独享,我当私传。

实行是大道之出。有道而不行,等于无道。

吟咏是大道之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人吟咏得哲理,有人吟咏得诗意,当以诗意为上。何哉?哲理不过一悟,诗意却让人觉得美好。

静默是大道之酿。就像无声无息中美酒酿成,大道要久久酝酿,才得一醇。

空虚是大道之本。

迷茫是大道之始。

由空虚入迷茫,大道茫茫,我心也茫茫。以茫茫投茫茫,反得光亮。就像以明月投群星,反得光亮。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同类推荐
  •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在当代英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哈维、卡利尼科斯、施韦卡特、马尔库塞、伊格尔顿、弗洛姆、柯亨、威廉斯、罗默、吉登斯、福斯特、詹姆逊等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比较系统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思想维度在当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述中吸取伦理思想智慧,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进行伦理审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和西方人在垄断资本主义下的道德生活状况,并就如何消解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代西方人的道德生活状况建言立论,从而使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英美哲学园地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情劫难过

    花千骨之情劫难过

    爱上你爱上了错,失了你失了魂魄,可笑命运捉弄,来世今生无处逃脱……前世,桃花树下情缘深种;今生,你我再遇。永世的情缘,也注定,永世的纠纷……
  • 禽若难禁

    禽若难禁

    遇见他时,她以为他就是她的永恒;遇见他时,她以为他会是她最终的归宿;遇见他,她挣扎,逃避,几经周折,最后带着伤痛离去;翩跹的时光里,谁会一直爱着谁,谁又会始终如一地等着谁?谁会是谁的今生唯一,谁又会把谁当作此生挚爱?总相信一句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她一次次地在咨询中见证人心的震憾力量,也深深地明白,唯有真心,感情才会持久,不论何种。可是,曾经的伤害,如今的无奈,她可以帮助别人重寻阳光、找获幸福,却迟迟无法确定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不是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杂糅了太多,也寄予了太多……只希望,每个人随心前行,找寻至真的灵魂伴侣,走过独一无二的绚丽人生。
  • 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

    全书以绩效考评的内容和职能为主线,对绩效计划、绩效考评技术准备、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立、绩效考评方法、绩效实施、绩效评估和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导航”、“相关链接”等新栏目,更新了大部分案例,丰富了课后复习思考题的题型。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培训用书,还可以供社会各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话题大多涉及他对生活方式、电影等媒体的看法以及国外见闻的思考。他从身边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电光石火般让人幡然惊醒。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 九州战神

    九州战神

    六年未归,妻女被人凌辱,一声令下数万人围城……
  • 在美漫的日常生活

    在美漫的日常生活

    本作者也走上了人生颠疯,没救了,正在进宫路上排队。
  • 老子是孙悟空的徒弟
  • 南柯忆梦

    南柯忆梦

    庄子做梦变蝴蝶,醒时蝴蝶化庄周。若我梦醒,化蝶寻你。
  • 我的兄弟叫高俅

    我的兄弟叫高俅

    楚风被一百零八枚玉片,带到了玄幻世界。好在楚风的体内,藏着一座轮回小镇。小镇内可以种田,可以寻宝,可以为自己培养手下。结识兄弟高俅,潇洒异界,寻宝变强,顺便征服下世界,带着美人,娇妻,笑傲江湖。
  • 暗黑甜美风

    暗黑甜美风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精彩!血族的贵裔,甜美的少女。两个少年,一个狡诈如狐,鲜衣怒马。一个阴戾如狼,难释忧伤。两个少女,一个活泼娇俏,艳冠群芳。一个冷冽如霜,呆萌不解。在那段青涩时光里,烟花漫空,流星曾点亮什么,他们和她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转学四人组,到底在这所没落的魔幻校园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