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85500000023

第23章 模式与报纸战略(4)

但是很快,这个位置又被《北京晚报》夺了回去。《北京青年报》的问题是没有把自己的区隔和策略强有力地执行并坚持。当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时候,它往往忘记了自己取得成功的方法,而是急于扩大自己的人群,试图针对更多的人,这样它很快又回到了自己的老路上。《北京青年报》当时的主编在网络上告诉网友,《北京青年报》还要向全国扩张和发行,你觉得有意义吗?如果有,也只是对于北青的竞争对手而言。

《北京青年报》不应该像某些评论家说的那样在广告价值和读者价值之间徘徊,难道这二者不是一体的吗?《北京青年报》应该强化自己的区隔,服务最活跃的精英人群,并在这个人群中做到绝对领先,这才是康庄大道。

《北京晨报》竞争战略分析

发行区域:北京市

特点:新闻快餐

1998年创刊的《北京晨报》似乎很轻易地就在北京报业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份报纸的特点概括为:在出版上突出一个“早”字,内容上注重一个“全”字。由于是早报、信息快餐、版面轻快简洁,适合生活节奏加快的都市人在早晨翻阅,而在实际上又避开了《北京晚报》,在内容上与《北京青年报》形成了区隔。它不怕《北京青年报》的厚、沉,越厚越沉它就越有优势——很少有人愿意在早晨读一份《北京青年报》,所以《北京晨报》初期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有些专家所说的报业市场的竞争太弱,而是成功的区隔。

《京华时报》的到来,让《北京晨报》独享早报市场的算盘落空。《京华时报》打的旗号同样是信息快餐,直接挑战《北京晨报》。这对于《北京晨报》来说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但是,从长期发展和战略的角度看,《京华时报》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北京晨报》与《京华时报》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早报市场的培养和扩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北京晨报》应该调整自己的策略,一方面,强化自己的报纸内容对早间阅读人群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和拓展早报市场类别空间。

把球打到场外去,放开眼界,去和场外的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早报甚至应该联合《京华时报》争夺的是《北京晚报》的人群,而不是把自己的目光盯在《京华时报》身上。《北京晨报》的策略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北京娱乐信报》竞争战略分析

发行区域:北京市

特点:娱乐化

《北京娱乐信报》前身是有近二十年历史的《戏剧电影报》。或许这份报纸背后的两位人物决定了这份报纸的定位:一位是家喻户晓的娱乐圈名人姜昆,另一位是原《北京青年报》的主帅、资深报人崔恩卿。娱乐与新闻的结合,形成了《北京娱乐信报》今天的定位:一张以娱乐为特色的新闻纸。

这个特定的背景和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北京娱乐信报》在报纸林立的北京报业占据一席之地。

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北京娱乐信报》的资本投入几乎可以算是最少的,这种情况下展开大而全的竞争无异于自杀。幸好《北京娱乐信报》没有这样做,而是“在无人的地方”展开自己的战争。

《北京娱乐信报》的强势在于什么地方?娱乐新闻。《北京娱乐信报》在娱乐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在娱乐新闻报道记者总量上也有意识地加强,使得对娱乐新闻的捕捉更快,戏剧电影周刊相当受读者的喜爱,这也是显示娱乐新闻的特色之一。读者对《北京娱乐信报》的评价是:比较好看。这个简单的评价对《北京娱乐信报》极有价值。

但是不好的兆头已经出现了,《北京娱乐信报》已经开始宣传自己是主流媒体,要打造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了,难道不是有些滑稽吗?

事实就是如此。在营销中你的宣传和你的生意是两回事情,高露洁牙膏以“防蛀”的定位建立起了自己在牙膏市场上第一的位置,但是如果我们分析高露洁的消费者会发现,它们中间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为了“防蛀”而购买这个牙膏。调查发现购买《女友》的读者相当一部分都不是女性,难道要把这本杂志改名叫做《朋友》吗?

《北京娱乐信报》应该保持自己的娱乐特色,老实说,《北京娱乐信报》的发展方向就是办一份中国的《太阳报》,在北京乃至中国的报业独树一帜。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北京娱乐信报》真正有影响力的报道也正是那些诸如“英超球员强奸少女”一类的八卦。这才是《北京娱乐信报》真正的强势所在。

《京华时报》竞争战略分析

发行区域:北京市

口号:北京人的都市报

特点:内容新闻化

2001年5月,由北大文化发展集团出资5000万元和中国第一大党报《人民日报》联合创办的《京华时报》创刊,并以5000万元首批启动资金进入北京报业市场。有评论说《京华时报》抬高了资本进入报业的门槛。

《京华时报》在上市前后造足了声势。北京的户外广告、地铁广告、电台广播一直在播放其定位——“北京人的都市报”。紧跟其后的是1200万元的概念招商以及从买报纸搭饮料的市场推广到遍布地铁、天桥的发行策略,高薪招聘等等一系列作秀活动。

但这种竞争策略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效果,真正起到作用的是报纸的区隔方面,《京华时报》强调报纸本身的“新闻”性,由区域新闻加专业新闻加专刊组合的《京华时报》,凸现了当地新闻的分量,并细分了新闻源和新闻的专业属性。

这原本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至少从竞争的角度讲让自己的报纸更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和特点天然地与早间快速阅读的读报特点十分吻合,所以《京华时报》在早报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除此之外,《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去整合自己的战略,就连在新闻的绝对量上也不占据优势。

《京华时报》的问题与《北京晨报》很类似,只不过,《京华时报》不需要太多地考虑应付《北京晨报》的竞争,它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策略,打一场更具有前景的战争。

《新京报》竞争战略分析

发行区域:北京市

口号:“负责报道一切”

特点:评论、风格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与南方报业集团强强联手的结果,占尽新闻、资金、人才等各种优势,一副“终结者”的模样。《新京报》的诞生发言似乎很长也很精彩,开场白也算得上是壮怀激烈,先后搬出马克思、邵飘萍等人,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报的感觉。

但是,真正的革命决不是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在黎明之前悄悄地来临。如果说,《新京报》成立之前的慷慨陈词更多意义是在给自己打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新京报》创刊时日均88版,是北京市场上版数最多的报纸;零售1元,是目前北京市场最贵的报纸之一;同时,该报也是北京市场广告价格最高的报纸之一。很显然,《新京报》是希望做一份高端的报纸。

《新京报》的主编称报纸的定位是:“咬定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下端,成为北京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主流社会的首选和必读的报纸。”似乎要把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一网打尽。

但是从这个长长的名单中你会发现,这是由若干个群体构成的最广泛的大众,他们注定不会属于同一份报纸。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京报》是在打一场进攻战,大部分进攻战的失败在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进攻是一种把自己的实力暴露给竞争对手的战争方式,所以最有效的进攻应该在尽量狭窄的阵地上展开。如果《新京报》的总编辑还记得《南方都市报》的发家史的话,他应该想起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南方都市报》避开与《广州日报》的正面交锋。如果当初的《南方都市报》也像今天的《新京报》一样,或许这份报纸已经不存在了。

《新京报》的社长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大做强,不做大如何做强呢?《新京报》也试图搬出自己第一天发行50万份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广受欢迎”。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在北京报业市场上,《新京报》并非没有对手,相反,无论从资金还是本土优势来看,《新京报》都不见得比《北京青年报》或者《北京晚报》强,即使在北京市场上,《新京报》也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它应该收缩自己的战线,并给自己一些耐心。或许这才是让竞争对手忧虑的策略。

在市场竞争中,让你的竞争对手坐不住,你就赢了一半。

财经报业战

中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有新种类的经济报纸诞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竞争的自由化使得中国经济类媒体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国现有专业经济类报纸170多种。

按照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以泛综合经济类报纸为主流,如:人民日报社办的《市场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办的《经济参考报》、《中华工商时报》等,这些报纸是由国家权威部门主办,行政事业色彩浓厚,从广告收入上来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这些国家级权威报纸同时期的还有另一类经济报纸——行业报,如《中国化工报》、《中国汽车报》、《中国电力报》等,行业报起初同样属于行政事业性质。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此后行业类报纸开始逐步分化、转型,但是行业类报纸在整个经济报纸的大蛋糕中只占了10%左右。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以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出现了三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这几家报纸对企业上市、金融政策等信息具有垄断性发布权,广告客户主要集中在多金的金融行业,因此广告财源滚滚不断,广告收入遥遥领先。这三大证券报纸组成了中国经济类媒体的第一方阵。

第三个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借经济发展之东风,一系列财经报纸纷纷闪亮登场,无论是种类还是发行量都快速增长,最高增长率达200%-300%,成为经济类报纸中最夺人眼球、发展前景最被看好,但竞争也最激烈的一类。从《中国经营报》一枝独秀,到《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双剑封喉,再到以《华尔街日报》为目标的《第一财经日报》高调入市,经过近10年的发展,经济类报纸市场逐渐形成了《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四足鼎立的局面。

应该说,财经类报纸本身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集中的体现:从《专业户经营报》到《农村经营报》再到今天的《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报》记录和书写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的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而《经济观察报》则是民营资本力量在北京打造的一份经济类报纸,由山东三联集团投资8000万元,从经营管理到发行都以市场化为标准,传媒知本与资本开始结合;由三家重量级的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日报》,打破了以往媒体行政束缚,开跨地区跨媒体合作办报模式的先河。

市场化越是充分的传媒地带,“模式”理论的应用性就会越强,因此在这些报纸身上及竞争过程中,传媒的两条法则表现得最为突出,实用指导性也尤为明显。

——《中国经营报》号称“最亲民的报纸”。以“新闻的实用性”为口号,是四份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版数最多的报纸,平面和线上版发行量逾68万。报道主要侧重于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内容全面、资讯丰富。《中国经营报》的目标读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涉及政、企、学界的商务管理、研究、从业人士。

——《21世纪经济报道》号称“最擅长报猛料的报纸”。以“新闻创造价值”为口号,侧重于事件的报道,力求在第一时间给读者提供新鲜热辣的新闻以及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遍及全国的记者群体是《21世纪经济报道》独一无二的财富,庞大的信息网络为它建立了一个丰富的资讯平台,也让《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在第一时间出现。《21世纪经济报道》的定位是“中产阶级”的代言人,读者定位主要集中在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决策者当中,这些人是经济社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经济观察报》号称“最具反思情结的报纸”。以“理性、建设性”为口号,注重宏观的报道,以“有财富、有权利、有思想、有未来”的“四有新人”为读者对象,力求通过社会现象的分析为读者展示经济动态,充分表现新兴的、行动能力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并有视角独到的专栏。以“理性、建设性”为办报核心理念,全国发行,发行量保持在40万份左右。

——《第一财经日报》号称“最具全球化眼光的报纸”。以“商业改变世界”为口号,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为目标,坚持“权威、独立、责任、专业”的编辑方针。以中国的商界领袖、管理精英、金融投资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工作管理者、创业者等为目标读者,力争在新闻、决策、投资、管理、潮流等方面,成为目标读者手边每日必读和决策参考的最佳报纸。

同类推荐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专题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专题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专题研究》的作者均为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的中青年学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和专门史专业攻读过硕士或博士学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专题研究》也是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展示,反映了这些学子们求学的思考和研究的心得。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热门推荐
  • 我在部落世界

    我在部落世界

    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等等!村庄被攻陷了!
  • 外滩轮渡工

    外滩轮渡工

    钱龙家从爷爷开始就在外滩做轮渡工,到钱龙这一代轮渡工这个工种已经开始没落了,作为70后的钱龙,在这大浪淘沙的时代要做出抉择,是继续做轮渡工还是另谋营生,现在到了他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 一个人醉在街头

    一个人醉在街头

    这本书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重要的事说三遍
  • 终末妄想

    终末妄想

    这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自称“神明”的人鼓励人们释放心底的罪恶。在“神明”的诱导之下,名为“天启”的组织诞生了。17岁高中生少女萧夜白怀疑父母的死与“神明”有关,只身一人展开了漫长的调查之旅。本没抱有太大的希望,却在无意之中接触到了“天启”的核心人员........当真相与你的认知背道而驰,是同众人一起沉沦,还是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拼尽全力去抗争?正义,到底是什么。
  • 九天玄印

    九天玄印

    缥缈仙道,遥遥九天。我本废材,得九天玄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我疆土,还我九天。
  • 独家婚宠:亿万前妻不好追

    独家婚宠:亿万前妻不好追

    生日那天她走错房间,竟与撒旦一夜缠绵。为了家族,她不惜成为撒旦的契约妻,当她渐渐沦陷时,赫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替身罢了,她高傲转身离去。几年后,她傲然回国,挽着他人,牵着女性杀手儿子时,他果断出击,她回眸一笑,“顾二少,你被OUT了。”
  • 妖妃一现

    妖妃一现

    她,与他,是前世恋人。然而,一场意外,让他们重生于此,前世未完的爱恋,此生,是否依旧延绵?突然出现的霸气王爷,让她如何抉择?无情,是否就是无情无义?无情树下的黑衣女子,一头黑发随风扬起,一场追逐与厮杀,已在暗暗的进行着……
  • 龙愿

    龙愿

    眼中的世界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未知的力量和威胁。被称为“神”的组织在长久的黑暗中秘密建立起来,主人公在在一次任务中失去了同伴,新的生活开始后,神秘的力量在她的身上慢慢的被挖掘出来,原来她本属于一个名为“龙”的种族。带着重重仇恨,她被卷入了远古复仇的漩涡——以女性为主人公,深远缓慢的剧情,真相,只有到最后才会浮出水面——
  • 傲世之雄傲天下

    傲世之雄傲天下

    第一次写小说,不会写,写不好别敲门骂我就行,谢谢
  • 绝品逍遥医神

    绝品逍遥医神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