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37100000031

第31章 商讨改版之事 (2)

雷震的反应也开始变得强烈起来,他认为“这不仅是加帽子,而有谋害之意”、“以言论对言论,本是可喜的现象,不过他们的方式错了” 。1957年1月16日,《自由中国》发表《我们的答辩》一文,大意是《自由中国》从未认为自己的主张与言论,“是惟一的、终极的真理,所以欢迎批评与讨论,但刊物发现其面临陷构与诬蔑,却无法沉默”。同期还刊发了成舍我 以笔名范度才(谐音反奴才)撰写的《〈中华日报〉鼓吹暴动》一文,以回应《中华日报》上《蛇口里的玫瑰》一文对《自由中国》的诬蔑攻击。之后,军方刊物《国魂》以全册篇幅继续围剿《自由中国》半月刊,甚至说这毒素思想的渊源就是“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1月18日,成舍我在立法院见到陶希圣,陶对成舍我说:《自由中国》的言论太过激烈了。成舍我坦言:雷震过去与“老先生”(指蒋介石)有相当的关系,且为政府做过许多事情,你们现在逼人太甚,开除其党籍、国策顾问,最后连吃力不讨好的中日文化经济干事长也不让做了,何怪乎人家要反对你们 。雷震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未免太私人化了。

他在日记中记述说自己曾给黄宇人去信,劝其“不可消极,自由是争取来的”,又说“吾人立于社会,只问良心安不安,不能畏惧权威,不然民主自由真无前途了” 。2月5日,《自由中国》半月刊召开编辑会议,决定再写一篇社论《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以作出回应。王世杰则提醒雷震“在不失掉自己立场之下要谨慎,以免自己被毁,目前是我们最困难时期” ,他甚至担心有人会谋害雷震。2月18日,雷震赴许孝炎 处,许对他提出三点意见:一,不批评蒋介石个人;二,不批评国民党;三,态度温和。雷震表示,第一、第三两点均可同意,但第二点不能接受。雷震这样说:“国民党必须取消优越感,国民党员再不能有做皇帝观念”。

许又提出不“随便批评”,雷震认为“《自由中国》从未随便批评”,“对方可以批评,但不能加帽子,如对方说我们是匪,我则一齐取销”,许孝炎表示同意这个说法 。几个月来,军中政治部门对《自由中国》的围剿始终没有停止,他们在军中散发《向毒素思想总攻击》的小册子;而在国民党内部《工作通讯》上,也有《从毒素思想谈到党的思想教育》之类的文章,“二者均以自由主义者为假想敌,后者认为《自由中国》系危害反共复国与国家民族的思想敌人。诸现象反映党方、军方已有以权威心态对抗自由主义的态势,而公开对胡适、雷震与《自由中国》抨击,则显示当局预备对自由主义进行思想压制。

” 不过,马之骕认为,这不过是国民党“垂死的哀鸣”而已,“国民党一发动围剿《自由中国》言论,一些靠津贴生存的报刊,莫不摇旗呐喊,不分青红皂白,乱箭齐发,假想造成一种‘强势舆论’,误导民众错觉‘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各报刊都说《自由中国》的言论错误,他们就应该俯首认罪’,其实不然,恰好弄巧成拙,因为‘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台湾民众。” 自出版“祝寿专号”后,《自由中国》“在编辑作业方面,只要一发稿,就有特务们到印刷厂要求看稿,必要时还要拿出去照相,再将原稿送回;出版后,只要有一篇文章是批评政府或是批评国民党的,就要受到数家国民党办的报刊的‘围攻’,不过久而久之,大家自然的就养成接受检查的习惯了,否则又将奈何呢?”不过《自由中国》也从此“豁出去了,俗话说‘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我和你拼了” ,即埋下了不久的将来雷震等人遭至政治构陷而锒铛入狱的因果。若干年后,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在评价这一期“祝寿专号”时说,“这正是雷震十年牢狱之灾的关键点”,并称“今日知识界仍然尊敬雷震,就是因为知道当年发出良知之声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

《自由中国》印刷受阻

《自由中国》半月刊在受到当局公开压制后,印刷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从1949年11月20日创刊起,至1960年9月4日被迫停刊,近十一年的时间里,《自由中国》半月刊先后换过七家印刷厂,此事让雷震“大伤脑筋”。《自由中国》最初印刷是在“上海印刷厂”和“台北印刷厂”,这只是对外的名称,实际上前者系“情报局”所经营,后者为“国防部”经营。这两家印刷厂在原则上以其机关业务为主,常常耽误《自由中国》的出版。后来改换到“新生印刷厂”去印刷,这是《台湾新生报》自己开办的一所印刷机构。当时,雷震在政治上仍属显赫人物,《台湾新生报》副社长赵君豪为雷震旧识,愿意承印《自由中国》半月刊。自《自由中国》半月刊与当局发生言论冲突之后,该厂以“业务繁忙”为由不再继续承印,实际上是因为情治人员随时去印刷厂检查,他们不愿给自己在政治上带来更多的麻烦。

之后,雷震将《自由中国》的印刷业务转向台湾一些民营企业,第一家是“精华印书馆”。就其设备和排版技术而言,“精华印书馆”不亚于以上公营印刷厂,就是价格要贵了许多。“老板的名字叫陈太山,中等身材,胖胖的,方面大耳,看上去颇有福像,忠厚老实,处事稳重” ,雷震是经由立法委员陈纪滢的介绍与之相识的。从1952年12月,至1957年3月止,前后近五年多时间,《自由中国》半月刊一直都是在这里印刷。在第三年,陈老板突然提出不想印了,因为特务来得过于频繁,随时都要检查《自由中国》的稿件,“真是不胜其扰”。雷震特意去了一趟“精华”拜访陈太山,给他打气,再三拜托继续印下去,之后又坚持了两年。其间,马之骕作为经营部经理,与陈老板多有交道,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因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喜欢京剧。每当马之骕去印刷厂时,陈老板常会对他大发牢骚。他对马之骕说:

……“马先生,我实在不能给你们印了,前天有一个特务来,一来就是坐半天,他还给我看相,说我好好做生意会发财,千万不要跟着雷先生搞政治,搞政治会倒霉的哟!”又有一次他说:“马先生你来了很好,我要和你讲,昨天有一个警备总部的特务来,硬要看稿子,我不给他看不行,他拿出警备总部的服务证给我看,就闯进排字房,还把一篇稿子拿走了,他说照个相马上送回来,不准我告诉你们……”我说,“不要紧,稿子送回来没有?”“有送来!”“那就好,雷先生已给行政院黄少谷秘书长打了电话,他们以后就不会再来找麻烦了。”他将信将疑地说:“我的血压太高,他们一来我就紧张!心跳!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我知道,我不印别人家也不敢印,我看惟一的办法,就是你们自己办一个印刷厂。”

对于陈老板的这个建议,雷震曾仔细研究过,最终还是不敢下决心开办一所印刷厂,资金固然是一个问题,在管理上也一窍不通,又惟恐特务买通工人,弄不好麻烦会更大。尤其是“祝寿专号”之后,当局对《自由中国》的打压无所不用其极,处境更加艰难。最后连介绍人陈纪滢也感到有点害怕,托人带信给陈太山,叫“精华”不能再印《自由中国》了,以免麻烦。陈老板果然表示,说这次宁可关门,也不能再印了。雷震很生气,说:“这件事陈纪滢不够朋友,不仅不出来帮忙,反来扯腿。”于是雷震又联系到“尚德印刷厂”,但只印了一期,“尚德”老板李文显也以书面形式通知《自由中国》社,声明今后绝不再印了。

无奈之下,雷震只好打破情面,亲自给新闻局局长沈锜写信,“精华印刷厂因受外界压迫,拒绝继续承印,……而尚德印刷厂商订承印合同约,该厂并已接受本社之订金三千元,但该厂在订约数日后,忽提出:‘如厂方受到外力干扰,即不便代印’之口头声明,随复通知本社,竟欲即时取消合同,当经本社再三与其交涉,始允代印一期,以后不再承印……”与此同时,雷震还致函“行政院”秘书长黄少谷,“因黄亦办过报纸(1942年曾任《扫荡报》总社长,作者注),懂得言论自由之可贵,而且他亦同情《自由中国》,所以请他出面设法解决印刷问题,应当不成问题” 。

印刷问题始终困扰着雷震,由于心情不好,失眠也越来越严重。过去他吃的是一种叫做Seunul的安眠药,一两颗就行,现在吃三颗也不见收效。他在给王世杰之子王纪五 的一封信中说:“……他们如再这样,我只有公开其事,一面决心停办,不然天天为印刷苦恼也不是办法……依照目前看法,他们表面上松懈下去,刊物上不再骂我们是共匪同路人,但是暗地里并未放松,因此有许多地方不卖本刊。”后来雷震又与“荣泰印刷厂”签了约。不幸“荣泰”在印了三期之后也以书面通知予以解约。在这种情况下,雷震又想到了“精华印书馆”的陈老板,并认为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马之骕说:

“荣泰”既然不续印了,当然就要再找其它印刷厂。惟在此期间雷先生一直都在透过私人管道与官方、党方高层人士谈判、抗争,尽管被从四面八方来的围攻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他仍然拼着老命也要把《自由中国》办下去。谈来谈去,结果经由行政院新闻局出面协助,加之《自由中国》同仁与“精华”陈太山老板的感情关系,认为还是由“精华”承印较为妥当。因为大家都知道“尚德”、“荣泰”两家厂不愿意继续承印的原因,主要是特务们每次来厂检查稿子时,全厂员工都很紧张,惟恐稍一不慎就被“抓起来”,再找一家新厂,恐怕仍有这种心态;而“精华”因承印《自由中国》久了,特务们时常来厂查稿已成习惯,在排字工人的心理上认为“你要看,就给你看,你要拿走,就给你拿走,反正有老板负责嘛!”因此他们看到特务来时,并没有什么“恐惧感”,只是耽误一些排版时间而已。基于这个前提,各方面均希望由“精华”继续承印。

陈老板在另一种压力之下,终于同意再次承印《自由中国》半月刊。这次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情治单位来查稿时均可随便,将原稿拿去照相也行,若因此而耽误了出版时间,“精华”不负全责,也不能因此而罚款;二,印刷费按一般较高的标准计算,并以结付现金为原则。为了能够确保《自由中国》的印刷,雷震只有接受这两个要求。就这样,《自由中国》从创刊到停刊,总共十年又十个月,“精华”前后承印了七年又七个月,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且正在政治敏感度的尖端时刻,若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看,‘精华’老板陈太山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可惜他活了六十多岁就过世了” 。1958年胡适从美国回台湾出任中研院院长后,为《自由中国》半月刊印刷问题,曾多次给黄少谷打电话,“一再请他出来帮忙”。由此可见在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台湾社会,争取言论自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当事人马之骕后来总结道:“……所述事实,证明‘印刷问题’,实在是一个严重问题,当然若单从商业行为来看,就不成为‘问题’,因为买卖成交与否,是两相情愿的事;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从独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过程看——印刷问题就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读懂鲁迅

    读懂鲁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丁玲传

    丁玲传

    丁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封建世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四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寄居常德舅父家中,自幼饱尝世态炎凉。在颇具民主思想的母亲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早年便萌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1922年春,她毅然离开家乡,闯上海、走北京,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寻找人生真谛。1927年步入文坛后,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文学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行尸游戏

    行尸游戏

    病毒来袭,死人复生,感染,变异比比皆是,为了生存可以放弃人的身份,一个阴差阳错组合在一起的队伍为了生存四处奔波,他们究竟何去何从?
  • 归兮书屋

    归兮书屋

    司城,一个喧嚣繁华而又忙碌的都市,是华夏权富的中心。但在南香街的尽头拐角处,开有一家鲜为人知的书屋――归兮书屋。书屋老板白执,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不受外界侵扰的清冷神尊样,却烧得一手好菜。总来蹭吃蹭喝的骚包商人谢墨书,完全愧对老父亲花重金请人取的文艺名字的初衷,整一衣冠楚楚的痞子,还特小心眼、毒舌。店员明筝,负责店中的卫生,是个受老板美色欺骗悔不当初好吃懒做的大小姐。店员沈页一,负责店里的开销进货,是个在钱财上精明生活上迷糊的娃娃脸杀手。至于那个白白胖胖蜷在书架上的一坨,就是一只除了吃就是睡的叫做猪崽的懒猫,哦,貌似它还有个猫妖的身份。
  • 阿豪

    阿豪

    中学时代都经历过无知的叛逆,烦躁的学业,纯真的恋爱。我们在一起哭过,笑过,疯过,傻过!忘不掉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看着飞逝的青春一点点消耗殆尽,蓦然回首那份曾经的时光我们多想再回去!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
  • 闲说三十六计

    闲说三十六计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权谋诡计,阴谋机断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史,“三十六计”无疑是其中的瑰宝,它总结了历史上大量的政治斗争与战争实例,将战争、斗争文化的经典例子不断提炼加工,最终得到了今天所见的“三十六计”,旧瓶装新酒,我们再开场!
  • 苍灵怒源

    苍灵怒源

    一位废材且无赖的林天,一位完全不靠谱的师傅、有一位让人怜悯不让她受到一丝委屈的林嫣三人又如何谱写另类征程!只在灵破斗霄起点作家天禹枫:灵之初力之霸罡之劲王之霸皇极天宗之灵尊之悲帝之殇!苍天弃我有可恕!我弃天下又何妨?风水轮流转,莫欺少年穷!
  • 我的霸道宠妻老公

    我的霸道宠妻老公

    本作品极其沙雕,一切一切为了搞笑!玛丽苏文!五年前,清婉还是S大的一位普通大学生。她和班里只会撒娇闯祸的小女生,染着非主流头发的泡吧女王不同。她年轻漂亮,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带着一些婴儿肥,靡颜腻理的皮肤,五官也尽显优越,双瞳剪水的眼眸带着清纯可爱。
  • 我的奇妙世界

    我的奇妙世界

    很多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各不相同。有的无聊度日,浑浑噩噩;有的事业小成,前途光明;也有的……可能有着旁人所不知道的奇妙。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不知道这是否改变了我的人生,但这是我的一个故事,一个梦幻之旅……一起走进世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大门……
  • 樱兰贵族学院:皇室公主

    樱兰贵族学院:皇室公主

    我认为作品介绍没用,所以就不写了。第一次写书,请多关照,谢谢。
  • 家有小男人

    家有小男人

    本作品通过对一个小家庭夫妻两人各自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人情大于制度、擅于钻营最终被钻营、教育的尴尬等等!
  • 水浒之宋江崛起

    水浒之宋江崛起

    被系统带到宋朝令我很开心,结果穿越成了宋江就可悲了,结果系统丢了几个技能给自己,TM的就消失了,说好的养成呢,要不是珍惜一次穿越机会,我会努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