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44

第44章 三海园林(3)

(一)元代园林

北京私家园林自元明清以来见于文献者日益增多,现存者多为清代园林。什刹海畔也有不少名园,如上表提到的万春园、望湖亭、望海楼、飞宇楼、临锦堂等,其中临锦堂是元初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据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临锦堂记》所述,临锦堂为幕府从事刘公子所筑,该园内:“竹树葱茜,行布棋列,嘉花珍果,灵峰玉湖”。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考证,临锦堂“当在今积水潭之南岸以西”。今人对临锦堂的地点虽有不同意见,但《日下旧闻考》应该是比较权威的。

元代的园林可能是受到蒙古族游牧习俗的影响,虽为私家园林,却不封闭,而向社会开放。这是一个显着的特点。当时的园林往往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最典型的例子是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岸火神庙北的万春园。元代官至翰林院直学士的宋褧《同年会》一诗有“临水亭台似曲江,同年人物宴华堂”之句。在自注中作者提到“泰定元年甲子登第,三月十三日崇天门唱名,四月二十六日帝赐恩荣宴,四月二十九日同年会于海岸之万春园……”据《渌水亭杂识》载:“元时海子岸有万春园,进士登第恩荣宴后,会同年于此,宋显夫诗所云临水亭台似曲江也,今失所在。”《日下旧闻考》则明确说:“万春园久废,以其地考之,当近火神庙后亭云”。

(二)明代园林

什刹海周边私家园林在明代曾极一时之盛。

定国公园 始建于明代,是环什刹海园林别墅中最先构筑的园林。朱元璋时的开国功臣、兵马大元帅徐达率领明军攻占元大都,民间传说什刹海畔的定国公园是徐达的寓所。实际定国公园是在徐达死后才出现的,但它确与徐达后人有关,因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棣。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徐达的幼子徐增寿因助朱棣被建文帝朱允炆所杀,朱棣做了皇帝后追封他为定国公。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袭封定国公,其府邸所在街道被称为定府大街,清代称定府楼街,民国改为定阜大街,即今天的定阜街。朱棣恩赐徐景昌在积水潭德胜桥西侧建私家园林。

积水潭岸边,明初建的园子很多,定国公园是最早的一个。该园并不追求奢华,而讲求自然古朴。园子只是土墙土池,里面也并无楼阁亭台,连树木也十分随意地生长,并不刻意去搭配与排列。进门处是三间老屋,挂着“太师圃”的牌子,除了这三个字,院内门上没有匾额、柱上没有楹联、墙壁上也没有题诗。转向西北,院内有几株“岁久繁柯、阴遂满院”的垂柳高槐,还有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塘,对岸是几块“乱而卧”的石头。

看着园墙上长着的青苔,仿佛置身于山涧,忘记是在人家的私园里。在野塘北面,还有几间掩映在芦苇丛中的临湖的屋子。为了挡住生长旺盛、到处蔓延的芦苇,还砌了矮墙。这几间屋子荒芜得就像山里的房子。西面临湖处建了观湖的水榭,湖边的老柳树却不顾人们观湖的愿望并不让出视线,所以在水榭上也就看不全湖景了。保持老柳树的原样,可以想见主人是如何尊重自然,而从美学意义上看,这恰恰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是高明的手法。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对此作了记载,他们评价道:

“故朴莫先定园者”,“实则有思致文理者为之。”就是说,园主是真正有思想内涵,懂得文理境界的人。当时,在定国公园“左右多新亭馆”,“盖他园,花树故故为容,亭台意特特在湖者,不免佻达矣。”看来刘侗、于奕正对刻意雕琢的园林也是不以为然的,还是自然最可贵,境界价弥高。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着名的《日下旧闻考》也记述了定国公园的格局与美丽:

“从德胜桥下右折而入,额曰太师圃。前一堂,堂后纡折,至一沼地,颇疎旷。沼内翠盖,丹英错杂如织。沼北广榭,后拥全湖。高城如带,庭有垂杨,袅袅拂地,婆娑可翫。堂左右书室,西筑高台,耸出树杪,眺望最逺,滨湖园为第一。”贺世寿、余廷吉、张学增等很多诗人都留下了吟咏定国公园的诗篇,其中吴惟英《社集定国公园》把该园的景致写得淋漓尽致:

城西喧未去,辄得此园林。

柳碧午亭暗,荷香暑坐深。

莺堤通比岸,雉堞隔高岑。

荒落澄湖曲,尘飞了不侵。

漫园 在太师圃东北方向,今西海(积水潭)东,有明万历年间进士米仲绍(万钟)所建之漫园。米氏喜园林之胜,一生建有三园,除什刹海旁的漫园,还在其他地方建了湛园、勺园,皆依湖而建。他在漫园中建有一幢三层高的楼阁,登临可饱览全湖景色,眺望秀色西山。他经常邀集友人在阁中聚会赋诗,是当时着名的文人雅集场所。米氏自赋诗曰:“纪胜无劳出郭舆,卧游眺听日堪书。岚冲石发萦山带,梵挟松弦韵木鱼。狎立风烟俱老大,惯听鸥鸟独迂疏。偶从图画新摹得,疑向江乡乍卜居。”米万钟,关中人,寄籍北京,官至江西按察使,期间因严厉惩办腐败官员,得罪权奸宦官魏忠贤,被罢官。退隐后,寄情园林,收集奇石,并以书画自娱。

镜园 位于积水潭南岸,为明末举人刘伯世所建。入园有三间正厅,厅周广植杨柳,有曲径直抵湖边。园内筑一高台,可于台上饮酒赋诗,眺看湖光如镜的积水潭。“已与尘嚣割”,“但觉坐来幽”,“盘桓仍此地,忽讶入林深”。于诗中可见又是一处无缘入世,退隐山林,保全性命于乱世的场所。

刘茂才园 园址约在德胜桥西侧偏北处,园门朝西,是南北狭长的一处小园,与镜园建制大抵相同。园中同样是北房三间,园中亦有一高台,从小径登台观景。园南有小莲花池,园北有小轩两间为读书处。在当时以突出野趣,粗放造园的取法中,算得上是比较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了。

英国公新园 园约在银锭桥南今金丝套一带。明末崇祯六年,英国公张维贤坐冰床从前海穿银锭桥,面对广阔的后海,欣赏着青葱的古木,一座座幽静的寺庙禅林,心旷神怡,于是购得观音庵中的一个小庭院建园。

园中仅有“一亭、一轩、一台”。这个园子的特色,在于选址极佳:东面有稻田,入夏一派江南风光,秋冬一派金黄,色彩浓丽绚烂;西望则西山暮霭苍茫尽收眼底,南瞻是金碧辉煌的重楼高阁,巍峨宫阙;北侧穿过缥缈的烟树,仰望钟鼓楼,可聆听暮鼓晨钟的悠长音响。从此园,我们可以意会古人选址相地造园的高明理念。

综上所述,明代什刹海的私家园林,多为致仕文人的别墅,是文人诗酒雅集的场所。园主大多借什刹海自然风光之景,闹中取静,注重天人合一,少人工雕饰,少刻意设计。

(三)清代园林

清代什刹海沿岸有众多王公府邸,如恭亲王府、庆亲王府、醇亲王府(摄政王府)、阿拉善王府、棍贝子府、载涛贝勒府等十余处之多。每府都有着精美的园林,虽说府邸园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家园林(因为这类园林的主人并非全以私人之力构筑园林,而是以朝廷恩赐或世袭为前提,规模远大于私家园林,园林的设计要顾及官场禁忌,且不似纯私家园林更能体现园主情操追求和文人志趣),但毕竟园林的设计构思是由园主完成的,其使用也属私人性质,故还是把它们列入私家园林中来叙述。这里仅举恭王府花园和醇亲王府花园简记之。

恭王府花园 又名萃锦园 园在府邸北部,花园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园门为欧式风格,额曰“静含太古”,额阴题“秀挹恒春”,字体端庄典雅,未署款,似为园主恭亲王奕所书。入门迎面耸立一座高五米的独景太湖石,名“独乐峰”。巨石后为一蝙蝠形小湖,名“蝠池”。池上建小桥,名“渡鹤桥”。水池北是一座五开间正厅,名“安善堂”,为府主宴饮宾客的地方。其东配房名“明道斋”,西为“棣华轩”。堂后建有一长方形水池,池后一座体量巨大,做工精良的叠石假山,名“滴翠岩”。山为中空,内有人可穿行的洞道,名“秘云洞”,洞中嵌康熙皇帝御笔福字碑。

沿山侧蜿蜒小路拾级而上为一邀月台,是全园制高点,为登高赏月之所。

台之正北设一敞厅,名“绿天小隐”,厅两侧有爬廊通向东西配房。中轴线最北侧为“养云精舍”,抱厦五间,因房顶呈蝙蝠状,又称“蝠厅”。沿园门内独乐峰向东至流杯亭,亭南为一土山,山上丁香繁茂,与坡下桃花相互辉映,每至春季缤纷馥郁,犹如白雪烘霞,题景名“吟香醉月”。园之东南有两石山对峙,中有曲折小路,题“曲径通幽”。园之东路为一垂花门,门侧对称植四株龙爪槐,名“垂青樾”。入垂花门,有东西房各三间,西为“明道堂”,东为“香雪坞”。院北即大戏楼,戏楼为三卷勾连搭式,楼周有转廊相通。楼内彩画为藤萝,别具一格。戏楼北隔石山为一封闭小院,园内植青桐七株,格调清幽高雅,名“桐香书屋”。园正门外西侧筑一座精致肃穆的龙王庙,庙前有水井一口。再西迎面一段城墙,名“榆关”。墙设券洞门,门内右侧土石山上有海棠花瓣形阁亭一座,名“妙香亭”。左侧西房三间为读书处,名“益智斋”。洞门正北为一方形大池,池心设敞厅,名“诗画舫”,又名“观鱼台”。舫与东西两岸有船桥相通,为垂钓之处。池北有五间高轩,名“澄怀撷秀”。因院内广植西府海棠,又名“海棠轩”。此外池西侧尚有“吟青霭”、“松风水月”、“浣云居”等多处景观。

恭王府萃锦园在布局、造景、建筑风格、植物配植、意境创造、品题点景等诸多方面都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气势、面积方面虽比不上皇家园林,但远超于苏州、无锡等地的江南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从布局上实现了“山立宾主、水注往来”,“山要回抱,水要潆洄”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设计构思。在地域有限(2.8公顷)的空间里,以高大的主体建筑突出出来,雄视全园,中心引领,不至成一盘散沙,将山、水、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天然图画,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极高境界。萃锦园众多景点的题咏命名,精妙绝伦并富有书卷气,也是这个园子的一大特色。造园如作诗文,总要抒发一种情感,表达一种理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家多以景寓情,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园林艺术本身是客观表现,不能直抒胸臆,而画龙点睛的题咏、匾额、楹联、石刻,正是人的情感在客观景物上的直接体现,在耐人寻味的同时,也精确地表达了园林艺术中的高超意境。

醇亲王府花园(摄政王府花园) 位于后海北沿44号,王府曾为“潜龙邸”,府主载沣成为摄政王,其府其人在历史上影响重大而深远。醇亲王府花园,址在醇亲王府的西侧,临湖本无门。园门原来开在府西之墙垣上,为正门三间。进园,迎面是一座戴石土山,作为屏障,以避免一览无余,亦为曲径通幽之法。循山口过去,豁然开朗,便是一片池沼,山石驳岸,十分考究。水石荷蒲杂陈,婷婷袅袅,过竹林沿青石板甬路,是一座方亭,南北连有游廊。南行又是一座土山,山上建扇形小轩一座,上有老醇亲王奕题额“箑亭”。登亭南望可饱览后海浩渺湖光。从箑亭沿长廊北行,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的小亭。据生长在此园中的溥任先生推断,这便是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大会宾客,饮酒赋诗的渌水亭旧址。纳兰性德被国学大师王国维推为南唐后主李煜之后的第一词人,着有《渌水亭杂识》和《纳兰词》。纳兰性德聚集康熙时天下诸多文人名士,经常在渌水亭一起吟诗填词,为文坛一时之盛事。明珠府在之后的乾隆五十四年被赐予成亲王永瑆,为感念乾隆皇帝允许他引玉泉水入园而在渌水亭原址建了新的亭子,名“恩波亭”。亭西为东西长、南北短的湖,湖之正北为正厅“濠梁乐趣”,背面即为戏台。与戏台相对,建有五间正房,作为宴饮宾客和听戏所用之“乐寿堂”。乐寿堂北为一封闭大四合院,主建筑题“畅襟斋”,有东西配房,东配房三间曰“观花室”,西配房曰“听鹂轩”。湖之正南建南楼一座,原为读书处。南楼后仍为蜿蜒起伏的戴石土山。沿山路西行土阜之上建有“听雨坞”,这个园子的特点是园之中轴线由几组建筑贯穿,全园有土石环绕,山下湖溪相连,于断续中可看出山有脉、水有源。园林建筑式样别致,品题典雅,比之恭王府萃锦园更显紧凑精巧,别有特色。

光绪三十年(1904年),醇王府曾邀画家常印为这个花园写生作画,他绘出的一组画,是西花园的八个景点,分别题为:罨画初春、南楼赏荷、悠然远眺、恩波冬晓、小峰旭日、霏云消夏、五峰金秋、畅襟赏雪。

他在每幅画的下方分别题记说明。

罨画初春

罨画者轩名,在园之西隅。丽景初回,桃红柳绿,于其中读古书、咏新诗,有深味焉。

南楼赏荷

此园中第一佳胜,前临池而后倚山,树木葱茏而荷莲馥郁。三庚之时,隔栏一望,能使人涤尘虑、怡性情、真清凉界也。

悠然远眺

悠然亭子居南楼之东,因其上下望琼岛景山如在目前,是以名。

秋晓登临,寒霜料峭,墙外清波十亩,豁人胸臆,足以为之发长啸也。

恩波冬晓

斯亭临池水之东,满园景物皆能一览无余。更宜值飞英初止,红日将出,园内雪光融融,连及门外冰湖,墙头玉岭,曙色同明,寒辉互映,使人如在山阳道上应接不暇者。

同类推荐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章嘉国师论中观

    章嘉国师论中观

    白玛旺杰青海省贵南县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文专业,留校任教,授西藏佛教、历史、文化等多门课程。1998年初到美国加州柏克莱攻读博士学位,现与家人定居北加州,从事西藏佛教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热门推荐
  • 修仙大侦探

    修仙大侦探

    末世大劫,马楠莫名其妙地来到了新世界。凭借自己还算可以的头脑,破解了一桩又一桩仙界重案,声名斐然!然而,面对新世界的种种,以及旧世界的瓜葛,马楠将何去何从?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 这个世界没有鬼

    这个世界没有鬼

    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陈超,自从在自己家里看到那个美得让人颤抖的女子,从此进入了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世界。僵尸?恶鬼?茅山道士?陈超有些疑惑的抬起头问:这些都是啥?
  • 多大仇情

    多大仇情

    走过的路,看过的故事,喝过的酒,我们都围绕一个字,那就是情。究竟要成长到什么地步,才可以去恨,才可以去爱。多大仇情?我想应该就是我爱上你之后的那段时光。
  • 爱在异次元:刁蛮萌妻耍大牌

    爱在异次元:刁蛮萌妻耍大牌

    一个是出身寒门微不足道的凌妙欢,一个是上流社会的高冷总裁上官宇。上官宇从小就被父亲送去米兰读书,24岁那年上官宇回国正式和从未见过面的凌妙欢结为夫妻。其缘由,就是为那该死的娃娃亲。冷面冰山的总裁遇到了刁蛮呆萌的萌妻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且看凌妙欢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斩获高冷总裁心~
  • 一梦引弦

    一梦引弦

    为她的一举一动充满各种情绪,后因她的沥生石开始燃烧,不得不将她送往至阳之人身旁,将她的记忆封印,让她忘记他与她一切的一切。只为护她平安,宁愿自己一个人受思念之苦,也不愿让她有一丝伤害
  • 灵异记

    灵异记

    我叫林小江,原是一个无神论者,可是经过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的信念被粉碎了。纸扎成灵,猛鬼导游……一切的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直到我换了一个身份,这些事情却依旧伴随着。因为在一切的背后,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驱使着……
  • 弱爱

    弱爱

    她爱他,终因放不下而回来,但他的身边却已有了新娘!他爱她,陪在她身边7年,只愿让她发现她的好,但她的目光却一直追随着他人,他怒,小丫头真不上道,放着嘴边这么好的肉不吃,去肖想别家的,嘿嘿,看大灰狼如何把小白兔给拐回家!
  • 点火人

    点火人

    人近中年的苦逼现代人陈界,意外成为点火人,从此走上了习灯法,寻灯火,立灯碑的不归路。“我是陈界,我为自己代言~”
  • 婴佣的上品生活

    婴佣的上品生活

    十年前的偶遇,她叫他“鸾哥哥”,可他却对她视为无物,公然将别的女人搂回家。可她在不知不觉中竟对这样一个霸道又无理的男人产生了异样的情感,只盼望他说一句“我爱你”,她便誓死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