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2900000004

第4章 我的敦煌生涯——1947—1949年莫高窟生活回忆(3)

上寺和中寺是莫高窟发展史上最晚期仅存的两所小寺院,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它是开展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培育敦煌美术专家、敦煌学学者的摇篮和基地。

上寺和中寺在莫高窟大佛殿(九层楼)前的南侧,坐东朝西,面向石窟,正对第100窟和第108窟,相距约50多米,石窟与寺院之间有林木及渠水相隔。寺院的规模不大,在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修建三清宫之前,莫高窟只有这两座寺院,南边的称上寺,北边的称下寺,有了三清宫之后,把它称为下寺,原来的下寺则改称中寺,中寺门前有一片不大的场地,南边与上寺之间有一段围墙,中有一座大门,可以通行大车,门额上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写的“莫高窟”匾额,场地的北面有较矮的围墙,门也较小,门额上有常书鸿所长手书“西域胜迹”四字。此门之外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林荫之路,由此通向莫高窟北面的“三清宫”,俗称下寺。这条林荫路与周围的沙山荒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寺即雷音禅林,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1954年因修建寺院正面一排房屋及大门,匾额被取下来,由我经手存放于第450窟内,中寺新修的大门上改悬“敦煌文物研究所”匾额(为当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题写)。寺院分前后两院,后院向北另有一门,山门有墨书“皇庆寺”三字,至今隐约可见。所以中寺的前后院实际上是由雷音禅林和皇庆寺组合而成的。最近偶读向达先生《西征小记》其中有:“……上中二寺邻接,在最南端,大约创建于清乾隆时,中寺今犹存乾隆时雷音禅林寺额;二寺俱由喇嘛住持。……三十二年(1943年)教育部收千佛洞为国有,于其地设敦煌艺术研究所,以中寺为研究所所址。”可以证明上面的回忆是对的。

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前,中寺原由马姓、全姓等三个喇嘛居住,筹建研究所时把中寺收归国有,几位喇嘛安置在第94窟北侧的三间房屋中,中寺由敦煌艺术研究所管辖之后,寺的前后两院变动不大,寺北侧的一长排牲口棚改造成为职工宿舍,一直维持到1964年才拆除,并翻建为土木结构的简易宿舍,一直使用到近年。

中寺前院是研究所的工作区域。进入山门正面有三间小殿,1947年我到莫高窟时已稍加改造用作文物陈列室,为了扩大室内面积,把前后墙向外移到檐柱之间。院内南北各有厢房五间,南厢房东面三间是常书鸿所长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办公室的窗下是常所长的办公桌,靠后墙有一小炕,炕上铺着一条新疆地毯,室内没有别的陈设。办公室外即是会议室,是两间的小房,比所长的办公室要大一倍,办公室中间放一张长桌,西头靠墙的三面是土坯砌的矮凳,长桌及土凳上铺着紫红棉布。那时单位上很少开会,每个月常所长召开一次业务会,主要是业务人员参加,大家把当月的工作成绩即壁画摹本陈列出来供大家观摩,常所长还作点讲评,已经完成的作品会后就由常所长收存。会议室里也偶尔接待一些来参观访问的客人。南厢房西面的两间于50年代以后稍加改造成为常所长的办公室。

院子的北厢房和南厢房相同也是五间,东面的三间是研究所的总务组,是集会计、出纳、文书、总务、保管为一体的办公室,每到冬天,室内安装一个铁皮火炉,炉子里主要是烧柴,炉子烟筒四处冒烟,房子里经常是烟熏火燎,室内的墙壁和顶棚被熏成了灰黑色,显得陈旧和寒碜。当时在这间办公室工作的有总务组长霍熙亮(兼)、会计辛普德、文书刘荣增、总务王晓钟、保管范华等人,西面中寺的后院就是皇庆寺。布局与前院相同,只是后殿三间地面高出其它房屋约四五十厘米。北面五间厢房是常书鸿一家几口的住宅,室内的布局至今尚未大变。常先生的几间居室,房屋既不高大更不阔绰,但是布置得雅致温馨,富有生活气息。不可否认莫高窟的生活是十分清苦而单调的,我记得我刚到敦煌的那一个冬天,每当周末的晚上常先生叫我们几个年轻人到他家里烤火喝茶,常先生善于烹调,就着炉火烙一种加糖的软面饼,一边烙一边吃,十分有趣。在这远离城乡的戈壁上,深夜还飘荡着欢乐的歌声,冲淡和缓解莫高窟寂寞的气氛,这就是当时莫高窟人的生活。我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上记者访问常沙娜女士时,她曾说当时的研究所“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也有同感。

后院南厢房的背后就是上寺,两寺之间有约五米宽的夹道,东部是工人伙房,伙房旁边有木工房。夹道中部是磨房,有一个工人专门磨面,磨面的小麦有相当一部分是莫高窟土地上自产的(一部分蔬菜也是自己生产的),这种生活颇有一点庄园经济的味道。

中寺前后院的北侧原是中寺的牲口圈,东西长的院子,北面是一长溜敞棚,敞棚后面是厚厚的夯土墙,后来利用这处棚子,加建前墙和隔墙,分隔成十一间房屋,中间一间是过道,过道的东西各五间房屋就是职工宿舍。

皇庆寺门外西面是伙房,东面是饭厅,饭厅的东面有一间库房和两间宿舍,其中一间曾住过美术家周星祥及肖克俭。这一排房屋的东面另有两间小房,前后相套,是为教授或研究员准备的,曾经住过沈福文教授夫妇(漆器工艺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1950年作为史苇湘、欧阳琳结婚的新房,他们俩一直住到70年代。

这一排宿舍的中间是饭厅,它有一道后门,门外即是果园,果园的西北角是厕所。出后门向东过了水渠原有一座土地庙(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发现藏经处),后改为饲养牲口的工人宿舍(住工人达友德夫妇一家),其旁有牲口圈,所里的牛、马、驴等都在这里饲养。

现在留存下来的中寺北面的宿舍已不是当初最早的宿舍了,1964年在原址上进行了改建,但房屋结构依然是土木结构形式,房屋外观显得整齐一些,这是文物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的面貌了。

上寺即天竺寺,其位置在中寺之南,规模与中寺相当,寺分前后两院,是传统的小寺院布局形式,单间的山门,据老同志范华的记忆,山门的门额上有墨书题写的“天竺寺”三字,门两侧立枋上有红底墨书的对联,上联写“绿水青山多妙趣”,下联“白云芬草自知心”,颇有一点禅的味道,至今字迹仍隐约可见。前院中正面是三开间带廊檐的佛堂,院两侧各有三间带廊檐的厢房,北房三间由上寺的住持易昌恕喇嘛居住(甘肃临洮人,自幼在甘南出家,清末来莫高窟住持上寺),南房三间是客房,后来也是研究所的职工宿舍。前院建筑的整体布局比后院的规格等级要高一些。

上寺后院也是上面有带廊檐的后殿三间,南耳房三间是易喇嘛的徒弟徐喇嘛生活的地方。院中南北厢房各三间,都是作为客房使用,画家张大千1942年前后就曾住在北厢房。前后院厢房之间加建了三间更为矮小的房屋,作为寺院的客房,后来都住了工人,寺院南侧也有牲口圈,东面有磨房,再往南面是一片梨园。20世纪50年代初,敦煌地方周边还有少量的土匪(国民党军队残部),为了莫高窟的安全,这里驻守着敦煌县大队的一个班,孔金同志当时是这个班的班长,他率领的保卫班战士住在上寺的房屋中,以后孔金同志复员转业就留在了莫高窟,人们继续称呼他为孔班长。

莫高窟上、中寺修建存在已经二百多年了,特别是近五六十年来,和敦煌艺术研究所及其后来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活动密切相关,虽累经修缮,但其整体布局迄未大变,如果决定进行整修,希望能够整旧如旧恢复旧观,使两座小寺伴随莫高窟的存在继续保存下去!

惭愧地在敦煌学领域中告退

白化文

白化文,男,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因病自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岗位上退休。与敦煌学有关的著作有:《敦煌文物目录导论》、《敦煌变文论文录》、《敦煌变文集补编》(后二者为合作)。相关论文二十余篇。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秘书长。

刘进宝先生早就派我写一篇“敦煌学笔谈”,并每隔约半个月就打长途电话催促。我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盛意。可是,我实在是写不出什么来。原因是,我已经很早就从敦煌学领域中撤身告退了。

我十分佩服有些学者,能在多个领域中同时或先后作出惊人的成就。我总觉得,他们是学术上的超人。例如,饶宗颐先生即是。可我只是个凡人,四处一牵一扯,便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了。

刘先生赏给我一处说话的地方,正好借此向各位学术界先进报告:小兄弟要鞠躬告退了。趁此描一描自己的失败轨迹,供后来人批判与参照吧。

我已经在好几篇拙稿中报告过,我掺和进敦煌学领域,是从1974-1975年之间起首的。那时正值“文革”末期,小平同志第一次复出之际。知识分子的境遇有所改善。许多人蠢蠢欲动。中华书局群公北返,总想找点事干。于是,想编一套普及性的小丛书。马上找人开会。会上,褚斌杰大学长从远处伸手一指,说:“老白,‘敦煌俗文学’这个选题归你写了!”这就是小兄弟我溜达进敦煌学界的“缘起”,甚至是我侧身进入“学术界”的缘起。

那时的我,被派给一个好几进的大院子看门。据说,著名演员石挥主演的电影《十三号凶宅》就是在那里拍的,原是一座蒙古王府。晚上,我住在门房。白天自由自在,便到文津街北京图书馆看书。看了一阵,茫无头绪,“敦煌俗文学”写不出来。同时,我还义务劳动,晚上在门房,慢慢地给《文物》月刊看编辑部里堆积如山的各省市发掘简报,从中挑选可用者。沈玉成学长彼时任编辑,他看我实在费劲,介绍我到周绍良先生处拜门,正式学习起敦煌俗文学来了。

周先生是很会循循善诱的。他知道我什么都不会,就把自己积累多年的一大卷剪报借给我看,这就是后来印出的《敦煌变文论文录》中的截至1949年前的那些篇论文。周先生又指导我搜集此后发表的论文,他知道我爱人李鼎霞供职北大图书馆,我们有近水楼台之便。周先生又利用他在出版界的关系,于1982年将此书出版。在当时,此书对推动敦煌俗文学的研究,起了相当的作用。

可是,我的小册子始终写不出来。除了懒惰、无能等主观原因外,我后来悟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缺乏基础,想五个手指分开抓跳蚤是办不到的。我当时的希望是改变自己的处境,找一个安身之处,所以作了多种准备,向各处探询,结果精力分散于好几方面。那时,除了《文物》月刊的差使,我还在为中华标点《楚辞补注》,主编两种中学语文参考资料,外加写小册子,搭上跑各处“求职”,外搭落实“文革”中未了事宜,哪有闲空。

及待我在北大安顿下来,才体会到在北大存身不容易,必须先做好本职工作。应该说,北大图书馆学系(今称“信息管理系”)对我可说十二分的善待与迁就,让我开有关敦煌学目录的课程,并且在职称未定(未定者称为“教员”)的情况下带硕士生。当然,我还必须开其它课,如“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类书”、“佛教目录”,甚至与中文系合开“古代汉语”。这些课,绝对是系里照顾我的“特长”,也就是说,看我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干这些活计,才勉强照顾我的。因为,有些课是可开可不开的,所谓“因人设课”者是也。因而,我战战兢兢,不敢不努力干好本职,把精力放在系里。这就离敦煌俗文学越来越远了。

我爱人和我的硕士研究生杨宝玉女士极力协助我,在周先生指导下完成《敦煌变文集补编》。我为评职称出成绩,写了《敦煌文物目录导论》,此书由讲课讲义及论文拼成。我爱人累得得了乳腺癌,入院开刀。在周先生大力施加影响下,杨宝玉得以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敦煌学目录工作。至此,自觉无力再战,我开始逐步撤出敦煌学阵地。我辜负了周先生对我的培养与期待。

在敦煌学领域中,我涉足的只是俗文学、版本目录学这两小部分中的各一小部分,而且浅尝辄止。因而,我从来不敢把自己列入敦煌学家行列之中。所有的只是一些教训,姑且举出几点,仅供初学者参考:

一点是,与百年前发轫时相比,敦煌学的领域越来越广袤,也越来越深入。大部分领地都已被开垦,并且挖掘得很深入了。初学者想学海拾贝,怕是极难的了。拾人牙慧,不算真成绩。如果迫于时势,卷入此中——也就是说,分配到某一直接相关单位,如敦煌研究院,非干不行了,那就紧跟老先生,打下手,十几二十年后自有出头之日。至于高校中作学士、硕士、博士论文,千万别不自量力,选敦煌学的题目——导师下旨者例外,有什么他给顶着了。

再一点是,敦煌学是国际显学,要打好几种外文基础,至少达到能读专业书刊的水平。英文、法文、俄文、日文,四种文字全得大致通晓——口语差点尚可。在当代,要是缺乏此种条件或者能力,学敦煌学简直学不下去。

又一点是,佛学的基础要有一些。艺术,特别是雕塑与壁画艺术要懂一点。起码得达到基本上看得懂丝绸之路上各处山洞里的事物的水平吧,那可是不容易。我到现在也没有达到。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霸业

    三国之霸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穿越者秦成,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在铁血中开创自己的末汉霸业。正所谓: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不做悲情英雄,在这里,将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时代!
  • 他来自秦朝

    他来自秦朝

    如果秦始皇嬴政知道自己唯一一颗真正的长生丹送给了李子木的话,说不定会垂死病中惊坐起吧?
  • 吾乃大皇帝

    吾乃大皇帝

    “父皇,想灭高句丽不过弹指之间。”“父皇,这我们征服全世界吧。”“父皇,吐蕃又送女人来了,儿臣要不要收呢?”“父皇,以后宣布圣旨,就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吧”“……”“好好好……”李世民高兴的抚着胡须说道。
  • 万界仙踪之大唐帝国

    万界仙踪之大唐帝国

    【架空爽文】唐国皇帝李逍遥,整日沉迷于酒色当中,登基三年从不过问朝政。他曾严令,谁敢入宫谏言,满门抄斩!可谁又知道?李显竟是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他是大臣们眼中的昏君?他是奸臣们眼中的废物?他是邻国皇帝眼中的笑话?答案尽在《做皇帝不容易》一书中,敬请各位入坑,一探究竟。
  • 蜀汉之征战天下

    蜀汉之征战天下

    黄衍十分费力的睁开双眼一道强光直射眼球,不由的伸出右手挡在眼前直到眼睛能适应为止才放下右手;却发现自己即不是躺在宾馆客房的床上、也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躺在一张有罗娟轻纱笼罩的软床上;心中不由的嘀咕:这是那里呀!怎么我的身体也“萎缩”哪?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云战枪

    风云战枪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此后中原直到开唐盛世六百多年间都处于动乱之中,在这六百年间,佛教从引入到壮大,与本土的宗教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老郭不希望和其他的小白文一样,以狗血情节来吸引读者,也不想以热血和情色来吸引大家,只望能将这段历史和传说结合起来,让大家能够了解新思想引入时的社会剧变。不知道怎么取一个霸气的书名,自己随便取一个,反正不花钱的话也没人给你推广,哪个碰上爱看就看上几眼吧!不指望它能上架卖钱,不喜拉个尿都穿越的小白文,忍不住自己写个玩玩。哈哈
  • 清除CODE1528

    清除CODE1528

    【苏撩甜宠、跌宕起伏、脑洞大开】大学毕业五年后的又一次见面打破了Joyce好不容易换来的平静,Shawn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和工作再陷混乱。每位加入秘密组织CODE(CreatoroftheDivineEarth)的成员,都有各自的用意和目的,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服务于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犯罪。Joyce随着新任务的不断展开和危险升级,能否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同时收获爱情?还是惊天大逆转?风格迥异的人物陆续登场,呕心沥血的场景设计,扣人心弦的情节,侧面多角度深入探讨人生、事业、爱情、家庭,剖析人性。
  • 霸道帝尊

    霸道帝尊

    舍弃武技繁多的招式,精修一招,以全身之力,爆发惊天力量。一拳天地惊,一脚四海震,萧家少年,为救治顽疾缠身的妹妹,毅然踏上了修炼之路,成就霸道帝尊。
  • 岁月缝花:灵魂尽头的勿忘我

    岁月缝花:灵魂尽头的勿忘我

    她,原本只是单纯想做一个普通人。跟家人在一起,有一段简简单单的爱情,这就够了。但为什么,不能实现她小小的愿望?勿忘我,在灵魂的尽头慢慢开放。遇到一个又一个对她无比好的人,她到底是有多么幸运,才能获得无数人的信任。她,冷漠无情,魅惑邪肆。不曾留情,但却在最后,终于明白。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原地回忆。简介来不及写,看文么么哒。
  • 螃蟹先生你好

    螃蟹先生你好

    这是一个粉丝与爱豆之间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与距离的故事。想倾尽我所有的时间,去爱你,我想这便是永远。
  • 失了光

    失了光

    她是看不到光的。他是自身带光的。她本以为白马王子与平民姑娘的故事只存在在纸张上。那个他,骑着白马,对她说,和我在一起好不好。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世星域

    混世星域

    混乱的世界,混乱的道,没有了,怎么不是一种成就,为的只是终点的繁华一世,微妙一时,我心,路在脚下,谁能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