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5700000001

第1章 演员阶段

初学戏

我生在乐山,成长也在乐山,这是我应该死死记住的。是乐山这块土地,是乐山川剧团抚养我长大,并且培养我成长,由乐山,到成都,走向四川,然后走向全国。尽管人走向了全国,但是心里想的还是乐山,因为这里是根。

有两点,是我特别要格外感恩和感激的,第一,是乐山川剧团,这个团的老师,像罗群林、刘云深和邱福新、宁志新、徐志新等“新”[1]字辈的老师,确确实实对我非常关照、尽心培养,我的艺术认知是从他们身上传承过来的,所以我说,第一个要感恩他们。第二,我要感恩我的这批同学,就是“跃”字辈这批同学,他们是我在艺术成长道路上的配合者。任何时候,我有什么想法,在这个平台上,就靠着他们的配合来实现,他们配合了我无数的戏,配合了我无数的想法,我才能够成熟。所以,这里头既有“新”字辈的功劳,又有“跃”字辈的功劳,我受益于他们,不能忘记,这是我心里永远永远存放的记忆。

我出身于梨园世家,小的时候,并不喜欢演戏。但我看戏看得多,爸爸[2]演的,爸爸的那些同事们演的,妈妈[3]他们演的,我都看。我那时受的一种啥子教育呢?就是一定要读书!读了书才好做官。那个时候的教育就是这样子的嘛,读书做官。

我这个家庭,父亲先跟母亲离婚,然后就跟书舫[4]妈妈两个好了。他们本来在新又新科社演戏,后来都出去了,离开了科社,就把我一个人留在剧团。他们想的是,把娃儿留在这儿,等出去安定了,再把我接过去。我留在那儿,由我婆婆来带,我婆婆一直跟我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剧团,是经理制,就是大家挣来大家吃。我爸妈一走,我和我婆就成了剧团多出来的两张“白嘴”(不做事,吃闲饭)。尽管爸爸的那些同事,我的父辈们,他们都很照顾我,但是他们的钱也不多呀!我就必须要学戏,学戏才有碗饭吃。我就是这样子才开始学戏的。

跑龙套

开始学戏时,我算是剧团带的学生,没有正式老师。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舞台,穿个“吼班儿”(龙套),从幕后上台,不敢看观众。因为我看到堂子里头满座的观众,眼睛全部都对到我在眨,好多双眼睛看到我,就吓,所有吼班儿都是面对观众站,唯独我就吓得背向观众站,不敢面对观众,就吓到这种程度。

还有一个很笑人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搞宣传剧目,演《刘胡兰》。在铡死刘胡兰以前,必须要先打死一个娃儿,我就去演这个娃儿。那才紧张哟!匪兵抓我出去,人家还没有端枪,我就开跑,然后“砰”的一声,对到我打了一枪,我还在跑。旁边的群众提醒说:“你死了!你死了!”我才扑通一下倒下去。闹了很多笑话,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戏的料。

平时爸爸他们演戏,有传统戏,也演一些时装戏、新戏,那时候是刘怀绪[5]老师打的剧本。成都人民公园对面,原来有个锦屏大戏院。在那个地方他们演《蜀山剑侠》,台上用了彩色灯光,称为霞光布景。我经常去看,剧情我都记得到。但是要让自己亲自上去演,我哪里是那块料!第一个是自己怕,第二个是根本就不晓得该从何着手。剧团有些老师,给我下了一个断论说:“平安,你要是把戏学得出来呀,我手板心儿煎鱼给你吃。”有的老师就这样子跟我说,我也觉得说得是,就跟到点头,承认自己肯定学不出来。

学老生

凡学一样东西,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然后才去爱好它,爱好它了,你才会主动去学,人才会开窍,是不是嘛!那么我是怎么对戏产生兴趣的呢?那是经过了一次会演,是乐山地区第一个会演,由刘云深[6]老师给我排了一个《打金枝》。我开始学的是老生,刘老师教得很实在,他一演我就看,看了就学,模仿得也很实在。演了后居然拿了个奖,三等奖。从这以后,我就有点信心了,就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嘛!在增强信心的情况下,看他们演出,就不一样了。原来看热闹,也记得到。但这个时候看戏,就加上了“用心”两个字,要看门道,要自己去找门道,看他们的表演,看他们台上的处理。

迷京剧

到了1952年,中国京剧院赴朝慰问演出后,在国内要走一圈,就到了乐山,要在我们的军分区礼堂演一个晚上。我跑去看,没有票,娃儿家进不去,为了看这场戏,去爬墙,把我挤得掉在一个粪坑头,打个半身湿。半身又臭又湿,坐在那个礼堂破墙上把一台戏看完。这台戏也把我吸引住了,一下子就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乐山本身有一个京剧团,那个时候我就白天这边学川剧、演川剧,晚上只要乐山京剧团有戏,就跑去看,就这样子来回跑。

看电影

当时还看些电影,受电影的影响,还有话剧的影响,慢慢地,心头脑壳头装的不完全是川剧了。在那个年纪,在用心的情况下,开始去分辨这些剧种有哪些好,哪些不如我们;我们哪些好,我们哪些又不如京剧。慢慢地,也就有了一些分析能力。

学武生

这个时候,我开始转武生。转武生就惨了,第一要练功,每天早上跑到京剧团扎扎实实地去练功。他们压腿我压腿,他们跑虎跳我跑虎跳。京剧团教练功的,那才厉害。打“虎跳(侧手翻)”的人,你只要慢了,“啪”就挨一单刀片。我还看到老师把学员提起来甩。我没有遭这些打,仍然在京剧团跟着练,练了演了,又回来演川剧。后来京剧团苏富恩(京剧“富连成”科班应工武生)和宋明良老师跟我开了两场戏:长靠《挑滑车》,因为这是武生最基础的戏;短打最基础的戏《石秀探庄》,由苏老师亲自给我排,我把这两个戏都学回来了。京剧团的人天天扎起靠子练;我练,我没得靠子。人家靠子只是演出时才用,川剧的演员啷个练?就在那一年,我爸从成都来看我,我就把这个情况给他说了。我爸掏了五十块钱,那个时候的五十块钱是很厉害的了,买了几床棉花绒毯子,请师傅按照“大靠”的样式把它剪裁起来,做成了一撑大靠。靠子有了,从此我开始苦练,一天练三次功。尽管起步迟了一点,但后头还是跟上了。早上起来,是刘云深刘老师要管的,踢正腿,侧腿,一上一下,三起三落,练虎跳,翻筋斗。因为中午晚上要演出,大靠只有下午练。我就扎起一身大靠,在乐山的剧场外面,练《挑滑车》。不管是出太阳,不管是吹风,剧场外有个坝子,就在那坝子里面练。我那个靴子好像是出了十块钱从京剧团买来的,汗水把靠子、靴子都打湿了。这些道具真的是对我很有帮助。后来我们就到重庆演出,看到了温福堂(“厉家班”福字辈科生,重庆市京剧团演员,应工长靠武生)的《伐子都》,又学。《伐子都》不像《挑滑车》,《伐子都》需要翻打,就是《惊马》那一场。练,但是胆子还是有点小。最初扎靠子翻“出场”(后空翻),不穿靠子,穿厚底靴子,翻成功了,就不要靠旗;光把大靠扎上,翻成功了,然后再合成,按现在的话说,再合成来翻“出场”,就绝对有把握了。功练得差不多了我才开始排这个戏。演这个戏时,我二十岁了。

学文生

演了武生以后,就有些不满足。我爸是演文生的,我说我来试一盘。真是感谢川剧团。你晓得我演的第一个是啥子戏?是《柳荫记》!那个时候又没得光碟,只是看剧团老师演。开始是看李勇新老师演,后来看周文风老师演。就这样看了又看,加上些自己的体悟,我就演了。演了以后他们居然说还可以,我又增强了信心。后来陆陆续续又演了《秀才外传》《拉郎配》《焚香记》。但我不是主要演文生的,我主要还是演武生。

我们那儿文生,就是邓如春,我们同学,他为主,我属于客串。但是客串必须找那些感觉。我当时演的时候就一定要区别开来,文的就是文的,武的就是武的。我现在看到我们有个别的青年演员,不晓得有区别,演文的他像武的,演武的他像文的。

我觉得你要学一样东西,就必须要去钻研,认真地投入,然后请别人再看,来鉴别。我觉得这样才是你去探索的目的。又不是去过瘾,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啥?主要是想证实一下自己可不可以多方面发展。

学花脸

我第一次参加会演就是著名净角吴晓雷吴爷爷亲自给我排的戏。1956年第一届四川青少年川剧会演的时候,他喜欢我,给我排的。我也演了其他的一些花脸戏,但是相对来说少一些。所有这些尝试带来的收获,我只有一点没想到:对我现在做导演的助益。做导演,面对的是各种人物角色、不同的行当。至少可以根据我掌握的不同“行当”“程式”与演员做交流,去跟他们一起感悟。如果我连行当的表演一点门儿都摸不到,我怎么跟演员们交流呢?交流起来就有障碍。后来小花脸(丑角)我也去试一下,演了《荷珠配》《井尸案》这些戏。我觉得它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可以说,我集老生、武生、文生、小花脸于一身。我小时还演了很多花脸戏。

学文化

说起我的学历,真的有点滑稽,好像跟魏明伦差不多,小学三年级,是没有毕业的。因为要管嘴巴,就要学戏,学戏才有饭吃。那个时候吃饭是咋的?戏完了以后,一个大甑子搁在台子中间,凡是演职员就可以拿个小筲箕去打饭,演职员才有资格,那儿有人监督的。打了一小筲箕饭基本上就我跟婆婆两个人吃。菜,可以去买点小菜。我拿到第一次工资的时候,是个笑话,我们四个马衣,两分钱,真的啊,两分钱,四个人,你说该咋个分?这是我亲身经历了的。我们四个娃娃想办法,去吃汤圆,一分钱一个汤圆,一人吃半个汤圆!到后头工资涨到五分钱,一个人五分哟,高兴高兴,就可以拿这些钱去买小菜来下饭。

所以那时哪谈得上深造,去继续学文化。我后来的知识,历史啊,地理啊,各方面的知识来源于三个:第一来源,绝对是小人书和少儿读物。我们那时候喊娃儿书、连环画。我的小人书买回来都是积攒起的,放在箱子里头,一百多本。认不到的字,就去问,就拿娃儿书去问,这是啥子字呢?我不晓得这是啥子字,就写到书页上的侧边,这样子慢慢积累了很多字。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看娃儿书了,开始看些少儿读物。第二个来源,就是看剧本。拿起剧本来,有些文言文你懂都不懂,必须去问。教我们唱腔的老师就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懂这个意思了。第三个来源是小说,人长大了嘛,接着逐渐逐渐地看小说,甚至可以看《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类的书。还有很多认不到的字,继续地问。我的文化就是这样子来的,从小人书、少儿读物到剧本,一直到看小说,越看越深入进去,越有兴趣。如果开始你没有兴趣,整死人都进去不了的。只有进去了一点,感兴趣了,才会去问,才会去学,才会去深入。所以,从文化的角度,谈不上靠谁教我,跟明伦一样的,就是自学,明伦在这方面更刻苦。文化基本上是这样子来的。

川剧情

我出身于梨园世家,我的父母是新又新科社的学员,我就是在这个环境当中长大,我和川剧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就好像儿子和父亲、母亲的一种关系。这是多年以后感觉到的。离开了川剧,我干啥子呢?我何以为业呢?如果用命运来讲,这就是我的宿命,我和川剧结下了不解的那个父子之缘,或者母子之缘。

我与川剧,既相生,又不相生。相生嘛,就是因为这个大环境,本来就生在一起;不相生嘛,我从小受的教育,并不是非要从事这个行业不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父母的离开,那就只有从事这个行业。所以说我觉得是一种宿命,你娃娃跳都跳不出去,你就必须在这当中去生存。如果离开了,一旦我离开了川剧,将一事无成。

后来,我在全省做出来的一些成绩,也给我们川剧排出了一些好戏,实际上是川剧孕育我的,是川剧给了我这样子的底气,是川剧给了我这样一个能力,当然也是川剧给我的一项使命,所以说与它是绝对分不开的。

一辈子,我生活在川剧人中,跟大量的川剧人接触、交往、共事,这其中的感情,牵扯着整个生命。

我记得父亲、母亲刚刚离开新又新科社的时候,这家把我拉去吃饭,那家也把我拉去吃饭,还说了许多安慰的话。我那会儿其实什么都不懂,丁点儿小的一个娃娃。但是我的父辈们对我充满了同情,这个我记得非常实在。我还记得有谢秀新老师、彭继新老师、令志新老师,他们“新”字辈的,还有罗群林爷爷,我一直很怀念他们。他们不但养我,而且他们教我,从娃娃儿开始,从穿龙套开始,所有的戏,包括小孩子的折子戏,都是他们教我的。不然我又怎么会唱戏懂戏呢?每次演出了以后,还要指出哪些不对,哪些应该改进。奇怪,我从小没有挨过打,不晓得他们是不忍心打我呢,还是我很聪明懂事,不会遭打,也可能两者都有嘛。

跟那些老师父辈,一直到后期、到晚期,感情都很好。好到啥子程度呢?我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文革”中我被隔离审查,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犯了错误。他们从小看到我长大的,我怎么可能会去反党啊,他们从来不相信。我靠边站后,他们看到我,从来都不是横眉冷对,都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但是他们无能为力,我也理解他们无能为力。喊“站稳立场”的时候,他们从没有和我“划清过界限”,我心里感觉得到啊。不光是他们,还包括那个公检法,后来进驻剧团的军宣队、工宣队,那些人当时对我这个靠边站的,按当时形势来讲,应该是很严厉的,因为我是对江青和林彪这些“政治红人”表达了不满意的,在当时来讲,我是非常危险的分子。但是,他们总是用温暖、用潜在的爱护来对待我。

随后,我被调到省《杜鹃山》剧组,同这批人一起工作,我觉得又是另一个感觉。尽管他们没有我小的时候同老师辈、同学辈一样的经历,但是,跟他们接触,总是能够找到共同点,总是能够找到共鸣点。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川剧艺术,把我们大家凝聚在一起的。

以后,到外省去排戏,在每个剧院,每个剧团,又因为艺术结识了一大批好朋友。所以说,我和川剧人的关系,和全国戏曲界同人的关系,都是这样一种难舍难分、血肉交融的关系。这除了艺术观念的相通和共鸣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家成为彼此生命旅途中的相伴。这是让人感到格外幸福和值得珍视的一种关系。

注释

[1]“新又新”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再早是吴小雷、罗群林等,后来招了李勇新、李乐新、谢秀新、姚艺新、谢文新等就是又新了,所以就是新又新。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人民川剧团。1953年招了程学秋、黄莫昭、邓如春等,1958年招了我们这批到大佛寺戏校学戏。1958到1959年,因与“大跃进”有关,去到全省各地巡演,后来与60年代招的学生总体改成“跃”字辈。

[2]谢平安的父亲叫谢文新,是“新又新”科社的科生,以唱功见长,是川剧界著名文生,曾在《柳荫记》中饰演梁山伯、《托国入吴》中饰演越王勾践等等。

[3]谢平安的生母叫姚艺新,著名川剧旦角。姚艺新和谢文新是科班的大师兄大师姐,姚艺新与谢文新离婚后去内江川剧团工作,桃李满天下,剧团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是她的学生。她人缘好,善良可亲,艺术水准很高,平安遗传了妈妈的好品德。

[4]陈书舫,川剧表演艺术家,谢平安继母。曾在《柳荫记》中饰演祝英台、《秋江》中饰演陈妙常、现代戏《丁佑君》中饰演丁佑君等。

[5]刘怀绪,四川南充人,清末民初,为川剧编了数十个时装戏,包括外国作品的中国化改编。

[6]刘云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应工老生,代表作有《临江宴》《扫松》等。

同类推荐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先生凭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筒而意深的注释,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则比较注重“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
  • 爱情纪事

    爱情纪事

    我是那样钟情于诗,可诗却以她冷静的艺术规律残酷地拒绝着我。我学诗多年,始终不得要领,没有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诗人,我深为遗憾。我一直以为刁斗会捧献出一部挺不错的诗集呢,可事实击碎了我的良好愿望。我总爱在极其美妙的幻想中生活。
  •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当艺术表现成为一种生命内在需要的时候,精神便与纵情无羁的行动混合,使艺术传达成为义无返顾的冒险。王易罡的作品是他淋漓尽致地表达生命体验和袒露个人意志的深刻印迹。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我是爬行者小江

    我是爬行者小江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第一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做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江一燕(昵称爬爬)的很多面:文艺爬爬,快乐和悲伤一样美好;公益爬爬,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艺术爬爬,幸福着艺术着;旅行爬爬,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卷毛爬爬,倔强地成长。
热门推荐
  • 斗罗之起源与时间

    斗罗之起源与时间

    新书《斗罗之两仪分化》主角月雨遭受了兄弟的背叛而死去遇到了起源天龙从起源世界穿越到了斗罗世界,当月雨了解时发现这个世界与起源世界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武魂的世界,本身遭遇了兄弟背叛的月雨性格已经变得冷漠了,而自己的村庄被邪魂师给屠杀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冷漠,觉醒了某种能力更是获得了起源天龙的传承。当月雨觉醒武魂时自己的武魂居然是起源天龙和时间(时间之表)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牵十世:我的女友是第一僵尸

    情牵十世:我的女友是第一僵尸

    片段一:所谓体育课,长发垂至脚踝,浑身散发出鬼气森森气息的某人被体育老师吼道:“愣着干什么,五千米测试开始!”某男站出来,冷冷的斜睨着老师,勾着某人单薄的身子,道:“她是老子的人,谁敢让她跑五千米!”某人推开了某男,幽幽冷冷的说道:“我跑!”众人看着长发乱舞,衣袂鼓起如鬼魅一般的某人在黄昏下漂移着,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某男……片段二:所谓见家长,某男带着某人回家见家长,某男妈端着饭后甜点,转身却看见倒吊在空中的某人,某男妈颤颤悠悠的指着某人,道:“她这是在干什么?”某男:“练瑜伽!”某女:“捉鬼!”于是甜点掉了,盘子碎了,某男妈不负众望的晕了过去……
  • 镜花水榭

    镜花水榭

    花做媒,花为伍,花有魂。镜花水榭道尽天下悲情,谁能自魔咒中解脱,换得白首至老谁能解开镜花水榭中一段千年情怨……镜花水榭神秘老板夙瑶发生一系列不为人知悲欢离合的玄幻恋情。敬请期待
  • 请君入瓮:萌狐别闹腾

    请君入瓮:萌狐别闹腾

    晴天霹雳一声响,到是把沐黎劈成了异世一只狐…行吧!不是人我认了,大不了我就逍遥自在,没心没肺的活着多好,是吧!正当沐黎心里小算盘打的好好的,腹黑的王爷不知不觉把她变成了小萌狐!小爪小嘴,哪还有副狐狸样?!腹黑王爷美男计一用,沐黎节操神马的全碎一地…可不,沐黎不服了,从此卖萌耍诈,扮猪吃老虎,她势必把这犹如天神的王爷拉入“凡间”占为己有!【恩……喜欢偶滴书滴亲们哇,记得加群喔~群号码:474017789,敲门砖是小说里任何一个人名呐!~(≧▽≦)/~欢迎亲们如此摸爬滚打!hhh】
  • 天仙子世界

    天仙子世界

    水掉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青春去几时回,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神鬼之恋

    神鬼之恋

    鬼分三种:冤鬼,厉鬼,普通鬼鬼可修炼,分有四个等级:鬼,怪,妖,魔鬼中没有善恶,他是这样想的.....直至那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想法——————她是一个冤魂,因心中有冤,迟迟不肯离开世间,当他出现,洗刷了她的冤屈,她明白,她已经爱上了他....一个认为所有鬼都是恶鬼的他一个傻兮兮纯真善良美丽的她因一件冤案,聚集到了一起,纷纷爱上彼此,本以为在一起就可以了,却没料到,一个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最后,俩人能否克服困难?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