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2800000024

第24章 托马斯主义(4)

托马斯首先强调人的肉体器官在理智灵魂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也就是说理智灵魂的活动必须有肉体器官参与才能完成,他说,作为一个具有理智灵魂的人,“不仅必须具备有理智的认识能力,而且必须具有感觉能力。而感觉不能没有肉体的工具”。

进而百他又肯定了感性认识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他指出:“我们的理智不能对个别的、有质料的对象获得直接的和第一性的认识,其原因在于有质料的对象的个体化原则是个别的质料,而我们的理智只有通过从这样的质料中抽象出观念才能进行理解。但从个别的质料中抽象出来的则是共相的东西,因此我们的理智不能够直接认识任何非共相的东西。”因此,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经验为开端。

托马斯把人的感觉分为两类,一是外部感觉,它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二是内部感觉,它包括综合感、想像、辨别、记忆等四种。

外部感觉是按感官和感觉对象的结合作区分的,每一种感觉都是感知的外部物体的不同形式。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最初都来自于外部感觉。例如,眼睛接受光的刺激,产生颜色、形状;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滋味;人的全身体表面能接触客观对象,可产生如温度、重量、运动、疼痛等多种复杂的感觉,认识感觉对象的多种属性。因此,托马斯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触觉在五种感觉中是最为重要的、优于其他的外部感觉的观点是对的。

感觉器官有感知外部事物的能力,但感觉的产生必须有外部事物即感觉对象刺激相应的感官才能产生,例如,光只刺激眼睛,产生颜色感觉,光不能刺激耳朵、鼻子等感官。托马斯称这种一定对象刺激一定的感官为“固有对象”。同时,托马斯指出,也有一些对象同时刺激若干感官,例如,物体的大小、数目、形状、动静,可以同时刺激触觉和视觉,对于这类对象,他称之为“共同对象”。关于外部感觉的这些特征,托马斯主要是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人们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外部感觉,是人的认识的第一步,这些感觉是简单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这时外部感觉就要向内部感觉转化、提高。内部感觉主动地对外部感觉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印象进行再认识,使人们获得对事物更加全面的综合认识。

内部感觉,首先是综合感,它把不同感官获得的关于外部事物的各种感觉汇总成一个统一的印象。托马斯说:“综合感的对象,就是视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感性事物,因而综合感虽是一种能力,但是能伸展到五官的各个对象。”可以说综合感是各种感觉的“中间媒介”,又是一个“独特的感官”,为此,托马斯认为综合感优于其他一切外部感觉器官。

其次是辨别。是把所感知的对象与自身联系起来评估它的利弊,如辨别好坏、分清敌友等。辨别这种感觉人与动物都具有。例如,动物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会趋利避害,像辨别食物、遇到危险立刻逃跑等行为。但动物这种辨别能力与人的辨别有本质意义上的差别,人除了像动物一样能辨别简单的与自己的利害关系,还能辨别高尚、卑劣、美与丑等复杂的外部关系,这是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

再次是想像,它是最重要的内部感觉。想像把感觉印象进行初步的抽象,对感觉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重新加以合理的组合。托马斯认为想像是思想的初级阶段:“想像是我们知识的一个原则,我理智活动在这里开始,想像不是开始刺激,而是持久的基础。”只有通过想像把感觉中直接反映外部事物的感觉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感性基础,理智才有可能进一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最后是记忆。把外部和内部感觉中的印象都贮存起来,使之不因为当感觉的消失而消失,它把过去接受的感觉印象随时重新浮现在脑中。人和动物都有记忆,但人的记忆比动物的更为高级。托马斯说:“在记忆方面,人不仅具有像其他动物那样突然想起往事的回忆,而且还有根据个人意图具有像三段论推理那样探究往事的回忆。”记忆是保证思维连续性的特殊的内部感觉。至此,内部感觉也就基本完成了。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托马斯关于整个感性认识发生、形成过程简要描述如下:首先由客观对象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产生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物质的印象,而后向内部感觉转化,内部感觉通过综合感、辨别、想像、记忆形成完整的感性印象,感性认识也就形成了。对于感性认识过程中,把它分为外部被动的感觉和主动的内部感觉两阶段,托马斯作了说明,他认为,人在实际认识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把这两个阶段从时间上分出先后顺序,另外也不能把“感性印象”形成简单地归结某一个阶段,感性印象是由于感觉受到客观刺激和感觉自身的功能共同活动、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感性印象形成既有物质的生理因素的作用,同时又有心理的精神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不能把感性认识的两个阶段截然分开,而只能是在理性思辨中对两个阶段加以区分。

托马斯高度评价感觉对于知识的作用。他说:“人被赋予感觉,不仅是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如同其他动物那样,而且是为了知识自身的目的。”他还说:“只有当感觉健全、精确时,心灵才能自由驰骋。”他的这些思想被人们概括为一句名言:理智之中没有不被感觉先行知道的东西。应该说托马斯这些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并具有批判性的革命意义,他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当时在宗教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人的观念完全是天赋的,人的灵魂充满了理念,只是因为被肉体的污染才遗忘了已有的理念。而托马斯则认为只有灵魂和肉体的结合,才能产生认识。事实告诉我们,缺少一种感觉就不会有相应的一种观念,如盲人没有颜色的观念,如果关于颜色的观念是天赋的,那么就不会依赖感觉了。“结论因此是:灵魂并不通过天赋理念认识有形事物。”

托马斯认为“感性印象”形成,只是感性认识完成,但这还不是真正的知识。“感性印象虽然包含有精神的活动,但毕竟是具体的和个别的,尚未脱离时间空间等具体条件的限制。作为普遍的知识,有待于理智去抽象。”同时,托马斯还认为,知识开始于感觉,感觉是知识的一个来源,但不是惟一的来源,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同样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托马斯是如何论述灵魂理智的功能,也就理性的抽象认识的。

(3)理性认识。

人的整个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的完成并没有终结整个认识过程,感性认识还要发展,延伸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不过是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而真正的认识应该是普遍的认识,而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活动是由理智来完成的。

托马斯认为,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他把这个中间环节称之为“映像”。那么,什么是“映像”呢?他说:“正如感官没有感性对象不可能有所感觉那样,理智灵魂没有映像不可能有所认识。”他还说:“谁都在其自身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他想认识一样东西时,就给自己组织一些映像作为实例,使他好像看到他所想认识的东西似的。所以,我们要一个人认识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举一些实例给他,使他能够从这些实例中,给自己形成一些映像,以便认识。”在谈到映像和理性活动的关系时,他还断言:“映像是我们的认识来源,我们的理智活动就是从它那里开始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刺激,而且是理智活动的一个持久的基础。”人的理智活动能力,尽管它是上帝赋予的认识能力,无论它多么抽象,仍然离不开映像。对此,托马斯又说:“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知识无论它们是多么的精神性,必然常常伴随着映像。因为即使上帝,我们也是通过其创造的成果的映像来认识的。”以上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大量引述托马斯关于映像的论述,旨在说明托马斯是何等重视映像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中的作用的,这个中间环节是十分关键、不可或缺的。

那么,什么是映像呢?托马斯认为,映像就是感性印象被内部感觉分析综合之后保留在想像中的一种与现实相吻合的图像。它为理性认识提供了基础。映像的特征仍然具有物质性,是对感觉器官反映具体事物的直接综合,它还是个别的具体,不是事物抽象的普遍本质反映。这就需要理智活动对映像进行抽象概括,以获取普遍的本质认识。

托马斯根据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论,把理智分为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在感性认识阶段先期的外部感觉是被动的,而后内部感觉则是主动的。在理性认识阶段则相反,先产生作用的是主动理智,而后才进人被动理智。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本质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以直观、外部形式反映认识对象,而理性认识则是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活动”,从个别的具体对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本质。理智活动的过程,首先是主动理智对感性印象所提供的映像进行“照耀”。托马斯说:“由于主动理智的照明,人们立即现实地认识到那自然地被认识的对象的第一原则。”也就是说通过主动理智的抽象活动,把隐藏在映像内部关于认识对象的普遍本质的内容显现出来,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提供基础。而这种普遍本质的内容,因为撇开了具体事物个性特征,只能由理智自身去理解,简言之,理智活动具备这种功能,也是理智活动的任务。托马斯说:“我们是以我们称之为‘主动的理智’的更高贵的主动力,采用抽象的方法,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映像变成现实上可以理解的。”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托马斯强调,感性认识只是因为理性认识提供了材料,但它并不是形成理性认识的根本原因或惟一原因,而理智的主动作用,以及自身的功能即具有的理解抽象感性印象的能力,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重要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在康德哲学中认识论先验逻辑原则的雏形。

当主动理智完成了对映像抽象后,形成了托马斯称之为“理智影像”,主动理智将理智影像传递给被动理智。被动理智功能特征主要是接受、理解和认识。托马斯认为,被动理智就像一块白板,因此,被动理智所接受的主动理智经过抽象的理智影像就成为“印入影像”。但是,还要特别注意被动理智也不是绝对的被动,它也具备某种能动性。其表现在于被动理智有目的地把印人影像与认识的客体对象联系起来,并以自身的特殊表达方式再来观察客体的本质特征。这种表达方式托马斯称之为“表述影像”。表述影象实际上就是某种抽象的概念,表述影像的产生,标志着至此理性认识也就完成了。

(4)真理性认识。

认识运动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因而研究认识运动过程的规律,必须研究真理性问题。托马斯说:“理性认识是感觉与纯粹理智的中间阶段。它不是感官的活动,而是作为肉体的形式的灵魂的功能的产物。理性认识故而与个别地方存在于有形物质之中的形式相关,但形式却不能被作为存在于具体的有形物质中的东西而被直接把握。这就需要把形式从感觉印象所反映的个别物质中抽象出来。对有关物质的真理的思考使我们达到精神的真理。”也就是说,理性认识不是人的感官的活动,它是灵魂的精神性活动,它的任务是从具体物质中抽象出它的普遍形式,从而把握真理性认识。

托马斯还认为认识的基本原则是:“知者与被知者是同一的,这是一个普遍真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活动与认识对象的性质是相同的。认识的主体是灵魂的形式和质料的有机统一,认识的对象同样是由形式和质料的组合构成,从最终意义上看,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在上帝那都将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而认识活动也必然能够把握认识对象,使理性活动与认识对象的普遍本质达于一致。

知者与被知者的同一性是托马斯真理的基础。他说:“真理的定义是心灵与事物的一致性。因此,知道这种一致性就是知道真理。”心灵与事物的一致性,这是由知者(心灵)与被知者(物质)的本性与构造所决定的,使理智活动与客体的物质对象达于一致,便构成真理,因而真理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无论心灵是否认识到它。在此意义上,托马斯说:“真理的核心在于存在,而不在本质。”根据托马斯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来看,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优于本质,理智活动所要追求的真理,就是对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的,取决于认识内容的对象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这个认识就是真的。当然托马斯所指的认识内容的对象,可以是某种感性事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实体。例如,当我说“我在想独角兽”,不论世界上有没有独角兽,只要在我的观念存在着独角兽,这一命题也是真的,这就完全陷入主观真理论,显然是荒谬的。托马斯认为:人类理智的真理是多种多样的,“真理在神的心灵中是单一的,从此流溢出很多真理到人的心灵之中,正如同一张脸在镜子中照出不同模样”。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热门推荐
  • 激速穿越

    激速穿越

    为了收集能量,方平不得不穿越到一个个传说中的世界去搞破坏,然而没有外挂的他,只能靠着出卖节操在一个个世界搅动风云。本书比较毁三观,慎入,本作者的目标是成为第四邪书。
  • 青龙剑使

    青龙剑使

    一把绝世的神兵,一段武林的传奇。江湖品恩怨,武林话情仇。
  • 凌武志

    凌武志

    被卖到斗兽场三年,经历了五百场人与兽的生死搏杀,最终活着走出斗兽场的少年......超强的修炼天赋与战斗意识,诡异莫测的神秘觉醒技......带上银面,便是血瞳修罗!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告诉秦冰:你要变强,强到凌驾于所有武学之上!
  • 靓翼花仙

    靓翼花仙

    一位潜藏在人类世界的花精灵,因种种原因,被迫闭关了精灵的记忆,在真实的事实中与一位叫肖浩宇的少年相爱了,但她不知道,在花灵国都,有一位叫蓝星的花精灵一直守候着她,也在等待着她,她会如何选择,是脱下精灵外套,和肖浩宇在一起?还是抛下一切,和蓝星回到花灵国都?《靓翼花仙》要期待哦~^_^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进入修真界的作者

    进入修真界的作者

    天哪!不是吧,她居然掉进了自己新开的小说之中,修炼成神方能回家!修神之路有多难,看着纷至沓来的弃坑小说的主角们,有着强大外挂的白璇表示任重而道远。
  • 万古龙主

    万古龙主

    (日更三章)触碰神之境界的强者身陨,万年之后重生于最低等位面,重生修炼,身具最强功法万古神龙诀。收集龙元便能够拥有龙的能力?功体拥有特殊被动效果?杀上九重天,再战太古女神,在我面前,没有天才!我重生归来,让众生见识什么叫狂妄和霸道!我为龙主,天下我为尊!
  • 其实我是个妖怪

    其实我是个妖怪

    作为一只妖怪的我每天都生活的很小心,因为自从改革开放妖怪就不能成精的,被抓到不知道会不会被枪毙,会不会被抓去研究,毕竟我是一只高贵的哈士奇...
  • 网游之极速传说

    网游之极速传说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极速,则无敌。因为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
  • 小故事大道理·冬

    小故事大道理·冬

    本书是一本寓言神话故事集,通过几百个经典的古今中外寓言神话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