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0300000013

第13章 大海之子:象山

不要以为所有的海港都像北仑港一样,宏伟壮观,码头上泊满了各式各样的集装箱货运轮船,沿海宽阔的马路上满眼都是疾驰的集装箱车。实际上北仑港这样的海港,对于当地人来讲,只是一个神秘的码头,一个工作区,一个工厂的车间,它管理严格,禁止人随意进出。如果不是看到这么多的货物从码头上流出来,你不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大港的旁边。象山渔港就不是这样,它是生活的,可以感受的,可以触摸,可以品尝,可以尽情享受,彻头彻尾充满渔味的一个地方。象山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大海的一切想象。

在地图上看象山半岛,它像一块珍奇的扇贝,浮在蔚蓝色的大海里。海水浮溢在微微隆起的贝面上,天台山余脉是贝壳隆起的部分,大都不超过200米,覆盖满了绿色的灌木丛;平地很少,在靠近海的边缘才有稍许开阔的平地,这些土地常常是历代象山人围海而得。扇贝的褶皱里,是奔向大海的山溪,近海岸散列着的岛屿,是贝壳里散出来的珍珠。海岸线曲折让人难以置信,多湾多岬多礁,大海雕蚀的造化,表现得超乎寻常的绚丽。这个贝壳只有结合部与大陆相连,因此直到现在,象山在人们的概念里还相当的偏远,从宁波到象山必须绕道宁海,或者到咸祥镇乘坐渡轮;可能要等象山港大桥建成之后,象山才能真正意义上融入宁波的一小时交通圈中。但偏僻未必是件坏事情,象山渔家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正源于此。象山渔文化是一种与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也与我们平常意义上对海洋文明的理解,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生活,它活跃在每一个活生生的象山人中,它能与每一个走进其间的人亲切对话。我喜欢这样纯正的味道,这种纯朴的草根文化的风味,越到半岛南部即越远离内陆的区域越浓烈。

每年9月14日,象山在古镇石浦举行盛大的开渔节。开渔,即经历六、七、八三个月的休渔期,渔民们整顿好所有的行装,在这一天出征大海。现在的开渔节是由象山县政府主导的,既有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化节目,也邀请著名的歌星、笑星前来助场,成为浙江的一大文化盛事。当地渔家曲艺朴素而又新奇。比如说渔歌号子,听起来有点类似陕北的信天游,声音粗犷响亮,极具穿透力,但比信天游更高昂激扬,渔家称这类号子叫“拼命号子”,据说水手们是登上桅杆朝着大海的波涛纵情高唱的。有唱新闻的,这原本是在田间巷尾讲述家长里短的一种曲艺,而现在上台一站,渔鼓一敲,独具情调。我们想起过去刚刚从海上归来的水手坐满了船头,闲来听一曲新闻,既是了解一下别后村镇里发生的事情,感慨一下人情世故,又是听听好久没有听到的乡音,要知道在过去一出海一旬一月是常有的事情。有舞龙的,这里的人们所扎的龙,颜色特别的亮丽,是一种炫目的金黄,舞手着同样金黄的绸衣,翻滚着长龙游转大街小巷,古老的街巷一片流光溢彩。还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风情独特的鱼灯会,别具特色的渔民秧歌,庆贺渔汛的渔家龙灯和渔家子女的马灯队,渔区丝竹小调,造型各异的昌国抬阁……数说不完的渔家风情,缤纷地呈现出来,让人应接不暇。而在海港中,千百艘钢甲板的渔船,红旗猎猎,汽笛高鸣,正浩浩荡荡地向外海出征。

据说,每年开渔节时,为数众多的民俗专家、艺术家云集石浦采风,独特的渔家文化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这种淳朴的渔文化一旦亮相外面的世界,立刻引起轰动性的效果。渔歌号子曾参加过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亮相过央视频道,并在国家、省市的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央视2005年《魅力名镇》的现场直播节目中,石浦人用一曲雄浑、激越、粗犷的渔家号子打动所有在场者的心,使石浦脱颖而出,成为宁波市唯一入围全国25个名镇的城镇。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获得过省第三届曲艺新作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爵溪的渔鼓,获得过国内最高级别的群众文艺政府奖“群星奖表演奖”,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广场文艺表演,并走出国门,远赴土耳其参加伊兹密尔国际文化节;现在象山的徐福东渡传说、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习俗与文化,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五娘的传说、船饰习俗、石浦三月三、渔民号子、象山新闻等10项渔文化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山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而根雕艺术、农民画艺术、剪纸艺术,更是精品迭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渔文化之乡”。而石浦被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为“一座活着的渔文化古镇”。

沿着石浦古镇高高低低的石阶,穿过一个个拱门,行走在幽深古老的街巷,江心寺、瓮城、关帝庙、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一一过去,栩栩如生的鱼灯一对一对挂满头顶,给人一种异域般的风情。而当我看到一些年老的渔民,斜靠在竹椅上享受从高高的木楼间落下来的阳光,阳光照着他们黝黑的皮肤反射出金属般的光芒,我有一些莫名的感动。这些老人可能并未怎样读过书,他们也可能未曾想过外面的世界怎样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一辈子只为一个纯朴而真挚的信仰,为渔而生,直至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在他们的内心里,肯定藏满了许多风波的故事,大海的传奇肯定充满豪迈的激情,而现在都归为宁静,在空闲的时候,剪纸、裁布、糊纸、着色、绘描、制灯,准备在渔人们特殊的节日如开渔节、“三月三”、开洋节等上用。年轻的时候可能并不理解这些细琐的准备有什么样深远的意义,就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多地想着生产上的事情,而把这一切忘记了。老人们沉沉稳稳地把这些事按照风俗的要求安排妥帖之后,才把心安了下来。而海的文化,渔的韵律,却由此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可以说中国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种观赏性的留瞻,早已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正为缺少后继者而伤透脑筋,象山渔文化则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的了解中,如开渔节不只是政府的行为,而是所有百姓都投入其中,渔文化与每一个人相关,是每一个人的事,每一个人必须做好的事。我就听一个老人这么讲:“把这些鱼灯都做好之后,我才安心,看着自己做的灯挂起来,心里就特别高兴。”这种文化对他们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种信仰和崇拜。

信仰的力量是绵延长远的,以海洋信仰与妈祖信奉为核心的风俗大多数已经流传近千年。比如“三月三”踏沙的风俗,是中国传统的“三月三”风俗的地方演变,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上巳节,即在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举行的祓除活动,用水洗涤身上的尘垢,《兰亭集序》所言“修禊事”即为此事。在象山,这一天人们在海边踏沙游乐,而且还要在涨潮时分到天后宫祭祀妈祖。东门的渔民在这一天扬帆出海,北上岱衢山捕洋山黄鱼,出发前,他们要恭恭敬敬地把妈祖娘娘请上渔船,放在后舱圣堂的神龛内,保佑平安与丰收。当夏历六月二十日洋山渔汛结束时,渔船返航,举行“谢洋节”,再次到天后宫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归来,这个戏被称为“谢洋戏”或“还愿戏”,由高产渔船出资包演,盛时连演七天七夜。祭神娱神、拜海的活动还有多种,如“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水灯”等等。

每每看这里的百姓举行庄重而繁复的仪式,看他们顶头举香,摆放各种祭品,凝神屏气,充满虔诚,让我心生敬畏。这是大海之子对海的礼拜。这种宗教般的仪式,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对神灵保佑自身平安、富足的乞求,超出了在惊涛骇浪中寻找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的需求,而是一种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大自然对他们来说,不是去征服,而是要与大海息息共生,要感谢自然的恩赐。这种文化是长期的海事活动和海事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这种风俗在本质上与大自然是和谐的。这也就是象山这样一个民间渔港,是中国第一个提出休渔期的地方的原因之一。象山人第一个喊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向世界渔民发出“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议,并提出许多富有长远目光的建议。象山做这些本身是大渔港更应率先做事情,应是象山传统的风俗文化使然。

“鱼灯”是古已有之的,三国时魏人殷巨有《鲸鱼灯赋》,南宋梁元帝《对灯赋》云:“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这里所挂的各式鱼灯,不是我们农耕文明常用的鱼,比如金鱼、鲤鱼,而是海中的鱼,比如黄鱼、石斑鱼等。在农耕文明里,鱼是吉祥物,因为鱼的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象征着家族兴旺、人丁众多。而汉语中鱼又谐“余”音,所以有“年年有余”的口彩,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鱼,一般人过年时都不吃;民间又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所以“鱼跃龙门”有祝福仕途得意、飞黄腾达之义。因此在传统文化中,鱼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而象山人眼中的鱼却与内陆的鱼意义不一样,它是最原初的意义,鱼是象山人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是生命之源,他们喜爱鱼、崇拜鱼,是源于他们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情感等同于农耕文明对于太阳的情感。

象山人爱吃鱼,而且做得一手好鱼羹。象山有“海鲜十六碗”,隆重推荐给海内外游客,并且一菜一咏一故事,别出心裁。最著名的当数黄鱼的各式烹调,有咸菜黄鱼、松子黄鱼、三黄汤等名菜,至今不衰。农历四、五月,是大、小黄鱼的汛期,清道光《象山县志》载:“出三伏者尤佳,小者谓之黄花鱼。”黄花鱼指的就是黄鱼。黄鱼最好吃是头,旧有“鳓鱼肚下,黄鱼嘴巴”之称,现在一条野生大黄鱼要卖到几千元,而且不一定能够买到,要吃到新鲜的大黄鱼非得找正宗的象山海鲜店不可。象山的海鲜店现在遍布宁波各县市,省内外著名的象山海鲜酒店有十几家,如石浦大酒店等,象山海鲜已然成为一个品牌。黄鱼也可以制成鲞,象山的黄鱼鲞,亦称白鲞,历史悠久。《爵溪镇志》载:“元、明时,镇上已加工黄鱼鲞,迄今600余年。”爵溪黄鱼鲞,号爵鲞,清白、形圆、干净、味鲜、咸淡适口,曾被列为贡品,甬城鱼市一直有“爵鲞不到不开秤”的说法。

鱼在传统的文化里还有一种理解,这与隐士有关。古代的隐士往往以樵夫和渔人的形象出现,所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比如垂钓濠水边的庄子、劝屈原“随其波、逐其流”的渔父、独钓寒江的严子陵等等,他们看透世态,冷眼看红尘,得大自由、大自在。象山,鱼的故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被大陆文化理解成理想的隐居之地,神仙居住的地方。在象山的民间故事中,流传秦时徐福东渡前,曾把这里当作蓬莱仙岛长时间逗留。南朝梁武帝的侍读陶弘景,因仰慕这样一段典故,来此修行,在蓬莱观内取徐福所凿井水炼丹,丹城因“丹井”而得名。而我猜想,由内陆而来的人,可能不一定能接受这里的生活方式,远距离看鱼文明的时候,是浪漫的,但一旦身在其中,就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一个习惯了耕种的人,怎么能习惯驶向大海,过这种不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呢?就像他无法接受游牧的生活一样。可能有些人来过,轻轻地来,然后又悄悄地走,甚至连到也没有到过。历代北方人南迁,到了余姚、鄞州、奉化等地,就停下自己的脚步。这就是象山虽然置县极早,在唐神龙二年(706)从鄞地析出,但是一直以来只是一种自足而封闭的文化,自然而然地演进。建置以来很少有热闹的事情,在南宋时爵溪镇来过一些被流放的犯罪官员,——在南宋统治者的眼里这里相当于海南这样的化外之地;南宋末年幼帝曾经流亡至此;在明代时,戚继光来察看过地形,并营建了一些抗倭的建筑;在明末,张苍水抗清斗争转战到此;然后又销声匿迹,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生活。也就是说象山在漫长的历史中,如果被写进中国史书的话,常常也在动荡时期,常常是一些大陆文明的失败者,在仓皇之间的一个短暂停留罢了。

但是,象山文化的实质不是封闭,而是“开放”。大陆文化把象山理解为寂寞的边缘,实际上是一种自闭自足的农耕文化,一种一元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另外一种文明的拒绝与误解。象山文化在本质上是具有海洋性的,虽处大陆边际,但对海上贸易是天造地设的绝好位置。象山从北至南有200里航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尤其是石浦,渔汛期盛时渔船有6000余艘,港内渔船商舶交错,桅樯林立,千舟竞渡,人来人往;开放的市场,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而渔业生产是一种海洋性劳动,不是春耕秋收,而是需要能力、经验、技艺甚至是运气来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这样的劳动更具有搏战性,习惯于这种生产的人既敬畏自然,又蔑视风浪。因为海上作业风险性大,所以象山又有“父子不同船”的渔家习俗,他们以“船”为单位进行开放性的组合,这种组合方式与农耕家庭的一家一户作为生产单位截然不同;在一条“船”上,他们用组织性和纪律性维系集体,制约每个成员的行为,分工明确而细密。大的帆船有老大、帮舵、三脚之分,类似现在的船长、大副、水手长;小舢板虽只有五个人,也有老艄(亦称老大)、大橹、二橹、篙手、小艄之名目。这种打破宗族界限的生产方式,会催生新的组合方式。80年代,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渔业产值下降,东门渔民大胆地搞起了渔业股份制。渔业股份制产权明确,分配合理,实行“一船多业”和“一网多用”的策略,并用挂靠、买卖方式与外省渔业开展合作,走出国门,去帕劳共和国、印尼等海域捕捞;他们还组建跨国营销冰鲜船队,参与国际渔业竞争。这种灵活创新的机制,作业方式,使渔业生产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并再度创造辉煌。

21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有人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甚至把未来文明的出路都寄托于海洋。大海对现代文明到底能展示多少个维度,到底昭示着怎样的无穷无尽的智慧,还不得而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重审这些海洋子民身上承载的千百年来与海对话的智慧,意义深远。有一点,我感受非常强烈,那就是在石浦老街,站在高高的石阶上,蓦然回首,却看见一盆盆种在海螺、海贝的吊兰,虽然朴实简单,但多么漂亮,多么富有创意。清晨打开窗户,抬眼就看见这样一盆盆清丽的风景。养花人一定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他能把爱推及到这样微小的物件,弱小的生命,又是那么自觉自然地流露而出。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征战大海的一些粗壮的大手,大海锻造的是怎样一个生动的个性啊?他们,是一群最富性情的人。

现在每到周日,象山丹城、石浦镇、爵溪镇等地,外地来的车辆排满街道两侧。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吃到刚从大海里捞上来的海鲜为快意,海鲜加啤酒确实让人大快朵颐。大街小巷都是热闹的人群,炊火的烈焰,商业的气息渗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块大地已然没有几十年前与世隔绝的清静了。而有些游客,更是飞向大海深处——在距离石浦六七十海里的渔山岛。这片仅0.76平方公里的小岛,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海钓的人们,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世界海钓大赛,海天一色的环境与独特刺激的冒险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在渔山岛,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看到整个灿烂的银河,繁星密密麻麻,闪烁的星光与点点渔火,连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这在大陆上是永远不能感受到的。有人写了这样一首诗:

欣赏轮船和大海的舞蹈

演绎蓝天和大海的拥抱

到大海上去,你就会发现痛苦有多渺小

嬉闹的海豚,恋着可爱的海鸥

充满着爱情海的味道

一个真正的男人,要像海浪一样强大而开朗

一个真正的女人,要像涟漪一样温柔而贤良

来吧,走进象山。看看天,看看海,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想,在开阔、宽容的大海中,在宁波的象山,领略独特的文化,一起领略属于我们的淡泊与宁静。我希望在商业化的侵蚀中,这种文化不会消逝,而是青春焕发,生生不息。

同类推荐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影无踪

    影无踪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本无名无姓,你如何传令杀我!我要杀你,却如影随行,易如反掌!
  • 今夜群星依然闪耀

    今夜群星依然闪耀

    他独坐于高耸入云的夏卡迪亚之巅,只身仰望璀璨的星空。今夜,群星依然闪耀……会不定期更新的短篇小说集~
  • 易烊千玺:十年的千纸鹤

    易烊千玺:十年的千纸鹤

    青丝家族成员花开旧城一大力作!青梅竹马,竹马出道,青梅离开后同样出道,青梅离开时和竹马定下两人的十年之约,鸡冻人心诶!
  • 上古天师

    上古天师

    王阳明是地质学大学生,赴往新疆昆仑山地质考察时挖到一柄拂尘却穿越到了上古世界。不喜欢打打杀杀但又要活得体面,于是他去了姜国,一路给人算命看风水,于是被推荐进入了姜国皇室做天师。看他瘦不禁风,却运筹帷幄,杀了他,敌国的人憎恶他。他相貌平平,却身边都是美女,宰了他,姜国的世家子弟嫉妒他。姜国皇帝说要不你来做皇帝,王阳明无耻道:“这个本尊没兴趣。”那你终极目标是什么?王阳明接着无耻:“本尊想要盗神仙墓,寻找通天路。”“找你娘的腿,别睡了快起来带兵打仗!蚩国那边来了兽人!”王阳明轻摸拂尘一笑:“不急不急,我再睡会儿……”
  •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讲述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在1936年到1949年的14年间,盐池县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勤劳朴实的盐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丁奉献、不怕牺牲的延安精神,抗击日寇,歼灭顽敌,开展大生产,踊跃支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宁夏和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邻居男友有点甜

    邻居男友有点甜

    我相信,我一定是积攒了几辈子的运气才遇到了一个那么爱我的你。
  • 冥夜学院:青春谁最狂

    冥夜学院:青春谁最狂

    也许在我们的字典里,一生一世真的找不到,我怀念那时的童真,我更怀念那些开心的日子。如果还能回去,我真的想对你说:“学长,我曾经爱过你。”
  • 狐狸杠上大美人

    狐狸杠上大美人

    “你知道怎么才能最快得到一个男人的心吗?”“抓住他的胃?””不,把它挖出来。”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逆雪凄风

    逆雪凄风

    一场选秀,使得姐妹俩距离愈来愈远。深宫之中,爱的人却不能爱;不爱的人却必须爱;信任的人背叛。风凄惨的吹过,时代变了,连人心也变了,她该如何面对这多变的世界?
  • 十年情殇

    十年情殇

    他与她是青梅竹马,情根深种。认识十几年,早就是公认的王子公主,情深如许。然而大城市灯火辉煌,是什么让原本坚定彼此的他们穷途末路,从此殊途?他爱她,寻她,她找他,觅他,却还是兜兜转转无法相见,情,竟是如此折磨心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