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3900000030

第30章 俯瞰(4)

而农村题材小说,基本上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进程而来的概念,是在一大批作家自觉地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和思想信仰来表现合乎其乌托邦想象图景的农村变革的。它主要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并兼及粉碎“四人帮”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段。在前一时间段——十七年时期的作品中,农村题材小说“描写了农民从个体私有制向集体公有制转变的全过程,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大批作家对农民的历史道路的探索所作的努力”。在后一时段的作品中,农村题材小说则主要反映了拨乱反正时期、以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理想化的农村变革图景。

之所以说农村题材小说不能与乡土小说等量齐观,是因为其主题基调是近距离地描写现实的重大题材的,是“站在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政治运动的立场上观照农民、描写农民、要求农民”的,是“为了指导农村工作而从事文学创作,在创作时关注农村社区的重大社会矛盾,旗帜鲜明地阐释作家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倾向”的。因此,尽可能地拉近甚至消弭掉作者与所描写的生活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就势所必然了。有人在论及50年代至70年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时指出,当时令意识形态批评不满意的是,在《山乡巨变》一类作品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只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给带进乡村的,是由党的形象作为“外来者”的进入来植入并完成的,而不是“这些经历过土地改革的风暴和受到过党的教育和启发的庄稼人从无数痛苦的教训中必然得出的结论和坚决要走的道路”。这实际上是要农村题材小说“在展现历史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作为行动者的农民自觉的选择”,通过描写农村基本群众对农业合作化如饥似渴的要求来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期来附和是农民自发地选择了合作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建构和证明现实秩序的合法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用“人民的选择”当然更能有效地证明历史和现实存在的法理依据。柳青对此心领神会,在《创业史》中创造了本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又身兼党员身份的“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这一代表“整个国家的形象”,“完成了意识形态对新中国文学长久的期盼”,也使以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写作模式得以成型。孙犁也认为,“真正能反映社会主义改造下的农村生活斗争和变化的伟大作品,只有求诸认真的、长期的、在农村工作的同志”。这也就是后来被广为提倡的作者以下乡蹲点、“深入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方式来求得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消除的创作态度和立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乡村生活中发掘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延续至80年代中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仍可视为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回声,它仍然是反映一种意识形态观念理解中的农村社会变革的,是为其现代化想象张目的。段崇轩在论及这一时段的农村题材小说时虽一并将之视为“乡村小说”,但所论及的特点恰好非农村题材小说莫属:它们“同农村改革同步前行,及时地表现变革运动的矛盾和走向,刻画了走向觉醒和自主的农民形象。”这正好说明了农村题材小说“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这一时段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走的仍然是尽量缩小空间和心理距离、为改革的“主旋律”服务,并与国家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的乐观展望保持同步的路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被日益卷入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在现代工业文明对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强势冲击下,“农村成了城镇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和成品倾销地,土地的重要性遭到质疑。……做着发财美梦的新一代农民开始逃离村庄,土地意识在淡化,乡村情感越来越稀薄。”在这种背景下,经典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已无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乡土小说的再次复兴。

此时的乡土小说作家们,面临的仍是发源于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家大致相同的困境,只不过这困境比那时的更为深重罢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趋势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冲击,不仅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转型,也带来了人心的变动。“在全球化语境甚嚣尘上的90年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外来文化,面对都市日益膨胀的物质文明和自我精神的逐渐丧失,栖居城市的乡村作家陷入了双重困境:一方面,他们对乡村的风俗传统和农民的处世心态有着骨子里的理解与认同,并试图以世界性的眼光来谋求一种有效的阐释途径,摇摆于传统与现代的两端。另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人性异化与自然环境的被破坏,使现代都市神话在民间温情的观照下暴露出狰狞的面目,感伤的怀旧情绪普遍萌生,作家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野地’,力图营造一个精神的家园。”只可惜,“在通往现代化的路途之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为作为现代化代表的城市的繁荣,乡村社会贡献了自己最优秀的智力支援,最强壮的劳动力,甚至包括青春也献给了城市的享乐。他们获得了什么?他们获得的只是生存与温饱之间的挣扎。在与城市现代化被动接轨的过程中,乡村不可避免地边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化,还导致了乡村文化的边缘化。“乡村文化秩序处于迅速瓦解之中,更为关键的是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解体,利益的驱动几乎淹没一切传统乡村社会文化价值,而成为乡村社会的最高主宰。”传统乡村文化及生活方式——那曾影响过乡村小说家童年的故乡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村民们自然的劳作与生存方式、在相对稳定的乡村生活之间不断孕育和传递的民间故事以及文化与情感的交流融合,已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

由于侨寓城市并以城市文化视角看乡村而造成的空间和心理距离的“远”,再一次成为了乡土小说审美观照方式上的特点。作家笔下的乡村要么是危机四伏的,充满了莫名的躁动:人们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的那点点经济效益;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乡村的文化价值正在解体。要么是由于心理和情感的因素,乡村在回忆中幻化出至善纯美的一面。

作为精神还乡之旅,乡村的现实与乡土小说家情感中的深层记忆有着不小的距离,有的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使乡土小说家对乡村的叙述充满了仁慈和悲悯。在刘醒龙的《分享艰难》中,原本熟悉的乡村已呈现为一种古怪陌生的情状:“炎夏的午后乡村,比半夜还宁静,半夜里可以听见星星在微风中唱歌,可以听见悠远的历史,在用动人和吓人的两种语调,交叉着或者混杂着讲述着一代代人的过去故事。骄阳之下,淳厚的乡土在沉默中进行一种积蓄。”——谁来守护乡村的精神?关仁山的《九月还乡》中,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在经济大潮的诱惑下,进城去了;在得知重新分地的消息后又一批批地返乡,带来了一阵骚动。在变动不居的乡村生活中,田园的诗意早已荡然无存,只有落雪才能暂时掩盖这不如意的一切。而谭文峰的《走过乡村》,更是深刻触及到工业文明对古老乡村的冲击和渗透的主题。一个农民企业家,仗着有权有势,强奸了一个纯真的少女,少女执意要告他,却因家人想要经济赔偿和进入他办的工厂挣一份稳定的工资、全村每家人都有人在他的厂子里“端饭碗”而遭到全村上下的阻挠。经济利益的实际考虑压倒了良知和道德的判断。和全村人的利益相比,一个女孩子的人身权益、身心健康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处处透着陌生的气息”的乡村,已不是作家“曾十分怀念的”那个“熟悉亲切的故乡”了:“黄昏已尽,暮气很重地在四下里游荡。乡村在身后已成为一种模糊的背景,只有村办化工厂高高的烟囱里,烟雾在肆意弥漫,给本已暮色苍茫的傍晚更添一层灰暗,给乡村几千年的朴实添上几缕不和谐的工业社会的辛辣。”“……几天来,我刚回来的舒畅惬意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烦躁和失落。”一切都与回忆中的有所不同了,所以“我极想赶快逃离我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我曾十分怀念的乡村。”——小说标题中的“走过”二字,流露出侨寓城市而又找不到情感寄托和归路的游子心中多少沉重和无奈!

乡土小说家的生活情感植根于乡村。身居节奏多变、人情冷淡的城市久了,怀乡念旧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而随着商品化潮流和市场经济深入乡村,作家们发现,那美好淳朴的感情也只能到记忆中寻找了;这就使作家笔下故乡的风土人情带有了传说和即将消逝的美感特征。张宇的《乡村情感》,讲述的是人类的情感之源。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在城市里漂泊却始终有不得其所之感的“异乡人”,他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的感人故事。在这个“距离产生美感”的故事里,乡村生活的简单、质朴和平淡,与城市生活的复杂、矛盾、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形成了鲜明对照。古朴的乡村,是把人与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迟子建的《亲亲土豆》和张继的《麦子的语言》,是对乡村男女如大地一样朴实单纯而本色的感情的温情咏叹曲。田中禾的《姐姐的村庄》和李佩甫的《黑蜻蜓》,是对温暖而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回忆,是对传统乡村唱的一首挽歌。前者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速公路和城市生活的诱惑。姐姐,已去南方打工了。“公路像一条没有尽头的传送带,路面上的车像齿轮一样,把田野和村庄咬进去,轧扁,挤碎,碾平。”后者中的“二姐”形象,是传统乡村的象征,也是乡村景象的象征。在她身上,积淀了所有人性感情中美好、原始、质朴的一切,包括憨直、忍耐、麻木的忍辱负重和默默承受的品格。乡村的意义就是在人类情感史上留下的痕迹,但这一切都在解体和消失之中。

在这些作品中,读者能感到作家对乡村景致、淳朴民风和传统被破坏的忧虑,感到对乡村“曾给予作者最鲜活生动的情感记忆,而这些事物如今已经逝去或正在无可挽回地濒临消失”的感伤。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和“感伤的怀旧情绪”,构成了乡村小说发展的心理推动力。

二、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不同表现为明确的社会改造目标的无与有

中国现代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脱胎于西方模式。自晚清始,就有了对外国小说的介绍,但还没有触动旧文学的基础。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与民主,要求思想解放,使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之风得以大盛,欧洲民主主义文学遂成为新文学的楷模。据统计,自《新青年》发端的翻译高潮,选材多为“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或是受到强邦侵略压迫,情况与中国当时处境颇为相同”的东南欧、北欧以及一些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的作品。这与中国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潮流完全吻合。

由于十月革命刚成功后的苏联,尚未建立起一套“更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体系”,而发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在当时仍属人类的进步思想,就使受翻译小说影响的中国五四时期的作品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不能不是人道主义的悲剧意识和批判精神,是忧伤的歌。这表现了由西方传入的文明、进步意识和本土的传统蒙昧、落后的精神桎梏这两种文化观彼此发生冲突、碰撞后人的思想觉醒,也是由先进文化的引入而唤起的人的解放这一主题所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作品基调。五四文学革命之后,“问题小说”的一度盛行,就是与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相伴随的。

1923年以后,乡土小说兴起,其作者群主要是受到鲁迅影响的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由于尚未有明确的社会改造目标即宏大叙事的理论引导,也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还没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积极的主题”,基本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同类推荐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众多代表作品《人间失格》《Goodbye》《维庸之妻》《斜阳》《雪夜》《美男和烟》等。而《人间失格》是其极为重要的作品。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句点。
  •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这天刚要出门,心想,这瓶蜂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会偷吃,因此把一休叫来吩咐道,一休!刚才信徒送来的这瓶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可动它。
  • 南华杂俎

    南华杂俎

    拟就这样一个书名,说来颇费踌躇。谓之“南华”,或有叨光庄子的嫌疑。实则大半还是因了敝居南华门内近四十年这点儿缘由。至于“杂俎”,则因书中各篇大都曾散佚报刊,如今裒辑成册,与文类较为单纯的著述不同,体裁既嫌驳杂,书名亦难定夺。想到鲁迅先生“没有相宜白话,宁可用古语”的话。便取了《南华杂俎》的书名。而所以分上编、下编,则因为仅这两部分来说,还是极易区分的。上编多为随兴而至,自说自话;下编则大都是应约命笔或参与研讨的评说文字。而上下虽殊,轻浅则一。倘能充作竹头木屑之用,则幸甚矣。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糗事记、梦、编节日、发牢骚。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安和乔的日常生活

    安和乔的日常生活

    一个喜欢二次元结果变成世界黑客排行前百的女孩子?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子?智商二百五?情商不及格?靠着卖画,修图,水军赚钱的二次元重度患者?外科手术技能点满却迷恋重摩的心理医生?精致的面容和微胖的身体?平庸的样貌和完美的身材?阴暗面的你我消受起么?承受不住的话要怎么办呢?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在平凡的边缘疯狂试探吧平凡的人生,不代表我是个凡人啊?哈哈看你选择怎么生活喽~
  • 莫奇与决古

    莫奇与决古

    自天地初开,混沌中现出一团魔物,名为决古。上古时代,魔物化为人形,被世间七位大能修士所发现,联合世间所有强大修士一同对抗魔物。奈何魔物过于强大,百万修士大军以生命的代价也只能勉强将其封印。七位大能修士仅一位勉强活了下来,世间仅此一人知道魔物封印所在地和解封方式,不久他便不敌魔物的气息缠身而陨落,他的后代世代守护着这一秘密......万年后,此家族却被各路修士所灭......
  • 天王异闻录

    天王异闻录

    浩瀚的宇宙中,有着一颗蓝色的星球---地球,承载了几十亿年的历史,在这茫茫的岁月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在某个纪元时期却差点毁灭整个宇宙……
  • 冰封神域之门

    冰封神域之门

    2016年,古金竹夜郎国的一具千年冻尸——北斗星惊现云海都市。他长相英俊、亦正亦邪,拥有一身令人恐怖的绝世武功...一时间,酒吧头牌小姐与其合租、美女主播主动示好、白领丽人求一夜情、大富千金都争相伴其左右...与此同时吸血鬼、狼人却要杀之而后快。在考古学家古继来的帮助下,失忆的北斗星终于恢复了记忆,原来他来自神域、承担着拯救神域的重任,他的杀父仇人是撒旦...
  • 古剑封尘

    古剑封尘

    曾一古剑,因噬天下生灵而被封印。封印时间将至,天下将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场由人转为神的旅途就此拉开序幕!
  • 眼中的坏学生

    眼中的坏学生

    只要有一个人说你的坏话,最后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了眼中的差生
  • tfboys之那时的光

    tfboys之那时的光

    他们小时的一面之缘,是否还记得吗,懵懂的青春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笙息成宏曲

    笙息成宏曲

    在刹那之间,才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他。在次见到他时,才发现他也喜欢自己........
  • 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

    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

    教师职业需要各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被激活、被唤醒,需要一直进步和不断提升。这种潜在的可以持续提升的内驱动力,便是课程力。全书各章节,围绕“人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的核心理念,围绕效能意识、发展意识、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探寻课程力的提升,同时兼谈教师教育思想、学生需求、教师行为、教材教法、课堂信息、生态课堂等“元认知知识、能力和策略”的建构。此书乃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课程力协同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系卓越教师专业修炼的黄金教材。
  • 齐天神皇

    齐天神皇

    被家族遗忘,被父亲驱逐,万念俱灰的少年发誓一定要成为巅峰强者,一次意外,少年无意中融合了远古八大神物中最为神秘的灵眸,从此控生死,握轮回,掌乾坤,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