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0300000003

第3章 礼让篇(2)

桓公此时病得很严重,已经坐不起来了,躺在床上对太子说:“看样子,我的病是不会好了。我死以后,你要接替我做宋国的国君。挑选手下臣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有才能,而且品德高尚的人,这样才能帮你管理好朝政。同时,千万别放弃军队的训练,有了强大的军队,宋国就不会受人欺侮了……”桓公还想往下说,可是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说不下去了。

太子兹父赶忙说:“君父多保重身体,病还是能够好起来的,立君的事以后再说吧。”然后劝慰了父亲几句,就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以后的三天里,太子兹父每天在外奔波,为父亲求医问药,但毫无收获,看来,君父的病真的是不治之症了。

三天以后,宋桓公又差人把太子兹父叫到病榻前,感伤地说:“孩子啊,这两天我的病更重了,老觉得昏昏沉沉的,恐怕离死期不远了……我要马上立你为宋国国君,不然我是死不瞑目啊……”

太子兹父望着父亲黑瘦的脸庞,听着他感伤的话语,禁不住淌下了眼泪,他知道不能不提起立国君的事了,否则父亲是不会安心的。于是,他悲伤地向父亲讲出了自己的看法;“君父,立国君是国家大事,我想请求您重新考虑考虑。哥哥目夷虽不是太子,但他仁义而智慧,比我强很多,我请求您立他为国君吧……”

“啊?!”宋桓公听了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太子会这样,瞪起眼睛说道:“你是太子,国君的位置理应由你继承,怎么可以让给别人呢?这件事万万不可以这样做……你先下去吧!”太子还想劝说一下父亲,但他看到父亲真的着急了,就没再说什么,悄悄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宋桓公又找来太子兹父,想再和他商量商量立君的事,希望能说服这个儿子。兹父也明白父亲叫他来的意思,所以来到父亲的病榻前,先问了问父亲的病情,然后不等宋桓公开口说话,他就对父亲诚恳地说道:“父亲,儿臣认为太子、公子、庶子都是父亲的亲生儿子,应该同样亲近,不能划分等级,分别对待。做了太子的,不一定比别的儿子有才干,既然公子目夷的才能高于我,就应该让他来做国君,这样做对国家是有益的……”

没等兹父说完,宋桓公就打断了他的话:“孩子啊,立太子要立嫡传的长子,这是历代传下的规矩。你现在要把君位让给公子目夷,虽然是谦让之举,但这样做毕竟是不合于礼呀,大臣、百姓能心服吗?”宋桓公这一番话说的吃力而认真,他在位多年,以礼治国,以礼服众,深知礼法的重要性,现在自己快不行了,他真希望太子能秉承前代礼法,顺顺当当地继承君位,避免引起朝野的混乱。

兹父当然理解父亲的心思,但他认为时势混乱,必须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当宋国国君,宋国才能站住脚跟,不断发展壮大,这要比遵守前代定下的规矩更重要。于是他再次向父亲讲明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害。

宋桓公犹豫起来了,他对目夷和兹父这两个儿子都比较了解,他们的品德都很好,无可挑剔,论起才干智慧来,那倒确实是兹父比不上目夷,桓公让兹父继位,那只是按照祖上留下的规矩做事,没想太多,如今听兹父一条一条地分析了利害以后,也有点觉得立更有才干的目夷为宋国国君比较合适。他沉思了半晌,最后告诉太子:“这事先别急,让我再与大臣们商量一下吧……”

第三天,太子兹父来向父亲问安,一进屋,就发现父亲的脸色比平日好些,心情似乎格外好。果然,宋桓公一见太子来了,就欢欢喜喜地告诉兹父:“孩子呀,你三次把君位让给别人,充分表现了你的仁爱,大臣们一致夸奖你呢。我已和大臣们商量过了,既然你一定要把君位让给你哥哥目夷,那就答应你吧,让目夷继承君位。”

听父亲这么一说,兹父笑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宋桓公也松了一口气,两人都以为事情可以圆满解决了。

宋桓公立即召来公子目夷,告诉他说;“我与大臣们商量过了,要马上立你为宋国的国君,继承祖宗的大业……”

目夷看看父亲,又看看弟弟兹父,直截了当地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能接受父亲的命令,继承国君的位置,按照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还是让太子继位吧!”

宋桓公一看目夷也不想继位,慌了神儿,赶忙讲明利害,想让他点头。太子兹父也在一旁说明自己一再相让的理由,希望哥哥能回心转意,哪知目夷的态度非常坚决,坚辞不受:“太子兹父三次让位,足以证明他是仁爱而且贤明的,君王应遵照礼法的规定,立他为君。我愿竭尽全力辅佐他!”说完,躬身告辞,快步退出了宫室。

“哎呀!这叫我如何是好?”宋桓公这时候真是到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知道到底立谁为国君才好,只好将此事放下,准备病情能稍有好转后再说。可是没几天,宋桓公就死了。

办完宋桓公的丧事,立国君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大臣们在一起商量后,一致决定按照周礼推立太子兹父为宋国的国君。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在这种情况下兹父已无法再推让了,他只好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襄公。

宋襄公继位后,立即邀请公子目夷来帮他执掌朝政,公子目夷也愉快地答应了。从此,兹父与目夷兄弟俩相让君位的故事也就传开了。

虞丘请敖

楚庄王在位的时候,有个非常贤能的人,名字叫敖,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孙叔敖,他凭着自己的才能为楚国办了很多好事。但在任令尹之前,他却是个平民百姓。他能从普通百姓一下子成为当时的执政大臣——令尹,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楚庄王原来的令尹叫虞丘,是一个勤勤恳恳、品德高尚的人,常常通宵达旦地处理各种事务,非常辛苦。

有一天,楚庄王和虞丘商议国事,又是直到后半夜庄王才回后宫歇息。夫人樊姬问庄王;“今天为什么又回来这么晚?是不是朝中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庄王说;“我跟令尹商量一些事情,不知不觉就半夜了,朝中没发生什么事情。”接着,庄王又开始夸奖虞丘,说他是楚国最高尚、最有能耐的人,为楚国的强大费尽了心血。

樊姬却说:“不见得!我觉得虞丘未必有你说的那么贤良高尚。”

庄王一听夫人这么讲,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连忙问:“夫人怎么知道虞丘不那么贤良高尚呢?难道他做错了什么事吗?”

樊姬答道:“那倒也不是!虞丘当令尹这么长时间了,认真、勤恳,和您讨论起朝政来,动不动就忙到下半夜,也真是够辛苦的了。只是有一点他做得不太好,那就是他没有向您推荐过一个贤人。要知道,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计谋再高也有穷尽的时候,前代贤者就很注意不断地选拔人才,难道楚国就没有人才可选拔了吗?虞丘身为国家令尹,却从来不向国君选贤荐贤,想用一个人的智慧来代替广大贤士的智慧治理国家,这不正是他最大的失职吗?怎么可以称得上是贤明高尚的人呢?”

樊姬一口气说完后,庄王默默地想了想,觉得夫人说得有理。

第二天一早,庄王见到了虞丘,很委婉地把夫人的话告诉了虞丘。虞丘听后很惭愧,说:“我真是忙糊涂了,也老糊涂了,没有把为国家荐贤的事放在首位,这的确是我这个令尹的失职。不过请您放心,我一定从现在起想办法来补救。”

于是,虞丘不顾年老体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抓紧访求人才。后来,有些人一再向他举荐敖,称赞敖年轻有为,具备将相之才。虞丘听说后,经过多方的查询、了解,心里有了底,知道这的确是一个品德好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于是就找到庄王,向他举荐敖,并提出了让贤的请求:“我担任令尹一职已经有十年了,如今年迈多病,办起事来,常感到力不从心,不能把国事办好,深感内疚。因此,我想回家养老,把令尹的职位让给年富力强、贤明能干的敖。”庄王不同意,答应重用他举荐的敖,但却一定要他留任令尹。虞丘知道庄王对敖有些不放心,就又诚恳地说:“我已做过深入的了解、调查,此人很有才干,深受百姓的敬重、爱戴,由他接替我担任令尹,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就请您批准我的请求吧!”

庄王见虞丘荐贤、让贤的态度十分恳切,就对他说:“您主动让贤的精神非常可嘉,不过,我听说敖是个隐士,不愿出来做官,还不知道能不能把他请出来呢?”

虞丘说;“我愿为大王办这件事,亲自去请他,一定不辜负您的热切期望,您就放心吧!”庄王赞叹地点了点头。虞丘立即备好车马、礼物,到梦泽去请敖。

敖与母亲就住在梦泽,每日读书种田,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他从小就是个出众的孩子,有胆有识。有一次在田间锄草,忽然看见了一条两头蛇,小敖吓了一跳,转身想跑,但忽又想起:“听说两头蛇是不祥的东西,谁见了它,很快就会死去,看来我是活不成了。但留下这条蛇,再让别的人遇见,不是又要丧命吗?”想到这,他挥起锄头,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终于把蛇打死,并埋在地里,免得别人看到。回家后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表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做法,并安慰他只要没被蛇咬到,就不会死去。乡亲们也听说了这事,都称赞他的这种精神,很敬佩这个小孩子。敖长大后,更是每天用功读书,道德修养也越来越好,贤名传得越来越远。

这次虞丘到了梦泽,见到了敖母子,恭恭敬敬地说明了来意,并拿出庄王写好的求贤信,请敖入朝。敖开始不接受,他的母亲在一旁劝道:“去吧!孩子,小时候你打死过两头蛇,做了一件利人的好事;如今老令尹千里迢迢地来请你为全国老百姓办事,这不是比杀死一条两头蛇更大的善举吗?你怎么可以推托呢?”听了母亲的话,敖同意了,把母亲扶上车,和虞丘一起来到了郢都。

庄王见到敖后,见他虽然年轻,又来自乡间,但举止端庄,言辞文雅,所以很喜欢。两人整整谈了一天,从内政到外交,从治军到安民,君臣二人越说越投机,越聊越兴奋。庄王高兴地说:“要说见识和韬略,楚国的所有大臣,没有一个比得过您的。和您交谈,真是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怪不得虞丘要把这么重要的职位让给您呢!”说着就要拜他为令尹,接替虞丘。

敖再三推辞:“我年纪轻轻,又来自田间,一下子位居令尹,怎么能使众人心服呢?大王您要是真想用我,就把我排在文武百官的最末位好了。”庄王说:“我和虞丘都知道您有当令尹的才能,文武百官也早晚会知道的,望您不必推辞了!”虞丘也在一旁鼓励他说:“我会完全服从您的命令,做百官的表率,只要您尽心尽力地做事,政绩卓著,大家自然就心服口服了,您不必担心!”敖见庄王和虞丘都这样信任他,鼓励他,非常感动,说:“只要有大王和老令尹的支持,我就接受任命,尽心竭力为国家做事,不让大家失望。”从此,敖接替虞丘,挑起了令尹的重担。

敖上任后,工作非常努力,改革了好多旧的制度,整治了军队。尤其是亲自领导修建了楚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芍陂(quèbēi),使境内大片农田得到了灌溉,老百姓没有不说新令尹好的。楚国的大臣们开始也不服气,后来,亲眼看到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待人谦虚和气,而且才能出众,将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也就无不叹服了。都觉得老令尹虞丘为楚国办了一件大好事,庄王也一再褒奖虞丘,感谢他荐贤让贤,给楚国选了一个好令尹。

敖贤明能干,在后世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他从平民到令尹的故事,流传了下去,虞丘也成了人们学习的让贤的榜样。

孔子问礼

春秋时代,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老子和孔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人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名气,学生也很多。但孔子主张“礼”“仁”。要建立一个“礼治”的社会;而老子则主张“返归自然”,要恢复一个“自然”的社会。两人正因为彼此思想相去太远,因此多年来不曾有什么往来。不过,两人对对方的执著精神都很佩服,对对方的主张也都有所了解和研究。

周景王二十三年,孔子决定去拜访老子,并向他请教关于“礼”的一些问题。孔子的弟子们知道了这件事,就有人劝孔子:“您与老子齐名,您何必屈尊前去拜望他呢?再说您与他一儒一道,您去了他又会给您什么教益呢?还是别去吧!”

孔子耐心地解释说:“老子比我年岁大,而且在周王的藏书室担当过史官,知识非常渊博,虽然我们主张的道理完全不同,但与他交谈肯定会给我启发的。况且,我一向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像老子这样受人尊敬的人,我去拜访他,怎么会得不到教益呢?”

一席话说得弟子们哑口无言,只好退下,按老师的吩咐去准备见面礼了。孔子让弟子们准备的见面礼是一只肥鹅,这在当时民间,是比较贵重的礼物,一般是晚辈或弟子送给长辈与老师的。孔子认为自己是去向老子学习请教的,应该备下见老师的这种厚礼。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孔子带着那只肥鹅上路了。

一天,老子正在藏书室读书,忽然一个学生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对老子说:“鲁国的孔夫子来了,他请求见您!”

老子有些意外,惊喜地说道:“好好侍候,我就来!”说完,扔下正在翻阅的史书,快步走出藏书室去迎接孔子。

一见面,老子向孔子作了个长揖,问候道;“夫子不远千里而来,可安然无恙?”

孔子恭恭敬敬地答了礼,说:“我早就听说了您的大名,今天能来拜望,真是荣幸的事。”说完献上见面礼物,二人又寒暄几句,老子便领着客人来到了会客馆。

同类推荐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范畴篇

    范畴篇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范畴这个术语的,他规定出十个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们是: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姿态、时间、地点、状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范畴,特别是性质,尤为重要。
  • 周易(国学大书院)

    周易(国学大书院)

    智慧中的智慧预测学中的行为学《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周易》一书作为中国早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为世所公认。《周易》被称为六经之首,就是一种证明。
  •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竞相争鸣的思想学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给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就为大家介绍各个思想学说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后世的发展历程。
  •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热门推荐
  • 福农园

    福农园

    不会经商的厨子不是好宅女,不会种田的米虫不是好农女。家庭和睦,即将毕业投放市场的真?咸鱼—俞蓁蓁一觉醒来成为严家村俞家最小的孩子,三个哥哥各不相同、奇形怪状,唯有对她宠爱始终如一,此后生活亦如这般红红火火...励志每个人物都有一个HappyEnding!
  • 三世永安

    三世永安

    世外之人一朝误入红尘,尽一生,遇三人,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痴,痴心后的大彻大悟,终是误了佳人三生。
  • 我不是公主:恶魔的依恋

    我不是公主:恶魔的依恋

    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意外地成为了金氏家族的一员,一次无意之举竟得罪了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的恶魔。他时常以恶整我为乐,更糟的是他竟然是我新任表哥……再次迷路,邂逅同一个拥有神秘魔咒的忧郁少年,他时而透露出迷人的笑容和充满柔情的眼神,预示着他和我过去有不一般的关系,可是每每想到这里,我脑中一片空白,捉摸不到一丝讯息。他谜一样的魔咒,诡异的诅咒,终于降临到我的身上,他一次次在我身陷危险的时候解救她,究竟在他浅笑的背后埋藏是心酸的等待还是温柔的守护……
  • 逐邪记

    逐邪记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妖魔吗?反正,我不相信。……对不起,我信了。
  • 快穿之宿主老是爱打脸

    快穿之宿主老是爱打脸

    (本文无男主)她一袭素衣宛如人间仙师却独独痴情于他,遭来灭门之灾再次醒来,无故绑定了某系统某系统:“烟愫!停下你的手!...不能打男女主!”林烟愫:“这俩在我面前腻歪恶心我!”男女主:“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我们不认识!”某系统:“温馨提示:宿主别浪,小心翻船!”(作者首创不喜绕道)
  • 商界精英之后起之秀

    商界精英之后起之秀

    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有的人一生下来便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有的人却只能通过运气和不懈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高翔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在机缘巧合下救了东岗市第一大财团天宝集团掌门人雷雄年迈的父亲后与雷雄有了一面之缘,接着去了一家不入流的公司实习,可谁知由于表现过去出色,引来了他人的嫉妒和陷害,走投无路的他本以为自己的一生的前途因此毁,在他绝望之际他想起了当初雷雄给的名片,再三思索与雷雄取得了联系,未想正是这一个电话改写了他的命运,他通过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成功的得到了雷雄的赏识,随后在雷雄的培养与提拔之下他为雷雄舍身卖命,成为了天宝集团的中流砥柱,成功投身商海,开启商战人生并与雷大小姐之间发生一段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在此之间又因为天宝集团与对手指间的利益纠缠迫使高翔离开天宝集团,离开东岗市后,白手起家,在商海中单枪匹马,摸爬滚打与对手进行了无数次勾心斗角商战,最终成功吞并对手产业,收购了无数大集团,并将市场开向海外,从此高翔的商业帝国不断崛起,高翔在商界也成为了一个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人生赢家!
  • 娱乐编年史

    娱乐编年史

    这是华夏,一个强盛版的中国。外蒙古不叫外蒙古,它叫外蒙市,南海从来没人敢动。华夏一如千百年前强盛的唐朝傲视宇内。只不过娱乐还是那么粗制滥造,毫无水平。直到一只来自平行世界的小小蝴蝶降临,扇动起一场改变娱乐的风暴。【朝10晚18-20更新两张,如若迟到,必定是睡过头,顺便求点、收藏和推荐】
  • 温柔老板凶厨娘

    温柔老板凶厨娘

    从米其林三星菜品到街头小吃,从中国名菜到各国佳肴都是出自我手,烧烤、煎炒、烹炸、烘焙我样样拿手。我叫李天天,从国外回来受雇于一个IT老板做私人厨师,随着美食迸发还有我爆笑的感情故事,作者时差党,持续深夜放毒,吃货入坑请谨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城余槟

    妖城余槟

    茫茫世间,另有着一个种族。他们被称作“妖”,可以与任何生物交流,无法进食肉制品;不愿其他的生物受到伤害,因而仇视人类;拥有着可怕的力量,足以达到毁灭……余槟,巨大而繁华的中心城市,有其许多群居点。当人们如镜般平稳的生活遭遇仇敌的击碎,破碎的次元里,堪堪倒映出几分幻影与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