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43

第43章 三海园林(2)

每当红日衔山晚霞洗碧的时刻,近处水渐开阔,霭气蒸腾,烟水苍茫;远处层峦逶迤尽收眼底,其不凡之气象,令人心旷神怡。清初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宋荦(1634-1713年)家住银锭桥畔,曾作《过银锭桥旧居》诗云:“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清乾隆间进士、刑部郎中吴岩也有“大好西山衔落日,碧峰如障水亭孤”的诗句。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黄钊写有《帝京杂咏》:

“银锭桥连响闸桥,湖光山色隐迢迢。碧峰一寺夕阳下,跃上荷花通海潮。”展示了银锭观山和另一景观“响闸烟云”。近人顾随也有“长安市上尘如海,银锭桥边雨后山”之句。20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规划失控,于西海南岸建有积水潭医院高层病房楼,使银锭观山视廊遭受严重影响,被讥为“银锭观楼”,引起社会各界关切。

谯楼更鼓

这是一处意境颇深的景致。鼓楼,亦称谯楼。晨钟暮鼓,是古代城市的报时工具。但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北岸不远的钟鼓楼却在一般报时之外,具有难得的美学意义。钟鼓楼的建筑本身十分雄伟高大,从前海望去,鼓楼与钟楼一前一后,仿佛什刹海的守护神。两座建筑及倒影与沿岸的树木、湖中的荷花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雨雪阴晴,鼓楼都是这幅图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钟鼓楼已经具有了灵性,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不可想象没有钟鼓楼的什刹海是什么样子。一直生活在什刹海地区的古建筑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言:“没有鼓楼,我睡不着觉了。”除了视觉上的美感,钟鼓楼夜间还给人们一种听觉的享受。古时晚7时打“定更鼓”,早5时敲“亮更鼓”。其间二更、三更、四更也都要打鼓,每次都要击打两遍。所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两通鼓加起来共一百单八下。那种仿佛来自历史和传统的声音,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自1271年钟鼓楼建成起,钟鼓声便陪伴着古都走过了七百余年的岁月。李东阳在600年前还曾留下记载:“月黑行人断,高楼钟漏稀”,为我们留下了真切的记录。由于社会的变迁,晨钟暮鼓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对于生活在计算机时代的人们来说,钟鼓楼的报时功能显得不必要了。但若从文化意义上看,在重大传统节日时重新敲响钟鼓,让人们回忆它们的发展史,也是很有意义的。2001年12月31日夜,鼓楼的鼓声重又响起,这是1924年鼓楼停止报时后再次发声。此前于1990年除夕夜,钟楼大钟也曾在静寂66年后再次敲响。

作为北京历史最久远传统之一的钟鼓声和鸣,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应该让它传承下去。报时已不重要,文化是其意义。作为城市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谯楼更鼓会给北京增光添彩。

柳堤春晓

今之前海荷花市场,原为南北狭长之河堤。堤东即为什刹前海,堤西原为西小海,亦称西小池。西小海水面约为前海的六分之一,曾为一片活水稻田。该堤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米。堤上散植垂柳、立柳,间有山桃、山杏诸春花。春风吹绿了长堤,在晨光微熹的映照下,浓艳的桃花、杏花点缀在一片翠绿的柳荫之中,小鸟在枝间鸣啭,周边一派静谧。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仍有数十株老柳。每到初春,老树新苗,花红叶绿,一派盎然春意,实为城内一处胜景。这道长堤明代应该是没有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地图上也没有。大约乾隆晚期出现了长堤,有说是和珅所修,还曾被称为“和堤”或“和公堤”。道光年间举人喻怀信曾有词《满庭芳·周荀梅叔树十刹海酒楼赏荷》提到此堤:“银蟾上,修堤漫步。葵扇卸宵凉。”与他同时期为民冤难救而自刎的嘉定知县刘履芬也在写什刹海观荷的词中有“大堤飞絮”之语,清末军机大臣张之洞也有“踏尽沙堤高柳荫”的诗句。20世纪50年代西小海被填,改建游泳池,继而建立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这里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固然难得,但从生态环境与园林景观角度看,西小海的消失无疑使北京城失去了一处最美最有特色的景观。20世纪90年代恢复荷花市场,绿化也有所建树,但只是部分恢复了荷花市场的功能,其园林审美价值还有待研究。

湖心赏月

什刹海前海中间有一近圆形孤屿,其上原有木亭一座,亭周高柳数株。每当秋夕,圆月当头,文人雅士携酒登临,将小舟系于屿侧,饮酒赋诗,水中月影凌波荡漾,极有雅趣。有一些谈论“西涯八景”的文章以为此景位置在积水潭汇通祠或西海湖心之船上,疑为不确。一是“西涯”,从李东阳和法式善等先贤的着述看,皆指前海兼及后海,未涉及西海。二是八景中其他七处实景与借景亦皆在前海兼及后海,西海似不在古人认为的西涯之内。姑记之,尚待考证。

白塔晴云

有人以为白塔晴云和景山松雪与什刹海无关,这是需要解释清楚的。

北海白塔和景山都距什刹海很近,站在什刹海湖边、万宁桥上,或者从自家南窗中均可饱览白塔晴云和景山松雪的景致。说景山和白塔是什刹海的背景亦可,说远景与近景融为一体也无妨,这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是常见的借景手法。银锭观山的山,其实也并不在什刹海景区之内,那是远在数十里处的西山,作为园林艺术,是借来一用的。透明而略显虚幻的西山,仿佛飘浮在后海宽阔水面远端,唯其如此,才显出古人对自然因素高超的运用组合手段。清同治三年举人羊复礼有词《百字令·月夜十刹海观荷》:“凉蟾飞白,看绿荷万顷,风来香满。隐约云横琼岛碧,半是广寒宫殿。”他在月下还能看到隐约的琼岛和金代所建的广寒宫殿。同治朝进士宝廷《伏日大雨芷亭道士招饮净业湖酒楼观荷,醉后偶成》中有句云:“琼岛空蒙不可攀……几点烟迷湖外树,一痕塔认雨中山。明朝莫管家无米,好景难抛忍遽还。”他在雨中也能看到空蒙的琼岛,认出雨中的白塔。美景让他忘却了家居的艰难,久久不忍离去。光绪年间进士李慈铭词中写道:

展帘前,翠云千顷,田田荷叶飞舞。

凤城西袌盈盈水,临水楼台无数。

天际路。看百道红墙,遍锁宫中树。

笙歌散去,只玉辇苔封,锦帆尘歇,倾尽掌盘路。

凌波近,绰约琼华岛屿。

景山撩乱雅语。

妆台莫话辽金事,一霎夕阳红过。

能几度。

待拥楫人来,同向花间住。

阑干倚处。

指夹岸垂杨,苍烟忽断,飞渡夜池鹭。

这首视角远近变换、情景交融的词可称作描写白塔晴云景致的全景式图画。

景山松雪

景山是北京内城的制高点。景山距鼓楼,不过1000米。从万宁桥看景山则更近。景与景之间互相照应,是典型的对景手法。深入什刹海纵深的游人,于水岸花树间回首,亦可看到远处高耸的景山,是巧妙的借景。

清顺治时,景山之上新建了五座亭子,站在什刹海可见亭与山组成的优美轮廓。这一带的碧树红墙,与琼岛白塔共同调动起人们天上宫阙般的美丽想象。到了冬季下雪时,满山的松柏似搭起篷架,为景山披上绿白相间的衣裳,肃穆而壮观。

响闸烟云

响闸位置在今柳荫街南口之东,什刹海体校的西北角。这里原为月牙河(亦称月河、玉河、御河等)入前海(后为西小海)处。今之前海西街东西向路段和南北方向的柳荫街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月河,至今路下依然有暗沟。月牙河东西两侧原有李广桥南街和李广桥西街,均为南北向,现已合为柳荫街。月牙河是明朝中叶为了保证皇城内“太液池”(北海、中海、南海)水位稳定而开凿的,源头在西海东南角,水经德胜桥,不入后海而顺后海之南侧东流,然后南转,从羊房胡同东口的李广桥下流过,顺李广桥南街西侧河道沿恭王府西垣南行东转,沿途计有七座连接两岸的桥,过恭王府南门后经三座桥(亦称三转桥、月桥等)到达响闸。月牙河和响闸的作用是在水源紧张时绕过后海、前海,优先保证宫廷所在前三海的用水,水源充足时则提闸向东流入什刹海前海。

明朝廷的这一举措,虽为自身享受之举,却无意间形成一处美景、两处奇观。美景是为西涯晚晴(见后文),奇观一是响闸烟云,说的是每当上游水源充足时节,水从响闸喷涌而下,顿时水雾蒸腾,平时淙淙潺潺的水声,变成震耳欲聋的轰鸣;奇观二是水迅速从前海经银锭桥流向西北方的后海,又形成了银锭观山水倒流之奇妙景观。李东阳《响闸》诗曰:

“春涛夜忽至,汩汩溪流满”,说的就是上游来水响闸将要放水的情景。

明代崇祯朝进士高珩入清后官至刑部侍郎,写有《浴响闸》一诗“夕阳携手浴平流,响闸滩西狎白鸥。此乐莫令朝贵觉,恐争林壑贱公侯。”人们可以跳入前海水中去享受“御河”的至清河水,而响闸以西还有不少水鸟可以逗着玩。可见响闸一带风光是多么迷人有趣。清嘉庆年间进士潘挹奎有《响闸》诗写道:“沿堤玩花木,直到月桥东。逸响三霄近,流泉四面通。”形象地记述了响闸的巨大声响和水流的充足。顺治朝进士、官至侍读的施润章也曾有《集响闸》诗:“登临莫引江湖兴,杨柳河边似故乡。”记的是在响闸的集会,从另一个侧面写的是响闸一带优美环境及引发的思乡之情。

西涯晚晴

月牙河两岸杨柳树很多,李广桥附近被称为杨柳湾。李东阳有诗《杨柳湾》:“沙崩树根出,细路萦如栈。垂柳隔疏帘,人家住西岸。”足见那时这一带是野趣盎然的。据清嘉庆道光年间人杨掌生《京尘杂录》记述,“后门外李广桥一带明湖滉漾,大似江南水国,每过其地,辄令人起秋风莼鲈之思……盛夏入其中,一望芰荷芦荻,间与凫鹥鸥鹭,上下浮沉,熏风媵凉,心清香妙,恍如置身海上三神山”。其时李广桥以北的河道是相当宽的,俨如湖泊,与后海之间则只有一堤之隔,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水鸟翔集是水生植物和水鸟休憩生息的好场所。按照法式善《存素堂文集》的说法,“煤厂为李西涯故居,西则李广桥”。显然李东阳故居是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仙境中了,难怪这位文正公爱西涯爱得如醉如痴。清嘉庆间进士潘挹奎有《西涯》诗:

月桥曲如月,三折到横塘。

树里天皆绿,花间水亦香。

平泉余相业,古寺鉴湖光,

海印门前去,烟波极目望。

描写的还是西涯,一个环境极佳的所在。花、树、水、桥,李东阳的故居,临水的古寺,一派湖光、满天皆绿,极目远望,令人陶醉。法式善曾居今松树街一带,他描写什刹海的诗作甚多,其中《西涯秋晚》诗曰:

来看月桥月,行到西涯西。

荷叶露穿破,酒旗风送低。

数行秋雁影,一道白沙堤。

移竹谁家寺,重来认雪泥。

这是秋天的晚上诗人在西涯一带徜徉时所吟就。沙堤、残荷、朗月、秋雁,这是熙熙攘攘的京城吗?要知道,咫尺之隔就是闹市啊!一幅多么安静、又富于野趣的秋景图画。清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吴嵩梁有一首长诗《十六日雨霁,夜出三转桥踏月观荷,至十刹海浩歌达晓而归》,可谓西涯晚晴美景的写实之作:

日坐树根看月出,凉荫一塌销百忧。

今宵雨霁月可踏,汗漫遂为终夜游。

十刹海边几僧寺,三转桥边多酒楼。

酒人已散寺门闭,湖月渐生昏霭生。

水天一绿皆无岸,荷芰四围中有舟。

大叶翻盖露频泻,高花敛房烟更幽。

悟来忽堕众香国,佳处自画胸中秋。

风篷不许纵孤棹,野步直欲穷沧州。

北斗动摇树深处,西山灭没云尽头。

此时天地极空阔,旷观人海真浮沤。

荷花以外只明月,闲身唯我偕白鸥。

逝者无穷驶于水,达哉所愿埋兹邱。

行听街鼓漏将尽,归扣园扉吟未休。

诗成持寄石谿馆,此乐长安非易求。

西涯八景是什刹海大园林的代表性景观,随着历史的发展,多数美景已经不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完全无法继承古人的文化遗产。青山在、绿水存。有可能恢复的我们应争取恢复,已无恢复可能的我们还可以参考古人先贤对自然的感受及对意境的追求而创造新的景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保护、利用、建设、管理好什刹海得到当世人的认可和赞誉,是园林规划、建造、管理者的责任与追求。

四、历史名园

在什刹海的周边,有过很多历史名园,《什刹海志》中对此做过相当记述。

此外还有绚春园、葡园、金氏园、鲍丹亭园等记载,因属个别资料,此处暂不取。清代王府皆有花园,此表中仅选列其中几处。

北京是皇家园林的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

北京聚集了大量的王公权贵、文人雅士及富商豪贾,因此虽然从自然气候等方面发展私家园林的条件不及南方,但作为园林鉴赏主体的人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自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后的元明清各代,北京的私家园林就在全国的私家园林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什刹海一带,因为拥有大片水面,吸引了建园者的目光。《帝京景物略》记载:“沿水而刹者,墅者、亭者,因水也。水亦因之。梵各钟磬,亭墅各声歌,而致乃在遥见遥闻,隔水相赏。立净业寺门,目存水南。坐太师圃、晾马厂、镜园、莲花庵、刘茂才园,目存水北。东望之,方园也,宜夕。西望之,漫园、湜园、杨园、王园也,望西山,宜朝。深深之太平庵、虾菜亭、莲花社,远远之金刚寺、兴德寺,或辞众眺,或谢群游矣。”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书法史论丛稿

    书法史论丛稿

    本书内容包括:里耶秦简文字书法论略、汉字行款渊源说、唐碑与“铭石书”的传承、颜真卿研究、徐浩研究、释怀仁《集王圣教序》等。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乡村之旅

    乡村之旅

    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息的地方。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代的村落建筑、真实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
热门推荐
  • 自闭大佬又炸毛了

    自闭大佬又炸毛了

    【爽文+宠文,1V1,女强男强】“冥王,帝君在城门吊了七天了!”“他认错了没。”“没有,帝君说等他做了吊死鬼就能娶你了。”“……艹!谁要嫁给吊死鬼!来人,现在就随我去把天界炸了!”她费尽心思要坐上冥王之位,不料破坏了帝君的命定姻缘,被拖入他的转世劫难中,投生成了一只猪崽子!扫人颜面犹如杀人父母,此仇不报无颜回冥界!谁知,他竟甘愿为她一人抛弃神格,自愿堕入魔道,只为她能逍遥各界,颠覆天下。……人间一世,是他的命劫也是情劫,更是他蓄谋已久的捉鬼游戏,等着她自投罗网……
  • 江门归

    江门归

    她本是一个胸无大志,只想嫁人生子的小女子,却偏偏走上一条振兴家族,传承医术的不归路。儿女情长,家族仇恨,朝堂之争。看她纤纤弱质女子,如何保全江氏一族,凭着一手医术驰骋一生。
  •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一个与地球有着平行时空的世界,天上为神界,居住着性格迥异的天神;地上为众生界,由人类和兽人分占白天和黑夜,各自在属于其的时间内活动,不得越界。匡原徽,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一次时空的错乱,使他突然来到了这个怪异的世界。于是平衡被打破,冰封的命运之河重新开始流淌,千万年前的回忆逐渐被想起,沉睡的神秘在慢慢睁开它的双眼。天神、人类、兽人、接踵而来的匪夷所思的事件交错在一起,匡原徽的到来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他的身边究竟是敌还是友,未来等待他的还会有什么,一切都还是未知。
  • 上吉

    上吉

    粉丝群:237408156敲门砖:任一人物谢三姑娘上一世活得不顺如意,重活一世,一体双魂,她却失了上一世的记忆。这一世,记忆能不能够找回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在身边!降魔伏妖,匡扶正道,只为了守护爱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小剧场:听说谢三姑娘素有才情,不知可真?某人不敢看她,只低下头问了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夫君,你说呢?谢云锦眨着眼睛,细细打量着某人。不敢说,不敢说......
  • 聊斋之剑仙

    聊斋之剑仙

    飞剑之道,一曰诚,二曰信,三曰唯微唯精。飞剑有三斩,一斩贪,二斩嗔,三斩痴。一为术,二为法,三为体道法自然。既为道,又为体,道体两用,性命双修。剑仙交流群号:652829486
  • 天妇罗的仆人

    天妇罗的仆人

    《天妇罗的仆人》是日本“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对自己60年天妇罗职人生涯的总结,名为天妇罗,但其实远超料理的范畴。从做菜的初心和根本出发,早乙女哲哉将自己数十年在料理台上领悟的人生道理一并倾泻而出。一流的厨艺指的到底是什么?能够成为巨匠到底要掌握哪些技能?什么才能称得上是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额外收录早乙女哲哉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对谈,两大顶级“料理之神”共同展现匠人精神的塑成。“人们总是认为能瞬间实现的事情才叫做梦想,但那些东西其实什么也不是。只有每日每夜的积累才是促使梦想实现的源泉。”摘掉“料理之神”的光环,早乙女哲哉讲述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不仅是对事业,更是对生存之道的总结和想法。
  • 晚来风袭

    晚来风袭

    男友进传销?网络黑暴力?寝室宫心计?等等,一定是自己打开方式不对!宋晚深深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剧本,面对如此麻辣鲜香的大学生活,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也不能忍呀!好在还有一个文武双修的大神,只可惜天赋技能是毒舌,安安静静当个美男子不好吗?且看她如何破关斩将,收获大神芳心。大神:呵呵,你开心就好。本文轻松扯淡,温馨腹黑!
  • 醉卧夫君怀

    醉卧夫君怀

    作为将军府的“小公子”,迟清表示她还是对秀气的少年情有独衷,姑娘家家的太矫情,她无福消受。京中若有人出行之处大街小巷无一名男子,那非迟家小公子莫属。可哪天迟清得罪了京中那位惊才绝艳,云淡风清的颜府世子颜泫,本以为日后要乖乖做人,结果——“本世子突然发现小公子秀色可餐,要不我们试试?”颜泫目光清明,伸手想扯迟清的衣带。迟清愣住,只是颜泫那张脸实在引人犯罪,要不睡了?后来。某小公子半夜偷偷的整理行礼想逃出京都,被某世子抓到……迟小公子表示:她喜欢好看的没错,但颜泫她真的无福消受,她错了。京中百姓更是把颜泫吹上了天——颜世子以自己的清白救了京中所有男子,真是高风亮节……
  • XO学院

    XO学院

    凌若欢,平凡的高中生,逼近高考,在好闺蜜伊洛馨的帮助下考上世界顶尖大学“XO学院”。EXO,“XO学院”十二校草。当凌若欢遇见EXO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

    吕多多历经坎坷,尝尽酸楚,她始终坚信,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把自己视若珍宝。赵宁肃玩世不恭,历尽繁花,他没有料到,世上会有这么一个人,会让他疼入心坎。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你的命中注定,坚持,你会遇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