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2900000003

第3章 我的敦煌生涯——1947—1949年莫高窟生活回忆(2)

每天晚饭之后,天黑之前,每个人有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那时莫高窟距离有电灯的时代还十分遥远,宿舍里有一盏煤油灯,上面有玻璃灯罩,比我们早到一年的段文杰、霍熙亮、范文藻先生他们宿舍里各有一盏玻璃煤油灯,样式好看,灯罩也比较大,点着后晶莹明亮,据说这种灯是俄国造的(当时甘肃、新疆一带称苏联为俄国),我们的灯是铜的比较粗糙,灯罩比较小,点起来也没有那么亮堂,如果要想晚上在宿舍看书写信能有一盏比较明亮的灯,就得劳点神每天要仔细擦灯罩,但灯罩的玻璃非常薄,如果稍微过于用力,灯罩当时就可能破裂。晚上要点几个小时的灯,玻璃罩里面总要被煤烟熏成黄黑色,这些烟尘附着在玻璃灯罩上很不好除去。每天人们吃过晚饭,宿舍院的女士们先生们聚集在饭厅门口,各人手里都拿着灯罩背靠着墙一边聊天一边仔细地擦着各人的灯罩,为的是晚上有一盏明亮的灯,好度过寂寞冷清的夜晚。

这一排宿舍住着十二个人,中寺前院大门两旁的房屋住着六七个工人,夜晚宿舍窗户亮着昏黄的灯光,人们不是闲谈就是看书,或是给亲人或是朋友写信,写信是一种苦涩的慰藉,我常常在想,古人说流刑三千里大概是很远的流刑了,以后看了点关于敦煌的书,才知道古代的敦煌的确是流放刑徒之地,是刑徒的血汗开垦了敦煌这一片沃土。我们虽不是刑徒,不是流放到敦煌的,但我们和刑徒也差不了多少,这里没有市镇,没有人群,没有音乐,没有电影和戏剧,更没有亲人。我到莫高窟不久,段文杰告诉我,我住的房子,几个月以前住的是钟贻秋先生,去年除夕之夜,钟先生一个人在宿舍里哭泣,墙上贴了一张大红纸,上面画了一个大问号,钟也是年轻人,不知在莫高窟出路何在,彷徨、苦闷不能自已。我虽然没有钟先生那样的精神状态,对于在莫高窟的处境也不由得感到苦闷,这里远离家乡、亲人、朋友,孤零零在几千里的塞外荒漠中奋斗,出路何在?这里的没有月亮的夜晚特别的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宿舍院里只有十几个人,院里悄无声息,夜晚大家都在个人的小房子里,大家都没有手表,觉得疲倦了就上炕睡觉,清晨只有听到公鸡打鸣知道天快亮了,当后院一只公鸡开始啼叫,众鸡随即参与清晨大合唱,打破黎明的寂静。初到莫高窟的夜晚和清晨,常听到石窟方面传来清脆的叮咚之声,我以为是和尚们在做晚课和早课,敲打什么乐器,但为什么整夜不息呢?后来听范文藻说,是大佛殿的风铃在风中摇摆作响,在万籁俱寂的静夜,单调的叮咚之声更显得环境的寂静。

五、度过寒冬

刚到敦煌不久,常先生就到兰州去接李承仙并在那里和她结婚,他们回莫高窟已经是1947年的10月下旬了,天气也渐渐冷起来了,他们家里有一个烧柴的火炉,每当周末的夜晚常先生叫我们几个年轻人去他家里玩,他们把炉子生着,大家围坐在炉边,有说有笑,当时常沙娜才十五六岁,我们没有到敦煌的时候,常沙娜找不到女伴,孤孤单单的,我们一下来了三个女的,她很快就和黄文馥要好了,我们到她们家玩,她总是挨坐在黄文馥的身旁,在这寒冷之夜,在家里围炉闲话使人更加感到温暖与温馨,有时我们也唱唱歌,在这荒漠深处的寒夜,这样的小聚会的确温暖了我们的心,缓解了我们感到孤独的压力,常先生和李承仙还经常忙着为我们做点小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炉子上烙一种很薄的软饼,面糊中加鸡蛋再加一点糖,一边烙一边就分给大家吃,又热烙又香甜,很有意思。一周两周的聚会使我们倍感亲切,到1948年冬天,常先生去上海、南京开敦煌艺术展览,李承仙又刚生了小女儿沙妮,这种温馨的夜晚就没有了,但留给我长期美好的记忆。

从四川到敦煌,我带上在家里所有的御寒衣物,也就是一件粗呢大衣、几身布料衣服、一件毛衣、一件背心,没有棉衣棉裤和棉鞋,同事们都说你这样是过不了冬天的,后来只得借钱请常先生从兰州买了一件皮衣,因为钱太少,皮衣的毛很浅,而且毛非常稀,我只得靠它来过冬了,又买了一双毡靴,穿起来走路很不方便,但非常暖和,但问题是足上的袜子两天就被毡靴磨破,范华说毡靴里面要穿毛袜,我说哪里去找毛袜,他说买是没有地方买,你向上寺徐喇嘛要一点羊毛,你把羊毛洗干净,再找人把羊毛捻成毛线,我一一照办,反正四处求人,自己又用筷子削成织毛衣的签子,再请黄文馥欧阳琳老师教我织袜子,从此每天晚上就专心学织袜子,到了关键地方如袜子的后跟和收头的地方再请她们帮忙,没有多少天总算勉强织成了几双白色的羊毛袜子,穿在足上真是暖和,就这样混了几年。

莫高窟的冬天的确是够冷的,我们考古组(实际上当时都是一些从事美术的工作人员)就在饭厅的一头比较宽一些的地方支了一个烧柴的火炉,这里就成了我们冬天临时的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白天很冷但还得上洞子起稿,到中午吃饭时回来一双手冻得发青,火炉里还有一点余温,欧阳琳冻得把手都伸到炉子里面去了。所里没有经费买柴,我们烧的全是几个工人每天赶着毛驴到几十里外的沙山、戈壁和大泉等地打的柴。沙漠、戈壁虽然干燥,但是打回来的梭梭、沙拐枣、麻黄根以及红柳,都是湿的,放进炉里烧的时候还听到吱吱地响,树枝的后面还在滴水。听他们说,“冻死人的梭梭,救命的红柳”,意思是说红柳虽然很湿,但是比较好烧,梭梭都是根茎,而且比较粗,不太容易着火,但是梭梭烧着以后的炭火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是一种很好的烧柴。可是工人每天下午打柴赶着毛驴回来的时候,身上穿着老羊皮,鼻子和嘴出着热气,眉毛胡子上都是白霜,毛驴的嘴角上还挂着冰凌,烧柴取暖是很艰难的。因为没有经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辛苦他们天天打柴,度过寒冬。

我们职工冬天的晚上除了在办公室烤火别无去处,晚上只能在办公室取暖,各人把宿舍的煤油灯端到办公室,在这里看书、写信和闲谈度过漫漫长夜。非到瞌睡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才勉强回到宿舍,因为宿舍没有火炉,又没有烧炕,数九寒天宿舍里寒气逼人,进了宿舍就赶快钻进被子,被子下面用一根绳子扎起来,以免透进凉气,房子里空气很冷,头也捂进被子,究竟当时年轻,那么冷的天气,但仍然睡得很香。早晨起来头伸出被子发现被头上也结了霜,那是自己呼出的热气被冻结了。这种天气,房子里的脸盆、水壶、杯子,凡是有水没有倒干净的都结了冰,而且冻得非常结实,没有办法只有拿到厨房去烤烤才能倒出来,冬天满院子地上都是倒出的冰疙瘩。

1948年的冬天是我到敦煌后度过的第二个冬天,段文杰和我的宿舍是两隔壁,我们商量着学烧炕取暖,我们学着辛普德他们,到牲口圈外面的粪堆上揽一些粪渣子和草渣子,和一些干树叶塞到炕洞里,再把它点着,到我们睡觉时,炕上非常暖和甚至有点发烫,只是满炕被子衣服都是炕烟味,不太好闻。给所里放羊的一位蒙古族妇女的小儿子给我们说,你们不会烧炕,我没有事,我每天下午给你们烧吧,实际他也不会烧,因为他还是一个小孩,他烧的炕时冷时热,有时炕烧得太热,人在炕上好像在烙饼一样,翻来翻去非常难受。老段和我不能接受烧炕带来的不习惯之处,终于停止烧炕,宁肯忍受寒冷。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是阳历的二月中下旬吧,虽然天气还相当的冷,但是总务上还是把炉子拆了,没有办法,忍耐着过吧。好在冬天不能赖着不走,春天总是会来的。

六、养羊养牛改善生活

1946年学校毕业以后,我在重庆一家营造厂(现在叫建筑公司或工程公司)任技术员,公司有点背景,主要经营外贸,建筑工程实际是兼营,除了经理之外,有一个老工程师,但什么也不干,下面就我一个技术员,又要搞测绘,又要设计绘图,还得跑施工现场,里里外外什么都干,十分忙碌。但是公司待遇不错,特别是吃饭不花钱,公司管饭,而且伙食非常丰盛,这样的生活我过了四个多月。1947年9月我到了敦煌,生活的骤然变化,下降得不能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一时难以适应,没有办法只得如此,要么就离开这里,另谋出路。1947年的几个月生活还算可以,到了第二年(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货币大幅贬值,生活越发困难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总务上的先生劝我们买一头母牛,经过商量,我和段文杰合伙买了一头母牛,这是一头黄色的牛,但个头很小,又很瘦弱,看起来很可怜,不过据说已经怀了小牛。过了几个月小母牛真的下了小牛,还是一头母牛,听人们说母牛下母牛三年五条牛,下了小牛我们不但可以和小牛分享牛奶,将来还可以增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是我们的母牛因为没有适当的饲料,依然瘦得皮包骨头,它的奶水还不够小牛喝的,到了1948年的秋天,我们干脆把牛卖了,卖牛的钱交给常先生带到上海帮我买点衣服,没有想到货币贬值太快,等到常先生在上海把事情办完,半头牛钱只买到了一件衬衫。

卖了牛以后,我又买了一只母山羊,放羊的事委托给蒙古大嫂,白天把羊放出去,晚上回来我们在羊圈里挤奶,刚开始一点奶都没有挤到,蒙古大嫂说母羊白天放出去,小羊把奶都吃光了,你们晚上把小羊关到另外的圈里,你们明天早晨来挤奶,我们如法办理,第二天果然挤了一杯羊奶,从此我们就可以喝上羊奶,这样一直继续到1950年。说到养羊,直到1957年,我和李其琼有了第三个孩子,老李身体不好,没有奶水,我们又买了一只羊,委托上寺的徐喇嘛代放,后来小羊被狼叼去了,母羊慢慢就没有奶了。这是后话。

七、石窟殿堂里的歌声

当时我们一群年轻人,除了我是学建筑的以外,其他都是学美术或工艺美术的,每天都是上洞子,十来个人一分散进入洞窟就看不见人影了,1948年我在小牌坊一带工作,环境非常安静,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窟外微风吹着毛白杨的树叶噼啪作响,我在427窟前室临摹窟檐彩画,工作的时间很长了。在绝对的安静中,可以进入忘我的境界,但有时猛一回头,看见背后巨大的金刚力士,怒目圆睁,也不免大吃一惊,如果他的胳膊一伸,巨大的拳头正好打在我的脑袋上,这种遐想自己也觉得好笑。在万分寂静的时候可能从某一个洞窟中传来阵阵歌声,这是欧阳琳在唱,她的歌声柔和宛转,甜甜的有她独特的风格,她喜欢唱民歌,什么大坂城的姑娘辫子长、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我也喜欢哼哼,欧阳唱得高兴,我也加入这个二重唱,我们不是音乐人,唱歌不过是为了打破这无声的寂静,为自己解闷而已。可惜黄文馥、范文藻、薛德嘉他们都不参加我们的合唱。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霍熙亮、段文杰二位先生要比我们大八九岁,似乎要老成持重一些,不像我们随便哼哼。不过他们二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人,不单会唱歌,段先生会川剧的旦角,霍先生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唱京剧的黑头,山东快书,快板,京剧锣鼓,很有水平,我们说他入错门了。如果他学戏剧很可能是名角,每到逢年过节,霍先生说点山东快书或是快板无不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莫高窟的生活是单调而寂寞的,但只要有机会人们想法寻找歌声和欢乐,聊以打破荒漠中的寂寞。

八、留在敦煌

到了1949年的春天,国统区货币快速贬值,物价飞涨,南京政府教育部的经费汇不来,几个月都发不了薪水,莫高窟的生活越发困难了。范文藻打算回成都,我想和他一道回去,我发电报给母亲,希望她想办法给我汇点路费。我望眼欲穿等汇款,后来收到一封母亲的来信告诉我,我嫂子去汇款,因为不识字,请人写的地址是甘肃东方艺术研究所,钱没有汇到,原退回去了,时隔一两个月,退回的钱已经不值钱了,因为没有收到钱,我没法上路,眼看着范文藻上路回成都去了,于是我留在了敦煌。半年以后也就是1949年的9月28日敦煌解放。我和霍熙亮很想参军随军进新疆,酒泉地委和专署的领导给我们说你们哪里也不能去,去了也得回来,因为莫高窟就是你们的岗位。我们听了领导的话,老老实实地留下来了,这一留就是几十年,直到1993年退休。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基地——上寺和中寺

作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的敦煌研究院,它的基本建设及相关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比起60年前创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的情况真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了。60年前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建时,选择莫高窟的中寺(雷音禅林)作为工作和生活基地,自此以后,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多年间,上寺和中寺由国立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长期使用,虽然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作过局部修缮,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它的整体布局,保持了原来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寺和中寺逐渐失去使用价值,进入它的垂暮之年,房屋的梁栋糟朽,残垣断壁,荒凉破败,如果不及时整修,不久的将来,上寺和中寺就将成为莫高窟考古上的名词了。

同类推荐
  • 天东传

    天东传

    北地风起,飘雪千里。冷山银素,铁铸寒裘。夜雨如刀风带雪,天地间,寒光点点。红缨似血马如龙,山河内,铁甲森森。汉阳北边的一个小小斥候兵沈凤来,阴差阳错,踏上了一条未知之路。风云际会天下乱,五湖潮气海瑞生。在这纷乱的时代,且看凤来如何引凤来,一玉如何镇天东。
  • 网游之全球群雄争霸

    网游之全球群雄争霸

    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诞生出无数英雄豪杰,如战国的张仪巧舌如簧游说天下,卫鞅变法让秦国有弱变强,古有兵圣孙武,兵仙韩信打出各种经典战役,孔子和鬼古子教出的学生各个名震天下,三国谋士如雨猛将如云,隋唐英雄各个能征善战,水泊梁山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打着替天行道,如果把他们放在同一时期,他们又会擦出什么火花了...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陈旭一场车祸穿越到秦朝,而此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在考虑抱项羽大腿还是抱刘邦的大腿之中纠结迷茫很久之后,他给秦始皇敬献了一个地球仪。跨过高山越过沙漠,跟随大秦铁骑的黑色龙旗,从神州吃到西域,从西域吃到西亚,从西亚吃到欧洲,直至面朝大海,仰望苍穹。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指着地球仪说:“陛下,东胜神洲还有一道美味,叫做香辣小龙虾!”这是一个吃货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正经的秦朝故事。考据党勿进,毒死不负责。VIP交流群:833761690(全订的书友加,有粉丝值验证。)普通交流群1:196951646(已满) 普通交流群2:560559202(请加此群)
  • 大宋求生记

    大宋求生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厨师,作为一个航母炊事班长,蔡老炒一直有一个将军梦,可是却无法实现了。当他很快穿越到了古代,本来以为可以实现了将军梦,可是……“你妹,居然是崖山海战现场,难道我要跟着跳海吗?忽必烈,你不让我活,我蔡大厨跟你拼了!”蔡老炒拿着两把菜刀喊道。蔡大厨为了求生,不得不逆袭了蒙古水军。接着,蔡大厨不得不承担起了为大宋所有百姓求生的重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那个疆域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大宋,凡是晋升将军之前,都要在他的铜像下面大喊:“不想当厨师的将军不是好士兵!”(冷兵为主,热兵为辅,不迷信火器!)
  • 2005:历史的辉煌

    2005:历史的辉煌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详细的记述了这三大历史事件由来和历史依据,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特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从斗罗大陆的无敌之旅

    从斗罗大陆的无敌之旅

    无敌流主角汪江不小心被创世神的一个雷打死。创世神为了补偿他,给了他100次愿望。汪江就开始在斗罗大陆的无敌之路。不喜欢喷。刚刚写作。
  • 青春意义的蜕变

    青春意义的蜕变

    青春,总是匆匆来不及流恋,总是想回到那个青葱的年代,那个花一般的季节。总想回到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校园,再去把那些同学找回来重新上课。当你从办公室桌上醒来时,会不会以为曾经的一切都不是一场梦罢了。青春的源头就是校园,身为学生的我们奋斗着,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奋斗。第一次写文,这篇是为了我的中学生活所写希望通过我的文,能让你回忆起,心底最留恋的青春回忆。我们再也找不到属于校园那份最纯真的友谊了。
  •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等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妃呆爷

    萌妃呆爷

    慕颜——一个21世纪的苦逼,竟然穿越了。她仰天长笑,“姐命可真好!”一旁某人一脸黑线“我也想穿越了怎么办?”
  • 华夏领袖

    华夏领袖

    我不要力量,我不要长生,我只想好好的生活,为何要逼我,让我失去爱情,失去亲情,连自己也快要失去
  • 复仇妖妃

    复仇妖妃

    刚一穿过来就是母亲的葬礼,弟弟的灭顶危机,悲催的她还没享福就要学会报仇,狡猾的四皇子明确要她做他的棋子,教她复仇,她魅惑一笑,“那就看看谁是棋子,谁是棋手。”聪明的女人面对狡黠的男人,用尽绝妙招数,看绝庶女子怎样一步步定天下,惑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设立国家勋章的意义非常重大,她可以使那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设立国家勋章也是贯彻宪法,贯彻宪法至上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勋章,并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
  • 我想成为王

    我想成为王

    并不是所有的强者都是与生俱来,有一种人从地狱中走出来绕过天堂直达禁忌。天堂从来都不属于弱者,一次大人物之间的战争一种莫须有的担心毁灭了主角所生活的平静小村庄他们没有料到在他们看来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成就了一个起于凡却非凡的禁忌。因为仇恨主角选择了他的起点,因为格局主角选择了他的终点。
  • 嗜血医女

    嗜血医女

    从出生脸上就带着胎记的嫡小姐,穿越而来后胎记就可以治好吗?抢了自己喜欢的人的小姐,真的只是为了羞辱自己吗?说了不顾及自己容颜,终会对自己好的人,真的会不顾及吗?眼睛可能会欺骗自己,但是,证据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