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700000003

第3章 林逋究竟有没有妻儿

关于“梅妻鹤子”传说的考辨

北宋处士林逋(字君复,死后赐谥和靖先生。967—1028),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终身未娶。相传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这个故事,我从小就在古书上读到过。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权威工具书也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叙述。例如:

《辞源》:“〔林逋〕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1988年修订版缩印本)

《中国文学大辞典》:“〔林逋〕不娶无子,所居植梅蓄鹤,人谓梅妻鹤子。”(1997年上海辞书版)

其他还有《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其释文内容也大体与此相同。

这众多的权威工具书,可以说众口一词:林和靖没有娶妻,也没有儿子。本文题目中所说的问题,本来应当是不成其为问题的。然而没有想到,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还是被人提了出来。

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在《秋雨散文·西湖梦》中写道:

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

由于余秋雨的说法推翻了近千年来的历史定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读者徐如顾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的注释,撰写了《〈秋雨散文〉中的一处小疏忽》,对此提出了批评。

面对徐如顾的诘难,余秋雨写了《答徐如顾先生》一文(见《咬文嚼字》1999年第2期),他不作正面的回答,而是引用了曹聚仁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的《万里行记》中的一段话,把对方的意见挡了回去。曹先生《万里行记》的原文是:

孤山,小小的山冈,连着白堤成为里湖外湖的隔线。山以林和靖得名。林,北宋真宗年间隐士,“为诗孤峭澄淡,居西湖二十年,未尝入城市”。相传他梅妻鹤子,今日孤山,还有鹤冢。其实他是有妻室有孩子的。

引完这段文字以后,余秋雨轻松自在地说:

曹聚仁先生学问渊博,治学严谨,可以信赖。

这算什么逻辑呢?难道“学问渊博,治学严谨”的人,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曹先生在这里除了“他是有妻室有孩子的”一句断语外,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也没有进行一言半语的考释,凭什么让人盲目地接受他的观点,去推翻近千年来的历史定论呢?余秋雨不辨是非,将曹先生的观点囫囵吞枣地搬进自己的文章,在受到读者批评后,又把曹先生抬出来作挡箭牌,这样做,实在是有失大家风范的。

不过话说回来,曹聚仁先生毕竟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我相信他绝不会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即使他的观点不正确,也必然有所依据。为了进行深入的讨论,辨明孰是孰非,首先要把他这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按照友人姚献民兄的提示,我查到了清代学者杭世骏《订讹类编》中的一段记载。该书卷二“林和靖有妻子”条说:

林和靖有妻有子。《宋史》谓其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非也。杨升庵云:林洪著《山家清供》,其中言“先人和靖先生”云云,即和靖先生之子也。盖丧偶后不再娶耳。(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3页)

事情总算有了着落。“林和靖有妻有子”说的源头就在这里。其始作俑者是明代的杨慎(号升庵),张扬助成者是清代的杭世骏,而余波所及,在现当代将其奉为推翻历史成说的新观点者,则有曹聚仁、余秋雨两位文化名人。目标既然浮出了水面,论辩也就可以展开了。

先纠正一下杨升庵表述上的一处疏漏。他论定林洪即“和靖先生之子也”,唯一的根据就是林洪在《山家清供》中称“和靖先生”为“先人”。其实,“先人”二字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称死去的父亲,也可以指远代的祖先,仅仅根据这个称谓,不一定能得出林洪就是“和靖先生之子”的结论。经查检,在《山家清供》中,林洪对林和靖的称呼,是“吾翁”而不是“先人”。其“寒具”条云:

吾翁和靖先生《山中寒食》诗云:“方塘波静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有客初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上海古籍版《生活与博物丛书·饮食起居编》第295页)

上引《山中寒食》诗,确是林和靖的作品,今天还可从《和靖诗集》中找到它,只是个别字词略有出入而已。这里,林洪称和靖先生为“吾翁”,“吾翁”即“我的父亲”,毫无疑问,他自然就是林和靖的儿子了。按照常理来推断,一个人在自己的著作中去冒充别人的儿子,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何况对此加以论定的又是明清两代著名的考据家杨升庵和杭世骏。于是,曹聚仁先生便深信不疑地把这个观点接受下来了。

然而,历史的事实是无情的。孤山处士林和靖,确实终身未娶,无妻无子;而冒充他儿子的林洪,则完全是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他的话是不能信以为真的。

证明林逋没有妻儿的材料,通常是根据《宋史·林逋传》:

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喜,英宗时为侍御史。

《宋史》是元朝末年丞相脱脱等奉旨撰修的,其《林逋传》中“不娶,无子”的说法,必然有所承袭,实际上来自北宋梅尧臣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原文云:

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这是一条证明林逋无妻无子的极其重要而过硬的材料。

按照年龄计算,梅尧臣(1002—1060)小于林逋35岁,属于林的晚辈,但梅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与虚白上人乘舟冒雪同往西湖孤山拜访过林逋(林卒于天圣六年,即1028年,梅访林之行不会晚于此年),并且还写过一首《雪中同虚白上人访林逋》的诗(集中未见,已佚,但林逋《和靖诗集》中收有《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见访》诗),以致约二十年后,梅尧臣还写了《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三首(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定此诗作于仁宗庆历七年,即1047年),以缅怀当年那次难忘的寻访。正因为他同林逋有过这一段忘年之交,所以,林逋的侄孙林大年才会请求梅尧臣为其伯祖的诗集作序。据此可以肯定,序中所说的林逋“少时多病,不娶,无子”,必然是实录之词。如果林逋真有妻室和孩子的话,梅尧臣应当是知道的。退一步说,即使他原先不了解,也一定会在作序之前去询问林大年,绝不会随便写上“不娶无子”四个字,而且写了也不可能为林大年及其族人所接受。

此外,还有几条材料可以一提:林逋的好友范仲淹写过《寄林逋处士》诗,其中有句云:“几侄簪裾盛。”只字未提林逋的儿子,却特意说他有几个侄子做了官,可以称得上“簪裾盛”。对照《宋史》本传所说的林逋“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为侍御史”,这里恐怕是含有一点言外之意的。《宋史》本传还说:林逋生前“尝自为墓于其庐侧”;林逋死后,州守李谘“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如果林逋有妻有子,难道还需要生前自己造墓,死后由地方官来为他营葬吗?

现在回过头来谈林洪。这个将林逋称为“吾翁”而被杨升庵、杭世骏断作“和靖先生之子”的人,究竟有没有可能与林逋扯上父子关系呢?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注释,林洪是“宋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字龙发,号可山……理宗淳祐(1241—1252)间以诗名。”宋理宗在位时,已属南宋末年,而林逋则生活在北宋前期(主要是太宗、真宗两朝),两者的时代相距约二百多年。明白了这一点,再要说林洪是林逋的儿子,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其实,冒充林逋儿子的事,只能骗骗隔了两三个朝代的明清人,对于南宋末年的当朝人来说是行不通的。于是,新的花样翻出来了。这个冒牌儿子林洪,又在他的另一部笔记《山家清事·种梅养鹤图说》中,摇身一变,成了林逋的七世孙:

先太祖瓒,在唐以孝旌。七世祖逋,寓孤山,国朝谥和靖先生。(据涵芬楼藏版《说郛》卷二十二引)

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二百来年正好折算成七世。家谱藏在自己屋里,外人无法看到,真伪自然难以判断。殊不知,梅尧臣所作《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早已流传人间,只要读过的人,恐怕都能毫不费力地识破林洪这个作伪者的手法。请看当时的学者对他的揭露和嘲讽。其一为陈世崇(1245—1309)《随隐漫录》卷三:

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尧臣字)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其二为韦居安《梅磵诗话》:

泉南林洪,字龙发,号可山,肄业杭泮,粗有诗名。理宗朝上书言事,自称为和靖七世孙,冒杭贯取乡荐;刊中兴以来诸公诗,号《大雅复古集》,亦以己作附于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皮”云。

两书所引的诗,虽然字句略有出入,其作者也一说“姜石帚”,一说“无名子”,但所叙事实却是无可怀疑的。特别是《梅磵诗话》写林洪强认和靖亲族,以泉州冒充杭州籍贯骗取乡荐,刊印《大雅复古集》诗,“亦以己作附于后”,其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无赖嘴脸真可谓跃然纸上,结果却只能是演了一场丑剧,贻笑后世。

“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这样的讽刺,真是够辛辣的。没想到像杨升庵、杭世骏这两位明、清时代著名的考据家,竟然也被林洪的假话所蒙蔽,提出了“林和靖有妻有子”这种完全违反历史常识的怪论,而且后者还把它作为“订讹”的成果收进自己的文集中,实在有点贻笑大方。我想当代的学者,总该动动脑筋,查查史料,辨辨真伪,不要再成为古人嘲讽的对象吧!

同类推荐
  • 胶片·哈哈镜

    胶片·哈哈镜

    本书是《惊蛰诗丛》丛书中的一部,丛书由四部诗集组成,收录了四位山西诗人近年来优秀的诗作,是一部极为难得的诗歌自选集。
  • 解密中国大案叁

    解密中国大案叁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本书介绍了郑振铎先生如何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本着弘扬平民通俗文学、贬斥歌功颂德文学的原则,以平民化的文学观、史学观、美学观统驭全书,同时又以具有独立气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眼光对文学和历史做出精辟分析,用优美的文笔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史娓娓道来,以散文式手法铺陈行文,晓畅雅致,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的文史学名著。
  • 相思树上合欢枝

    相思树上合欢枝

    本书对李商隐诗中的《十五泣春风》、《同是将军客》、《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留得枯荷听雨声》、《柳枝五首寄伤怀》等进行了赏析。
  • 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

    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

    李银河首部诗意短章集,轻盈、凝练、文艺、超脱。退休后的李银河住在海边,安于半隐居的沉静生活,平日只是看书、写作、观影和去海边散步。每天清晨醒来,她将内心自然流露的感悟记下,经年累月,便有了这本短章集。这些自然涌流出来的思绪,是她自身存在的真实状态,也是她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全书分为五个篇章:鸟瞰、本色、暗火、涂鸦、归零,分别关于出世、入世、情感、写作及杂感。这些凝练、闪烁的字句,是她以半个多世纪的阅历,兼以独到的心境,对生命本质所给予的观照。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王者逍遥

    异界之王者逍遥

    出身于古武学世家的他,携家族顶级武学来到异界,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猪脚的身份也变成了一个叫花子,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对猪脚这个武痴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诱惑,独驰异界战场,孤入魔兽深林,猪脚的爱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转换人生世界

    转换人生世界

    一念七珠,两极世界…………………………………………
  • 三寻烟火承舟渡川

    三寻烟火承舟渡川

    霍烟说,蒋承舟是她人生中最愧疚的光蒋承舟说,霍烟是他死也不想忘记的人。
  • 恶魔公主遇到魔鬼校草

    恶魔公主遇到魔鬼校草

    就在自己家花园玩野营也会迷路?迷路后竟然晕倒了!晕倒就算了,还穿越到了魔界被一个魔鬼一样又有妖孽般脸的校草叫醒………这个世界到底想怎样?
  • 逆天杀神系统

    逆天杀神系统

    你以为这是西方丧尸流,可这漫天神佛是什么鬼?啥?你说你有主角光环?来来来我这里搞批发。有人说这里是末日。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天堂。三千天命。万千世界。这条路是成圣做祖还是化为枯骨。(温馨小提示:由于作者智商,时常不在线。如有雷同请勿较真)
  • 龙套甜妻:拒嫁天王巨星

    龙套甜妻:拒嫁天王巨星

    钱多多这辈子绝对没有想到,她只是去跑个龙套而已竟然会遇见初恋!哦天呐!一砖子拍死我吧!唐老大步步紧逼,笑着看着她,问道:“现在的我,长得比人民币好看了吗?”“抱歉先生,我心目中永远只有人民币一个男神。”她很机智的脱口而出,却看见一张如同南非暴晒回来一般黑的脸……好吧,钱多多承认,这辈子她重要的只有三样:家,钱和……她的初恋老情人;加上宋菲菲和康凯为首的一群人的搅和之下,钱多多只觉得她快要不认识这个世界了,没关系,钱财在手,男神我有,任你战斗力爆表我也照刷不误!
  • 众神之庭

    众神之庭

    神创造了一切,包括神,而后消失无踪。一个普通的人,在无意中踏上了神的领土,他所想要做的,只是寻觅一条回家的路。神,于此降临。
  • 还珠格格之还珠归来

    还珠格格之还珠归来

    如果小燕子死后投胎转世去了现代,却在20岁时意外又回到南巡时,她还会嫁给五阿哥吗?她又会有怎样的人生!
  • 少昊传

    少昊传

    少昊之争,天命之夺,一切从这里开始!少年龙扬的命运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