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23

第23章 淮南大案:刘皇叔谋逆 恩怨久长

元朔五年(前124),淮南王刘安的中郎(侍从)雷被(pi,皮)连夜逃奔京城长安,上书汉武帝,状告淮南王对自己的迫害。兹事体大,汉武帝没有半点马虎,迅速将此事批转给廷尉、河南郡联合审理。淮南王刘安闻讯,立即密谋造反。

雷被到底有何冤情,只有天子才能为其做主?淮南王难道罪不可怒,只能选择造反?一桩家务事为何牵动汉武帝彻夜辗转?一腔书生意气又怎样引发一场诸侯叛乱?

“儿子逞气父失地”

淮南王刘安的这场大难缘自太子刘迁(在汉代,不是只有继承皇位的皇帝之子叫做太子,诸侯王的王储也叫太子),那么,淮南王太子怎么会给父亲惹来如此大难呢?

元朔五年(前124),刘迁学习舞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自觉无人可敌。一天,他听说父亲的侍从(中郎)雷被剑术极为高明,被誉为淮南第一剑客;心里很是不服,急召雷被前来比试,想通过打败雷被,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

雷被听说此事,进退两难;他知道,如果赢了,以后还如何在淮南王手下做事?如果输了,就毁了自己淮南第一剑客的英名,于心不甘。思来想去,只好回绝比赛。但刘迁不干!不参加怎么行?不参加,就是看不起本太子!最终,雷被硬着头皮答应了。较量中,雷被一再退让,太子步步紧逼。一不小心,雷被刺伤了太子。太子勃然大怒,雷被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收场。

此时,正是卫青打赢漠南之战,对匈作战取得巨大胜利时。汉武帝下令,只要有人愿意从军,即可到京城报名,地方政府不得予以截留;否则,以抗旨论处。

雷被觉得,自己在淮南王手下混不下去了,决意到京城参军,逃离淮南这个是非之地。而太子刘迁不依不饶,多次在父王刘安面前诋毁雷被。刘安令郎中令严厉训斥雷被,撤了雷被的职务,还口谕:严禁中郎雷被人京从军!淮南国人以此为戒:今后谁再惹事生非,休想以从军为名一走了之!

雷被走投无路,只好拼死上京,告发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而汉武帝是汉文帝的孙子,因此,刘安的辈分比汉武帝还要高出一辈,在刘姓宗室中是最高的,汉武帝会怎样处置这位族叔呢?

汉武帝对吴楚七国之乱印象极为深刻。继位之后,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策,将诸侯国逐步缩小。但是,推恩策不具强制性,有些诸侯国执行了,有些诸侯国并未执行,刘安的淮南国就没有执行。因此,淮南王的一举一动,汉武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不马虎。接到雷被的上诉时,汉武帝心头一震。

“严禁雷被人京从军”,这可不是鸡毛蒜皮的虐仆事件。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判处弃市死罪。汉武帝下令弄清事件真相。

淮南王刘安坐卧不安,非常紧张;后来,又听说河南郡(郡治洛阳)要抓刘迁到洛阳受审,更是忧心如焚,不能让宝贝儿子坐牢啊;便和王后商量,一旦河南郡来抓儿子,就举兵造反。但是,谋反可不是件小事,淮南王犹豫了十几天,迟迟没敢动手。

寿春是淮南国的国都,寿春县丞是淮南王任命的;而淮南王的国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他见淮南主的太子迟迟没有归案,摆明了要偏袒淮南主;就抱怨寿春县县丞对抗中央命令,于是向中央政府举报寿春县丞。

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第一轮角力开始。

淮南王得知国相举报寿春县丞,便要求他取消弹劾。但是,国相不为所动。

淮南王一看事态有点失控,便抢先状告国相违法。汉武帝令廷尉审理。案子一追就追回到了淮南王自己头上。

紧接着,公卿大臣一致要求逮捕淮南主。

淮南王和太子商议:一不做,二不休,假如汉朝使者来抓人,就杀了汉使;同时除掉淮南国主管军事的中尉,举兵造反。

汉武帝虽想借机一举荡平淮南国,但是,并不贸然一步到位。毕竟,淮南王是自己的长辈;即使不顾及叔叔的尊严,也要考虑自己的声誉。于是,他先派一个中尉(主管京城治安)到寿春县,向淮南王问明事情真相。

淮南王见中尉和颜悦色,只询问雷被的情况,不提惩戒的事。因此,没有格杀中尉。

中尉回朝,禀报调查结果,公卿大臣议论纷纷:要求处死淮南王。

汉武帝没有采纳朝臣的意见。

大臣们提出第二种处理办法,削去淮南国五个县,以示惩罚。这个意见汉武帝也只是部分采纳,最后削去淮南国两个县。而且,仍然派前次去询问情况的中尉,到淮南国宣布处罚。

淮南王只听说自己死罪难逃,不知道最后的宣判其实是削地,便和太子刘迁商量,这一次再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刺杀使者,起兵叛乱。谁料中尉一见淮南王,就连声道贺,告诉淮南王死罪得免,只削两县。刘安悬着的心又放回肚里,中尉再次逃过一劫。叛乱不了了之。

“有心无力欲翻盘”

淮南王刘安触犯汉法,其罪当诛,但是,汉武帝没有将其一棍打死,而是给了他一个赎过的机会,淮南王会珍视这个机会吗?他能从此一心向善,推行仁政吗?

淮南王没想到汉武帝会免自己一死,这当然是个惊喜。但是,惊喜也只是一刹那,事过之后,淮南王很快又极度不安,郁闷异常。他认为,自己在诸侯王中辈分最高,一生“行仁义”,还被削了两个县,太不公了。

那么,一天天感到不满足的淮南王会怎么样呢?

从此陷入焦虑之中。凡是从京城回来的人,他都要仔细盘问一番,谁要是骗他,说皇上没有孩子,朝廷政局不稳,他就非常兴奋;谁要是说朝廷政局稳定,皇上有了儿子,淮南王就非常生气:瞎说,不可信!

淮南王就在这种焦虑不安的仇恨中一天天煎熬着。

陷入焦虑状态的淮南王刘安,一心想着叛乱。他召来手下最有军事才能的门客伍被(pi,皮),商议叛乱之事。但是,伍被拒绝支持淮南王刘安的叛乱。

伍被的理由只有一点:叛乱不可能成功!

伍被为什么认为淮南王的造反不能成功呢?

一是没有民意支持。

伍被认为:当年,百姓无法忍受秦始皇的暴政苛法,早已积聚了巨大的反秦能量,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立即响应;如今,武帝虽然穷兵黩武,但国富民强,民间毫无反政府的情绪。

二是力量太悬殊。

吴楚七国叛乱初起之时,力量相当强大,但是,造反最终没有得逞,何况一个小小的淮南国?与中央政府相比,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不可能成功。

的确,无“势”、无“力”,如何成事?可以守势、可以趁势、可以造势,但前提必须有“势”;可以借力、可以蓄力、可以发力,前提必须有“力”。有想法无办法,不如让它作罢。

伍被的意见是对的,只是淮南王此时听不进去。

常言道祸不单行。削地一事刚了,一张状告淮南王的御状送又呈到汉武帝面前。

那么,这一次告御状的是谁?他又是因为什么告淮南王刘安呢?

这次击鼓鸣冤的,居然是淮南王刘安的亲孙子刘建。

为什么孙子会告爷爷的御状呢?

其一,其父受侮。

淮南王有两个儿子,庶长子是刘不害,但是,淮南王、淮南王的王后、太子刘迁都不喜欢他;不仅不喜欢他,还经常欺负他。刘不害性情窝囊,对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并没有太大反应;而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可不一样了。刘建有才华,有血性,他看不惯淮南王、王后、太子对父亲的蔑视,心中常常憋着一腔不平之气,伺机讨回公道。

其二,不得封侯。

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策;这样,不仅是继位的嫡长子,其他儿子也能裂土封侯。汉武帝的原意是让诸侯国越分越小,小到难以对抗中央政府。而这个政策在刘建眼里,就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大好时机。一旦裂土封侯,父亲刘不害就可以封侯,自己再也不用在刘安眼皮底下天天受气。

然而,淮南主刘安拒不执行推恩策,刘建的太子梦泡了汤,于是恨意大生。

刘不害虽然庶出,好歹也是长子,却一无所有。弟弟刘迁因为嫡出,就位居太子,呼风唤雨,备受宠爱。亲兄弟的身份、地位如此悬殊,刘建的心里能平衡吗?当然不能!(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

其三,计划败露。

刘建不像父亲刘不害那般忍气吞声,他极力结交有才之士,想扳倒太子刘迁。这样,自己的父亲就可以顺理成章取而代之,成为太子。但是,刘建行事不严密,很快为太子刘迁察觉。

刘迁骄横跋扈,怎么容得下侄儿这等心机?立即将刘建抓起来,严刑拷打。

这一拷打,家庭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叔侄(太子和刘建)关系迅速恶化,刘建只好铤而走险。

元朔六年(前123),也就是雷被状告淮南王的第二年,刘建派人进京,告发太子刘迁。

刘建告状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自己受迫害;

二是父亲受迫害;

三是淮南阴事。

这三桩事,第一、第二件,虽属家事,但是,皇族家事就是国事,中央政府有权查办。第三桩事最为厉害。所谓“淮南阴事”,即淮南王刘安见不得人的事。刘安最见不得人的事是什么?是谋反。刘建知道太子曾多次谋划刺杀汉使,此事确有致命的杀伤力。

汉武帝将此案交丞相公孙弘主持,河南郡负责查办。

此时,吕后当年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的孙子审卿和公孙弘私交甚好,审卿与淮南王刘安宿怨颇深。于是,他极力罗织罪名;公孙弘更怀疑淮南王有叛乱之心,办得格外认真。

刘安非常慌乱,又想发动叛乱,找到伍被商量,伍被还是老意见: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人心思定,如果贸然行动,必然是“逆天道而不知时”,肯定不能成功。刘安进退两难:起兵,胜算几乎没有;不起兵,阴谋即将败露。

刘建本来只想除掉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太子。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状竟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不归路。

伍被力阻不成,便向淮南王献出一条借力打力的谋反之计:

第一,伪造皇帝圣旨,迁徙三种人充实边地。

当时,朔方郡组建不久,人口不多,伍被要迁徙的三种人:一是各地的豪强侠士,二是判处耏(nai,奈)罪(两年以上刑期)以上之人,三是家产在五十万以上之人;而且,要急催他们出行,逼得他们走投无路。

第二,伪造中央司法部门关于逮捕各地诸侯的太子、幸臣的文件。

伍被这一计谋,想通过作伪,导致民怨沸腾,诸侯恐惧(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天下大乱,淮南王刘安好借机举事。

司马迁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两次用大段文字书写伍被不赞成淮南王刘安谋反的说辞,几乎占《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近一半的篇幅,表现了司马迁对伍被说辞的欣赏,对刘安破坏大一统局面的不满。伍被言论的中心就是,武帝时期百姓对中央政权的心态,与秦末百姓希望推翻暴秦的心态绝然不同,因此,叛乱绝无成功可能。

“借力打力”着眼于制造政局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挑起人心转向。但是,刘安既听不进伍被不能谋反的话,也听不进伍被借力打力之计(此可也。虽然,吾以为不至若此)。他自有谋略:

一是伪造印信。

刘安这次是动了真格,上至皇帝的玉玺,丞相的大印,下至各地县官的官印,整套克隆。

二是安排卧底。

刘安派人伪装获罪逃到京城,在大将军卫青和丞相公孙弘的府中卧底,一旦事发,立即刺杀卫青,逼降公孙弘。

三是策划调兵。

武帝时期,诸侯国的军队由国相、内史、中尉三人掌管,三人之中有一人不同意,即不能调兵。淮南王担心国相等人不服从;于是,他和伍被商议了两种调兵方案:

第一,谋杀国相等淮南国的高官,篡夺兵权。具体的方案是:伪装宫中失火,等国相、二千石高官来宫中救火,立即杀死他们(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

第二,伪造南越兵入侵的假消息调兵:伪称南越入侵,借机派兵,掌握军权(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套方案:伍被主张先做势,待尘埃四起之时,登高一呼,他是做长线,谋全局;刘安主张毕其功于一役,他是做短线,搞投机,难怪谋事不成。

“书生造反终不成”

然而,这一系列措施紧锣密鼓筹划之际,事情却迅速败露,轰轰烈烈的淮南王叛乱胎死腹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淮南王瞬时失利呢?

祸起萧墙。

导致淮南王叛乱败露的原因有三:一是门客雷被告状,二是孙子刘建告状,三是主谋伍被告状。雷被和伍被是他手下的“八公”(八位门客)之一,刘建是他的孙子。雷被告状,敲响了淮南王的丧钟;刘建告状,再起波澜;伍被投案,供出全部详情。这是典型的“众叛亲离”啊!

案发后,太子、王后立即被捕,王宫被围,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被抓,各种叛乱的器物也被查抄出来。汉武帝派宗正(主管皇族事务)手持符节,审判淮南王。

宗正还未走到淮南国,淮南王已自刎而死。王后茶、太子刘迁和所有谋反之人一概被灭门。

寡谋少断。

刘安喜爱读书鼓琴,曾经召集门客编撰了《淮南子》一书(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世代传诵。从本质上讲,刘安是一介文人,属于“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类型。

刘安准备起兵的时候,曾经担心太子妃洞察内幕,走漏风声,于是授意太子,三个月不和太子妃同床共寝,借口休掉太子妃。之后淮南王假装大怒,把太子和太子妃关在一起三个月,太子仍然不和太子妃亲近。太子妃只好请求离去,淮南王上书道歉,将太子妃送回京城长安。

由此看来,淮南王准备叛乱的时间是很充分的;但是,在是否真正起兵一事上,淮南王非常犹豫,屡屡决而不断。

雷被事件中,河南郡打算逮捕太子刘迁,刘安想叛乱,但一度举棋不定(计犹像十余日,未定);中尉至淮南国宣布削地时,刘安本来准备谋杀中尉后举事,中途又停了下来。

刘建事件发生,淮南王得知中央政府的廷尉到来,便通知国相、二千石高官进宫,准备将中央政府任命的高官一网打尽。但是,前来的只有国相,内史出差在外,中尉以迎接廷尉为由推辞不来。刘安只好放弃这一谋杀计划。

太子刘迁自以为罪不过谋杀淮南国的中尉,参与密谋的人也都死无对证;因此,还打算跟廷尉进京,听候发落。

正当此时,伍被自首,彻底打乱了刘安的所有计划。

整个叛乱,刘安心有不甘,手有不忍,优柔寡断,终至失败。

志大才疏。

淮南王刘安非常自负,伍被认为在天下安定的情况下发动叛乱不得人心,必然失败;后来精心筹划了煽动民心的几条措施,刘安不以为然:我还需要那样做吗?

刘安有文才,他曾受武帝之诏,一挥而就,写下著名的《离骚传》;但是,刘安的这些才能,都不是治国之才,充其量只是一点文才。伍被批评他“逆天道而不知时”,真是一针见血!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之时,刘安企图叛乱(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他的国相说愿意为他带兵,他便将兵权给了国相。国相拿到兵权后,协助中央政府平叛,根本不听淮南王指挥,客观上使淮南王躲过一次劫难。

所以,命运已经很眷顾刘安了,好几次助他摆脱厄运。但是,“自作孽,不可活”,连摆平自己国相的能力都没有,淮南王竟然念念不忘阴谋叛乱。

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不耻的叛乱呢?

武安侯田蚡可谓把准了他的脉,几句话捧得他飘飘然:

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其实,田蚡只是说说漂亮话,淮南王刘安就高兴得忘乎所以,幻想着有朝一日君临天下。

淮南王过分看重自己的身份地位。自认为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比当今天子都要高一个辈分;因此,常常不愿向晚辈称臣(且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皇族中的辈分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政治资本,而刘安太看重这一点,以致于背上包袱,目空一切。

淮南王谋反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刘安出生之前。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竟然早早预示了这场叛乱?刘氏皇族内部还有着多少引而未发的恩怨?

请看:皇室恩怨。

同类推荐
  • 清朝的新式生活

    清朝的新式生活

    他是现代白领精英,也是穿越到清朝的全国首富,金银珠宝取之不尽,各色美人儿陪伴左右,通天权势一一降临。他抢夺皇帝老儿的初恋情人,京城大肆开办风月连锁,外族侵略,国家危亡的时刻,他毅然踏上战马开始铁血征战!别样风景线,尽在清朝的新式生活!
  • 盛唐烽烟

    盛唐烽烟

    大唐有我不败!带着前世的遗憾,李牧在大唐再次搅动风云.....
  • 悠悠大秦

    悠悠大秦

    一场空难,理科生穿越到战国。所以他成了……秦政的授业恩师,秦朝的开国功臣,秦朝的太尉,蒙恬蒙毅李斯的引路人;帝国学院的院长,东征舰队的舰长,新航路的开辟者;最大商号唐堂的主人,全国最富有的人。还是大秦单人所获专利最多保持者,儒生的偶像,外邦人口中的恶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且看唐蛟搅动风云
  • 杀破三国

    杀破三国

    奸雄!仁德!制衡!无双!离间!枭姬!集智!倾国!王鹏重生到三国时代,可这个三国和他知道的那个三国,却有一些不同。这个三国里的人,都有着符合自己能力的绝招,相生相克,无法捉摸。美人与权势的争夺,力量与智慧的角逐,同样的三国,不一样的写法,喜欢看三国,而又看腻了其他写法的朋友,不如进来看看。***************************************************************小翼写书,最重人品,保证完本,敬请用各种票票砸死我吧。
  • 县令来也

    县令来也

    葛丹穿越到了大明成化年间,成为了一个刚上任的县令,故事便从此时开始。
热门推荐
  • 血玉滴

    血玉滴

    岁月若霹雳,似风暴,而她终究是那个初出大漠,深仇在身,却温暖充满善意的十一小姑娘。
  • 遍地锋芒

    遍地锋芒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蓄意挑衅,炮轰宛平城,遭国军第29军将士顽强抵抗。继而,禽兽之邦明目张胆地大规模向我华北增兵,狼子野心昭然天下。29日,北平失守,次日,天津沦陷。侵华日军凭借武器精良,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一路南侵,凶残的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惨无人性,神州大地阴云密布,华北平原刮起血雨腥风。8月1日凌晨,一声炸雷般的巨响响彻鲁、豫大地,鲁西、豫北交界地带突发地震,阴雨连绵持续了一个多月,奔腾的黄河咆哮着在范县大王庄跃出堤坝,好像向人们预示着:十恶不赦的鬼子来了,天神怒了,黄河怒了!
  • 假道士

    假道士

    一个贫民窟出身的穷苦屌丝,得到一块神秘的玉佩,从而玩转都市,成为都市至尊的故事。
  • 世界中庭

    世界中庭

    从何时开始的呢,这种自身都在消失的感觉。就像被沉在河里的铜钟逐渐被河水腐蚀,然后一点一点的与河底的泥沙融为一体。很多东西都被忘记了,不清楚忘记的那些是否重要,只是一想起注定无法被回忆起来的那些记忆,胸口就好痛。“97号门庭已经到达,希望您在这个世界玩得开心,遇到麻烦还请找守护蛋解决,谢谢您的合作。”码头上的虚拟屏幕还在播放着旅游宣传片,而在屏幕下则是一块6米高的石板。熟悉的地方,仅剩的还留有回忆的世界。
  • 我真的不想做坏人啊

    我真的不想做坏人啊

    穿越到异世界。开启了坏人之路。不,我不是坏人!!!!!!!!!我要在异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主流杀手系统

    非主流杀手系统

    苏冥穿越了,还无意间得到了一个杀手系统。本以为自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苏冥,确被系统的第一个任务彻底带上了歧途。“叮,宿主穿越成功,为取回原身躯记忆,请宿主绕宗门裸奔一圈或偷窃女性原味内衣一件,如有不从,系统将立刻为宿主使用自爆体验卡一张。”苏冥:“。。。。。。”从此,苏冥在系统的威逼利诱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杀手。苏冥:“我本良善,奈何系统太邪恶”系统:“。。。。。。”
  • 傻儿至尊

    傻儿至尊

    待我冥骑归来,天欺我踏碎天,地欺我踏碎地,人欺我踏碎人,道欺我废除天道又如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尸幻城

    尸幻城

    外城区,死气沉沉,人们都是衣衫褴褛,一个满脸血丝的男人在大街上一瘸一拐,最后倒在地上。
  • 我的30年

    我的30年

    一个家庭的改变,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请所以的父母珍惜你们的婚姻爱你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