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1700000035

第35章 碳金融:你的天空我做主(2)

在美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精英统治集团涉及一个很大的群体,它们的利益分割也不一样,有时候也会出现狗咬狗的情境。就在全球二百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一堂,商讨人类天空的几个月后,维基解密网在气候变化谈判上的“爆料”,一举抢过了会议谈判中心——长期愿景(LCA)大会主席文本的风头,成为坎昆会场内,无论是政府代表还是在场各组织都无比亢奋进行讨论的目标。而解密的资料就来自于美国精英统治集团内部的人士爆料。

2010年美国人泄露了他们在哥本哈根会议的诉求,这是一份绝密的文件,美国人对这样的文件泄露其实非常恼火。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密集斡旋的一份外交文件,文件内容揭示了美国是如何利用对别国的财政和其他援助来获取政治支持,以及美国如何安排秘密的全球外交攻势压制对《哥本哈根协议》的争议。他们认为威逼利诱能够达成他们需要的目标,实现对碳排放标准的战略控制,从而掌握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这份文件泄露出来的内容,让人震惊,这意味着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布局了很长的时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已经进行了实质性的推进,他们对于一些不知利害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游说,用短期的利益来换取他们长期的发展利益。就文件透露出来的情况,确实有很多的国家为了自己的短期收益,准备和美国人做妥协,他们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答应了美国人的条件,就是进了美国人的经济绞索。

为了增加谈判砝码,在2009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出了一份秘密电报,寻求联合国外交官员的情报,这份电报最早来自于美国中情局,外交官们被要求提供各国对于哥本哈根的谈判立场、各国之间的交易,以及联合国环境方面“条约规避”的信息。

美国想让尽可能多的国家签署《哥本哈根协议》,加强《哥本哈根协议》被正式接受的可能性。于是展开了一张全球外交攻势网,美国的外交官都开始忙碌工作。同时期从2009年12月底到2010年2月,外交官电报的数量增大,速度也加快,要多收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小国。《哥本哈根协议》原来承诺对最贫穷国家进行三百亿美元的资金资助,正是这笔资金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哥本哈根会议后两周内,马尔代夫外交部长阿曼德·斯哈赫德(Ahmed Shaheed)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写信,表示对于支持《哥本哈根协议》的渴望,以及要求成为三百亿美元资助中一员的原因。2010年2月23日,马尔代夫驻美大使阿比达尔·嘎哈发·穆罕默德(Abdul Ghafoor Mohamed)对美国气候谈判副代表潘兴表示,他的国家需要“确实的帮助”,这样其他国家才能认识到,遵从《哥本哈根协议》可以获益之处。阿比达尔还提到了不少工程项目,总资金额度在五百万美元左右。潘兴鼓励他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提高双边协助的可能性。

很多人以为美国很正义,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援助,其实这些援助都是带有政治条件的,国与国之间没有我们认为的含情脉脉,给钱或者伸手要钱有时候就是赤裸裸的交易。马尔代夫在美国的金元攻势面前就丧失了立场,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工业,也不发展什么制造业,它是一个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国家,所以美国就先找这些容易支持的国家入手。很多发展中小国是无法抗拒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更确切地说,这些发展中小国的领导人是抵制不住诱惑的。

同年2月11日,当潘兴同欧盟气候变化委员康妮在布鲁塞尔会面时,一份电报显示,康妮对潘兴表示:“考虑到它们需要资金资助,小岛屿国家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联盟。”因为联盟成立以后,实际上碳金融的基础还是美元,而且能够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战略上好处不大的生意,欧盟国家对于环保的真诚性要高于美国很多。所以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并未与欧盟商议,美欧双方对于怎么能筹集到这笔三百亿美元的资金产生了分歧。

康妮则希望知道,什么时候美国的资金才能够开始流动。她表示是否美国可以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会计工作”,例如日本和英国,就在设计不仅仅是资助,而且也有贷款的项目。

潘兴表示:“出资者肯定是要在提供真正的资金的政治需求与实际上缩减的财政赤字之间寻找平衡。”康妮实际上就是告诉美国人,碳金融的成果主要受益者是美国,所以美国出钱,至于其他的欧盟国家,则根据自己的状况酌情而定。

第一份电报内容被泄露以后,美国另外一些文件也逐步泄露了出来,这多少让美国人有点灰头土脸,另一份2月17日从布鲁塞尔发出的电报显示,美国计划同其最有力的对手——“金砖四国”(中国、南非、印度、巴西)作斗争。这份电报是关于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米歇尔·福曼(Michael Froman)同康妮以及其他欧盟官员的对话。福曼表示欧盟应从“金砖四国”的技术中学习,并分裂“金砖四国”,从而“更好地避免第三世界国家的阻挠以及未来有可能的气候谈判失败”。

美国要求欧盟进行政治上的支持,作为发达国家的集团,美国和欧洲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压制发展中国家,尽量延缓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使得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康妮表示了欧盟对此的支持,“她表示希望美国注意到,欧盟现在已经降低了对美国的批评声,希望表现得有建设性。”电报显示,那时有一百一十六个国家表示要同《哥本哈根协议》相连,另有二十六个国家打算这样做。这个国家总数目前超过一百四十个,已经同潘兴在与康妮会谈时,所表示的“一百到一百五十”个国家中的上限的预期相接近。

另外一个发达国家日本也坚定地站在美国这一边,对于环保领域的协议,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是全球共识,只是美国将霸权植入其中,混淆了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的授意之下,日本宣布不支持现有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又为《哥本哈根协议》的合法化,给予了巨大推动,这其后推力,不言而喻。

其实日本是哥本哈根协议的一个主动推动者,有着自己的战略意图,在东亚,日本的头雁位置已经不存在了,在产业技术领域,韩国基本已经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在技术领域也不断积累,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有差距,但是主要技术类公司也已经实现了技术资源的全球整合。日本人当然不希望中国发展起来,抢了他们优势产业的饭碗,所以要给中国暗地里使一个绊子,跟着美国嚷嚷,其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将自己定位成了“地球卫士”,也许是好莱坞给了他们灵感,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里,很多地球危机最后都是美国拯救的,所以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国家。美国能源部长在哥本哈根前的会议上对商界、政界领袖以及专业人士称:“美国有机会领导世界进行新的工业革命。”

这位能源部长在评价中国的时候说:“我们在清洁能源的竞赛中落后了……中国一个月在清洁能源的投入就达到九十亿美元……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已赶超美国和欧洲。美国没理由把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地位拱手让人。”这样的一句话也许中国人听起来很受用,因为中国人比较喜欢听奉承话,这其实是不成熟的一个表现。

美国没有对世界第一碳排放国家中国大加指责,反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鼓励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巨额投资,并声称自己在这些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这只能是姑妄听之,美国人对石化能源的拼命争夺说明了代替碳能源的技术还不成熟。他们将中国引向错误的方向,上万亿元的新能源投资实际上很难带来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都很不稳定,能源技术依赖新的能源技术革命,而不是开发一些小块能源。

美国对于全球碳排放建立碳金融,这充分显现出美国参与这场未来主导权争夺战的迫切心情,为摆脱金融危机形象,利用气候问题钳制、发展、占据高地,以便重夺霸权的心态也是表露无疑。

2001年,石油价格开始上涨,布什总统上台。他所主张的美国能源政策是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储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力度,加强核能技术和水力发电。2009年5月,奥巴马制定了严格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要求美国汽车必须在2016年前达到油耗不超过百公里七升的行业新标准。2010年,美国通过《气候法案》,法案通过就会对一切碳排放较高的企业进行限制。

其背后的谋略很多局外人是看不到的,但是业内人士马上意识到无论是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石油与碳排放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摇摇欲坠。于是,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控制石油源头,使全球的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结算。美元变成石油本位制,依靠石油来支撑美元的价值。随着美国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双双增加到天文数字,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元以石油为靠山来保持国际货币地位的方法越来越失去效果,美元必须找到新的战略支撑点,这就是美国政府的新打算。

美国的想法就是以美元为基础,建立可取代石油的是碳排放量金融标准,就是可以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当成一种商品来买卖,甚至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期货期权及各种衍生品的交易。在碳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的问题上,欧元已经领先美元。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以欧元标价,2008年交易额达九十六亿欧元,占全球碳交易额的百分之七十。以美元计价的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的交易规模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美国打算用这个新的协议来为美元取得在碳金融交易方面的霸主地位,客观地说,美国在碳排放问题上的真诚度远不及欧洲。

美国在碳排放量方面的政策转变是在奥巴马上台后的2009年。布什与奥巴马的能源政策貌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实质上两人的政策一脉相承。布什生物能源政策使得美元迅速贬值,用美元这种毫无价值的纸张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通过粮食来控制一些缺少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当美元贬值到华尔街心目中的最低线时,恰好是布什下台,奥巴马上台之际。很多金融人士早就说过,美元这种地位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的信誉,如果美国政府老是这样用滥发美元的方式去收割世界其他地区的财富的时候,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失去对美元的信任。欧元虽然被打压,人民币等货币也没有走向国际化,但是这些货币如果稳定性好于美元的话,那么很多的地区性组织中,美元的国际支付的主导地位就会受到挑战。美国人要做的就是离间大国和周边小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支付体系建设上,加强美元的地位,将很多重要领域的金融标准捆绑在美元支付基础上。

据内部人透露:还是在2005年,当亨利·保尔森还是高盛总裁时,就亲自起草了美国碳排放文件。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首次被高盛提出。所谓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排放被许可的配额,一旦超过则要购买其他企业的配额。由于政府要逐年降低碳排放量配额,碳排放配额只能逐年降低,碳排放量配额转让价格只涨不跌。

其实这个战略披着的外衣是全球环保,所以美国人在宣传这个战略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国际环保组织对这样的举动也大力支持。事实上在全球一旦碳排放配额能成为像股票、债券一样的可交易金融品,并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它就能代替石油成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保证。因此,美国故意策划出欧洲债务危机来打击欧元。与此同时,在高盛的推动下,美国即将颁布限制碳排放量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华尔街掌控的美国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保护的领导者,美元也逐渐从石油本位制转变到碳排放本位制。

碳排放本位制一旦建立起来,也就成了全球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标准,甚至个人的生活标准,碳金融将用美元支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池,而资金从哪里来,美国就可以用更多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转换成美元金融资产的形式,这是美元国际地位的新支柱,碳金融在一般人的眼睛里是环保事业,在美国人的眼睛里却是金融霸权。新的标准出来了,就意味着能够指挥全球的产业布局,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施加新的影响力。

2009年,“股神”巴菲特斥资二百六十三亿美元收购了全美第二大铁路企业北伯林顿铁路公司。这笔生意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大的交易,向来投资谨慎的他居然会投资于铁路这种夕阳产业。熟谙市场操纵技巧的巴菲特从不打无把握之仗,马上人们就联想到和美国新能源策略有密切关系。因为新能源技术需要大量的铁路运输工作,铁路的碳排放比起其他的运输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在全球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二十三,而美国铁路运输了全美百分之四十的货物,但仅占与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百分之二点二。巴菲特收购北伯林顿铁路主要是为未来的碳排放交易做准备。2007年,美国尚未承认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巴菲特已经从高盛与美国政府获取内部信息,于是他大胆购入铁路股份。

我们在这里实际上就揭开了“股神”巴菲特的面纱,并不是“股神”有多牛,看市场永远不走眼,而是他能够和世界金融标准的制定者站在一起,甚至成为他们的股东,一流的企业做的就是理念,“股神”不是靠获取内部消息做碳金融生意的,他是依靠制造碳金融的标准来赚钱的。

巴菲特是高盛最大的股东之一,到了2009年,高盛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换言之,美国碳排放交易也在他的掌控之下,于是他尽可能地控制更多的铁路股份。如果华尔街碳排放阴谋得逞,那么巴菲特通过碳排放将掌控美元,而美元则依然独霸世界。

纷纷扰扰的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上的各路神仙表演,实际舞台的搭建者却是华尔街和美国少数政要的密室谋划。组织行为学上的一句话印证了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业和大奸大恶的事业都是私人推动的。我们在看待美国的时候,总是在他们行事的逻辑之下找到几个影子,而正是这样的影子在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甚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同,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则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环境而言,一个是在私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另一个则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只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以生动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建构出了一套政治领域的“中国标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既激发了受众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人的判断。
  • 乡镇人大工作实用问答

    乡镇人大工作实用问答

    本书根据新修改的宪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人大代表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和近几年来作者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新的体会,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编写。重点围绕代表法,联系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际,特别是针对乡镇人大工作现状,阐释了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常识、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用问答的形式,力图为乡镇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和为乡镇人大工作者在工作上有所借鉴和参考提供一本集规范化、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读物。
  • 阿里·沙里亚蒂思想研究

    阿里·沙里亚蒂思想研究

    沙里亚蒂的著作最明显的特征是强调人的思想。他不仅不畏惧西方的霸权文化,而且通过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复兴了古老的波斯文化,捍卫了伊斯兰教的地位。沙里亚蒂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当时伊朗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方面关注中产阶级的命运,另一方面以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的身份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伊朗社会,积极探索拯救社会的新途径。沙里亚蒂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他的思想在当时的青年一代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即使是在今天,仍有许多大学生阅读他的著作,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文化营养,了解伊斯兰信仰。
  •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古代出使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节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文字。这些书统称《燕行录》。《燕行录》的写作持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金允植的《阴晴史》是最后一批《燕行录》,也是朝鲜封建文人的千古绝唱。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游戏设计鬼才

    游戏设计鬼才

    在这个游戏文化贫瘠的世界,他做的每一款游戏都被无数人追捧,变成时代潮流。杨阳感觉很无奈,他只想做一款垃圾游戏捞钱,谁想竟成为经典。
  • 心念神魔

    心念神魔

    起源大陆,一个万灵汇聚之地,没有和平与安逸,只有残酷的现实。种族的纷争,资源的掠夺,战火从未平息。一个从平凡中走出的少年,能否改变这风云变幻的大陆。战争的苦不堪言;城市的繁荣昌盛;世间的冷暖百态,他又该何去何从。
  • 茅盾小说

    茅盾小说

    “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十几篇茅盾先生的小说精品。
  • 雷斗九重天

    雷斗九重天

    “封神台现,千圣战,百族乱,生灵涂炭。”合上史书,林明宇扶着额头,愣愣得看着虚空。“被称为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一切邪恶的根源,难道就只有这短短十四个字么?”
  • 热血情缘

    热血情缘

    丹藏北斗七星,天生文武双脉。宿命姻缘难拒,英雄共赏秋月。纳兰裴:“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你这厮酒鬼一个!我不要嫁你!”韩无极:“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你这个木头,气死我了!”秦雪茗:“天地有灵剑,红尘有情缘,大道无情,愿与你同行!”夏清风:“当清风吹过,意中的繁华,虚作的逍遥,居然都是真的,这可如何是好?”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