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400000043

第43章 区调人生(3)

灌县-茂汶幅连测期间,有几件事我记忆十分深刻:灌县-茂汶幅新发现特别多。在20世纪60年代的四川省地质图上,除龙门山有零星地质内容外,川西几乎全是空白,我们的脚走到之处全是新发现。先给谷安锡做助手,1971年以后,我做为填图组组长,承担了茂汶幅西北部近2000平方千米的填图任务,最多一个组月完成280平方千米,最多一天翻海拔4800米的高山四座。高原山川秀美,风光绮丽,小组人员先后有:龚守先、侯定平、刘秀和严良怀,我当组长时工人有花光荣与蒋邦银。

1.以瓦布梁子背斜,九龙海向斜为骨架,建立了西部构造格架,新发现有变质的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老地层,建立了相应层序,新发现了木苏岩体、九龙岩体、三大海岩体,新发现了热河磁铁矿床。

2.详细踏勘了较场坝地震遗址,走访了活着的见证者,较场坝震前为古“蚕陵”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口岸,地震发生于中午,太阳强烈,当时割小麦,割鸦片的人都在休息,中午地震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震后发现蚕陵县城只存一个城门洞,一个石碾,两个石狮子,较场下滑到现在位置(约100多米),形成大、小海子,一个月后海子溃坝,水冲垮了茂县、汶川,波及成都的一些房屋。当时茂县的一户人家正成亲,水把新人连同亲友全部冲走,水逆行到沙坝以上。

3.龙门山大断裂带是李春昱老前辈的发现,他对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方式的研究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73年我奉命在龙溪、九甸坪一带查清飞来峰的地层层序,当时虹口一带为军事禁区,进入要特别批准,并带上档案以备查。我们只能到九甸坪。在九甸坪发现了二迭系与三迭系之间的沉积砾岩和鱼化石、植物化石,应为超覆关系,但当时李远图仍认为是断层。后我们又在龙溪测制了剖面,发现石炭系是较全的,二迭系宣威赤铁矿之下也是全的,有丰富的化石,是很重要的发现。在工作期间也发现了龙门山铲式断层,断层面向下断层面变缓、变平,这与后来在虹口乡的观察一致。龙门山断裂以中央断裂为界:前山至中央断裂之间应为构造泥砾混杂岩,有序的沉积岩(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都是假相,它们实际上是大的泥砾块体,只不过有些有序,有些无序而已。中央断裂至后山断裂之间为变质岩与岩浆岩的泥砾混杂岩,为大陆内碰撞带所形成的特殊地质体。

龙门山断裂带,最早形成于印支期,经燕山―喜山期强化,最后定位只距现代两万年,那时已有人类活动。现在龙门山又处于另一个活跃时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据相关资料说本次“5·12”大地震使珠峰升高几厘米,龙门山升高四米,左右移动四米,成都平原上升十余厘米,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能量释放,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运动,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四、承担马尔康幅

1974年底,由于灌县-茂汶幅报告编写,李远图暂脱不了手,分队决定由我任分队综合组组长,处理马尔康幅的开幅工作,综合组成员还有戚铮和李彦敏。1975年进行开幅踏勘,首先将西康群重要剖面列入踏勘范围,北到甘孜罗锅梁子,重点是炉霍的如年谷,道孚的双沟,对草地群也进行了了解,使我对西康群有切实的了解和理解,它就是被动大陆边缘浅海→深海(雅江)的砂泥质沉积——浊积岩。

1978年我调入大队构造专题组,承担丹巴幅的构造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道孚一带的构造和丹巴-水子-白沙河-铜炉房-白土坎-带小构造进行研究,经过仔细观察,详细测量,我们基本查明了丹巴至白土坎一带的构造形迹特征,归纳为:丹巴复式逆冲翻卷构造,有大量素描图、路线图和描述。

1978年8月搬迁到名山水碾坝,那一天大雨倾盆,雷雨交加。

1978年罗江二区测队和名山三区测队合并为四川区调队。书记:孙占彪,队长:高永泰。我先在地质科,后调入七分队,分队长黄友智,技术负责李中海,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认识了很多东西。

1978至1982年参加昌都幅的总结工作,参与编写《川西―藏东地区地层与古生物》一书,作者有:李中海、辜学达、杨胜凯、朱占祥、黄盛碧、吴廷漪,这是区调队出的第一本书,后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我最困难的时段,1982年,女儿辜寄蓉突患骨肉瘤,如晴天霹雳,打得我几乎站不起来,好在区调队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克服了困难,女儿的病得到了医治,后来上学又得到了队上的帮助,使她完成学业,并得到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不能不感谢队上有关领导、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当然她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因素。

1982至1985年区调队与高原所、云南地质局部分人员组成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区域地质志编写组。区调队有毛君一、辜学达、朱占祥直接参与,我收集云南西部、西藏、四川西部三叠系共约150余条剖面,了解了三叠系在中国西部的分布规模,特点,与构造的关系,写出初稿《中国西部变质三叠系》,约100万字,出版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地质志》,后也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4至1987年,按局队安排参加《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任编委和地层组组长、主任工程师。地层组槽区编写人员有:辜学达、朱占祥、李朝阳、杨胜凯、肖兴铭。经过3年编写共完成初稿约50万余字,最后成稿近30万字。经踏勘、资料收集、整理使我对全川地层区划、分布特点、化石产出、存在问题有了较明确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编写该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地质学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哲学,因此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一切地质学说都必须得到实地的检验。该书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8至1991年我又重新回到区调工作第一线,1988年我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8至1989年承担茶洛-阿冬纳两幅1:50000区调工作,这两幅是局在西部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点,主要是组图试点,岩浆岩采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深入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为找隐伏矿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两幅图的研究,我了解了岩石地层的含义,通过学习,把岩浆岩单元、超单元的认识深入一步,并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些都在验收中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并获好评,同时对茶洛地热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并写出了报告。1990至1991年又承担了白玉地区三幅联测任务,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将图幅负责人交由范晓、周幼云、何扬担任。这三位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基本功扎实,爱学习。他们是能很好完成任务的,而新的任务又落到我的头上。

1992年省地矿局要求我参与全国岩石地层清理和编写《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该任务分两片工作,盆地由局科研所刘啸虎同志负责,川西由我负责,组成成员有:李宗藩、胡金城、黄盛碧、李朝阳,后李朝阳同志失踪,不知去向,工作由我们四位完成,辜寄蓉完成地层数据的建库和录入等繁重工作。四年经踏勘,资料收集,综合研究和重要课题讨论,共编写出近百万字的报告,收集剖面,建档共数千条,废弃地层单位数百个。最后由辜学达为主,李宗藩参与,编写出《四川省岩石地层》约90万字,经部验收评议,被评为西南地区第一位,取得了全国第七的好成绩。该书出版后供四川的区调人员使用,均获好评。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省地矿局组织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踏勘、评价及报告编写,以及旺苍县旅游规划设计,这些都是抽时间挤时间完成的。

年底退休,也算画了个圆满的句号,1995年我被评为优秀高级工程师。

我退休后即投入到观赏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评价与开发之中。1998年我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立项,后作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报批,进京进行答辩,后作为国家第一批地质公园而得到批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作为巨型推覆构造的典型而得到确认的,我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科教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制作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龙门山风光片,负责编稿,现场讲解,并于1999年至2002年参与我国重要矿物晶体的特征及产地和产出状况的研究,由骆耀南总工主持,赖绍民和我等参与。

总结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有些事总萦绕于心:1.几十年的工作中,与我相伴走来有很多好同志,记忆深刻的是一分队六组的同志们,他们与我共同奋斗了五年,完成了茂汶-灌县幅繁重的填图任务,我们工作区几乎全为无人烟区,山大,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38座,最高近海拔5000米,没有路,最险是翻越茂县石大关与较场交界的九指叉,山势笔立,人在山上只能坐着一步一步地移着走。还有木苏到后村,要翻海拔4000米以上大山三座,深切割区,又发现了木苏岩体,树密又没有路,只能顺沟行走,衣服全部被打湿,走到天黑也没有找到一个稍平的地方,只有把帐篷架在竹林上,人在底下,又没有吃的,没有水喝(因在陡崖上),后勤人员刘秀把我们的一块红糖拿出来,红糖有10厘米见方,开头大家还能下嘴,后来咬成圆球状,想分食也无法,真是遭罪。记得地质科王成祥正在小组蹲点,他对小组同志的团结和敬业的精神很佩服。还有就是当地的政府和民兵让我们难忘。我们出野外都请当地的民工,为了方便都是由当地乡村派民兵给我们背东西、带路,但由于我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太过于艰险,民兵不愿意时,当地也指派一些地主富农家的子女来帮助工作,在后村九龙有个陈新龙,他跟我们工作了较长时间,他就是原后村土司陈伴尔甲的儿子。他们都十分能吃苦,给我们很大帮助。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郝子文、骆耀南,陈茂勋,方飞龙,赵友年,李中海,黄友智,王林彰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我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2.我十分感谢我的亲人们,我是地主出身,土改后一贫如洗,都是由哥姐供我读书,他们工资也很低,但几十年如一日地供给,没有任何怨言,我必须对我的哥姐道一声感谢,他们是辜学莲、辜丹、辜学广和辜学菁,这也是我学习的动力,我在学校十分用功,在地质学院学习中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还应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夫人黄盛碧,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她学习优良,她和她的家人没有瞧不起地主子女,从结婚起她就一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女儿培养得十分优秀,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家务勤劳认真。我的两个女儿先后获得博士学位,在各自家庭中生活幸福,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3.从工作始,我就十分投入、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我的工作区,经队、分队各级检查都无异议,与周围小组接图:分队内与范隆清小组与何绍富小组,与二分队唐维民小组在较场一带,与杨锡重小组在黑水子木林一带,与何书成小组在黑水红岩一带都是一次接图成功。在龙门山一带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地层、构造问题。在后来的编书写作过程中,也十分仔细,认真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对比,对前人的著述都力求认真领会,吃透,有用的、科学的结论一定用于著作之中,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并用于书中,尤其在《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中,打破前人观点束缚,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来归纳,总结提升资料,用活的方法处理死的材料,因此该书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看法,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终其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没有虚度,也没有浪费青春,是为人民为祖国勤奋工作了一生。

风雨五十载

姜期常

我从原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出来,被分配到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从1961年9月报到之时起至1997年退休和退休后,始终没有挪过窝。我的一生都和区调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来,先后经历过八个1:20万图幅和四个1:5万图幅,可以这样说,我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区调事业。区调队的兴衰成败,艰难征程,我大都亲身经历,历历在目。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萦绕在心中,一想起就心绪难平。借此庆祝建队5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一桩桩、一件件尘封的往事,尽管是一鳞半爪,只言片语,但也可窥见区调队历史足迹的一斑。

一、缅怀战友——我的三位组长

第一位组长:关建哲

关建哲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先在大渡河地质队、阿坝地质队,后在甘孜区测分队、第二区测队工作,算得上是区调队的元老级人物。1967年他调入西南交大(普地教研室)教学,2004年病逝。

1962年关和我共事于“广元幅”,他任变质岩大组组长,我在小组任搬运工。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家对地质工作没有大的投入,人多项目少,单位只能养着人。一个踏勘小组有地质人员七八个,工人也有三四个,同组的有杨锡重、吴世良、胡世孝、钟加昌、季朝义等人,一路还是浩浩荡荡的。按当时执行的苏联规范,带组的必须是13级以上的技术人员,采集员也要14级的技术员担当,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只能背背篼当工人。关建哲在组内年龄较大,工作认真负责,对大家关怀备至,细致入微,人称“关啰嗦”又叫“关妈妈”。一天虽然劳累,大伙有说有笑倒也其乐融融。

第一条踏勘路线是从广元昭化出发,沿白龙江而上,穿越龙门山后山变质岩区。说是沿公路踏勘,但20世纪60年代的沙石路,比现在乡村路还不如,整天也难见一辆车。一天复一天,经三磊坝、白水、碧口、到达甘肃文县,全程近200千米,耗时十余天。路上早、晚自己开伙,地质人员得自带行李,一天下来,走得人困马乏,人人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尽管如此,这一路还算平安。

同类推荐
  • 说给女人的私房话

    说给女人的私房话

    该书收录了作者的随笔集,从“假体的女人”、“渴望外遇的女人”、“无法被男人解读的女人”、“只喜欢和男人同居但不结婚的女人”等八个专题,共有文章50篇。
  • 寂

    本书收入的内容有:故国、灵镜、青山吟、玲珑篇、狂禅、逸、雪中对镜、蜃楼、魔域桃源等。
  • 中华对联(第七卷)

    中华对联(第七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缤纷百年:北京大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

    缤纷百年:北京大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热门推荐
  • 双童子

    双童子

    一切的故事开始于那幅神秘的“双童子唐卡”……隐藏在西藏无人区中的神秘部落究竟在守护着什么?传说中的昆仑西王母,竟真的存在?曾经是明末执掌国祭的“大宗伯”和藏匿于世间深藏不露的“胡三老爷”和我到底有何恩怨?本领通天的猎鬼师江无崖,做了什么让“他”如此忌惮?我又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离奇身世……
  • 我的男人是爱豆

    我的男人是爱豆

    她迷上了一位超级巨星,原本平凡的道路上,从饭上他以后,一切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签售会,他被她吐了一身湿。演唱会,因为过于激动不小心把他拉倒在台上。好不容易来拍个电影,众多的群演里居然有她的身影……她阴魂不散的跟着他,怎么甩也甩不掉。……可悲的她两国语言不通,,他说什么她听不懂,她说什么他听不懂……
  • 当大佬恋爱

    当大佬恋爱

    慕景,a市慕家小少爷顾一夏,神秘少女,无数马甲贼贼相遇,鹿死谁手?慕:顾姐姐,你看,这个坏银,欺负你的小可爱了啦!好伤心……要姐姐的亲亲!顾:……gun!(有些人死批不要脸!)突然想起一句话
  • 上清洞真解过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我家宿主总想吃人

    快穿之我家宿主总想吃人

    666作为一只普普通通的快穿赚钱系统,励志要找到一个大佬当宿主。然而,大佬是找到了,可惜它的这位鲛人宿主,总!想!吃!人!对此,666表示,大佬别这样,我们的宗旨是核心价值观!(尔康手)
  • 流云之恋

    流云之恋

    前世几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一眼就认定你就是我的那个他,爱情在现实中该何去何从,幸福和意外谁都不知哪个先来临。爱只有愿意不愿意没有值得不直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个暗恋故事

    六个暗恋故事

    本文讲了六个暗恋故事,回忆了青葱岁月中那种陪伴我们成长的纯真感情。暗恋不仅仅是一个温馨的故事,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存在于内心,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