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3900000033

第33章 俯瞰(7)

文学批评何以会“精神涣散”和“小圈子化”

说到批评的“精神涣散”问题,无非是说当前的文学批评缺乏思想资源和共同的目标,缺少献身事业的冲动和热忱;批评家分心旁骛、各行其是,已不足以产生曾给我们记忆留下过深刻印象的那种声势和影响力。说到批评的“小圈子化”问题,一是指利用同学、师生关系或同事关系互相吹捧、自产自销,在一个小圈子里形成话语垄断的学院派或作协派批评现象;二是指文学理论批评刊物成为少数批评家的“自留地”,有的刊物已沦陷为学院派批评家为评职称的需要而发表论文的阵地——这种看似热闹的团队作战方式,实际上是文学批评乏力疲软的表现。网上有篇文章,就很典型地表达了对文学批评已“失去了与大众对话的勇气和文化建设的功能”的忧虑。其实在我看,在“精神涣散”和“小圈子化”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连带因果关系:因为(有)前者,所以(有)后者。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我们的思维定势更习惯于从文学批评的内部来寻找原因,从批评家的个人道德操守上来寻找原因。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谈及这个问题我觉得视野要放得远一些,话题也要扯得远一点才能说得清楚。

经历了漫长而不可考的“前文字时代”后,在数千年前,人类才开始进入“书写文化”的时代。文字的书写,伴随着人类思想的空前活跃,促进了人类分析的思维和对抽象概念的探讨。东西方哲学和世界众多的重要宗教文献也都产生于这个从口头向书面文化转换的时期。但总体说来,受交流媒体的限制,这一阶段中人类经验的表达和阅读理解基本在一个精神贵族的圈子里发展,而抄写的传播方式也很难保证作者的独特思想、个人风格受到应有的尊重,文化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到15世纪,便宜的纸张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信息的传播开始普及。印刷术控制着话语的性质,书面形式的公众话语流行起来。印刷语言鼓励客观、理性的思维以及文字表达的严肃有序和逻辑性,使人类语言的结构日趋复杂而微妙。印刷文献又以其准确、清晰和不可更改性并可永久保存的特点,鼓舞着人们对名声和个人成就的追求。写作者为流芳后世而甘愿耐心细致地推敲和修订原作,思考也得以深化。18世纪出版业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启蒙运动和哲学精神的发展。这也有助于理解印刷文化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印刷出版和阅读交流活动,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生活态度终于大范围地建立起来。在这种态度中,人们不仅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也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着对自我的认识。可以说,是印刷术的传播,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提供了条件,它点燃了人们理解、预测和控制这个世界的希望,激起了破解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奥秘的强烈欲望,极大地激发了人类对思想阐释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兴趣。

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始终恋栈不去的一个幻影就是有关人类的历史总该有一个至善归宿的天真想法。早在中世纪,人们就相信一个极乐世界将在上帝的天国中圆满实现。只是在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后,理性才头一次像精神上的太阳照耀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人类开始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主宰自身命运的能力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充满了自信,对可以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充满了自信。人不仅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也有追求自身幸福的能力的意识在觉醒。说到底,是印刷文化促成了人类对自身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这种充满自豪的想象。其结果是在西方的精英文化层中,培育出了以理想主义为其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理解中:历史总是进步的,明天会更美好。继法国启蒙思想家许诺建立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完美王国的预言褪色之后,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论”的历史发展观又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极致:作为一种历史理论,它可以解释所有现象,并将这些解释成功地纳入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适性的大叙事框架中。这种出于对美好未来的确信和把握而生的大叙事的历史展望,解决的是人类社会“往何处去”的终极问题,它不仅满足了人类对普度众生的乌托邦想象,也因打通了人类平凡个体的短促一生与更为广大而恒久的神圣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极大地唤起了人的超越性动机,所以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秩序、意义和凝聚力,也使不计其数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乃至甘愿抛头洒血。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把握历史、创造未来的激情,曾充分体现在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中:“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然而,人类对理性的自恃和狂信,终于走向了反面。20世纪迭出的大规模的恐怖和混乱,涤荡了肇始于启蒙的有关“远大前程”的乌托邦想象。启蒙的核心价值就是重视和突出个人、以个人的主体性觉醒为条件,主张个人有能力、有勇气自觉地运用理性来争取自身的自由;那么,由启蒙所倡导的理性的极致运用,除了在实践中促成大叙事理论的破产和救世梦想的幻灭的同时,也极大地唤醒了人本性中一直受到超越性动机压抑的个人私欲。人们对偏执地追求理想的社会形态所导致的一系列悲剧普遍感到了厌倦,从追求非世俗的社会改造目标的重负中得到解脱的渴望日渐强烈起来。

在中国,这种变化始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费社会开始崛起。生活已不再处于超越式的精神光辉的照耀下而回归于凡俗。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得“启蒙话语”或大叙事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为人生意义及其价值观念提供大坐标系的历史背景发生了悄然的置换。浪漫主义的革命激情慢慢让位于实用主义的工具理性。生活节奏在加快,收入在提高,工作时间却在减少。革命的意识形态为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一个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的显得沉闷、缺乏生机却充满疲惫而无聊的世俗化进程开始了。消费社会中的人,为物质需求而沉溺,不再认真对待曾让他们的先辈焦虑的道德问题,而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如何维护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一类的生活问题。生活陷入了为满足自己各种细微的肉体需求而忙碌的经济世界中。换一个角度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卑微生存目标的召唤是对宏大目标的隐退所造成的价值真空的替代性补偿。

人们发现,需要通过轻松快乐的消遣活动来获得自我放松,以追求体验生命中可以承受之“轻”。正如费雷德里克·杰姆逊在阐述尼采的一句名言时所解释的那样:“当没有正当的价值可以为之奋斗,而又有形而上的对价值的需要时,人们便选择虚无的价值。”在民主和宽容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消费社会里,曾经自命不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受到普遍质疑甚至嘲笑。只要不违法,所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会被心平气和地、平等地看待和接受。与此同时,文学也经历着一种由“重”而“轻”的变化。如同陈晓明所说,不再需要文学去表达激进的社会变革了,它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和消费、抚慰个人,给个人提供想象,给个人情感提供一种安慰;文学日益成为对非常个人化的内在经验的一种表达。这种变化不能不连带地影响到文学批评的品质。

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批评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后期的中心地位,其实是依附于马克思大叙事理论的。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赋予了文学批评话语以振兴民族精神、拯救国家大业的重要性。圣经中的“创世纪”,在记载上帝创造天地时写道:“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多么强势有力、不容置疑、无须解释的句式!一度笼罩在文学批评头上的光环就来源于这种神奇的光源。事实上,文学批评长期以来也是为图解和印证历史目的论的政治理解框架服务的,它是理想信念支配下的社会主义批评写作实践的产物,并因此拥有了压倒性的话语霸权。当时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是这样写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种心态充分表明了迎接确定性未来的无比自豪和自信。即使是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在价值观上也还是停留在“拨乱反正”、回归正道的认识阶段,仍受着大叙事认知框架的影响、受到与“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同步的困扰。

今天,正是因为预测经济和政治发展未来进程的历史大叙事的隐退以及消费社会的兴起,决定了文学批评这一小叙事无法摆脱必然萧条的命运:它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话语形式了;因为再没有一个如马克思那样伟大的预言家有能力为今天的世界提供一幅信誓旦旦的、远大而壮丽的人类解放蓝图、一个结构稳定的意义框架,从根本的信仰层面上为庸碌无为的人生拓展出崭新的视域——玻璃器皿虽说也能熠熠发亮,关键的问题是要借助那么一个足够亮的光源。当人文知识分子不再能以公理和正义的权威形象出现,已找不到能够代表曾被广泛认同的诸如人类、民族、人民或无产阶级这一类普遍主体的共有概念说话或发出号召时,文学批评也就因此失去了与大众交流互动的精神条件,它又怎么可能重整山河、找回独属于自己的“失落的世界”?文学批评向“小圈子化”方向发展,沦为学院派、作协派或其他任何分类所属的无足轻重的、自娱自乐的一种精神文体也是大势所趋。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已遭祛魅的世界。

2006年,一篇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题为《在时尚化中迷失的文学批评》的文章指出,“在世俗文化的强大挑战下,不少时候文学已降为一种庸常的讨好、取乐、消费之物时,批评界不仅没有发出批评的声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并纵容了文学与商业文化同步的庸常现象,消解了世俗关怀与世俗陷落之间的边界”,认为批评已明显表现出对商业社会的媚俗倾向和对崇高的庸常消解倾向。前文已谈及,文学批评的魅力和热情,就来源于对人类必将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梦想。无论是19世纪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旧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或是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的苏联文学批评,以及深受苏俄文论影响的中国文学批评,都习惯于通过文学来谈论社会和政治问题。文学批评也因此被视为经国治世伟业的一个严肃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没有因长期教化而形成的对人类自由解放远景的普遍社会信仰,别说文学批评的写作会因缺乏激励而失去内在的动力,其虔心阅读的受众市场也会急剧萎缩。如今,由印刷术开启的启蒙之路,已经让人类尝尽了过度阐释、追求“深度”和“本质”的苦头。“彼岸”的幻觉业已消失。再无必要为虚无缥缈的未来透支和扬弃今生,现在要转向无忧无虑的消费追求,即倾向于感性、倾向于寻求感官刺激和泛审美快感的满足、倾向于对“形象知觉”的情绪体验等即时感受了。我们受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不免要质疑甚至反感生命中对“轻飘”的满足性体验,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后冷战和后革命时代的出现,正在把人类社会引向一个远非传统预言所能把握的发展前景。在人生超越性动机得以确立的扎实依据已经虚无化了的今天,人生之“重”的体验何从产生?人的情操又因何而“崇高”?在“改变世界”的豪情壮志被“为世界所改变”的驯良心态所屈服、个体的沉沦业已开始的今天,我们到哪里、到哪里去重新找寻人类精神自我超升的价值源泉呢?人生的悲剧性在于:作为价值生物,人需要发现自己与自身需要以外的更广泛的东西有一种“整体的联系”时才能感到其存在的意义,唯有把自己同某一特殊使命相联结、把自己融入某一超出个人之外的事业或比个人更为重要的事业中去,才能获得存在感觉的无限延伸,体验到人生的充实和幸福。——然而,人类自由解放的远景如今安在?

今人面临的生存境遇问题,其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局。

没有对这种时代困局的深刻体会和洞察,“精神涣散”以及当前批评的“小圈子化”倾向的讨论就会是一个永远谈不清、说不透的伪问题。后现代政治的改变、民主化和“全球化”以及消费时代的到来,已使人文知识分子丧失了统领社会话语局面的控制权。不要说难觅洗耳恭听的虔敬了,还有多少人真正介意他们发出的声音都成了问题,更何况是对只会阐释和演绎虚构类文体的批评家?

周国平曾发出过经典一问:“面对无信仰,一个人如何能怀有以信仰为前提的激情?其中包含着的矫情和媚俗是不言而喻的了。”笔者也有一问:面对平庸安逸、追求娱乐和享受的社会现实及发展远景,批评家如何能重新建构起不再“涣散”的精神主体、去寻找从边缘返回中心的道路?

2007年12月

同类推荐
  • 把栏杆拍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把栏杆拍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笔落成画的风景游记散文集。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它的基本结构是情景交融,经过作家主体审美筛选后的景,即意象,正是意象的集结才形成了意境的心理审美空间。
  • 桑榆情

    桑榆情

    这本文集中,作者饱含着对亲人们的深厚感情,谱写人间最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其中对生养和哺育他长大成才的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敢忘。尤其是母亲,那真是恩比天高,情比海深。在许多名人大家对母亲的舔犊之情歌颂的文章里,屡屡出现,这是对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肯定。
  • 天堂的诱惑

    天堂的诱惑

    自从地球上有了能使用工具的人类,传奇就在不间断地上演。就像本书中的故事一样,其中的人物或许是帝王将相,或许是隐士奇人,或许是海外土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走近他们,你得到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还有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楚云飞

    楚云飞

    这是一个现代炎黄人族入侵洪荒天地的故事,切入点是西游洪荒,想看唐僧进入现代世界吗?想看猪八戒在现代吗?来吧,作者君等您……
  • 故梦在谁心头

    故梦在谁心头

    我有故事也有酒,亲爱的你请停一停脚步。听我叙述一段故事,关于你和我。
  • 摄政王的心尖儿

    摄政王的心尖儿

    一朝穿越,现代白领凌梦瑶成了丞相府中的嫡子凌遥身上,虽为嫡子,却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儿家,即使这样,父疼母爱,衣食无忧,生活好的不要说,直到一天,某个王爷打断了她的美好生活……
  • 三色樱花

    三色樱花

    年仅13岁的少女幼珊在一场流星暴之后和父母失去了联系,一次无意的联系,竟然透着丝丝诡异!她和同学晟杰、闺蜜夜雪一起,丧尸危机,仅靠三个少年,能否杀出一条无情的血路?各种生死的抉择,各种生死的考验,没有怜悯、没有原谅、只有一双双惨白的双眼,闪着银光的刀具,衣服和面纱的上飘扬的樱花,让无数丧尸闻风丧胆,幕后主使是谁?
  • 花落江湖行

    花落江湖行

    她是一个拥有九个名震江湖兄长的天之骄女,天真可爱而又不失有些小骄纵。他武功盖世,令人闻言色变,却如根木头般,性子冷漠而不知如何去爱。看她一路如何融化他一颗冰寒的心。她是江湖传说中的最毒娘子,人称妖女,貌如春花,杀人弹指间,游戏人生,却不可自拔的爱上了世间最仁慈心善的名门世家公子。为了他,她背叛教门,入仙恶岛,上相思崖,喝断肠酒。有情人最终能成眷属么。这一却都能如愿么……
  • 陌漓

    陌漓

    时间是最无情的东西,它带走了我所珍视的东西。现在的我后悔了,可是,你还会在原地等我吗?
  • 剑起天道

    剑起天道

    魔剑冥河出世,可以通过冥冥中的联系,,召唤来天下第一魔剑太古魔剑,太古魔剑现世,出世便是血流成河,尸横千里,一旦太古魔剑岀世,少则一日多则三年,便有天道剑现世,将太古魔剑轰入万魔深渊。而主人公就是冥河剑的剑主,行走江湖之间不断想办法封印冥河剑,却仍无法阻挡太古天魔剑的现世,但这一次却不同,这背后的气运谋划,天道之争宏大无比
  • 诡事怪谈

    诡事怪谈

    世上有很多诡异的事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怪谈总在发生。吴不凡:灵异事件处理者?不,我不是,我只是收费替人消灾。
  • 一舞惊鸿

    一舞惊鸿

    世有美人,一舞惊鸿。世家小姐与将门僧人,十三年后重逢,将掀开怎样的宫闱秘辛?边塞落雪,美艳胡姬在始皇帝与扶苏间做出了怎样的抉择?长安落花,废后陈阿娇变身李夫人重归皇城,是不舍,还是复仇?清宫落寞,叶赫那拉如卿太后宝座之后,又有着怎样血流成河的秘密?惊鸿一舞,乱尽大宫千年。
  • 鬼医天尊

    鬼医天尊

    前世,她不听对自己最好的哥哥的话,反而轻信同父异母的妹妹,一意孤行嫁给了苍云帝国太子,最终被亲情和爱情双双背叛,死不瞑目。再次睁眼,竟是重生到了年前。重活一世,她必定让那些曾欺辱她的人生不如死,必定让那些背叛她的人后悔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不知,自己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邪王,也不知自己何时爱上了他。且看他们如何霸舞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