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3900000034

第34章 辨析(1)

争相“愧对”为哪般

前一段,“愧对……”的道德化句型颇有些时髦。奇怪的是,这“愧对”的大抵不是同时代的普通活人,而是早已逝去的某一类“有名”的前辈。按理说,最能让人产生愧疚之情的当是同一处境或相似处境中的人的不同的行为选择——往往是那些做人行事出于公心和道义,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甚至敢于舍生取义的人最易引起我们的“愧对”感情,特别是在见义勇为的场合;因为相比之下,所应愧对之人的人格力量及其勇气更能对照出我们内心的卑怯和精神境界的渺小,唤起我们做人的羞耻感。其次,愧对之情多产生于因误解、不明事理或利害相关等原因而导致的对他人的不公正甚至伤害之后。没有对他人构成不公正和伤害的问题,何言有所“愧对”?当然,上述两种情况还有一个良心发现的问题,否则愧对之情就无从谈起。——写到这儿,手头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用。1998年元旦《文论报》第3版上,有篇《愧对胡适》的文章,作者是公刘先生。该文的头两段是这样写的:

乍一看,这题目就犯嫌疑,简直是“我的朋友胡适之”了。而人们随便一查就能查到,本文作者不过是1927年生人,大师胡适,却早在1917年就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名噪天下了;像这样不相干的前辈和晚辈,扯得上“愧对”不“愧对”吗!

请莫急,我说“愧对”,自有我愧对的来由和道理,并非是攀龙附凤意在沾光的。

原来,公刘先生之所以用“愧对……”句型,是因为1949年他曾在香港《文汇报》发过一篇议论胡适的文章(当时胡适还活着)。近年来公刘先生读了不少有关胡适的书后,有感于当年对胡适的议论有欠公正之处,故有此“愧对”一说,并非是东施效颦(当年发在《文汇报》上的那篇文章也一并登在同期的《文论报》上,以示作者所言“愧对”的来由和道理)。

可见,“愧对”句型并非绝对不可用,而是要用得有来由、成道理。平心而论,在同时代、同环境中彼此相识的同辈人之间,最容易产生愧对之心。比方说,某甲在极“左”年代独立思考,暗自写下了不少日后得以发表、令世人敬佩的文章;而当时某乙却紧跟形势,热衷于涂抹“革命大批判”或“抒豪情、立壮志”的文字。待时过境迁,某乙回头再看这段历史,就会感到,相形之下有相判云泥的惭愧。自责之余,“愧对”之情便会油然而生(遗憾的是,我还未曾见到有这种敢于严厉地剖析自己、真诚地为自己亮丑的“愧对”者)。至于对并非血缘关系、又未曾见过一面的前辈,晚辈们则很难构成愧对的情感关系——试想,当前辈奋发有为之时,晚辈们通常尚未开蒙或干脆还是孩童,甚至还来不及出生呢!生为两茬子人,何至于就一定有了对不起前辈之处(有的话敬请出示证据)?

由此看来,随意套用“愧对……”句型,展示超出时代限制、与愧对者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愧对情操”,只能是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心态的流露。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有资格“愧对”的人,不管今天是活着还是已经故去,都应该多少与我们发生过某种真实而非虚设的“社会联系”,否则就如公刘先生所说,是“攀龙附凤意在沾光”的自我炫示。这种贴靠,其实也是媚俗表现之一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试图通过突出自己的某些属性而隐瞒其他的属性,来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以期造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影响,当属“自我表演”的范畴,它的谋划气氛是明显的。事实上,一度很有些时髦起来的“愧对……”句型,已难免“比、学、赶、帮”之嫌。我发现,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人,为了突出自己,已不满足于向二十多年前的在世者展示其“愧对”的情操了,竟自我感觉良好地把这份戏剧化的负罪感追施到作古已六十多年的鲁迅身上!——只是煞有介事地竞相表演“愧对”的虔诚和俨然,说不定下一步就该轮到愧对古人和洋人了,不觉得肉麻了些吗?

依我看,由于“愧对……”句型代表着一种自觉划线站队的“精英”意识、一种当之无愧的正宗嫡系传人心理、一种认可“标准”和“榜样”的思维模式,就可能在无形中挤压我们广阔的精神视域,局限我们对丰富多彩的人生的理解,并会妨碍我们作出自主的选择和消受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乐趣。有了“愧对”心理的作祟,报刊上其实已经出现了某类情绪和写作风格都十分相似的表达,所以窃以为,动辄侈谈“愧对”是不可取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有了随便使用“愧对……”句型的嗜好,又难保不滋生出“无愧”于天下的自高心态,助长以一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来硬性衡量和评价他人的无聊倾向和矫情作秀的社会风气。要知道,不想出演慷慨激昂的中流砥柱形象并非就是自甘堕落。有价值的人生实际上就意味着已经允诺了我们每个人独立选择的自由。想要维护这宝贵的自由,我们就得承认个性存在的合理性,承认个性的表现还是以参差多态为好,而不同的人生选择(只要不是作奸犯科、投敌叛国)也各有其价值所在,断无定于一尊的道理。

不以模仿为荣且无意于“沾光”者,自当慎言“愧对”。话说至此,即使对于同时代中少数乐意在所写文章里兜售替天行道之使命感的人士,我的意见是,保持敬意足矣,“愧对”之心则大可不必!

1998年7月

我看王小波

现在才来谈论王小波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了。他在世时发在报刊上的文章我就零零星星地读过,自然很是喜欢。人死了以后,我又将买到的他的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和《我的精神家园》再三品读,集中享受了一下这个文坛怪才无与伦比的运思行文给人带来的种种绝妙乐趣,会心之处,惊喜莫名,俱妙不可言。我想,面对好文章,一下子患了失语症,只顾浸淫其中,口中赞叹不绝,以致得意忘形,也许是表达对作者的由衷敬意的最佳方式了。

写到黔驴技穷之际,这篇文章本可不作。但读了一些论述王小波杂文意义的文章后我改变了初衷,觉得有些话还值得一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王小波杂文所代表的疏离“主流”的民间立场,对新一代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具有榜样的力量。这是对王小波的肯定。但是在我看,这种肯定过于笼统粗疏,反倒有可能模糊“王小波现象”对当今文化论坛的启示。

说到“民间立场”,不能不先来界定一下“民间”一词的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解,“民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民中间”,其二是指“非官方的”。即使两层含义都跨上,所谓“民间立场”也未必就一定是个值得赞赏的褒义词。要知道王小波写《迷信与邪门书》《生命科学与骗术》等文,恰恰就是反对某些持“民间立场”的异端邪说的——这些异端邪说迎合的正是“人民中间”的愚昧心理,所宣扬的东西与官方倡导的迥然不同,而王小波的科学观点官方倒是赞成的。可见“民间立场”之说本身就有含混不清之处。我想,上述“民间立场”之说,怕是特指“民间”的第二层含义而言,且特别强调其对峙和对立的意思。如上所说,王小波的立场并不就以官方与非官方的分野简单划线,所以这种评价,是把王小波人为地划入一个思考兴趣和精神视野都受到局限的特殊营垒。只是这一来,这个王小波还是不是那个有着超常心智水平的王小波就很成问题,因而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

同类推荐
  • 石川啄木诗歌集

    石川啄木诗歌集

    本书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四部小集子。《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叫子和口哨》为石川啄木创作的6首现代诗,着重在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可以吃的诗》则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作者对自然主义提出批判。对日本的古典民族诗歌进行了革新,打破短歌一行诗的陈规,新创了一种散文式的短歌形式,为日本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的经典译本。
  • 启蒙与格物

    启蒙与格物

    近几年来,编者闲暇无事,先后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视点,选择了一些名段和警句,写下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又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找到所需内容,将它分为圣贤论“立志”、“成业”、“治学”、“修身”、“齐家”、“处世”、“为政”、“人生”、“养生”共九个部分,编纂成册,约达30万字,以便自己经常温习,并与亲人好友共勉。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屠格涅夫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屠格涅夫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郁达夫书信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书信集(套装共两册)

    本书包括《茑萝行》《和孤独人生的零余者》共两册。《茑萝行》就像是郁达夫写给孙荃夫人的一封家信。与读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郁达夫的小说读起来就像似一个亲密的朋友在你耳边倾诉着他的愤恨和苦楚,让你对小说主人公的际遇感同身受。读《茑萝行》,我们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去倾听一段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而是一开始就被“我”拉进了“我”的生活,随着“我”的情感的起伏而澎湃不已。《和孤独人生的零余者》收录了郁达夫的书信,向读者传达了郁达夫的散文中洋溢着的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本书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画面。
热门推荐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哥斯拉之魔龙的复仇

    哥斯拉之魔龙的复仇

    圣纳尔星球,距离传说中的宇宙级文明只差一步之遥。当全球人民共同期待成为宇宙核星之时当全球人民等待新的纪元来临之时天使之翼掩盖苍穹火焰怪鸟焚烧大地三头魔龙突然降临其翼,遮掩大地其爪,撕裂天空其息,绝灭万灵废墟之中,青焰缠身的泰坦之王将拯救这片大地。
  • 太鸿纪

    太鸿纪

    太古之变,乾坤扭曲,大陆破碎,天道至宝——混天盘也消失无踪。万载已逝,千古悠悠,在一片破碎的天道下,究竟诞生了怎样的存在?而如今的后世,修炼之途还可否能够破开远古至皓,晋升彼岸。祭身,魂鼎,通神,葬天,祭道——五大境界!一步九重天,隔境万万年!以身合天地,祭奠苍穹万物,生衍道之力量,化归己用,谓之祭道!古界大荒,世世苍茫,百族之秘,始于《太鸿纪》!
  • 大宋有将门

    大宋有将门

    巍巍大宋,有辉煌也有沉沦。然而后人们记得童贯,记得老种小种,却不知晓在那东京城里,还有多少将门后人。大宋的历史,是文人的风华,也是武人的悲哀。那一幕幕哀歌,让人心痛。杨汕来到这个世界,誓要改变这一切。
  • 浮生一梦皆为空

    浮生一梦皆为空

    在周围的次元智慧体眼里,Gladys是个很有意思的世界,他的次元屏障非常之脆弱,只要稍稍用力,就可以在上面开出一个大洞来,连接两个不同的世界,只要可以掌握Gladys的位置,或是来到Gladys周围,就有一定几率打通通往Gladys的路;可是Gladys又很坚固,曾经三十四个不同的次元世界在上面打了几百个洞进行侵略,这个世界也没有崩溃掉,还诞生了一位主宰,化身为法则,关闭了大部分通道,削弱了所有来到这个世界的所有非原著居民的各种力量,给了Gladys一个长达千年的,或许有小部分战争,但没有灭亡危机的和平盛世;Gladys的人们或许是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异乡人,自身能力发展很高,也很好斗,崇尚力量,并在之上发展出各种各样或让人发笑或囧然无比的文化。然后,这是一个在Gladys历史和观察他们的智慧体眼里一个不被记住,但又造成了重大影的人的故事。爱情少,主友情向。
  • 系统之都市火影

    系统之都市火影

    他曾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凡人,拥有了系统之后,他现在与各个帝国的强者斗争;来回穿梭于平行宇宙之中。
  • 猎狼

    猎狼

    当小绵羊入了军营,当小绵羊遇上大魔狼,当一个书生为了复仇考入特种部队……激情四溢的温馨军旅生活就此展开。人生必不可少的历练,让你体会不一样的友情!想想你的亲妈妈,想想你的好姑娘,走进军营来,还她们一个可靠的胸膛!你没当过兵,你都不知道男人是什么样的!少年,你不来一发吗?原装正版橄榄绿,你值得拥有!
  • 电脑神童创业记..more

    电脑神童创业记..more

    科技大学毕业的宋峰毅然走上可自主创业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走起来非常的艰辛,自古就有商场如战场一说。宋峰和伙伴们自从建立自己的公司,并且公司的业绩犹如坐着火箭一般瑶瑶之上便成了众矢之的,便要应付来自方方面面压力或者明刀暗箭,更多的则是来自同行们的竞争。宋峰利用其聪明才智和朋友们的帮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一起创业的伙伴方晓晓,南方来自特区的岳家大小姐,从小青梅竹马的留美医学博士韩博士,E国
  • 拐个神医当王妃

    拐个神医当王妃

    一照睁眼,居然成了太师府不受宠的嫡女,大婚之日休夫离亲,却被昭仁王爷不闲事大假传圣旨变成了抗旨不遵?且这王爷居然还大寿将近!罢了罢了,伸手救个人,再打脸个渣妹,咦?江山怎么易主了?“爱妃,你竟然跟了我的,这江山,就当是大婚之礼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