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22

第22章 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

能否想象这样一对君臣:臣子不满皇帝提拔后进,大大咧咧地就说:陛下用群臣就跟乡下人垛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越要放到上面!皇帝呢,也懒得生气:人哪,就是要多读书,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越来越不像话!看着他们斗嘴,谁都会忍俊不禁。君臣之间,诚惶诚恐哪里去了?战战兢兢哪去了?是哪位明君有如此容人雅量?又是哪位直臣敢这样放胆直言?

“犯上不犯法”

这个朝堂之上温情一幕的两位主角就是汉武帝和汲黯。一君一臣,一个刚愎自用,一个性倨少礼,是真心其乐融融,还是假意粉饰太平?

第一,汲黯抗旨。

封建时代皇帝的旨意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否则,就叫做抗旨;抗旨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是杀头之罪;但是,汲黯上演了好几出抗旨之戏。

第一次,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建都东冶,今福州市)进攻东海王(建都东瓯,今温州)。原来,当年吴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时,东海王也是同谋,后来,吴王刘濞兵败,东海王乘机将其诱杀,将功赎过,得到了刘邦的宽恕;因此,刘濞的儿子鼓动闽越王进攻东海王,以报当年杀父之仇。

汉武帝得知东越相攻,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走到吴地(今江苏苏州,当时的会稽郡郡治)就打道回京了。他向汉武帝汇报:越人之间的打打杀杀,是他们的习俗,根本不值得大汉天子的使者前去。我们要连这种事也管,就太掉价了。

对皇上布置的任务挑三拣四,汲黯胆子真不小。

汉武帝是什么反应呢?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汲黯还有第二次抗旨;看来,至少汉武帝没有给予汲黯刻骨铭心的惩罚。

第二次,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武涉县)发生大火灾,烧了几千户人家,汉武帝仍派汲黯去视察。汲黯回朝向汉武帝报告:由于房屋密集,烧了不少人家,不过不值得皇上忧虑。我路经河南郡(郡治今河南洛阳),眼见当地百姓受水旱之灾,灾民多达万余户,甚至发生父亲吃儿子的惨剧。我未经您准许,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打开河南郡的国家粮仓,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交回符节,情愿接受假传圣旨的罪名。

假传圣旨,其罪当斩啊!口气还这么冲!皇帝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个谒者还要指手画脚。这回汲黯罪该严惩了吧?

事实是,汉武帝没有一句责怪,免了汲黯假传圣旨之罪,还调任他为荥阳县县令。

汲黯在武帝身边是个谒者,调他任县令是升迁,但是,汲黯“耻为令”,借口有病把官辞了。汉武帝又将他调回身边,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奇怪!武帝一向血气方刚,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忍让?一句“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就抬举了大汉天子,让武帝顺了气?擅自开仓放粮是为天子分忧解难,所以武帝就大事化小?

或许武帝的意思是,这个汲黯,脾气是臭了一点,刺儿也比别人多,不过,好歹也是在为大汉办实事,结果是好的。何况,都是小事,与大政无关。

但是,汲黯也反对过大政方针,而且还是武帝最为得意的政绩。

第二,汲黯批评汉武帝对匈奴作战。

汉武帝在位54年,对匈奴作战达44年。对匈奴作战是汉武帝毕生致力之大业。

汲黯对对匈作战一贯持反对态度,因此,一有机会,就向汉武帝提出和亲(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承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就因为对匈作战,汲黯和汉武帝在一年之中闹了两次。

第一次是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浑邪王因屡战屡败,担心自己被大单于诛杀,干脆率部向汉朝投降;这是汉武帝对匈作战以来,第一次接受匈奴大规模投降。汉武帝非常重视,准备用两万辆车去迎接。古时一车四马,两万辆车需八万匹马。但是,连年战争已使汉朝不堪重负,国家只好向百姓借马。百姓哪里舍得?纷纷将马藏起来,两万辆车迟迟不能到位。

汉武帝非常恼火,准备处死完不成任务的长安县县令。

汲黯对汉武帝说:长安县的县令没有罪,只有杀了我汲黯,百姓才愿意将马献出来。此时汲黯担任右内史,长安县令是他的属下,汲黯站出来为下属承担责任。他又说,朝廷只需让人沿途准备车马,就可将他们接到长安。怎么能够闹得全国骚动,让全国百姓都去侍奉匈奴降者呢?

这话非常尖锐,而且和汉武帝的意见完全相左;但是,汉武帝沉默不语(上默然),并未降罪汲黯。

第二次是浑邪王率部入住长安后,出了件大事震惊朝野:因与匈奴投降者做生意,五百多名商人被判死刑。汉法规定:不能和匈奴人私自做生意。而不少汉族商人想当然地以为长安的匈奴降者例外,故涉案者众多。

汲黯对汉武帝说:我们本该将匈奴人赏给烈士家属为奴,以慰死者。即便做不到那样,也不该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养活他们,把他们当宠儿一样。再说,百姓怎么知道与匈奴人做生意是死罪呢?陛下此举,是保了树叶而伤了树枝啊!

汉武帝沉默良久,没有答应汲黯的要求。汲黯走后,汉武帝感慨地说: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汲黯说话了,今天又听到他说昏话。(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第三,汲黯抨击汉武帝的宠臣。

在《以死杀人》里面讲到,迂腐的狄山就是忘记了“不可批评皇帝的红人”这一为官大忌,向张汤开炮,触怒武帝,自取灭亡的。那么,汲黯这一炮又是怎么打的呢?

张汤任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后,着手变更汉初的法律。一次,汲黯当着汉武帝的面斥责张汤:你身为国家正卿(正部级干部),上不能弘扬先帝功业,下不能遏止百姓邪念。相反,明知不对你还非要做,为的就是成就自己的“事业”,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你怎么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法令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早晚会断子绝孙。(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骂街的话都出来了。汲黯深谙战斗要诀:我先扯下脸了,就无畏了,你敢扯下脸皮,就放马过来。结果,汲黯得胜而归。

汲黯经常和张汤吵架,张汤爱在细节上雄辩滔滔,汲黯则在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汲黯说不服张汤,怒不可遏地骂张汤:天下人都说,不能让刀笔吏出身的人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依你订的法律,天下人都会吓得腿也迈不开,眼睛也不敢向前看!(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汲黯骂到了张汤的痛处。

第四,汲黯揭露汉武帝的表里不一。

汉武帝外儒内法,有三位大臣看出来了,但对策各不相同:

公孙弘看出了,他创造性地以公羊派《春秋》阐释法律(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因此,大得汉武帝欢心。

张汤也看出来了,于是发明了以儒学断案的新方法,同样深得汉武帝赞赏(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公孙弘和张汤都是精明人,他们利用汉武帝的外儒内法,为自己捞取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汲黯也看出来了汉武帝的外儒内法,但是,他不但没有迎合,反而毫不客气地指出:陛下心里欲望极多,表面上还要侈谈仁义,那样如何能效法唐尧虞舜呢(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汉武帝自尊大挫,一声不吭,怒气冲冲地退朝了。汉武帝回宫后,对侍从说:汲黯闹得太过分了!(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

这一次汲黯的确有些过分。官场之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况是对当今圣上?他“言传”了还不够,还那么露骨,什么“骨子里要法家,面子上要儒家”。汲黯不懂批评艺术,或者也不是不懂,而是唯恐绕弯子别人听不明白,有点存心的意思。

“气壮理不直”

话说回来,汲黯的批评,让汉武帝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对汉武帝是有益的。但是,汲黯的批评果真字字珠矶,句句在理吗?

对汲黯的屡次批评应当具体分析。

关于两次抗旨。

第一次,东越相攻,汉武帝派汲黯视察,打算进行干预,此举体现了汉武帝的大国意识。汲黯不理会,坚持华夷之辨——越人跟咱们不同,就是好斗,让他们去打打杀杀,跟大汉有何相干?

第二次,河内大火,汉武帝又要汲黯前往,体现君主对百姓的关爱,但汲黯竟然置之于不顾。虽然河南矫诏救灾值得称道,但河内百姓的生命难道不重要吗?置一地百姓于不顾,对另一地百姓倍加呵护,那是怎么回事呢?

两次抗旨,汲黯做得都有缺失,只是汉武帝对汲黯比较宽容。

关于处理匈奴降者。

如何处置这四万多匈奴降者,确实是一难题;处理不妥,会带来很大的后遗症。汉武帝开始将浑邪王部四万余人迁到长安,最后,安置在河套地区新组建的朔方郡。应当说是决策英明。

汲黯建议将匈奴降者赏给烈士家属为奴,明显不妥。民族矛盾不可能采取睚眦必报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提议只能增加民族间的仇恨,不利于汉匈和谐相处。

“明君惜直臣”

既然汲黯的道理本身有漏洞,又屡屡对汉武帝高唱反调,汉武帝为什么能一忍再忍呢?

其一,汉武帝看到汲黯的鲠直和忠诚。

汲黯两次抗旨,多次“逆龙鳞”(古代称皇帝为龙的子孙,“逆龙鳞”就是拔掉龙身上的鳞片,用来比喻触犯皇帝),汉武帝都没有降罪。这是武帝的英明,也是汲黯的幸运。

不是每位大臣都有这种幸运!司马迁一言不当,惨遭宫刑;狄山稍有出格,沙场送死;汲黯当面揭露汉武帝,汉武帝对汲黯一是“上默然”,二是“上默然”,至多是“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汉武帝是什么脾气?阎王脾气!说杀就杀。汲黯够幸运的了!

汉武帝执政54年,他能容忍的仅汲黯一人。

看看武帝是怎么回应汲黯的“咄咄逼人”?“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汲黯说话了,今天又听到他说昏话了。”“人不能不读书,听听汲黯都说的些什么,越来越不像话!”如此亲切,就像对待一个率性而为的孩子。汲黯的放肆无礼,汉武帝都当做童言无忌,谁会和一个孩子计较呢?

可贵的是,汉武帝不采纳汲黯的意见,并不认为汲黯不忠诚,不可用。换作吕后,别说一个汲黯,十个汲黯也杀光了。刘邦在世时,周昌是一介直臣,到吕后专权,直臣周昌不见了,为什么?有什么样的上司,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一个杀人魔王手下出现直臣,基本不可能!

汉武帝没有降罪汲黯,但也不会重用汲黯。汲黯是景帝朝的旧臣,出道比公孙弘、张汤早得多,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仅为小吏;后来,公孙弘、张汤爬上来,和汲黯并列九卿;再往后,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张汤当了御史大夫,任副丞相;原来汲黯手下的人还超过了他。汲黯满腹牢骚地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就像垛柴禾,越是后来的越要放到上面(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照样“上默然”,只是说:人不能无学识,听听汲黯的话,越来越不像话(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好像拂去薄尘,一笑而过。

其二,汉武帝看到了汲黯的原则性。

汲黯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汉景帝朝任太子洗马时,就以“以庄见惮”,连汉景帝都感到有心理压力。

有一次汉武帝坐在大帐之中,汲黯来上奏章。汉武帝当时没带帽子,害怕被汲黯看见,要挨批评。汉武帝赶快躲到内帐,立即恩准汲黯的奏章。(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但是,汉武帝接见其他大臣就不是这个样子。见大将军卫青,汉武帝踞厕而视之;“厕”就是卫生间,汉武帝在卫生间里接见卫青,说明汉武帝与卫青之交,相当随意。同样,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休息时面见汉武帝,汉武帝连帽子都不戴(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唯独见汲黯,汉武帝不戴好帽子绝不敢见(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君臣之间处到这个地步,既可笑又可敬。汲黯能成为汉武帝的风纪检查官、形象督察员,不在于他言语犀利,义正辞严,而在于他无欲无求,敢豁出去。命可以不要,话必须直说。

其三,汉武帝认可汲黯的政治才干。

眼不见为净,汉武帝任命“刺儿头”汲黯担任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郑县)太守。汲黯信奉黄老之学,为官处世,喜好清静,他把事情交付给下属处理,为政只督查下属按大原则办事,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常闭门卧床。但一年多时间,东海郡便一片清平,百姓拥戴。汉武帝知道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主管侯国事务),享受九卿待遇。

后来,汉武帝认为淮阳(今河南淮阳)是楚地的交通要道,又调任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趴在地下不愿领命。汲黯伤心地哭诉:我原以为我死之前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还要任用我;但是,我病痛缠身,不能担任地方官,能不能就在朝中做个中郎(侍从),当个顾问?汉武帝回答:爱卿是不是觉得淮阳这个地方太小?你先上任,我很快就会把你调回来。淮阳官民关系紧张,我想借重你的名望,你身体不好,就躺在家里处理政务吧。

汲黯到了淮阳,整个淮阳郡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一片兴旺。汲黯在淮阳做了七年,最后病死在淮阳太守任上。

其四,汉武帝认可汲黯是社稷之臣。

汲黯多病,常常一病数月。而汉法规定,卧病超过三个月就要免官。于是,汉武帝常常是在汲黯病了将近三个月的时候,又恩准他假期,让他继续休养,又保证汲黯不会免官。有一次,汲黯病得很重,庄助替他请假。汉武帝问庄助:汲黯是个什么样的人?庄助回答:要是让汲黯在一般情况下当官,也显示不出有多少过人之处;但是,如果让他辅佐少主,他会一心一意,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他。即使有人自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勇士孟贲、夏育,也不可能让他改变主意(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汉武帝频频点头:是啊,古代有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忠臣,汲黯就是这样的人啊(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作为国家一把手的皇帝认可汲黯是“社稷之臣”,汲黯在官场中还会有什么风险吗?

汲黯有无政治风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汲黯有没有什么毛病有可能被别人利用?二是汲黯会不会遭到权臣的暗算?

善于借刀杀人的公孙丞相出手了。

汲黯屡屡揭露公孙弘是伪君子,公孙弘能放过汲黯吗?当然不能!公孙弘会怎样陷害汲黯呢?

公孙弘向汉武帝建议,调汲黯任右内史。

右内史管辖的京城地区,住有诸多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公孙弘以此地难治为由,奏请选调有声望的大臣汲黯担此重任。公孙弘话是没错,但没安好心。谁料,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并无贵戚闹事(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徒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公孙弘的阴谋破产了。

当地那些难缠的权贵为什么没有向汲黯叫板?

举一个例子来解答这个问题:淮南王刘安准备谋反,最头痛汲黯,刘安说:汲黯喜爱直言相谏,又固守臣节,甘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什么手段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一块布或者把将落的叶子震掉那么容易(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可见,骄横不法的淮南王都畏惧汲黯的刚直耿介。大抵是京城权贵素闻汲黯大名,才不敢寻衅滋事。

童言无忌终究敌不过巧言令色。虽然汲黯、公孙弘都未因淮南王谋反而失节。但一代直臣汲黯老死在淮阳太守任上,企图加害他的公孙弘却终老丞相之位。那么,这个震惊朝野的淮南王谋反事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请看:淮南大案。

同类推荐
  • 两村故事

    两村故事

    明朝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第8次大移民到汲水东18里黄河古道刘姓宋姓。建村至今的故事。
  • 锦衣御天下

    锦衣御天下

    大明天顺三年,皇宫失窃,大明天顺帝大怒,派遣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李啸云负责查探,而本书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 大明天骄

    大明天骄

    大明成化年间,郑和不下西洋了,传说中的西厂被废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去见他的佛祖了。好吧,这其实和韩越没什么很大关系,他刚穿越来,就看到家里疯疯癫癫,和范进一般的便宜老爸。只是,范进最后中举了,他老子压根就没过乡试。老子靠不住,亲戚不靠谱,韩越靠什么在大明朝混?“陛下,草民有一计,可再除东厂。”“好,此事若成,我便将我三妹嫁与你。”“这个······”“怎么,你不答应?”“草民不敢,只是,草民佳人有约,实在、实在……………………
  • 秦汉之建国路

    秦汉之建国路

    萧何、曹参已经缒墙而出。穿越到秦末乱世,成为了刘邦的侄儿刘辟非,马上却要面临被逮捕的命运。他巧舌如簧,他胆大坚毅,他用兵如神,热烈拥抱乱世的到来!刘邦:辟非,吾之左膀,汉之右臂。郦食其:小刘将军虽然没有我会说,但胆子比我大。韩信:吾善用水,独羡慕小刘将军火攻之术。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热门推荐
  • 僵问

    僵问

    日落血夜,僵而尸也…正派,以正义镇界,但…可敢镇我否?天劫,以万劫灭世,但…可能灭我否?你强随你强,尸风扫大江!我狂就是狂,傲意如大苍!已有完本书,请各位书友放心收藏
  • 拐个王爷来种田

    拐个王爷来种田

    被暗器所伤,失去意识。醒来后自己在苏大勇家,浑身伤痕,赵氏还在毒打自己,女主躲避后用暗器打伤赵氏,得以逃脱。女主突然穿越,一时难以适应,得知苏香被苏大勇一家凌虐致死,女主决定要反击。在苏倩儿来找自己麻烦时,女主用自己的手段毁了苏倩儿的脸,赵氏来寻仇,被女主反击。女主突然变强,让苏家忌惮不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造物主爱上我妹妹

    造物主爱上我妹妹

    一个豪门有多少心?韩家活着并不是痛苦,但游戏真的能改变世界吗?还是说,世界也本就是一款游戏?
  •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心似小小城

    心似小小城

    自我无意中救了一个叫盛世尧的流浪汉开始,我的人生就走上了一条与平凡相悖的路。层层弥彰遮我眼,最简单与最复杂考验着我的定力,等剥开外相,才知,原来外婆给我的紫金匣子,藏了个惊天秘密!但转身,就被他给骗走了!流云锦霞舞晴空,我重复做一个永远不知的梦,像彼岸的轮回。站在孤独的风里,怀揣寂寞,追寻着他的脚步。路上风景越来越少,而我在这执念的旅途中,找不到任何他留下的痕迹,仿佛只是他人生过客中最熟悉的一个。盛世尧,告诉我,是不是这样?是我听说,戒指可以锁住爱人的心,那种存在于传说中的缘分白头,我希望把它送给你,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 青春路之东极

    青春路之东极

    离婚,失业,友尽……当司禹以为人生到这就该结束的时候,一切又在悄然绽放……东极,是中华最早看到阳光的地方,她一个人踏上这寻找希望的路程……
  • 人生提醒:修炼篇

    人生提醒:修炼篇

    本书针对如何开创成功的人生这个问题,分别从理想、生存、创造、交友、励志、处世、学习、爱情、财富、道德、修身、快乐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成功必备的要素。
  • 诡异梦境

    诡异梦境

    本来是想写写做过的梦……可太少了。就把以前写的小短篇附在了上面,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查看起来也方便。
  • 我在异界当白虎

    我在异界当白虎

    作为一个大众眼中最标准的坏蛋反派,在监狱死后白画灵穿了,开局没有金手指,忍了;面临死局,忍了;连人都不是,继续忍...主角为女,凶残的反派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