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5700000002

第2章 “文革”时期

小吼班

我是1956年入的团,是在峨眉山的清音阁,团组织活动在那儿爬山,我就入团成了团员。说真话,我那个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红”,做了很多对不起那些受委屈人的事。我主要就是跟到干吼嘛。三反、五反、打虎队、整风、反右,我就是啦啦队的,根本不晓得人家的痛苦。这是到了后头看了很多书,看了人家那些遭遇,我非常内疚。尽管无知,为了“红”,也当了“打手”的,但是我没打过人,就跟到浑吼一通,这才是真吼班儿呢,小吼班儿。到了后头,我对“红”开始反感起来。

小白专

就社会活动方面,我最讨厌的就是开会。小的时候把我们弄到专署里面去听报告,经常都去。现在想来,有啥子事,干就是了嘛,把一个小娃儿弄在那儿听报告,当然我只有打瞌睡,全在打瞌睡,开会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啊,那种强行地灌输政治意识,真的是深入了脑筋的。记得我在青年的时候,啥子又红又专,不管学习和工作,都在提倡。

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对事情就有些不同的感觉,明明是说假话,明明这个事情没有办好,却要去夸张地说好,心里就很反感,未必然这就是“红”啊?我当时认为,红还有一种最重要的表现,把你的戏演好,把你的功练好,这也是红啊。我演的都在宣传共产党,是不是?

所以有的时候本来该练功,却要停下来,去听报告,去开会,更反感。我说你开会嘛就是喊我好好练功嘛,那就要让我好好演出嘛;我正在练功,练功就是为了好好地演出,你叫我去开会,坐到那儿起个啥作用呢?因此对这个“红”的看法,开始是无知的,到了后头接触到很多实际的,是反感的。

当头棒

那个时期专业好,就等于骄傲;由于骄傲,你就只专不红。这些我根本不管。但是有一次刺激了我,就是1959年那次组织“中国川剧出国演出团”,除了重庆、成都集中的大量演员以外,当时还让省内各个地区选一至两个名额参加出国团。我们那儿为了这个事情,还专门动员,每个演员都在准备。我演的就是曾荣华老师给我排的《武松打虎》,说真话,演出非常好,非常顺利,我当然就盼望到出国,因为我妈陈书舫也要去。结果没得我。领导找我谈话,说你的业务还可以、还行、还好,但是啊,你就是骄傲。就以这个理由不能去,结果是干师兄干志国去的。

我记得我下来以后一个人在我们那个公园头呆坐了半天,想这样想不通,想那样想不通。

假积极

你们说我“骄傲”,不“红”,好嘛,那我就“红”给你看!于是我就有点抵触地装积极。我把珍藏的所有的连环画两三百本捐给剧团的阅览室。练功也罢,开会也罢,做积极状。这一关过去了,但是心头并没有真正的服气。你们喊比赛吗?就是凭舞台的这个东西嘛,咋个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不满情绪是压下去的,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当然,我也不闹,我照样演戏,他们认为你现在很好啊,大有进步,然后动员我,你该争取入党。

好,这下就由不满意、由假装的积极,慢慢变成一种很愿意很自然地去学文件啊、开会啊、积极发言啊。果不其然,我二十岁就入党了!入了党以后,当时乐山的领导,是很想我在政治方面发展。从我内心来讲,却想对它远离,远离,我不晓得为什么,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个本能的反应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我讨厌开会,当官就要天天开会;第二,我那个时候,已经被练功、被戏完全迷住了,我觉得我的发展应该是在这儿。尽管口头在反对骄傲,反对只专不红,但是,我的倾向始终是向这个专的方向发展的。

结烟缘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不抽烟。我觉得抽烟有点“二流子”味道,不能抽。我当演员队长,我不仅不抽,还要去管到陈万华他们这些小一点的,不准他们抽。他们就背到我偷偷去抽。在“文革”中,如果讲收获,第一收获就是把抽烟学会了。“文革”时,原来所有受的党的教育、政治教育,全部都不承认了,十七年的东西都是黑的,全部就是要造反。原来我们心头,觉得是代表党的形象的人,全部整出来打倒。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没得办法啊,功也练不成,戏也演不成,这个时候你咋个办?只有抽烟。我记得第一次尝试,三分钱买了两支“朝阳桥”牌烟,抽第一口进去,简直呛得我要升天了。第二支,根本就不能抽。后来还是慢慢习惯了,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哎,我就一直抽到现在。

靠边站

“文革”中,有很多事情想不通,和几个人悄悄议论过林彪江青。后来造反派头头找我谈话,提了这件事。我一听到这个问题,真的是吓了一跳。在那个时候,那个背景,一提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切都完了,一切都完了。那就听候发落吧。

随后就靠边,下放去劳动,又被批判,又写检讨。什么都写,而且不是假装地写,是认真在写,就是认为自己错了。这段时间从1967年到1969年,大概搞了有两年半。

在这两年半当中,看到了游街、批判、做展览,看到了各种人受的各种罪。我还好,还没有受过大的罪。这两年半,你猜我在想啥子?根本不想戏了,全部不想戏了,就希望早点给我一个结论。究竟咋个办?你要弄我去判刑劳改也可以,两年三年出来,我再也不搞戏了,就老老实实地当个农民。因为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绝对地绝望了。

但是人有点怪,处在这种环境里,心头都还有些想法。为啥子人家说先知先觉的人是最痛苦的,我深深地体会了这句话。我也想过,如果我完全是个白痴,你们说啥子就是啥子,我没有一点独立的思考,多好啊!唉,恰恰我就有那个独立思考的意识,就跟明伦一样的。人都被关起了,检讨,改造,嘴上说一套,心头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情。那两年半,不挨批,不开会,就去劳动,回来只能待在一间屋后头,哪儿都不能走。但我看了很多书,是去劳动的时候,找认得的人悄悄借来的名著,都不是他们允许看的书,看了很多书去打发日子,用铺盖捂起,悄悄看。

重归队

两年半后,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剧团,当时也没有下结论,就说根据谢平安的情况,可以回到革命队伍当中,可以工作了!我真还是感动了,真还是哭了。因为好想自由哦。

两年半,耽误了我两年半。出来过后,就可以工作了。我开始恢复练功,练了三天以后,连路都走不动了,一切都变了,腿沉重得很,腰杆也是这样子。一直就这样坚持练,才慢慢恢复。我解放出来第一次演的戏,是《红灯记》后头那个拿红缨枪的,嘿,过弹板,我记得当时宋兴佑和我在一起,宋兴佑前面有一个游击队员,拿杆枪,然后才是我。我们两个要上场之前,都还在暗暗念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你先走!

后来林彪垮台,很多人跑来跟我说,你说对了,他就是奸臣嘛!江青垮台,又有人跑来说我有啥子先见之明。我说我那个时候是朦胧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理性上的认识。

“文革”结束后,造反派垮台,我又当了副团长,当了支部委员。但我对打压过我的那些人,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为啥子呢?我觉得他们没得罪啊,责任不在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我真是这样子认识的。我夫人就是造反派。我跟原来一样对待他们,有时还帮他们说话,帮他们做些该帮的事情,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迁怒于他们。

同类推荐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是林徽因私人书信、文学名作、建筑论文的首次独家荟萃。在书中,林徽因以诗情画意却又极端冷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她在文学、建筑上的真实才华,诗情画意与热情洋溢中,是她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
  •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本书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时节天地万物的生长以及作者们在不同时节的心境。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站在云端看人生:萧乾经典散文

    站在云端看人生:萧乾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萧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按类别分为“由午夜到黎明”“往事三瞥”“海外撷影”“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四个章节,名篇尽收,代表了作者的散文成就。这些散文或自述人生经历,或书写人间世象,或刻绘小人物形象,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萧乾能于人所熟知的事物情景中捕捉到人所忽视的光色、味道、节奏和哲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诗化的新鲜感。从本集中所收入的诸多篇章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特色。
热门推荐
  • 织子花开了

    织子花开了

    那风,是从何方而来;那雨,又会去往何处;织子的花,待何时才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

    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

    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宛如梦幻泡影一样变化无常,又像断梗浮萍一样飘忽不定,到处充斥着不安的色彩。被眼前的欲望迷住双眼而深陷连环债务不能自拔的他们,在IT革命的洗礼中被机器同化的他们,在食欲和失衡的内心世界间痛苦挣扎的他们……每个人都在成功强迫症的驱动下随波逐流、筋疲力尽。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漂泊于饱食时代的新穷困人群,将会走向何方?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终于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仅仅是从“贫困中的贫困”转变为“繁荣中的贫困”。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 极品皇妃养成记

    极品皇妃养成记

    她,只是二十一世纪的小白领。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穿越后的她本以为能够像言情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幸福快乐的过完一生,但是却又陷入了那狗血的家族之争。一件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似乎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面具,她究竟能否生存下来?当这一切都快要落下帷幕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开始,更狗血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自己。这一场穿越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厢情愿,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 不见故人却忘忧

    不见故人却忘忧

    姜忘忧?姒听见有人叫起自己这个名字,不自觉地转头循声望去。这是当年在忘忧之境,为寻红尘遗曲去人间时她用的名字。已经过了多少年了,她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名字。————————————红尘滚滚,最难忘不过故人,最难舍不过相思。过客匆匆,都不曾见过那人,都去了该去之地。一壶酒,一段往事,一首琴曲,勾起无限回忆。世人说:酒为欢伯,去忧来乐。到了这忘忧之境,便是——相识相知难相见,相怜相随不相亲。相守相望恨相似,相念相思终相忘。
  •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为始,详细讲述了自朝鲜的壬午兵变到甲申政变,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战争到最后李鸿章出面收拾残局,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整部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客观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代不同利益团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刻画出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的,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幕?朝鲜又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
  • 萦若

    萦若

    亦文潜入虎穴卧薪尝胆,只为寻找时机,了去那个魂牵梦绕的夙愿!就在步步为赢,夙愿即将完成之时,怎料想,偏偏爱上这辈子都不应该去爱、去守护的康季柔!一场悲壮寻仇却意外邂逅一段凄美姻缘,是天意弄人,还是命中注定…………?!
  • 万狱之王

    万狱之王

    狱,在尘茫大陆代表着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空间。一个大家族的私生子,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这种空间,得到传承,从此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且看少年陈徐斩尽世间宿敌,成就万狱之王。
  • 墓生人之强者风云

    墓生人之强者风云

    一个圣石族,一个魔族,一个妖族,另外两三个国度。强者风云,霸者回归,激情对战,战场驰骋,无敌阵法,疯狂肉搏!
  • 风流邪君妖娆妃

    风流邪君妖娆妃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逗比特工首脑,一朝身死,醒在异世。成了龙渊国菇凉能羡慕的战王妃,可谁知道她是神界灵族遗落在人间的公主殿下?史上第一逗逼小神仙!长的漂亮可太猥琐啊,手段狠辣却智障啊。看腹黑毒舌男如果大站智障猥琐女,神经夫妇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