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400000017

第17章 一场美食寻故之旅(3)

万恶的鸦片,乃是opium的音译不提,好玩在鸦片另有个中文名,叫作阿芙蓉。乍听之下,还以为是犯毒瘾的,特别钟爱其气味芳香,定的美名。实际上一琢磨,鸦片在阿拉伯语里读作Afyum,那不就是“阿芙蓉”吗?鸦片可恨不假,阿芙蓉这三字因音定字,上好的辞藻,不下于把希腊首都Athens译作雅典。

广东和西洋贸易最早,于是造出了许多漂亮的译名。粤语译名,都按粤语读音,不拘形格,用普通话念,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但用粤语一念,就觉得音极近。比如把kiwi翻成奇异果,真是神来之笔,意音皆近。milk shake翻成奶昔,就有点一半一半——前一半意译,后一半音译。把salmon翻成三文鱼也是源自粤语,一如sandwich翻成三文治,只是很容易让人疑惑:三文治和三文鱼有没有远亲关系?香港人至今称呼某种水果叫士多啤梨,不知道的会以为很神秘,细一看是草莓,再一想就明白了——strawberry,直接音译过来啦。

葡萄牙人拿来做早饭吃的煎蛋omelette,粤语里叫作奄列。把egg tart译作蛋挞,也是粤语创意。在广东茶餐厅,吃到班戟这玩意儿,第一次见,会以为是班超之戟,看模样,又不太像戟。再一看,是pancake,锅摊薄饼的音译,可见广东人译音用字,又险又奇。实际上,因为粤语读音引入甚早,所以至今如布丁(布甸)、奶昔、曲奇、芝士这类西式茶餐惯见词,大家都习以为常,把粤语称谓当作惯用了。甚至日语うどん,被译成中文乌冬面,其实也是粤语发端。

但译名界的通行语言,不只粤语一味。清末,上海奋起直追,语言上也不遑多让。比如,Russian soup,俄罗斯汤,被上海话一捏,就成了罗宋汤;广东人不是管omelette叫奄列嘛,上海人偏要出奇,用吴语念作杏利蛋。欧陆面包toast,广东人叫作多士,上海人就抬杠,就得叫吐司。

有一种美丽的传说,称泰戈尔当年访华,徐志摩负责接待。两位才子一起抽cigar,吞云吐雾。末了泰戈尔问徐志摩,这玩意儿可有中文译名?徐志摩才情泉涌,答曰:“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故事动人,但稍一查验便可发现,1905年连载完的《官场现形记》里头,早有了“雪茄”字样。而且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这吴语区的人都明白:雪茄俩字,用普通话念,与cigar不甚合衬,但用吴语念,就严丝合缝。很可能这就是位吴语地方译者,早在19世纪末就译出来了。

面包夹香肠,英语作hot dog,中文倒没有叫“霍特多格”,而是老实意译,叫作“热狗”。依此推论,cold stone冰激凌该叫作“冷石”,和热狗还真是一对,但现在官方译名却叫作酷圣石,不免让人替热狗鸣不平,大可以改叫“炽热狗”,听着也威风些。

唐朝的《酉阳杂俎》里头,已经提到过冰与奶制品混一的玩意儿,叫作“酪饮”。宋朝时,大家也习惯类似东西叫冰酪。但ice cream传入我国,译者就半音半义,来了个“冰激凌”——其实cream既然跟奶油搭界,干吗不直接翻成“冰奶油”,或者古典些,直接叫“冰酪”呢?大概还是觉得“冰激凌”更机灵好听吧。同理,Dairy Queen,直译该叫“奶品皇后”,但这一听,好像是要喂小孩子似的,一股子保姆感觉,而官方译名“冰雪皇后”,立刻就冷艳清新、活泼动人起来。

法国有名的香槟酒及产区香槟,原词是Champagne。这词本身,其实没啥深文奥义。法语里,田地是Champ,乡下人是campagne,所以Champagne,按法语套路,是往“田乡下”语境走的。实际上,17世纪,法国有位宫廷画家,就叫作Jean Baptiste de Champaigne,通译让-巴普蒂斯特·德·尚佩涅。如果按音译,champagne该译作“尚巴涅”,那酒也就叫作“尚巴涅酒”,就不那么好听了。稍微想象下:生意成了,大家庆祝,“来来,来杯尚巴涅酒”,感觉总是哪儿不对;“某某F1车手得到了该站冠军,在领奖台上狂洒尚巴涅”,字眼一点儿都不好看。但把这地方及其酒翻译成了“香槟”,立刻意思、味道全出来了,完美的营销。比起可口可乐、雪碧这样的漂亮译名,还要胜出一筹。

给外来食物起名字,最常见的,是起得特别洋气,如此可以大抬价格,比如牛奶咖啡音译成拿铁或欧蕾。但更狡猾的法子,就是让你丝毫不觉得突兀,润物无声,融入你的生活,潜伏到你有一天一愣神:“什么,这玩意儿是外国来的?”比如吧,土豆又叫洋芋,地瓜又叫番薯。大家听惯,不觉什么,但细想来,洋者洋人也,番者番邦也——这俩货还真像洋芹洋烟、胡桃胡瓜一样,是外国来的,然而本土化得实在太好,以至于现在如果有男生对女孩子说:“我给你备俩外国菜……一个烤地瓜,一个胡萝卜炒土豆丝,怎么样?”——不挨耳光才怪。

宫廷过年吃什么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说一人爱吹牛,进过次京,就说自己见过天子。问天子住何处?答:门前有四柱牌坊,写金字曰“皇帝世家”。大门上匾额,题“天子第”三个金字,两边居然还有对联,所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贾平凹讲过个段子,笑点类似:俩关陕农民聊天:“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那肯定是顿顿捞干面,油泼辣子红通通!”河南戏里,曹操为了留关羽,曾这么唱:“……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看了令人哑然失笑,深觉曹丞相府上,烟火气息好生撩人。

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的百姓,就是这么可爱,没有士大夫识字读史的机会,所以对宫廷贵胄生活,全仗戏曲评书,融会日常想象。但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古代宫廷御膳,还真未必比老百姓的想象华丽出多少。比如吧,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已经是魏明帝了,为了查验著名美男子、五石散大宗师何晏是否脸上敷粉,就在朝堂上请大家吃热汤饼——魏晋时汤饼者,白面汤也。如今休说是朝堂,就是百姓家里,请来客吃碗热汤阳春面,都会被人瞪眼睛呢。又说,战国秦汉间,祭祖宗用太牢——猪牛羊全备是也。说来实在不精细,全仗着肉头厚罢了。

古代人并不都把年夜饭当一年最正经的时节。比如宋朝节假极多,天子的生日也要过节吃饭。清朝有所谓三节,也就是过年、五月节、八月节。过年是讲究过一岁。在古代,岁者,木星也。古人对岁与其说热爱,不如说敬畏。加上宫廷平时吃东西就脑满肠肥,肥腴得很,不像小民百姓,攒着胃口,大年夜猛吃一顿。如是,宫廷年夜饭,仪式感比口味重要得多。这就像许多商务宴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吃不好吃的另说,先把规矩合了再说。

比如唐朝宫廷过年,先不忙着吃喝,而是大家一起看太常寺卿安排的舞蹈(类似春节联欢晚会的歌舞),也不能听郑声淫乐,而是大张旗鼓的傩舞,用以驱除邪魔瘟疫。皇家诸位居安思危,知道人类普遍奈何不了他们,所以尤其敬神。等驱完鬼神,天子兴致所起,就开摆宴席了——这才是年夜饭开始。

宫廷年夜饭不用问是极华丽的,但也有局限。比如武则天宠爱的美男子张易之、张昌宗发明过的鹅鸭炙——把鹅鸭灌酱醋味汁,活活烤死——就不能吃,太不中正了。端正些的就只能吃大肉了。英国人以前没发现火鸡时,圣诞节吃野味,唐玄宗也有此好:野味煮熟晾干,切片拌米饭,配茱萸和盐,晒干了,再蒸熟吃——看来令人眼花缭乱,不输于《红楼梦》里王熙凤拿来跟刘姥姥开玩笑的茄鲞。又传唐玄宗过年赐宴时,请臣下吃过驼蹄羹。也是块头大、肉头厚的神物。杜甫没机会吃,只好写诗叹:“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野味和驼蹄热量都高,让林黛玉来吃,一准就吐了。可是玄宗家的杨贵妃体格丰腴,吃起来就不费事。

野味里有茱萸一味,乍看有些奇怪。“遍插茱萸少一人”,天下皆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可做药用,用来做菜,是不是怪了点?这就是古人的逻辑:过年务以祛风寒、避邪祟为上。所以不仅要以茱萸入馔,还要喝椒柏酒——花椒和柏叶浸的酒。楚人奉祀神仙时就用花椒酒,到了汉朝,世人相信花椒使人长寿,柏树又长青,喝这玩意儿,自然长命百岁。

唐宋之间,宫廷也饮屠苏酒。不用问,又是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邪祟的好东西。世传是华佗所创,孙思邈热情推荐,最后宫廷里也觉得喝喝无妨,就试了。妙在椒柏酒和屠苏酒喝起来,颇为别致:少年者先饮,因为过了一年,年轻者“得岁”;年老者后饮,因为又老一年,老人家“失岁”——又是仪式感。但苏轼也很看得开,只要活得长,最后一个饮屠苏又如何呢?——“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都饮屠苏酒,可见屠苏酒到宋朝,已经是大众过年饮品了。王安石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送暖”这四个字,可见人们自古都喜欢冬天吃温热之食。汉魏六朝间,宫廷就吃五辛盘。五辛者,指蒜、葱、韭之类。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辣椒传遍世界前,亚洲人基本靠吃这些东西。孙思邈的理论是:正月时,吃五辛可以开五脏、去伏热。

当然对香料的偏爱,非只中国人,实在无可怪责。香料古来难得,而且能生温热,所以中西皆用。11世纪学者阿勒·加扎利说,天使加布里尔曾建议,肉粥拌胡椒能增强性能力。1610年托马斯·道森在《夫妻食物精选》里大忽悠,说酒熬土豆,加红枣、椰子、麻雀脑袋、玫瑰水、糖、桂皮、生姜、丁香、肉豆蔻皮和甜奶油,合起来就是超级神秘的春药。

宋朝人过年,比唐朝就接地气些。宋时御宴,仪式比吃饭重要,年夜饭亦然。正菜前惯例吃果子,第一道菜配什么曲子,第二道菜配什么乐舞,都得登对着来。到第三道后,才有下酒肉、角子(饺子)等物。北宋朝廷节俭,宋仁宗半夜吃烧羊都要考虑半天,年夜饭也平淡。辽国过年却很别致,过年时,辽国主以糯米饭、白羊髓捏成团,如拳大,每帐里发四十九个,用来“惊鬼”,惊完了鬼后,大家吃了。休看是个糯米团,考虑到辽国牛羊肉奶多而蔬菜米面少,过年每帐来四十九个糯米团,还真是奢侈呢。除此之外,辽国过年还喜吃貔狸,也就是地松鼠。这玩意儿形如大老鼠,极肥,辽国主吃的貔狸是使羊奶养的。此物妙在能使肉烂,比如一个鼎里煮着肉呢,扔一脔貔狸肉进去,全鼎肉立刻酥烂——端的是好。

明朝饮食,实在无甚话说。虽然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只是相声,但他和马皇后饮食节俭不动花样,却是真的。明末几任皇帝就很没趣,总怕自己不能长生,于是过年也常吃什么五味地黄煨猪腰来补肾,老山人参炖雏鸽来益虚,陈皮仔姜煲羊肉来补气,枸杞杜仲氽鲤鱼简直是要给孕妇吃的。袁枚一句话总结就是:“明朝官中饮食,由疗饥变成却病,所谓有菜皆治病,无药不成肴。”刻薄是刻薄了,但也说的是。

但清朝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满汉全席被全世界幻想得传奇异常,但从《光禄寺则例》里看来,此席的真正意义在于“全”,而非“精”。比如满席就是满人的饽饽桌子,全部为各种糕点馐饵与果品;汉席有鲍鱼、海参、鹿筋之类,但每席只用二两,且与猪肉同煮,形式胜于实际。乾隆皇帝下江南多了,爱吃江南菜肴,也很爱吃些“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山药葱椒鸡羹”,算是丰富了宫廷膳食。他老人家过起年来,冷热膳、酒茶膳、小菜、点心、汤粥、蜜饯一百零八品,但重点倒是拿些蜜饯苹果、松仁瓤荔枝、青梅瓤海棠之类的果盘摆着,主要是好看,用来消夜守岁时还能念叨“盒子摆得甚好,以后某某宫也照着摆就是”。

慈禧老佛爷净被人说奢侈靡费,但其实她老人家过起年来,费则费了,精则不足。过年吃晚膳,或宁寿宫,或体和殿,布三个桌子。老佛爷居中一桌坐了,皇帝在东桌,皇后西桌。皇帝执壶斟酒,皇后把盏,给太后祝福,老佛爷一杯酒饮三次,算是珍贵身体。真吃起来,第一类菜最常见,都是燕窝摆的寿比南山、吉祥如意,好看罢了,味道却未必好。实际上大多数吉祥菜,都在鸡鸭身上找,比如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八仙鸭子、燕窝“意”字十锦鸡丝。第二类是例菜,中规中矩。换个角度想想,御膳房的庖人,御前当差,大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除了康熙、乾隆这样多下江南、兼容并包、敢尝鲜的皇帝,其他大多是按制度来。何况清朝尚膳监想得很明白:有什么珍奇时令食物,天子如果吃顺了嘴,天天要,御膳房日子还过不过了?第三类是贡品菜,比如熊掌、鹿脯、龙虾,这才是见真章儿的珍奇玩意儿。可惜再好吃,太后惯例每盘三筷子,就撤了。吃到最后,按满族规矩,必须吃一份煮饽饽,也就是煮饺子。可就连煮饽饽都有花样:饽饽里放元宝,谁吃到了来年多福多寿。不用问,最后都是老佛爷吃到,大家图个开心罢了。

同类推荐
  • 宅女的宅猫

    宅女的宅猫

    书中讲述了作者怎样遇到他的那只小猫三宝,于是就展开了与三宝的共同生活和经历,慢慢的与三宝越来越熟悉、亲密、默契。和它一起睡觉,帮它逮虱子……随着与时间的推移,作者与“三宝”从熟悉到亲密再到默契的经过。她的那只小猫带给她无穷尽的生活乐趣,它性格怪异,与药店里的其他猫不同。它好强、倔强、爱玩。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法书写他们的生活,“三宝”显然已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书中提到了三宝与药店里猫的不同和三宝的不服输、爱玩、爱吃与可爱之处。让我们一起陪作者享受三宝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
  •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我是爬行者小江

    我是爬行者小江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第一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做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江一燕(昵称爬爬)的很多面:文艺爬爬,快乐和悲伤一样美好;公益爬爬,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艺术爬爬,幸福着艺术着;旅行爬爬,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卷毛爬爬,倔强地成长。
  • 我喜欢通透的人生

    我喜欢通透的人生

    叶广芩继《我爱这热闹的生活》又一散文力作!与《自在独行》一样深入人心,受路遥、陈忠实、莫言、贾平凹赞誉。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它针针见血,才能觉出生命的神秘和伟大。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叶广芩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这本书的内容主要选自她后期的一些故事,历经风雨后回过头来看那些经历,反而让她有了更平静与通透的心态。主要内容有:作者几十年后回到老宅的所念所想,她及家人所热爱的戏剧往事;她走入文学的因缘及感怀的那些人;在日本生活的情况和她的广岛情愫,以及后来她寻迹山河大川的所见所感。
  •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骆一禾诗选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骆一禾诗选

    《骆一禾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短诗、中型诗、“祭祀”系列诗三辑。通过“深意象”模式,将两种不同的比喻对象以同一节奏、同一行动的合一关系展现出来,翻新了固有的诗歌“意象论”。
热门推荐
  • 伴细腰

    伴细腰

    豁达闲放心态极好冷静淡然的女主表面谦谦君子其实很贼腰控的男主先婚后爱皇上有心要给陆首辅一个没脸,便许了胡式微这个破落世族的女儿做他的正妻。谁料二人婚后琴瑟和鸣。“我给你打理后宅,拔掉钉子,让你迎来送往都周全”“那我便只能赠你一品夫人,昂着头见人”“微娘极好,特别是款款细腰,弱柳扶风”“首辅极妙,特别是表里不一,脸皮极厚”式微的细腰撑起了陆桓的宦海沉浮,胡家的煊赫满庭
  • 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老舍先生著述丰富,文笔生动,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老舍先生的这本自传是著名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徐德明老师权威选本,记录了老舍先生爱茶、爱花、爱猫,柔而刚的一生。
  • 创世别传

    创世别传

    江山如画,往事如烟,千秋功过由尔等评说。岁月似梦,人生百年,悲欢离合任作如是观。
  • 冷情少爷的逃婚小妻子

    冷情少爷的逃婚小妻子

    他是身份尊贵的路家三少爷,亦是黑道上让人闻风丧胆的烈焰门门主。她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孤儿。一次意外,她成为他的未婚妻。换来的却是他把另一个女人搂进怀里,极致温柔,只为博她微微一笑。“路见琛,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从头到尾,你有没有过一点点的喜欢我?”“你不配知道。”八年后再见,她仍然是他所喜爱的样子。但是她却用她无辜的话语,就像个刽子手,狠狠斩杀他的自尊与骄傲。“路先生,我们见过吗?”该死的,她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在他面前秀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她居然与别的男人有了孩子!路见琛大怒,这个女人触到了他的逆鳞。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她抢回来!
  • 无名妖孽

    无名妖孽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地级实力的冷门门主,为国家执行任务时,一夜之间消声灭迹,,青梅竹马的女友嫁入他门,是阴谋还是巧合,三年后卷土重来,但却失去记忆,遇女主,最后又是因为他的无力而“香消玉殒”,看如何从零开始,闯都市,灭世家,掌控时间与空间之力,与世界六圣最后一战成神,走向人生巅峰,让我带你走进另一个世界
  • 浩劫战纪

    浩劫战纪

    一念成魔,是为了心中的执念。当仙阻便屠仙,佛挡便杀佛,神拦便灭尽世间所有神。天亦不能改之。
  • 夏时经年

    夏时经年

    夏珺为调查其青梅竹马梁景行的意外坠崖事故来到永川县,在调查的过程中却卷入各种事件,并在无意中与暗道掌门人叶空城交手。而后夏珺的身份被揭穿,关于梁景行坠崖更大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 不死之身闯斗破

    不死之身闯斗破

    因为癌症晚期死亡的萧辞穿越到了斗破的世界之中,本来想猥琐发育,稳如老狗,没想到还是被人一剑穿心,于是发现了他拥有不死之身……“妹子,如果你不相信我喜欢你的话,那我就把我的心掏出来给你看。”“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那么我只能以死明志了。”利用不死之身他自杀、跳崖寻宝………“有本事你就把我杀死!不然……死的就是你了!”
  • 诛天戒

    诛天戒

    人之成大事者,不惟有坚韧不拔之志,必有超世之才!天才+努力+机遇=成功!!
  • 美食猎人:食之旅

    美食猎人:食之旅

    带着对新生的向往,开始另类的永生一次次的邂逅欢笑,泪水,终是成长的痕迹愿我们都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