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5700000016

第16章 大清国的变与不变(1)

李中堂呼吁教改

同治十三年的台海危机给大清国敲响了警钟。

日本,一个同样是东亚国家的蕞尔岛邦,仅仅只是进行了十年不到的维新,现在居然就敢于挑衅大清王朝,甚至图谋占领台湾。这件事情对清廷刺激很大。

其直接结果就是促生了海防大筹议的展开。

根据最直观的理解,这次危机被定义为一次“海防”危机。所以相关讨论也是在“海防”的题目下发起的。

虽然已有上谕决定在高层内部来一次海防大讨论。但在李鸿章看来,“窃料奏议即多,仍是空话。农部及外省一毛不拔,必亦一事无成也。”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正如李鸿章写给其兄李瀚章的信中所言,“若弟不畅所欲言,各督抚未必尽知,未必敢说。”于是也才有了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的《筹议海防折》。

在这份奏折里,李鸿章不仅说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更本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用数千年未有之大转变应对的态度,提出了深度改革的建议。

李鸿章指出,洋枪洋炮的引进,铁甲舰的购买,新式海防要塞的构筑,都只是应急之举,而非根本之图。关键的桎梏还是在于:“人才之难得(教育有问题——笔者注),经费之难筹(经济有问题——笔者注),畛域之难化(政治体系有问题——笔者注),故习之难除(文化导向有问题——笔者注)。循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所以“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其中,人才养成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在。

在这份奏折的“附单”中,李鸿章郑重提出:“臣更有陈者,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回顾历史,“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驻京已十余年,以兵胁我,殆无虚岁”。可是国家依然严重缺乏“练达兵略,精通洋法”的人才,原因就在于普遍性的“不学”,而“下不学”又起源于“上不教”。核心障碍就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都已经高度不合时宜。关于这一点,早在同治三年(1864年)的春天,在和恭亲王的通信中,李鸿章就感慨大清国里文则时文小楷,武则弓马刀箭,前者“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后者“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长期以往,“人才何由而出”?如此下去,“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

故而要进行教育改革,科举的形式不必断然废除,但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以及隐藏在内应与方法背后的对“人才”的界定,一定要改。改的方法就是在科举中增设洋务专科,再与遣派留学生,地方上设立西学机构相结合,“凡格致(物理)、测算(数学、几何学)、舆图(地理)、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等“有切于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的学科,都应列入。如此积以时日,20年后当可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似乎是为了加强说服力度,激起同僚们的奋发之心,在同一天上呈的《筹议铁甲兼请遣使片》中,李鸿章又以日本为参照系,指出该国:“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

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更堪忧虑的是:“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闲隙,恐仍狡焉思逞。”

李鸿章的发言在大清国官僚体系内迅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只不过争论的焦点既不在海防也不在教改,而在于李鸿章是不是汉奸。

在那些夜郎自大又甘做井底之蛙的官员们看来,李鸿章主张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西洋内容,这就是要“以夷变夏”,是比物质层面的卖国贼更可怕的文化汉奸。

结果就是群起而攻之。虽然这种围攻不能影响李鸿章个人的地位,但却已经足以打消掉中央政权进行教育改革的勇气与底气。

教育改革走不动,李鸿章只好退而求其次。

1874年的台海危机不仅在地缘战略上揭示了日本的威胁,还在技术层面暴露了大清国的反应迟钝,既然如此,从技术革新入手,也是一条改革之路。正如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的附单中指出的那样,“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如果能像西洋列强那样,“有电线通报,经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无事”。可是,大清国全部没有,以这次台海危机而言,“臣与沈葆桢协商调兵,月余而始定。

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假设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恐怕大清国的反应还是“缓不及事”。

故而,仅从国防安全的寻求,就有大建电报、铁路的必要。而电报、铁路不仅有军事价值,还有益于经济发展。铁路的一个直接功效就在于可以更便捷地将山西的煤炭资源外运。而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风潮大起,煤铁复合体型经济大力发展的时候,故而煤炭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同时,火车的动力来自于煤,建铁路本身需要钢铁业的大力支持,而钢铁业又对军事力量影响深远。故而修建电报、铁路线,开采煤铁矿,刺激经济发展,加强海防,改善国防环境就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一点突破,全盘皆活。

就这样,李鸿章又与大清国的电报与铁路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的转机发生在同治十三年的十二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二(1875年1月9日),53岁的李鸿章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也即首席大学士。在明清两朝,大学士在政治权力架构中的法理地位并不高。说白了,就是皇上的一群高等秘书。但放在明清两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框架下,皇帝的鸡毛尚能当令箭,何况秘书与秘书长?所以大学士在现实政治中的地位又是绝对的位尊权重,往往在军国大计上发挥重要的影响。李鸿章出任首席大学士,无疑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从此之后,李中堂不仅仍将是地方督抚的龙头,同时他将更接近大清国的权力运作核心。

就在李鸿章官运亨通的三天之后,刚刚亲政不到两年的同治皇帝暴崩于养心殿,年仅十九岁。

葬礼期间,李鸿章三次陛见皇太后,大谈他的煤矿、铁厂、电报、铁路、海防筹备、教育改革来。

今天的读者一定会觉得,李鸿章选择的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机会。西太后刚死了儿子,哪有心思听他唠叨这些事情。

可是,不要忘了,西太后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相对于母亲这个角色,她首先是一个女政治家,一个权利欲极强的女政治家。

不错,同治是他的亲儿子。但却是一个非常不听话,个性极强的亲儿子。

当这个儿子已经长大,并且亲政时,太后再想垂帘听政,那就不可能了。可现在不同了。同治的死,等于给了慈禧一个权力复活的机会。在她的努力坚持下,她妹子与醇亲王仅四岁的幼子载湉,被立为新帝(即光绪帝),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在这权力交替的重大关头,朝中重臣与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至关重要。李鸿章坐镇直隶,身兼北洋通商大臣、协办大学士,无疑是西太后笼络的重点对象。李鸿章此时与之商讨新政推行,正是一个大好时机。

果然,在向李鸿章展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悲伤后,慈禧同时又向李鸿章展现了一个女政治家出色的判断。她决定,大力支持李鸿章的自强大业。

小皇帝死了。李鸿章的事业与官运反而都有了转机,历史就是这样奇妙。

马嘉理事件

晚清历史不仅奇妙,更充满着凶险。事实证明,李鸿章的官运确实有了转机。但他的事业却遭遇了暗礁。

就在光绪元年(1875年)的正月十六,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官马嘉理(时年29岁)及4名中国随从在云南腾越厅境内“探险”被杀。仅比光绪帝登基早三四天。

杀人者一说是当地土匪,一说是山区野人,一说是当地仇外官员雇佣的杀手,至今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案发后地方官先是隐瞒不报,继而又坚称杀人者是当地野人,未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这就使大清国在外交上处于一个极被动的状态。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借机大肆恐吓,扬言若中方不能作出令英方满意的答复,英方就将采取“自由行动”。

到此地步,清廷也只有门牙打掉往肚里咽,一口咬定系野人所为,地方官主要负失职的责任。并希望以赔款和增开温州、北海两处通商口岸为代价,息事宁人。英方却不甘心就此了局,坚绝驳回中方的开价,并直斥中方审案“如儿戏”。

威妥玛道:“总署诸人如同小孩子,说来说去,总是空谈,一味说从容商办,定是一件不办。一到总署,必定吃饭,总署大臣陪坐,好象饮食就是外交上的头等大事。大臣一个看一个,新大臣看老大臣,老大臣看恭亲王,恭亲王一发言,大臣便轰然响应。”

可问题无法解决。如此你来我往,争论一拖就是一年有半。其间英国公使甚至一度扬言要下旗离京,让兵舰来解决问题。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的六月八日,才又有了转机。

这一天,清廷下谕旨,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往烟台与英使会商。薛福成写就《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上呈李鸿章,提出“以拒为迎”的谈判方针,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一面备战,一面将滇案本末遍告各国使臣,力争外交解决。

本着这个方针,李鸿章在烟台将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八国公使召集到一起开会,巧妙地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制衡英国,在让英国产生受挫的同时,再作出适当的让步,终于让英国知难而退,转而寻求与中方协商解决问题。

七月二十六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英国签署了《中英烟台条约》,清廷除向滇案中死难的英国人付抚恤金20万两,增开三个通商口岸外,还要另派道歉使臣于十月十八日由上海启行往英国正式致歉。

对大清国而言,这是又一个惨痛的教训。正如曾纪泽对西太后所说的那样:“中国臣民当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

难题在于由谁作代表去英国道歉。

在当时的大清国有一个顽固的群体,他们通过科举进入官僚系统,死抱着老一套不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外不参与洋务,内不参与新政,反而专门攻击搞洋务、办新政的人与事,他们自命为清流,而将洋务-新政派称为“浊流”。他们高唱“尊王攘夷”的高调,“反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之不遗余力。”

正是这个激进而又幼稚的清流派,在晚清重大外交决策上起到了严重的干扰作用。

在这个主流风潮下,大多数人是避“洋务”尤恐不及,何况这次是去给洋鬼子道歉?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这次的“道歉特使”道完歉后并不完事,而是就此做大清国的第一位常驻外国使节。后人说: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里程碑。当时人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住在可怕的蛮夷之国,那就是去父母之邦,就是“二鬼子”。

但必须有人去。

谁去?郭嵩焘去。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曾国藩的金兰之交,晚清着名的启蒙思想家。

可是,他要去,他的湖南老乡们却不让他去。在后者看来,郭嵩焘不顾舆论的反对,“坚持”去当道歉特使,只能用一句话解释:想当官想疯了。一夜之间,郭嵩焘成了“官迷”与“二鬼子”的代名词。而骂他最狠的,正是他的老家——湖南。

认识他的人,争相与之划清界限。不认识他的人。更是不遗地余力攻击。以至出现了湖南人“耻与为伍”的局面。一副很有名的对联也就诞生在这时。上联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下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里的“鬼”,特指洋鬼子。

当年在湖南省会长沙参加乡试的考生们,也是爱国不甘人后。自发组织了声讨大会。群情激奋中,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说在郭嵩焘出资重修的唐代古刹上林禅寺中,藏有洋人!

这还了得!

于是乎,众愤青振臂直前,浩浩荡荡,直杀上林禅寺。一番大搜之后,自然不可能找到什么洋人。找不到的结果就是一把大火,千年古刹,化为墟丘。

但他们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有人提出建议:开除郭嵩焘的湖南省籍!而且要继续火烧郭家楼。

如果不是当地官府奉命对郭家楼进行了紧急戒严,郭家楼也难逃付诸一炬的结果。

无畏的无知者们造成的风狂雨横中,西太后发话了:“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我原知汝平昔公忠体国,此事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汝心事,朝廷自能体谅。不可轻听外人言语,他们原不知什么。”

李鸿章等洋务精英同样想方设法地替郭嵩焘排除障碍。于是也才有了后面一段“七万里之行,似尚慷慨”的往事。

同类推荐
  • 我在汉朝称帝

    我在汉朝称帝

    穿越到汉朝就算了,居然要我去敌国做世子?狗皇后敢陷害我,等着看小爷怎么凭借现代知识玩死你们!什么情况居然还有一个美女也是穿越的,统一世界?娶你?武圣?不管了,冈本二点零在手,打败天下无敌手,看小爷揭开这个世界的秘密!
  • 把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把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山河破碎,惟有抗战到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永恒的、坚实的根据地。
  • 汉末华出

    汉末华出

    大汉。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汉鼎之威,御驰万国;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之强!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重回三国之朕为刘备

    重回三国之朕为刘备

    公元2200年,星汉集团发现上古遗迹,并探测出特殊能量星R,董事长萧轩在剪彩时,能量波动,凭空消失.........再睁眼时,满身草鞋.......一代商业传奇,由此开始,一个战争帝国,由此建立........
  • 汉唐豪杰演义传

    汉唐豪杰演义传

    《汉唐豪杰演义》,又名《五虎断魂枪》。架空历史,改编自诸多古典小说,以季汉、大唐复兴为主线,演义汉唐“四猛四绝十三杰”的英雄故事。本书情节可书接《三国演义》第35回。第一卷50回写季汉复兴第二卷30回写开唐英雄第三卷20回写后唐复兴
热门推荐
  • 山村的休闲生活

    山村的休闲生活

    寻蜂蜜,挖莲藕,村子直播给我走。摘葡萄,泡药酒,钞票像我招招手。种果树,网鱼虾,采蘑菇的小姑娘不是她。一句话,铁锹在手,天下我有。……嗨!你听说了吗,咱们村里出来个首富。
  • 一千零一夜情笺

    一千零一夜情笺

    不沾染烟火气的月光国,成年之日却要举族奏哀乐的于清韵,这个世界唯一的神明,最终会打破黑暗吧.“如果这世道不放过你,我就会和世道争到底,结局不是拯救了你,就是我归于尘土,我心甘情愿”
  • 上仙无名

    上仙无名

    大道无形,无情,无名,三道尊聚,风云骤起。轮回之下,凡人生则生,死则死,便如那遍地野草枯荣交替。便是那诸天仙佛,造化奇物,亦难脱诸般劫难......
  • 科学奥秘丛书-地球人的未来

    科学奥秘丛书-地球人的未来

    地球正面临着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呢?本书从衣、食、住、行、能源、医疗等方面展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
  • 妃你不可:妖孽王爷倾城妃

    妃你不可:妖孽王爷倾城妃

    嗯?穿越?好荒唐的想法啊!她可是从来不相信着东西滴!可是老天偏偏眷顾她让她“幸运”的穿越了,是应该感谢上帝对她的关爱呢?还是埋怨上天的无情?把她从她完美的生活中拉到了这无趣的古代。可是,来到这里也并不是没事做。当冰山遇上冰山,腹黑遇上腹黑,拼的是演技,咱来看谁能更高一筹呢?
  • 穿回巨星出道前

    穿回巨星出道前

    (原名:《从头遇见你》)温柔腹黑巨星×不屈不挠经纪人偶像的隐退,让鹿依依终日魂不守舍,一场车祸让这个大粉丝不小心穿越回十年前,那年正是顾洛霖非正式出道的第一年。于是鹿依依拿出全身解数以及超现代思维彻底将顾洛霖捧红成为国际巨星,情种早就被鹿依依的勤奋上进不屈不挠的灌溉悄悄发芽。这世界上最牛批的事莫过于自己的爱豆是自己捧红的了,虽然鹿依依真的从来没有对顾洛霖动过歪心思。看大粉丝如何一步步捧红自己最爱的爱豆,明星一般都是怎样谈恋爱的呢?“人生到处都是意外,可是每一场意外都是命中注定,我恰好是这场意外中的必然事件,所以你我相遇,并非偶然。”
  • 隐士

    隐士

    散文集。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本散文集,是我散文小说化的一个尝试。在这本书里,我写了很多人物,都是些真实的普通的人。他们或隐于市,或隐于野,茫茫人海中很难觅到踪迹。他们分别出现在我人生的某一阶段,都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一些印迹,甚至对我产生了某些影响。”
  • 低烧

    低烧

    世人皆知白家少爷白离岸容色俊丽,女神在他面前仿若无颜,男人看了都要脸红几分。“嘻嘻,白离岸肯定是个受啦~”校园同人女早不知把白大少偷偷YY了几遍。白大少腹诽:“我是攻才对。”他扼住他的双臂,控制在墙上,挑起他漂亮的下巴:“小离岸,还不求饶?恩?”人走茶凉我是受。总裁大人,我真的是直男!!“恩?”一记眼刀“喵~总裁大人下午茶想喝什么?”离岸很没出息地缩了缩亲爱的总裁攻神秘一笑~你懂得!离岸转身就跑~~“你跑得掉么?小·离·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材小姐:陛下你很拽啊

    废材小姐:陛下你很拽啊

    初遇,她顶着一张神厌鬼弃的脸捏着他下巴说道:“脸够帅,条够顺,就是你了。“再遇,他拿着利剑架在她脖子上,说道:“对我负责或者死。”她看着眼中翻涌着怒气的冷酷男人挑眉想到,自己貌似招惹了个不太好甩的男人。我是跑呢?还是跑呢?还是跑呢?然而跑着跑着,她突然发现自己肚子里貌似多了颗蛋!!!“握了颗大草!”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异能者,无法无天任性妄为的“天庭”之主,已作死!一个是皇族天资卓绝的“倾城”郡主,为情所困甘愿牺牲的天之骄女,已蠢死!当她们成为同一个人,那些欠她的、抢她的、夺她的,统统都给我连本带利的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