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21

第21章 以死杀人:一命换四命 张汤昭雪

所谓“以死杀人”,有两种含义,一是用自杀杀人,二是用被杀杀人。两者都是用自己死亡的方式杀人;但是,后者比前者更困难。“自杀杀人”类似我们今天的自杀式爆炸,就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而死者被杀后还能杀人,我们几乎找不到例证,除非惊悚诡异故事中的怨魂复仇。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死人如何杀人?个体生命都不存在了,杀人的行为如何付诸实施?但是,汉武帝时代却偏偏出现了这样一个死后还能杀人的人,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被杀?他又怎样以被杀杀人呢?

“死于当死”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冬,第八任永相庄青翟手下的三位代理长史(相当于国务院代理秘书长)联名上书汉武帝,告发御史大夫(副丞相)张汤:

圣上有所不知,每次您颂布新的经济政策时,张汤总是事先将这些绝密的商业情报提供给商人田信,田信马上囤积货物。等到政策一出台,田信就能大捞一把,张汤也从中分得一半。您的英明还没来得及惠及百姓,已经让这两小子赚得盆满钵流了。

武帝于是找到张汤,试探他的口气:我有件事情老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我准备提出的经济政策,商人总能事先做好准备,好像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一样。张汤马上顺着皇帝的意思说:那一定是有人泄密了。

紧接着,另一个酷吏咸(jian,减)宣也来告状了,他揭发的还是张汤。咸宣说:

皇上!张汤和御史李文有矛盾,张汤的亲信鲁谒居就写匿名信污蔑李文,导致李文抱屈而死。作为答谢,鲁谒居生病时,张汤还亲自到他家中为他做足疗。请明察!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虽然此前,三位代理长史的告发已经令武帝大吃一惊,但还是将信将疑,并未打算深究。然而,随着有关张汤的负面新闻不断曝光,汉武帝也坐不住了。于是,先后派出八批使者轮番审问张汤。张汤拒绝承认自己有罪。

这一次,审问张汤的是酷吏赵禹。赵禹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张兄怎么这么糊涂呢?你平生办案,使多少人家灭族?还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如今有人告你,件件证据确凿。皇上如此兴师动众,你又何必苦苦狡辩呢?(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

张汤听了赵禹的话,恍然大悟。是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于是要求给汉武帝写信。信中说:张汤没有尺寸之功,从文书小吏起家,得陛下宠幸,位列三公;如今我却辜负了皇上的期望,只好先走一步了。然而,您要知道,是丞相的三位长史陷害我。张汤写完信后就自杀了。

张汤死时,家产总值不超过五百金,都是棒禄和皇上的赏赐,并没有其他产业。张汤兄弟和儿子们想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却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遭到诬告而死,何必厚葬?于是就用牛车拉着棺材,没有外椁(guo,果,外椁就是棺材外套的大棺材),弄到荒郊野外,草草下葬。

汉武帝有点动情了:没有如此深明大义的母亲,生不出这样清廉俭朴的儿子啊。同时,也深感张汤一案定有隐情。于是,再次深入追查,一桩冤案终于水落石出,三个长史全部被杀。(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庄青翟此时已经被收监,想到自己前有文帝陵园的陪葬钱被盗失察之过,后有属下三位代理长史陷害张汤,肯定难逃一死,于是也在狱中自杀了。

这就是武帝一朝“以死杀人”的冤案。此案的确离奇,仅靠张汤死前留下的一封信,竟然导致在他死后,汉武帝一口气连杀丞相手下的三位长史,最后,逼得丞相也自杀了,一命换四命啊!

这封几十字的遗书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为什么张汤临死前不给家人留几句嘱托,而一定要给皇上写信呢?汉武帝因为张汤“家产五百金”,就能判定三长史诬告?要证明自己清白,张汤大可不必自杀,让皇帝查查自己的固定资产就行了。

作为武帝一朝的首席酷吏,真正让张汤打碎幻想,决心一死的,正是赵禹那句:君何不知分也(你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分寸)!

“积怨致冤”

看起来,这桩“以死杀人”案已经真相大白。可是,张汤陷入了什么样的斗争漩涡,促使丞相庄青翟手下三位长史联名告状,置之死地?同为酷吏的咸宣为什么一定要“手足相煎”,压上张汤之死的最后一根稻草?冤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原来这是多起连环事件引发的“案中案”。

事情缘起汉文帝陵园中的陪葬钱被盗。本来,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应当对此事负有责任。二人事先商定,上朝时一起向汉武帝认个罪,请求从轻发落就完了。但是,面见汉武帝的时候,张汤突然变卦。张汤认为:丞相本应每个季度去巡视一次陵园,现在出了问题,丞相该负全责,跟我无关。

汉武帝派张汤去查这个案子。张汤最初只想不承担责任以求自保;但是,随着事态发展,张汤便想借此机会治丞相庄青翟一个知情不报、有意放人的罪。

丞相庄青翟一下子成了被告,心中很是郁闷。庄青翟手下的三位长史原来就非常恨张汤,现在一看丞相遭殃,便想找个理由反制张汤。

三长史中第一个是朱买臣。朱买臣熟悉《楚辞》,深得汉武帝欣赏,后来从侍中升迁为中大夫,成为汉武帝“内朝”的重要成员之一。而那时,张汤还只是个跪在朱买臣面前听候差遣的小官。后来,张汤高升,成了朱买臣的长官。在审理淮南王案件时,张汤竟排挤自己的恩人庄助,朱买臣对此非常不齿。

等到张汤当了御史大夫,朱买臣也从会稽太守的任上调任主爵都尉(主管列侯),进人九卿之列。但是,几年以后,朱买臣因为犯法被罢官,做了丞相府的代理长史。而丞相府的另外两位长史王朝和边通,也都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原来官阶都比张汤大,却都被贬留在丞相府任长史。这三位长史自尊心强,而张汤只要抓住机会,就羞辱他们。

这次,三长史一定要出口恶气,于是对丞相说:张汤出尔反尔,现在又大炒陵园被盗一事,他不过是想取代您的位置。您放心,他办不到!他有把柄在咱们手上。于是,三长史抓了张汤的商界朋友田信等人。

接着三长史给汉武帝写奏章,于是有了前面所讲的汉武帝向张汤质询国家商业机密是否泄密一事。

汉武帝认定张汤欺诈,除了三长史上书,还有咸宣告发。那么,咸宣告发张汤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其中还牵扯什么恩怨瓜葛呢?

原来,河东(今山西夏县)人李文曾经和张汤有隙,后来,李文当了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属官),便多次从御史台的文书中寻找可以打击张汤的材料,且不留任何余地地加以使用(不能为地)。张汤有个下属叫鲁谒居,为了给上司出气,派人向汉武帝写了一封匿名信,告李文有不法之事。正好,汉武帝分派张汤审理此案,就借机杀了李文。张汤对鲁谒居的好意也是心知肚明。

后来鲁谒居有病,张汤登门探望,还亲自为他做足疗按摩,这件事不巧被赵王刘彭祖知道了。

赵王为什么关心张汤给鲁谒居做足疗这件事呢?

元狩四年(前119)以后,汉朝施行盐铁官营,不许地方诸侯和私人从事盐铁经营;而赵国以冶炼铸造作为支柱产业,赵王刘彭祖屡次寻衅滋事,张汤因此常常在朝堂之上打击他,赵王于是四处搜集张汤的隐私。

赵王抓住了张汤为鲁谒居做足疗这件事,上书告发,张汤身为大臣,他的下属鲁谒居有病,竟然亲自为他做足疗,太反常了。我怀疑他们俩一定做了什么大坏事。(汤大臣也,史谒居有病,汤至为摩足,疑与为大奸事。)

汉武帝将这件事交给廷尉审理,鲁谒居已经病亡,案件牵涉到鲁谒居的弟弟。于是,廷尉就把鲁渴居的弟弟关押在导官。张汤凑巧到导官审理案件,看见了鲁谒居的弟弟,就想暗中相救,所以,表面上假装不认识鲁谒居的弟弟,也不去看他;但是,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张汤的想法,心中怨恨张汤无情,等不及张汤出手相救,就派人上书,将张汤和鲁谒居合谋陷害李文一事抖了出来。案件落到咸宣手中,咸宣自然不会轻轻放过,案情终于水落石出。

三长史举报张汤泄露国家机密,咸宣告发张汤谋害大臣,汉武帝终于认定张汤是欺诈之徒。于是回到了我们开篇所讲的张汤自杀。这就是“以死杀人”案的始末。

张汤谋害丞相庄青翟,凌辱三长史,积怨太多;枉杀李文,法理不容。张汤之死虽为冤案,但自身人品太差,终至恶报。

“酷吏能臣”

除去清廉的外衣,真实的张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的记载,张汤是杜县(今西安市)人,他的父亲是长安县的县丞(主管县中司法)。

张汤还是小孩的时候,一天,他的父亲外出,留下他看家。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走了,就把张汤揍了一顿。张汤也很窝火。于是,他在屋里找鼠洞,找到了偷肉的鼠和被偷的肉,“鼠赃并获”。然后,小张汤坐在堂屋中间,从拷打审问老鼠开始,记录审讯过程,宣布判决书,最后当堂定案,把老鼠分尸处死。整套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张汤的父亲目睹张汤审鼠全过程,大为震惊。“三岁看老”,他意识到这个人小鬼大的小儿子是块做狱吏的料,于是,让他学习判案的文书。

父亲故去后,张汤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长安县小吏。

不久,张汤因为工作出色,调任茂陵(汉武帝的陵园)尉,主持陵墓的修建,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我们知道,张汤从小就是一个做事有步骤、头脑很精明的“鬼灵精”,如今步入仕途,他又将怎样规划自己的仕途的呢?

投靠权门。

张汤起家缘于善待田胜。田胜是汉武帝的舅舅。田胜因事入狱,张汤竭力讨好他,随后他并得到其兄丞相田蚡的提携,进入中央政府,做了内史(主管京城治安的“首都公安局长”)。后来,张汤受到田家兄弟强力推荐,被汉武帝任命为御史。

严刑峻法。

张汤一直在司法部门工作,他处理案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力图株连旁人,执行酷吏政治,最典型的莫过于处理陈阿娇的巫蛊案件。对阿娇事件,汉武帝很恼火,但阿娇是长公主的女儿,又是自己的亲表姐,汉武帝尚有网开一面的意思。张汤洞悉圣意,除了放过陈阿娇,对其他涉案人员,极尽株连之能事,致使长安城数十豪门家破人亡。

因处理陈皇后(阿娇)巫蛊事件有功,张汤被汉武帝誉为能臣(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后任太中大夫,负责和赵禹一块儿制订严刑峻法,控制官员。

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深知酷吏之害;所以,对张汤肆意株连的行径,他不吝揭露。司马迁清醒地认识到,酷吏依循的并非律法,而是帝王的意志。

迎合武帝。

张汤得到重用,从根本上讲是得到武帝的欣赏。一个刀笔小吏,如何得到汉武帝的器重和欣赏呢?张汤自有一整套“作战计划”。

一是奉迎汉武帝尊儒。

武帝打僧家旗号,引法家之实的一套把戏,有三个大臣看得很清楚,一是公孙弘,二是张汤,三是汲黯。公孙弘正因为会迎合汉武帝“尊儒爱法”,所以后半生踏上星光大道、顺风顺水。

张汤也巧妙地利用了汉武帝的这个心思。张汤判决大案之时,往往想方设法附会儒家学说,并且聘用一些攻读’《尚书》《春秋》的博士弟子补为廷尉的文秘,负责检查平反疑案(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汉武帝看着十分满意。

二是奉迎武帝自尊。

尊儒只是做给世人看的。汉武帝气吞宇内,最欣赏的还是自己。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根本原因是伤害了汉武帝的自尊。张汤可不是司马迁,他有的是小聪明。

张汤判案,往往事先向武帝剖析案情。汉武帝认为对的,他就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判案的法令,并且广而告之,宣传武帝的英明。如果武帝批评他,他马上认错:下属也提过类似意见,就像皇上责备我的那样,我没有采纳,真是愚蠢。

张汤处理案件,有四种模式:

其一,如果他认为是汉武帝想严办的人,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人去审理;

其二,如果他认为是汉武帝想宽恕的人,他就交给执法宽松、公平的人去审理;

其三,如果他审理的是豪强,他一定要想着法子予以重判;

其四,如果审理的对象是平民百姓,他常常向汉武帝口述,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还是请皇上明察裁定。于是,皇上往往就宽释了张汤所说的人。

可见,张汤审案,完全是揣摸汉武帝的心理倾向办案,毫无执法的公平性可言。

不过,张汤多少有些草根情结,对于一般平民,相对比较宽宥。但是,他对于豪强的打击,不能片面、天真地看作是劫富济贫、平民思维;他之所以如此,根本还是为了取悦汉武帝。

三是奉迎武帝的对匈用兵。

张汤是汉武帝对匈作战的坚定支持者,并借此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一次,匈奴的使者来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有一位叫狄山的博士率先发言:和亲有利。汉武帝问他:利在何处呢?狄山回答:武器是凶器,不能屡屡动用。如今皇上兴兵攻打匈奴,国库空虚,边地的百姓困苦不堪。由此看来,用兵不如和亲。(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已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

汉武帝一听,这不是摆明了挑朕的不是吗?于是想利用张汤还击他。张汤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愚蠢的儒生之言。如果狄山就此住嘴也就没事了。偏偏狄山并不示弱,反唇相讥:我固然是愚忠,但是,御史大夫张汤却是伪忠。张汤处理淮南王、江都王两案,严刑峻法,离间骨肉,使天下诸侯都惶恐不安。

“打狗还要看主子”啊!汉武帝脸色大变,问狄山:我派你守一个郡,你能阻挡住匈奴入侵吗?狄山说:不能。给你一个县呢?狄山回答:不能。武帝又问:给你一个边地要塞呢?狄山想:如果自己辞穷而无法回答,一定会被投入狱中。只好硬着头皮说:可以。于是,汉武帝派博士狄山到边地驻守一个要塞。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攻下要寒,砍下狄山人头。消息传来,群臣震慑,再没有人敢于反对用兵匈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障,至月余,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以后,群臣震慑。)

四是奉迎汉武帝的财政改革。

对匈作战造成国库空虚,财政危机让汉武帝颇为头疼。

张汤看准了汉武帝的这一大心病,力主进行财政改革:一是进行更换货币,二是盐铁国营,三是征收资产税。同时,严厉镇压趁改革之便大肆贪污的各级官僚。这一时期,张汤一上朝就跟汉武帝大谈财政改革,一谈就是一天,太阳落山了,皇上都忘了吃饭。丞相此时倒成了一个摆设,国家大事都取决于张汤。(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

当然,财政改革的许多具体措施并不出自张汤,但是,如果没有张汤在汉武帝面前的大力鼓吹,没有张汤对贪官的严厉打击,这些措施都很难执行。

五是以顶撞相迎合。

张汤也不是事事都顺着汉武帝;偶尔也会顶撞抗议,但是,顶撞带给他的不是汉武帝的反感,反而是更大更深的信任。

比如张汤审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的案件,一律穷追到底。汉武帝本想宽恕从犯严助和伍被,张汤和武帝争辩:伍被是策划谋反的人;严助是皇上亲近宠幸的人,出入宫廷禁门的护卫大臣,竟然私交诸侯。如不严惩,以后就要乱套了。皇上只好同意。(严助及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画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爪牙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于是,上可论之。)

为什么张汤顶撞汉武帝,坚持己见,不但没有引起汉武帝的不满,反而还会受到汉武帝重用呢?

像汉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人,百依百顺并非就能博得他的青睐。他需要被人时不时无伤大雅地挑战一番。“无伤大雅”不是像狄山一样,一根筋地触犯他的基本尊严;而是让他体会一点英雄惜英雄的豪情。其实,张汤的顶撞是为维护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服务,策划谋反的人,私自与诸侯相交的大臣,从根本上说,都和汉武帝极力要维护的中央集权为敌。张汤的坚持,表面上是和汉武帝过不去;实际上与汉武帝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因此,这种顶撞,让汉武帝感到张汤是真正的直臣、忠臣。

张汤病时,汉武帝亲赴慰问,可见,张汤所受待遇,非比寻常(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

武帝一朝当面顶撞汉武帝最为严重的并不是张汤,而是另一位大臣;他没有张汤那么官运亨通,却也做到了善始善终。这位大臣是谁?他为什么要顶撞汉武帝?汉武帝会怎么对待他呢?

请看:童言无忌。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生存规矩

    中国人的生存规矩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遵从社会的生存规矩。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规矩,官员有官员的生存规矩,百姓有百姓的生存规矩,每一个人都在当时社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挣扎着,生活着。在封建社会中,天子君临四方,万人朝拜,为了守住祖宗基业也要与众人博弈;官员们高人一等,外表风光无限,却也伴君如伴虎,整日提心吊胆;百姓总以为平平淡淡、安守本分就好,却不想反被层层剥削。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以历史的眼光解读中国古人的生存法则,总结他们的生存智慧和经验教训,以史鉴今。
  • 异世走马帮

    异世走马帮

    在那遥远的星空,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百族林立,人族、妖族、魔族、神族、石人族等等种族相互为食、相互征伐,构建出一个光怪陆离、血腥纷争的神奇世界,这里武力至上,唯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其中妖族因为天赋血脉强大无比,在世界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占据着最好的灵脉修行圣地,霸占着绝大多数天才地宝,同境界中处于百族中无敌地位。本书讲述人族少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艰难生存的故事。最新风格的东方玄幻
  • 九龙寨城

    九龙寨城

    这是一座神秘如同人间地狱的城市,这里有着不见天日的高耸楼宇,有着末日般的破败,漫街霓虹灯光和近乎百分百的无政府。这是罪恶衍生,犯罪份子与贫民难民的聚集地。这是无管辖无法律的一个适者生存,以暴制暴的世界。回望80年代,且看九龙寨城的一名孤儿居民如何在此地生存,在此地休养生息直至此处被夷为平地……
  •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本书针对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属于教科书性质的著作,对于了解与学习历史文献学的读者很有帮助。
  • 完美疯子

    完美疯子

    小疯子无意间穿越到变态的春秋,重演了一个历史牛人的传奇人生。这个时期的天空,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程。老子,孔子,管仲,百里奚,孙武,伍子胥,齐桓公,越王勾践……,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每一颗星辰都光华四射。他可能不是其中最要耀眼的一颗,却无疑是最完美的一颗。出身寒微却出将入相,国王要和他分治天下。肉身凡胎却被尊奉为神,世代受人顶礼膜拜。做最大的官,赚最多的钱,和最漂亮的女人来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没有比他更加完美的精彩人生,没有比这更加好看的牛人传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影与泡沫

    幻影与泡沫

    混沌世界,平凡之人,语音苍白,虚拟世界,畅所欲言。
  • 我能单手结印

    我能单手结印

    推理文。反派捂着胸口不甘地说道“我明明再三确认只有你一个人,为什么你的同伴会在这”钟毅说道“抱歉,我能单手结印。刚才这一下是右手结的印,可惜,还是无法和左手一样的熟练。再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生物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生物学

    本书主要是介绍人类起源进化和人体奥秘和科普读物,全书共有两章十四节。
  • 重生之丧尸女王的帝国

    重生之丧尸女王的帝国

    空间在手,万事不愁!保父母,收忠仆,惩渣男,打贱女,没事儿再和爱人谈谈请说说爱,顺便带着一群丧尸小弟奔小康,小日子滋润着呢!可是偏偏有人来打扰!什么?原来这末世的一切都是魔族在捣鬼!哼!有本事,你就来!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老娘我打一双!
  • 在末世中崛起

    在末世中崛起

    新书《异星统治者》已经发布……游戏高手刁思在一次宣传活动中意外被召唤到异星。他在摇摇欲坠的圣殿带走了神物万灵之灵,又重新穿越到毁灭之前的异星世界。他被受牢底狱之苦,当过11和破男,却依然艳遇不断。看他如何凭借着跟精灵沟通的天赋和宝物运气,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最终征服这个被女人统治的世界,改变整个尼玛大陆的命运。新书期间每天三更,请放心收藏,拜谢。
  • 冒牌千金夺君宠:迫嫁王妃

    冒牌千金夺君宠:迫嫁王妃

    那日,发落眼前,她听见,是谁的心碎落一地;那夜,凤冠霞帔,惟见一双苍白的手死死拽着佛珠。她是恩宠万千的宰相千金,亦是拉拢皇权的重要棋子,纵使不甘心又能如何。“成事之后,还你自由!”只为这承诺,从此,入侯门别萧郎,她亦不悔!这一生她所求不过是一片真心罢了,为何却让她身心俱损?笑破红尘,曲终人散后,又是谁执起她的手,真心一付,生死相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肃面首席痴情郎

    肃面首席痴情郎

    王沐颜在Z市第二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能待会一个奖状回来,每次都会让父母开心。然而一次意外,让她遇到一个冷酷霸道的首席。
  • 十二月我们的奇迹

    十二月我们的奇迹

    他们,在十二月遇到......他们,又在十二月因为一件事分开.......
  • 十里红妆之三国祸妃

    十里红妆之三国祸妃

    “君瑶,进宫吧。”“好。”“君瑶,喝下这碗绝子药吧。,清儿不想你有孩子。”“好。”“君瑶,进冷宫吧,清儿不喜欢看见你。”“好。”“君瑶,嫁到仓澜国去吧,清儿说她不想嫁。”。。。。。。。。轩辕烨,当初是你苦苦求我进宫,如今却这般待我,我为你夺下这盛世江山,你却忘恩负义。今世,我姑苏君瑶向天发誓:再不爱你这无义之人,待我强大,待我与你再见之时,以你之血祭我亲之亡灵!。。。。。。。。三年后,当初的姑苏君瑶已是权倾天下,轩辕烨,接招吧,你是时候该让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