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5700000003

第3章 涉足编导

学编剧

后来,在《杜鹃山》剧组的时候,我一边参加演出,一边开始创作戏了。这部戏是根据一部小说《铁牛》改编的。那个时候怪,创作都受时代的影响,我就受了《杜鹃山》的影响。那个戏全部是韵白,灵感来自于哪里呢?第一是来自于小说的提示,第二是受《杜鹃山》的影响,第三个是传统戏,毕竟演了好多传统戏嘛,啥子韵脚拿来就是,完全可以组合起来。

我接触了非常多的传统戏,传统戏的精华究竟是什么?我心里很清楚,就是看老先生们会演嘛,自己也演嘛!因为老先生们要教我们,他自然就晓得这里面的奥秘,自然晓得这里头的一些元素。当自己已经在做一个“半导演”时,就会看到一些剧本的问题。咋个办?跟编剧沟通啊,有的编剧在外地,或者有些老戏的编剧已经去世了,必须要自己拿主意。

乐山那个时候,地区经常要搞会演。为应付会演,在写剧本、学导演的过程中,自然对剧本会产生一些想法。在这个过程当中,算起来,我还专门学了三年的编剧。这个所谓学,不是跟某个老师学,完全是自己写,自己学写。有改编的,有整理的,有创作的,应该有十几个。原因是:第一,拿到的剧本我不满意的,我改写。第二,拿到的新剧本,我不满意的,经作者同意后修改,甚至于有的会推翻后重新架构。第三个,就是完全自己写了,改到改到的,心想咋不自己弄两个来看看呢。这样一来对剧本也很感兴趣了,一下搞了三年。但是我写剧本也不是为了要想当剧作家,不是。一切都为了要把戏演好,要让这个戏很顺,精华的东西保留,冗长的、重复的要把它剪掉。这是形势所逼。那些过场的、冗长的东西,当代观众不喜欢,就要把它省略,才可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要。我不想靠这个吃饭,但是我想尝试一下。也没有想到,这段经历对我现在做导演,梳理剧本,跟编剧沟通意见,或者发现和填补剧本的某些不足,带来了莫大的好处。编剧,你不仅要懂剧本,而且你要想它的问题在哪儿,然后如何沟通,如何改。当时我就喜欢写剧本,就喜欢改,不喜欢耍。我在乡场上演出,演完了就跑到茶馆里写剧本去,乖得很。

在乐山这三年的生涯,构成了一种编、导、演一条线的工作方式,很辛苦。尤其是自己编的剧,自己要导演,自己还要做主演。有个戏叫作《禹门之战》,就是原来的《双八郎》改过来的,开始是改编,后来新编了。还有一个戏《黄泉认母》,是根据《伐子都》来扩展的,像这种戏大概有十几个。完全新编的,就自己编。没有题目的编,大概也有七八个,像《惊世传奇》《仇大娘》等,自己还要去主演。这些都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地区会演。

学不同行当的戏,学改剧本,学写剧本,这些对我现在做导演,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积累,对我现在做导演去指导演员,打下了最好的基础。我觉得一切都是积累。所以说我一直在观察,我的那些小同行,他们理论并不缺乏,缺乏的就是这个。

这个阶段诸多的剧本当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两台戏。

第一台戏是新编历史故事,这里头有四个折子戏:一是《执法斩姬》,是老生的戏;二是《东施效颦》,是根据成语故事改编的;三是写吴王的《邹忌谏美》;四是《子都之死》。这四个除了《子都之死》是传统的,其他三个,都是按照成语故事来编写的。《邹忌谏美》《东施效颦》,还有《执法斩姬》《黄泉认母》,这四个组成了一台折子戏,从声腔,从舞台形式表演,都是我们那批同学负责。我就演《黄泉认母》。这台戏我还比较满意,因为,大量探索某些东西,所以说乐山是我的试验场,在这里四个风格不同、声腔不同的戏得到不同的展现。这四个戏还得到了乐山的奖励。这些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哦,我又整了四个,这四个还有点道理。这是我总体构想的四个戏,但是我不挂名字,我只在《子都之死》署名,其他的人有王开华、邓如春,反正都让我的同学来担负。这是一台比较让我满意的戏。

第二台戏是整理的传统戏,我比较满意的就是《禹门之战》。这个戏保留了我们原来老戏的戏路,单独的内心的折腾,但是不像原来的有些内容,变了一些,往亲情上靠,我觉得还比较好,这个演出在乐山、在外地的效果,都比较好。

总括起来,年轻的时候,我的生活就是台子上演戏,台子下学戏,泡图书馆读书借书,茶馆头改戏编戏。

学导演

我前后排了有一百多个戏。其中90%是跟外省各地各剧种排的戏,也有我们川剧。如果从我导的川剧算起,包括在乐山试着导的所有的戏一起算,那么应该是将近两百个,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一百多个,其中得了大奖的,也有多部。

不是所有的戏都是为了得奖。我原来在乐山开始排戏,作为演员来排戏,并不是因为想去得奖啊!并不是想啥子出人头地,不是。我开始涉及导演这个工作,是偶然地从演员开始的。

为什么从演员开始呢?第一,因为我当时在主演,我必须把我的戏演好,我的戏演不好,那么包括锣鼓,包括音乐,包括下面配合的一些动作型的演员,文戏的演员,武戏的演员,就都觉得遗憾。于是干脆自己动手,就按自己的想法,跟这些部门合作,尝试改变剧中不满意的一些地方。第二,跟他们合作久了,综合的东西都有了,然后逐渐地把自己的思路投入到这个戏里面去,这样就形成了那个时候导演最基础的东西。按现在来讲,那时只能算是技导,还不能完全算正规的导演。因为正规的导演,我晓得必须要经过剧本的审阅、推敲,然后跟剧作家商量,然后再跟音乐商量,跟综合部门协调,各个环节都有要求。那个时候我还不行。我在做导演工作,排的这些戏不是为了要拿奖啊,也不是为了要彰显自己,就是为了把戏演好。我原来的一个想法,就是当一个好演员,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一个好导演,真的。现在我觉得最终走上导演这个工作,是一个“误会”,真的、真的是个“误会”。

因为不断在演戏,不断接触新的内容,就要不断去创造新的形式。所以,我至今都非常感谢乐山。第一,它是我的母团。第二,它实际上就是我艺术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试验场。

我回到乐山,碰到原来的这些同志,我都非常感激,总是要一起聚一下啊!

想想我自己走上这条路,并不是为了要其他的啥子东西,就是为了把戏演好,当一个好演员。把戏演舒服了,每一天、每一场你都演舒服了,这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艺术享受。

识精华

对于导戏,我个人是这样来进行的,改编时尽量保留传统的优点,改造我认为不太好的部分。当时,我要面对我上头的老师,像成都的一些老先生啊,想让他们认可这是川剧。我又想让现代的观众接受。我做演员的时候,就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这条路子啊,也就是老戏新探,这在我来说是非常考手艺的。

其实,我有时候愿意搞一个啥子戏呢,就是纯粹新的、完全用我的想法搞。在外人看可能很难,在我来讲,因为思路已经打开了嘛,方向已经找准了,这根本就不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整理改编,我做导演也罢,做主演也罢,做编剧也罢,难都难在要保留我们传统的好的、优秀的,又要剔除一些多余的东西,以适应当代的观众的需要。戏总是不断地在朝前发展,不能说一代一代老是这样子演出,它必须有不同的展现。但是,这种不同的展现又不能背叛祖宗,又要时代能够接受。搞川剧就是要像川剧。我们几个志趣相投、业务上又说得到一起的好朋友经常一起交流,交流中衍生出不少东西。

在外省,我拿我们的《焚香记》做了一个小实验,效果还不错。2013年在重庆,我给孙勇波排了一个《玉簪记》,保留了《情挑》《偷诗》《逼侄》《秋江》,删掉了《还诗》。头尾变了一下,它是一个尼姑庵,中间插了很多尼姑进去,因为要有当代的一些审美的东西。加重了爱情戏的分量,这是任何宗教的东西都压抑不住的,尽管在这样一个庙宇深深菩萨威严的环境当中,他们仍然要谈情说爱。但是呢,这些东西很少,都是一种过场,无语的,不去说这些话,只让人们去感觉到这些东西。这四场戏精彩的东西就保留下来,有的就几乎就没有动,就像原来袁伯伯(袁玉堃)他们演的那一些,精华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动。为此还专门把晓艇兄他们请下重庆来一起来看,我就拉着他一起来把关,看我破坏传统没有。这是第一个关。第二个关,原来精彩的东西丢掉没得。因为我们说“老戏新探”,第一是保留传统。

老戏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不论表演,不论动作,不论人物的刻画,最精华的东西不能丢掉。再根据当代的需要,根据自己对这个戏的理解,可以做一些调整,这就是新探。老戏新探是一个完整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从乐山开始,对我后头做这些戏,有很大的帮助。还有朋友之间的议论,互相的探讨,对我做这些戏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比较满意的,除了《禹门之战》而外,第二个就是给沈铁梅排的《李亚仙》。原本中的好的东西都得到保留,在全国很有影响。至于他们去哪里拿的啥子奖,不关我的事。我的任务就是我追求这个效果、目标达到没有。

同类推荐
  • 民国财长宋子文

    民国财长宋子文

    宋氏家族是近现代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宋氏三姊妹”,在中国百年政坛上缔造了辉煌。“宋氏三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在民国经济舞台上也叱咤风云,但三兄弟的光芒却淹没在了三姐妹光环之下。
  •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这是梁晓声先生的一部温情主题的作品。本书中,梁晓声先生怀着一贯的良知与责任感,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记录人世间的最柔软动人的片段。文字依然率性真诚,字里行间饱含理想主义的光芒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从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中体悟人生哲理,守护好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回忆,我们终将学会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值得一说的是,梁晓声先生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的《慈母情深》,正是本书所收录的《母亲》的一个片段。本书进行了完整呈现,让读者感知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里所饱含的绵绵不绝的力量。
  • 锦瑟流年

    锦瑟流年

    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凌仕江的散文集,也是“成都作家书系”之一。这是一个异乡人从西藏迁徙尘世的日常生活,结实、馨香、不虚度。时光在他那里,往事落地,草在拱土,花在盛开,树在生长,情在流转。当西藏已然成为一个书写者转身的背影,面对红尘俗世,他回到日常,回到常人生活的情怀,让写作成为没有选择的发自灵魂深处的体悟,它是一种自觉行为,是纯生活气息的弥漫,是写作者与阅读者对等生活的同一个场。回到平凡的流年,还原现实的一种,让读者能够从中去获取轻松、愉悦、自信的阅读,从而理解并接纳这人间的本真与冷暖。
热门推荐
  • 一睹半生残

    一睹半生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顾流转,三不怨。听说,人都是会变的。当超能装很会扯大龄女主突然变小遇上事业心爆棚且业务能力极强的小屁孩儿,两人携手是共渡难关还是共赴黄泉?那有什么天才,不过是理想无法照进现实的被迫坚强。“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在出题者可以主宰世界的时候。”
  • 末世之残渣作品重启计划

    末世之残渣作品重启计划

    新书《寒夜余烬》,有兴趣的看看吧。这次已经做好不签约的准备了。不过还是希望有人能一起分享故事。以上,鞠躬。
  • 网游之江湖时光

    网游之江湖时光

    辉煌公司新的网游理念——人生第二世界,推出一款以金庸和古龙小说中时代为背景,把这些时代背景根据它们时间先后排序,然后倒着叙述出来,顺着这些武林时光逆流而上,重现江湖神话,追寻古武发展、起源,以及古武以前的江湖轶事秘闻。孤独少年游,烟云第一骑,仗剑走天涯。剑冷度秋月,挥剑别浮云,不可不弘毅。满路风雨行,阅尽千般泪,比悲剧更悲。狼烟滚滚,箫声落落。血荐轩辕,沙场逐鹿。刀光剑影,生死未决。长缨在手,不胜则死。走出生死,难出江湖。江湖之大,难容独身。失落十年,百年寂寞。天涯咫尺,一齐共飞。
  • 力敌诸天

    力敌诸天

    于相离相,即可成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将逆天而上,寻找这世界背后的真相,一层层迷雾遮挡着大千世界的真相。即使永远沉迷于无量劫中虽死无憾。
  • 甜心龙宝萌又暖

    甜心龙宝萌又暖

    一场车祸,让一个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十三岁小女孩——龙澄月瞬间成了孤儿,无奈进了孤儿院。而在另一个名曰荣圣国的异世,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皇室小公主,在一场战乱中与家人失散,失踪多年。某夜,孤儿院的龙澄月抱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独自垂泪,恍惚中,灵魂飘远,来到那个异世,落到了一个街头小乞丐身上,机缘巧合之下,被一冷面公子捡回了家。冷面公子:“你叫什么名字?”小乞丐:“我叫龙澄月!”冷面公子:“你怎么会姓龙?”小乞丐:“我怎么不会?难道这个姓氏被申请专利了?”……
  • 亿万娇妻太难追

    亿万娇妻太难追

    因为爱,所以唐晚晚选择嫁给沈易琛,她用三年的婚姻换来了男人的冷漠无视,又因迟迟没有孩子被婆婆再三的要挟。唐晚晚走投无路选择了最坏的一条路,等自己终于怀上了孩子,却不曾想那个一直被男人放在心尖上的女人又再一次的回到了这里......唐晚晚苦笑,看着男人心里始终没有自己,她最终选择了放手。放开他,也是放过自己。
  • 半倾风月醉流年

    半倾风月醉流年

    前生,她是他的半度微凉,狠心将他遗忘,自此再见成路人却不知,到底是谁应了谁的劫,谁又成了谁的思念他,举杯独酌,看罢扶桑,茫然已千年……千年后,她忘记了一切,踏着竹叶曲的渺渺笛音重生归来,唤醒他沉睡千年的心一场迟来万年的追逐,一场跨越万年的风月……韶华倾负,湮没一朝风涟待浮花浪蕊俱尽,她能否伴君独幽?......
  • 网游之天心落影

    网游之天心落影

    未来世界,人类在进化一途出现分歧,弱势的一方最终被迫流浪宇宙,为了重回故土,在领导者的领导下,开始艰难的探索。
  • 歧路有高人

    歧路有高人

    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从三皇五帝到百家争鸣,从东方修真到西方魔法,从黑暗时代到文明崛起。有四大文明国度的神话传说,有三大宗教的崛起演戏。
  • TFBOYS之七年旧巷

    TFBOYS之七年旧巷

    林笔言【南风未起恋似初夏】系列作品第一部。七年前,那家叫做旧巷的咖啡厅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他们曾在那里许下一辈子的陪伴。七年后,当一切好像似乎都变了一个模样后,那家叫做旧巷的咖啡厅还会在那里吗?他们的爱情是否会像旧巷一样永不会褪色?其实爱情就是这样,刚好你就是我喜欢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