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83900000006

第6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1]数穷,不如守中[2]。

[1]言:学问、道理。

[2]守中:守者,从寸。寸者,法度也,意为对法度和规范的遵守、秉持。中者,中和、中性。《老子》思想中的“中”与“中庸”的核心思想相近。“守中”,即遵守和秉持“道”的“中性”“中和”的价值观。

本章主要是阐明《老子》的价值观。首句以“天地”对应“万物”,以“圣人”对应“百姓”,因此需要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因此本章首句中的“天地”与“万物”分别对应着“无”和“有”这两个《老子》思想中的基础哲学元素。二者同生于“道”,对应着“圣人”与“百姓”同生于人类社会之中。结合后文中“道,常无,名朴”来看,首句以“天地”代指的“无”虽然不等同于“道”,但却可以部分代表“道”的常态。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更加具体地说明了《老子》宇宙观中的万物衍化的顺序及关系——“无”中生“有”,“有”生万物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这便是首句中“天地”和“万物”的关系。

后半句中的“圣人”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联系我们上面对前半句的分析,就能看出《老子》思想的社会观。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够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以尧、舜、禹、汤以及伏羲和炎黄二帝为主要人物。后世又出现了“文圣”孔夫子和“武圣”关公。孔夫子虽与老子大致处在同时代,但其被尊为“至圣先师”也是后人之事,而关公则是更加后期了。因此分析《老子》所谓的“圣人”,就要从早于《老子》时代的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来算。综合来看,这些中华民族的古代圣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得他们被后世子孙尊为圣人,那就是他们都是大大推进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使之向前发展之人。他们以自身的智慧广施善政,引领了中华文明的进步,而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圣人——基督教的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或者伊斯兰教的圣人——先知穆罕默德,更多是依靠背后的一个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祇,而被自己宗教中的教众封圣。因此我们知道,《老子》的社会观中并没有宗教和超自然的神祇的位置,所谓“圣人”也同样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其与“百姓”的区别仅在于他们掌握了引领整个民族、整个文明向前发展进步的真理。《老子》所谓“圣人”,并非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品格完美无瑕的、超越了人性的,而是中性的、质朴的、不需要带有感情色彩来看待和评价的。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老子》所谓“圣人”并非与“百姓”形成狭隘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圣人并非凭空出现的,“圣人”这个称谓也并非自封的。要想成为《老子》所说的“圣人”,那么其思想和行为必须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圣人”二字乃是虚指,如同前面所说,标准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引领人类社会和文明顺应“道”的规律和潮流向前积极发展和前进。借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对人民有用的人”。

接下来再看首句中的一个“仁”字。从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学派,并为“仁”字赋予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以来,可以说这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它代表着贯穿了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的核心。要学习国学、学习中国古典哲学,就绕不开这个“仁”字。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我们知道,《老子》倡导“道”而非“仁”,但如果我们不搞清楚“仁”,也就很难掌握《老子》之“道”。这二者的关系非常微妙,如同《老子》在第二章中对几组相反相成的概念的论述一样。

《说文》曰:“仁,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从二。”可见“仁”在《说文》成书的汉代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的“亲”属于儒家思想的价值观;第二层意思的“兼爱”则是墨家价值观。《说文》曰:“亲,至也。至,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从“至”字古义我们能看出,其象征一只鸟从天空中落于地面——由上至下贯穿天地的一个连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往回推导,我们就不难发现,儒家价值观所倡导的亲爱、仁爱,正是如这个“至”字的会意一般,乃是一种有差等的社会关系——例如天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此五种关系本身就是由上至下的五个差等,而这些构成儒家价值观的社会关系词语,皆是主在前而从随后,例如地从天、臣从君、子从父。由此,我们不难揣测,“仁”字从二,这个“二”的上下两横即象征天地和以天地为代表的有差等的等级关系;从人,即引申为人类社会。人与二合写为“仁”,就回到了“亲”——儒家价值观给出的带有差等之亲爱。上文提到的《说文》给出的“仁”的第二层墨家“兼爱”思想的含义,其核心内涵简而言之就是反对儒家的有差等的社会关系之亲爱,提倡没有差等的、完全平等的社会关系和亲爱感情。

然而无论儒家的仁爱还是墨家的兼爱,都带有丰富的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都以唯心主义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不少学者在注释本章本句时,都将这个“仁”释义为“仁爱”“恩德”,因而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的感情色彩。而所谓“不仁”即不仁爱、不施以恩德,哪怕是靠拢向墨家的兼爱,也至多是不施以偏恩偏爱。如此来理解“不仁”并结合本章首句的完整意思,那么看起来《老子》的思想以及“道”的规律和法则就变成我们寻常所说的冷酷无情了(无情本身也是一种感情)——天地和圣人是不施恩不偏爱的,任由万物及百姓自生自灭。可以说,这种释义仅仅将《老子》的本意理解了一半。何以支持我的看法呢?见《第八章》“上善若水……故几于道”,《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以及《四十一章》“夫唯道,善,贷且成”的释义。“道”本身是客观、中和、自然而然的,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因此也就无所谓世俗的仁爱恩德;但“道”又是引导天地万物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根本法则和规律,因此必然也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以朴素的客观唯物主义的,纯粹中性的性质,推动和引领万物向前发展和进步,这才是“道”的主旋律和主要价值观。

明代谏臣杨涟曾有名言“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这句话,尤其这个“恩”字,就流露出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儒家思想价值观。在儒家看来,人从天,臣从君,因此君王对臣子要杀要剐,臣子都应当心甘情愿领受而没有异议。但如果从道家思想来看,这句话就应当讲作“雷霆雨露,莫非天象”。天象仅仅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对人来说无恩也无怨,因此上天降下春雨,人就顺应并利用这个时机在田地里播种而无须感恩戴德;上天降下暴雨引发洪水,人也只需采取力所能及的手段躲避洪水降低损失,而无须过多施加感情,更无须给自然天象引发的灾害加上“天谴”的含义。

因此结合本章及全文来看,我们就会得出所谓“不仁”的全部含义——“道”是中性的、客观的,是唯物主义的,因此引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圣人”之“为”也应当是中性的、客观的、不以自身感情好恶为出发点的,是以谓之“无为”。天地和“圣人”对待万物和百姓既不会为了施恩而施恩,当然也不会完全置之不理、视若草芥。恩与罚,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而绝非目的,更加不是本质。真正的“圣人”治世,施“仁政”是道,施“不仁之政”也是道,仁与不仁仅仅是以世俗眼光做出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而“圣人之政”的本质,却是以整个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最终目的。就如同我们对待和看待刍狗一样,仅以“道”的客观规律和法则为标准来看待事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顺应“道”的发展潮流和价值观而“为”。而“道”的规律正如天地间之橐龠一般,虽然看似虚无缥缈,但却不为外物或者人的主观想法和愿望所影响,动静张弛之间仅以纯粹中性客观的标准进行作用。

所以《老子》在本章最后一句提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各门各类的学问道理虽多,但穷究其理,也不如遵照中性客观的“道”的价值观。

同类推荐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秘·见

    秘·见

    生命何其神秘,其本源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无欲则刚?信念和觉知又是从何而来?这是一组追求生命本质的谈话,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探寻神秘的生命。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热门推荐
  • 血誓千年

    血誓千年

    他曾经是大学生,精通历史崇尚自由,充满浪漫情怀;他也曾是特种兵,喜欢冒险渴望成功,一腔热血豪情!一次偶然的奇遇改变了他人生方向。他背负着神秘使命,感受着历史沉重,坚守着曾经承诺,在生死之间游刃,在虚实之中挣扎,在幻梦边缘徘徊。拨开重重迷雾,撕破阴谋铁幕,纵横万里征程,只为千年前带血的誓言!
  • 斗罗之彼岸死神

    斗罗之彼岸死神

    生生世世,因果轮回,见证了太多!吾亦是死神彼岸,掌管万物生死...直到遇见了你……永生陪伴!(有关斗罗的,自己加以创作,还望读者勿喷)
  • 他是小甜心

    他是小甜心

    苏柯遇见顾黎的那天,没有浪漫,也没有惊喜,有的只有惊吓。抑郁?苏柯第一次在她的生命里碰拥有这个名词的人,她也从来没想到,她会赖上这样的一个人,甚至苏柯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苏柯后来认真的想了许久:大概是他的神秘与脆弱吸引的她,不然,她不可能爱一个人爱的如此丧心病狂。那天少年怀抱了一只小野猫蹲在草丛里,地上放了一个未吃完的面包,那只野猫则乖巧的在少年手掌心里蹭,帽下未遮挡的嘴角边冒了两个浅梨涡,洁白如玉的下巴惹人注目。
  • 唯有安然如故

    唯有安然如故

    一个以吃好,睡好,玩好为终生理想的普通小女人嫁给了一个可以实现她这个伟大宏愿的丈夫后的婚后生活文!
  • 从超神学院开始拯救诸天

    从超神学院开始拯救诸天

    末日纪元十年,人族在与异族的战争中输掉了关键的一战,人类全线溃退,几近灭亡。一位普通的人族战士,被一张神秘的卡牌送回末日之前,同时得到了一个艰巨的使命:拯救诸天万界的人族!超神世界里,他挫败死神卡尔的阴谋;狐妖小红娘世界里,他以一人之力,杀得圈外生物为之胆寒;纳米核心里,他带领人类迎战Ⅱ型文明;偷星九月天世界里,他以凡人之躯,撼动真神之位!他成就主宰的那一天,每个宇宙都在颂唱着一个名字:“拯救者”!现世界:偷星九月天!ps:新书正在筹备中,经过了这一本扑街之后,起码毒点不会那么多了,欢迎各位读者前来指正。
  • 弑无姮

    弑无姮

    她,风云二十二世纪的暗黑女王,冷漠无情,一身杀戮,手上掌握着让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竟死于自己最爱的徒弟手中,重生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无灵力,呵,她不稀罕!某女王勾唇一笑,颠倒众生。说她非人,非魔,非神,非妖,那又如何?亦正亦邪,那又如何!【第一次写文。】注:这不是废材逆天的故事!
  • 凡女嫁蛇仙

    凡女嫁蛇仙

    姜小竹有苦说不出,阿爹被一条青蛇所救。青蛇要求许一女给他,姐姐们不答应,无奈做为一个乖女儿她自告奋勇地上了阵。那成想还没娶进家门便被那蛇给吓死了......
  • 中国元素法师

    中国元素法师

    人类是神的后裔,飞禽走兽是妖族和魔族的后裔,而鬼怪则是人类死后灵魂所化,一场瘟疫让人类和地球其他物种觉醒了体内的太古血脉,可以使用元素力量来提升自身实力,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旦力量提升到某一位面会打破死亡的桎梏,从而永生!而在这力量面前,即使是科技发达的超前时代,枪支以及核武器却成了废铁,不能伤及分毫!修为达到神魂境界便是踏入“初神”的境界;修为达到“无边大道境界”便是“入神”的境界;修为达到“太虚洞玄境界”便是“真神”境界;修为达到“上乘玄境”便是“超神”境界;修为再往上便是“天荒境”和“洪荒境”等还有更高“忘我境界”,甚至还有更高境界,所谓天外有天,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类拼命的修炼,提升实力,只为争夺一片栖息之地,人类不再是地球的主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艾上班记爱是与你同行

    小艾上班记爱是与你同行

    一个小清新的爱情故事,男主是IT大神,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女主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男主需要代理记账服务,于是女主成了他的兼职会计,后来公司拿到投资,繁荣发展,他们的爱情也随之高涨。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他对她宠爱有加,在他跌入低谷的时候,她自然也不离不弃。他眸光清浅地掠过她的脸,然后唇角带笑地问道:“艾小姐,你说你如此粗糙的吻技,你到底是怎么把我撩到手的?”“.…..”接着他把她的脚贴在脸颊上说道:“我们结婚吧!”“嗯?”“等我拿到投资,把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我们就结婚,好不好?”她一脸懵逼:“难道这是给我的期权?”他笑,点头道:“嗯,未来可期,‘权’因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