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35500000002

第2章 弗里德里希·席勒

烂苹果

弗里德里希·席勒

1759—1805

那种气味,对席勒有益,对我则像毒药。

——歌德《歌德谈话录》

据歌德说,他与席勒截然相反,甚至在写作习惯上。席勒去世二十年后,他向传记作者艾克曼回忆起两人的不同。他讲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来反映这种差异有多大。有一次,他顺道去拜访席勒,发现这位朋友出去了,便决定等他回来。这一小段等待的空闲,多产的诗人没有浪费,而是坐在席勒的书桌前,匆匆记下些笔记。这时,一股奇怪的恶臭使他不得不停下。不知怎的,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渗入了这个房间。

歌德循着气味找到了源头,实际上就在他坐着的地方。气味散发自席勒书桌的一个抽屉。歌德弯腰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有一堆烂苹果。迎面扑来的气味如此有冲劲,把歌德弄得头晕。他赶紧走到窗户跟前,去呼吸新鲜空气。对于发现的垃圾,歌德自然很好奇,但席勒的妻子夏洛特提供的实情只能令人咋舌:席勒有意将苹果放坏。这种“芳香”不知怎的,能带给他灵感。而据他的配偶说,“没有它,他就没法生活或写作”。

多年以来,席勒与歌德金石相契。他们就各种话题进行谈话和通信,互相砥砺,甚至合写了一些作品。然而,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席勒却坚信,他们永远不会莫逆于心。这次相遇发生在1788年9月。在由伦格费尔德家族主办的一个聚会上,两人同时被邀请参加。对于这次聚会,席勒极为兴奋,因为歌德的名字也出现在客人名单里。但到真正见面时,席勒发现,歌德只热衷于谈论自己不久前在意大利的旅行。谈话缺乏深度,席勒感到失望。在给朋友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科尔纳的信中,他描述了这次毫无闪光点的会面,说:“我怀疑我们是否还会彼此走近。”但六年后,两人又一次相遇。他们谈起席勒创办的新杂志《时序女神》,这次会面的谈话要愉快得多。最终,两人的联系紧密到如歌德所说,“[我们中的]一个离了另一个,真的没法活”。

既然是好友,席勒欢迎歌德兴之所至随时来串门,就像在烂苹果事件中。然而,没熟到这份的意外之客,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席勒讨厌被打扰,尤其在他努力工作的时候。歌德发现,“遇到这些场合,他会不时地表现出缺乏耐心,有时甚至会显得粗鲁”。如果一个人贸然来访,席勒不会掩饰自己的懊恼。他明显的愤怒会使见面过程很快结束。

为了确保奋笔疾书时无人突然造访,席勒通常在晚上写作。在星辰升起、可能的来访者熟睡之时,他会工作上数小时。他的身体对上夜班发出抗议,睡意不可避免,但疲倦的痛苦不是他的对手。夜里写作时,他会用浓烈的咖啡来提神。有时,如果实在困极了,就需要采取更极端的行为。为避免在桌子上睡着,席勒会将双脚放进一桶冷水里。

如果听到席勒为了在夜里保持清醒这么费周折,他的邻居可能会吃惊。1797年,席勒在德国耶拿西郊买了一栋房子。花园里有一座两层的塔楼,夏天的几个月,他在这里工作。他的书房就在这座方形建筑的二楼。深夜,邻居们会听到席勒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来回踱步,思索着他的下一行诗。这种活跃的写作过程,会持续到大约凌晨三点到五点。

席勒并不总在夜里写作。如果在白天拿起笔,他会把房间弄得很昏暗。书房的红窗帘依然闭掩。阳光透过织物照进来,为工作提供了一个亮度很低的环境。在塑造环境以适合他的创作需要方面,席勒是个大师。窗帘、苹果、咖啡……都可以成为这位剧作家写作时的“道具”。随着红窗帘在书房的起与落,各色作品在纸上登场。

在青年时代,席勒不是塑造他的环境,而是逃避它,以宏伟的文学抱负为名义。第一部戏剧《强盗》上演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斯图加特当军医。处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对于席勒来说,戏剧的分量大过军事责任。对一个年轻作者来说,这是个令人兴奋的成就。尽管充分意识到这么做会破坏规则,席勒还是悄悄离开部队,参加了在曼海姆的首场演出。如果重返职守,他还能够避免麻烦。然而,他又去看了这部戏的另一场演出。这一次,没法再保密了。回到斯图加特之后,这位年轻的反叛者,被卡尔·欧根公爵施行了两项惩罚——十四天禁闭,以及更糟的,除了医学论文,不准再写其他任何东西。

席勒自然不愿服从公爵的限令。为了确保文学上的自由,席勒与朋友安德列亚斯·施特赖歇尔共谋,一起逃到曼海姆。但在这次紧急的过程中,席勒创作的兴致胜过了一切。动身的这一天,席勒在灵感的激荡下,拟了一首颂诗。尽管施特赖歇尔担心耽搁会增加他们的危险,席勒还是坐下来创作了一首新作。出发时间被延后数小时。他们原计划早晨离开,最后到深夜才乘马车出发。幸运的是,他们安全抵达了曼海姆。

席勒的逃离,最终比他预期的,要艰难得多。新作打不开销路,经济拮据困扰了他好多年。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背离文学志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主要写戏剧,包括《威廉·退尔》;也写诗,如《欢乐颂》;此外,还有历史与哲学论文。他以同样的热情和献身精神,发展出一种方法,帮助他创作出这些伟大的作品。这个高挑瘦削的作家,沉浸在昏暗的光线里,啜饮含咖啡因的饮品,闻着烂苹果的气味写作。

夜生活

像席勒一样,另一些大作家也选择在晚上写作,但原因五花八门。对于有些人,创造的轮子在太阳下山后才转得最快。“夜晚的时光唤醒了我更敏锐的化学反应。”汤姆·沃尔夫[5]说。他的《电子“酷爱”迷幻派对》就写于深夜。他每天下午开始工作,到晚饭前,能写多少算多少。晚饭后继续写,直到完成每天规定的十页纸。写完后,沃尔夫不会立即上床慢慢入睡,而是会在电视机前做仰卧起坐,给夜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夜晚写作,同样是被创造力驱使,尽管他骨子里害怕黑暗。这种恐惧症困扰了弗罗斯特整整一生,以致他都十几岁了,还要睡在母亲的房间。多年以后,已经成年的弗罗斯特在走进自家大门之前,还要别人先为他开灯。不过,尽管有着惊恐,他却选择在夜里写作。他发现夜里的时光是迷人的。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我时常盼望我们能有两个月亮。看到它们在天空晃悠——那将多么不寻常。”作为新罕布什尔州德里的农民新手,弗罗斯特制定的工作日程表可谓激进。夜里,当星光在农舍的上空闪烁,他创作他的诗歌。之后,当天光破晓,他并不跳下床照料他的牲口,而是一直睡到晌午。奶牛们也尽其所能,把挤奶时间调整到正午和午夜。

另外一些作家在晚上写作,则是因为太阳升起后,他们的注意力需要用来对付白天的工作或学习。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工程学校时,就在夜里抽时间写作。当别的学生在屋里熟睡,他坐在桌子前,在毯子下缩成一团,一页页地写他的散文[6]。甚至在成为全职作家后,陀氏依然在夜里写作。深夜的时光提供了必要的平静,尤其在名声增长之后。直到1881年去世前的几个月,他还在一封信里提到夜晚工作的习惯。白天,他会被数不清的要求打扰。他写道:“为什么我在夜里写作?因为在这里,当我下午一点醒来后,会有一波接一波的造访者前来。”

还在十几岁上军校时,塞林格便决定找时间写作。《纽约客》编辑威廉·麦克斯韦描述过这个年轻作者的努力:“夜里在床上钻进被窝,借助手电筒的光,他开始写小说。”后来,当他可以支配自己的写作时间,塞林格就把工作时间转到了白天。他的家位于新罕布什尔州康沃尔镇,在家后面的混凝土掩体里,他每天花十六个小时写作或修改文稿。这位遁世的作家很少准许别人进入他的书房,伯特兰·伊顿是其中之一。伊顿指出,“在工作室的墙上,杰里有一溜杯钩,上面挂着他一沓沓的笔记”。房里其他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个打字机和一个分类账本,其中包括手稿页与笔记。

晚上,卡夫卡的写作总要持续很久。创作于1912年9月的短篇小说《审判》,便是他一口气从晚上十点到次日清晨六点写出来的。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够写作;只有以这种连贯性,才能够完全打开身心。”工人意外保险机构的工作使卡夫卡没法在白天写作。他会在早上八点,在夜里数小时的写作之后,带着一身困倦去上班。尽管下午很早就干完工作,卡夫卡剩下的时间却被午饭、长午觉、锻炼(光着身子进行)、散步和晚饭填满。一直到晚上十点,他才有时间写作。当月亮在夜空升得高高,他的笔底开始奔涌。

琼·狄迪恩[7]在写第一部长篇小说《奔涌吧,河流》时,还得努力应付《时尚》杂志的工作。当她从杂志社办公室回到家,她会盯着家里的墙看,上面覆盖着来自书里的场景。她会选择一个已被搁置数月的场景,然后再做一次尝试。这一仪式持续了多年,直到她将尚处于半成品的书卖给出版商。从那一刻起,她一连几个月离开办公室,为了完成这本书,不分昼夜地赶工。

极少有作家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让他或她既能写作,又能维持生计。在锅炉房里上夜班,听起来并不吸引人。但对于福克纳,发电厂的夜间管理员这一工作,却无比适合。在漫长的夜里,他并没有打盹,而是写作。仅用六周,福克纳就完成了《我弥留之际》。在上班的时间里,他获得了双倍报酬——一份稳定的薪水和一整部小说。

同类推荐
  • 花间呢喃

    花间呢喃

    本书主要介绍了花季时期的高三的孩子们,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这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总共分五章:平凡人生、往事悠悠、理性思考、有话要说、声音再响。
  •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本书是李辉老师近年所写随笔的结集。全书共收入23篇文章,记述了丰子恺、冯雪峰、戴望舒、徐志摩、蒋梦麟等一批浙江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命运遭际,作者夹叙夹议,笔墨饱含感情,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 名家人文之旅(套装共4册)

    名家人文之旅(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括:《美国手记》是一本富有文学和历史价值的游记。《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法国和比利时游记》是雨果在法国和比利时,以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旅行时的书信、札记合集。《那几年,卡夫卡》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

    这本书显示了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流畅,娓娓动人;他的诗词虽不很规整,但真情感人。他还尝试不同的文体,如文言游记《游阿尔巴门奇国家公园》、赋体散文《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他还翻译了一些文章,如《提露内丝·迪巴巴前传》《咖啡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英文水平。虽然本书中有些文章还不十分完美,但作为一名医生,文字功力和英语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热门推荐
  • 星空奇旅

    星空奇旅

    18岁的文松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宇航员,参加了国家的远程航行计划。飞往目的地的途中却被吸入类似虫洞的神秘天体。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能够使用一种叫做“灵气”的神秘力量,而且还发展出了和地球极为相似的文化。为了找到回到地球的方法,文松只能慢慢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
  • 前进四

    前进四

    主人公烬原命令“夏”号将进入“前进四”,全舰人员立刻进入深海状态,以引开水滴对人类的摧毁。
  • 青马湖

    青马湖

    这是一部描写关东从清末到光复年间为年代跨度的小说,以三肇地域青马湖边一个县境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国、伪滿州国、光复时期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闯关东的流民、驿站站丁、胡子、民间艺人喇叭匠、东北军抗日军官及民间抗日志士,既有国难当头为民族抗战牺牲东北军将士,也有光复时,由于国共争权县长蓬世隆叛变时我党牺牲的从关内派来的六名地方干部。小说以乔家和邹家两大家族为主要线条,描写了两大家族三代人在各个不同历史年代命运的兴衰,展示极具个性性格鲜明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乔家以大地主乔焕章为主要人物,突出了其勤劳操家,为民族大义守德守义的关东人豪迈的民族气节。乔守谦是乔家的大儿子,也是东北军的一名少校营长,当东北抗战爆发时,不惜舍身取义。邹家以地主邹守田为主要人物,描写随同其父流落到关东积攒的家产,一心想要在家产地产上与乔家争斗,不惜做了伪保长。其大老婆生的儿子邹新华,却忤逆父道,走了革命道路,成了县民运部长。此外,还描写了当地蒙古人包八万爷以及随同乔焕章闯关东路途结拜的义弟高满堂等人的人物命运。小说语言极具关东风情、风味特色。
  • 今天也向苏哥哥服个软

    今天也向苏哥哥服个软

    娇软心机小狐狸x清冷绝尘缉毒队长女追男,男主表里不一,典型火葬场。大概是一个女主做梦都想占有男主的绝世甜宠文。预收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简介开文会改,小可爱们可以先加书架呀。
  • 天海经

    天海经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世间百态·天海一瞬本书包罗万象,上说天道,下讲人文,诗句散文,人生哲学……
  • 他的另一半

    他的另一半

    “我喜欢你。”楚期将司丞推到墙上,语气很强硬。“我不喜欢你。”司丞推开眼前的人,眼神都不眨一下。“要抱抱。”司丞眨着星星眼,装可怜。楚期:“滚!”颁奖典礼,司丞捧着最佳男主角的奖,几乎对折式鞠躬。“谢谢一路有你……”他满眼温柔,对着看台上为他疯狂呐喊的人。“红海随处都在,”司丞永远都爱。”他轻声喃喃,现场的人却为这句话湿了眼眶,“楚小期,我爱你。”楚期坐在观众席,早已泪目。那个敏感的少年,一路荆棘,终于成王。娱乐圈|甜宠|1V1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内海湾城市的等待

    内海湾城市的等待

    爱到浓时方恨少。爱一个人却爱不得,内心的绝望却只能对着大海发泄。有缘无分见的还少吗?相爱在一起的多吗?雨沐等人的最终又会是怎样?敬请期待。
  • 武道三国

    武道三国

    这是一位小小政委,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张鲁搞风搞雨的故事。ps:这是低武三国。
  • 帝葬九天

    帝葬九天

    指掌乾坤,摘拿日月。亿万星辰,铸就沙海。峥坷百世轮回,黄泉地狱永生。竞渡六道九幽,逆乱阴阳长存!……无上尸奴背棺而出,葬家少年应运而生,开启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