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51600000004

第4章 精神之门(2)

西南联大精神简单说是来源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若更深一层理解西南联大精神的源流,不能不看到联大当时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即抗战救亡,具有浓厚的“明道救世”“士志于道”的中国学人传统。上述史实表明,20世纪初中国大学精神来源于当时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融合中西文化、结合当时大学实践所进行的创新。它的源头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明道救世”“士志于道”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共同体。或者说中国大学精神就是“士”的精神,“道”是其核心,从而确保在朝代兴替繁复的久远历史中,“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价值观却保持了相当稳定的一贯”。正如梅贻琦先生当年所识:“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范围,所患者,在尚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中国大学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它深厚的根基。对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若不考察其源头就不会看清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所形成的认识不仅是不全面的,也很难准确地把握中国大学精神本身。对于当今中国大学人来说,如果没有这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体知,谈创新实际上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大学精神的生成和界定

1.大学精神建设的根本

大学精神建设,第一要务是“知根、植根、育根”的问题。如果“不知根”,则可能“植错根”,更可能会“育坏根”。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首先必须自觉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不断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呈现出中国气派。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支柱和灵魂,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大学拥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对大学来说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同时,它影响着每个大学人的成长过程和人生轨迹。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对于中国大学的当下状态,有学者曾直言“最要命的问题是精神萎缩,大学失魂”。虽然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但是,这说明在大学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是大学人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有人认为,既然中国的现代大学属于典型的“舶来品”,既然20世纪初我国大学“成功地移植”了西方大学精神,那么解决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危机”,就应该完全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精神。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偏颇、错误的认识。

香港大学甘阳教授曾指出,现在中国大学的问题在于不清楚自己的文化之根在哪里,又没有学到西方大学的根本之道,即其大学的生命力在于自觉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深处。本文认为,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首先必须自觉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不断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呈现出中国气派。

2.大学精神孕育于传统文化之中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的过程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大学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展现大学自身的气质、品位与整体的精神风貌。从本质上来讲,它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作为哲学层面的大学精神,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人们能够从一所大学的精神中,清晰地看到它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感受到它的理性光芒;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学精神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群体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从一所大学的精神中可以看到学校的历史足迹与现实追求,感受到它与时俱进的精神脉搏;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精神是“大学人”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基于自身价值追求、行为方式、行为准则的文化成果。中国大学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深厚的根基是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是在文化基础上生成的,同时作为文明体系的丰富的文化需要且只能由大学来传承、创新。简要考察我国大学的传统文化,虽然我国近、现代大学体制来源于西方,但它移植生长在中国这块历史的土壤中。因此它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先秦时期,经典名著《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基本意思就是要求一个“大人”首先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尤其是通过修身使自己成为道德完善的人,然后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之去其旧污,做一个新民,进而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服务和推动社会前进,并且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自汉代之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当时我国的传统大学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科举制度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如翰林院、国子监、太学等;二是由民间学术大师主持的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等,他们奉行的都是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个传统文化在培养儒家文化中君子、士的人格理想和维护我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从先秦算起,中国大学的历史,应该有两千五百多年,并在此过程中孕育、传承着独特的大学精神。

3.发展于中西文化交融中

综观我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史,充分显示出大学在对不同背景文化的选择、融合、批判过程中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弘扬。以对大学精神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学校长为例,近代中国大学集中了一批学贯中西的优秀大学校长。作为士子,他们所受到的是比较完善的传统教育;同时,这些士子大多又都曾留学国外。近50位著名的高校校长,其中43位是留学生,其他7位,有2位曾出国考察过教育,2位毕业于教会大学,另3位间接接受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长期的浸染润泽,他们受西方大学精神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在塑造与培育中国大学精神方面,他们自觉根植于儒家文化中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兼及大学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兼及大学的“知性取向”和“德性取向”。试举两例: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奠定了“兼容并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并在其亲自制定的《大学令》中确立了“教授高深学术”和以文理两科为大学基础的宗旨以及“教授治校”的大学制度。在对待外国思想文化方面,蔡元培强调一要“择善”,二要“消化”,三要“能保我性”,四要“更进之发明”。他身体力行地倡导出国留学,但反对留学的结果是“捐弃其我”,“同化于外人”。他说:“吾国学生游学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同时,蔡先生认同的文明之根在中国,他曾表示“在古代中国,文明之根一直没有停止过它的生长……”可以说,北大精神是以中国文明为根基,容纳古今中外诸多思潮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进行创新的精神结晶。开创清华“黄金时代”的梅贻琦校长曾指出,“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这表明,制度移植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大学精神也可以模仿、照搬;同时,也暗含了中国大学精神并非来源于西方。在《大学一解》中,他阐发了一种新型的大学理念。这是一种中国化的大学理念,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大学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理念的提出,有赖于如下几个条件:重新研讨西方大学精神的根源,结合了中国大学的办学实践,大学理念的文化自觉与理论提炼,理论提炼与经典文献(《大学》与《论语》)的诠释相结合,从而为大学理念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竺可桢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确立了“求是”和“牺牲精神”的大学精神。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山,竺可桢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并决定“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校训确立前,竺可桢演讲时,回顾了浙大的历史沿革并提出:“……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43年的历史。到如今‘求是’已定为我们的校训。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 of truth。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意为求是,可谓不约而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的往史,不乏这样例子,最近的就是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他还曾表示:历史上的国子监实际上近乎国立大学,而许多大书院也具有一些私立大学的规模。

由此可见,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精神与西方大学精神或理念是相互联系的,与当时世界的潮流也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当时的大学精神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完全西方化的大学精神”,而是根植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保持了与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价值观的稳定与连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也很注重保护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曾经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明确表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从本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美国的大学应该植根于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传统,“而不能从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移植过来”。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认为:“耶鲁的魅力所在,也许正是它的历史传统。作为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学校,它一方面在新文化中寻找自我调整的变化,却同时也极力保存着长期岁月的漫长积累。不管它多么重视现代潮流的发展,但它绝不会忽视原有的古典传统。”德国学者赫尔穆特·施密特指出:“应当在全球泛滥的伪文化的压力面前捍卫自己的文化特性,大学应该成为这方面的主要源泉……不能把本民族的伟大文化和价值继承抛进受忽略的角落。”正是凭借这种新旧结合的变革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4.知根、植根、育根,建立面向未来的大学精神

著名学者涂又光先生曾经积极倡导:我国大学应该是a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的大学)而非a university in China(在中国的大学)。从本质上而言,涂老这句话也表达了建设中国自己的大学精神鲜明态度。在西方国家大学精神引领下的中国大学,只能是a university in China,而绝非a university of China,而且会导致中国大学迷失方向。借用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就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并且真正了解西方一流大学的文化之根,以做好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与扬弃,在“知根”的基础上,“植好根”并以发展的眼光“育好根”,使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更加凸显人文关怀、更加凸显科学理性、更加凸显文化自觉、更加凸显卓越意识、更加凸显开放包容。

(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支柱和灵魂,它影响着每个大学人的成长过程和人生轨迹,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影响力。何谓大学精神?近年来,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大学精神的著作和论文也不少见,但大都没有给大学精神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给大学精神以界定。如李辉、钟明华认为:“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王冀生把大学精神定义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刘亚敏则把大学精神界定为:“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可见,大家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是不同的。

同类推荐
  • 师恩之情动天

    师恩之情动天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世界著名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世界著名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1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1

    本套图书是“动物文学之父西顿”所著的经典动物小说集,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动物或多或少地跟人类产生了交集,原本应该在山野中自由生长的动物们,也因为人类的介入,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悲或喜,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同时也为它们大多以死亡告终而报以唏嘘。西顿笔下的动物们,无不体现生命的尊严和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在本书中,那些了不起的动物英雄们——驰骋于荒野中的狼、熊、鹿、狐狸,飞翔在空中的信鸽、蝙蝠、老鹰……这些高贵而自由的生灵,在西顿的笔下是如此生动而鲜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幕幕紧张、刺激、多姿多彩的生命乐章……
  • 青少年如何高效率读书

    青少年如何高效率读书

    本书就适合于青少年的读书方法、读书技巧问题,做了完整的论述与详尽的阐释。内容切合实际,简明实用,对青少年增强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成就未来人生都大有益处。
  • 世界幽默小小说精选

    世界幽默小小说精选

    本书从浩瀚如烟的世界小小说中,精选了国外作者的一些引人入胜的幽默小小说,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小小说宝库。
热门推荐
  • 符宰天穹

    符宰天穹

    高手段昊得元祖太虚符,被朋友背叛,穿越到武道世界,凭借逆天装备和机智,戏耍碾压各路敌手,泡尽世间娇娃,称霸异界,热血翻天。
  • 医等邪妃

    医等邪妃

    一缕青烟幽魂,带着骨子里的冷傲的女医博士后重生异世。成为遭遇丈夫和小三设计玷污了清白并惨遭火刑搓骨扬灰的楚家嫡女楚青。大难不死还带着个父亲不祥的孩子她也没有那个多余的精力去复仇。
  • 奇葫

    奇葫

    陈迟的改变是从得到那个葫芦开始的。一个超脱了三界十方的,葫芦。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道路铺满了荆棘,我们时常见到无数前行者乘兴而去,失败而归。并不是他们走错了方向,而是他们没有拿到成功的法宝。其实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诀窍,取得成功不仅依靠我们自身的才智,更需要掌握一些成功的技巧。本书将为青少年开启成功的厦门,引领青少年走上成功大道。
  • 南部非洲小镇风起云涌

    南部非洲小镇风起云涌

    B国是南部非洲的小国,“中国镇”是位于东南边陲重镇,与南非和津巴国相临。一场恶性案件轰动了这和平宁静的小镇。中国商人辜梁和他的太太死于非命,家中财物被洗劫一通。有证据显示匪徒来自邻国。在那里也曾发生过类似案件,通常只劫财,很少伤人,更从未有灭门。警方怀疑有人雇凶杀人。小镇警局局长鲍比请好友凌林出山帮忙找出幕后真凶,揭露真相。真相总是那样扑朔迷离,似乎近在咫尺,却越查越复杂。当即将接近核心时,上级突然命令停止调查。新闻披露调查结果,出人意料之外地在小镇引发一场大风暴。那里所有的中国人都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 CSGO之这把我能翻

    CSGO之这把我能翻

    当国内csgo战队节节败退,曾经cs的辉煌已不在.....隋觉:“你搁哪瞎bb啥呢?给我爬!”
  • 湮灭纪代

    湮灭纪代

    “如果你看到了这段话,我想告诉你,你已经昏迷很久了。我们在你的大脑中植入了这段话,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要是你见到了这个,请你快点醒来,你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你。”梦中诡异的文字令少年迷惑不解,抽离的意识、扭曲的地面、下坠的灯管,当灵魂开始虚弱,少年将何去何从?难道是穿越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在德亚塔大陆上,人与魔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即使处于较为和平的年代,一个预言曾警告了魔族的大规模入侵,而众生或将迎来湮灭,于是世人从此将所处的年代称为“湮灭纪代”。人是人,魔是什么?魔族到底因何而战?神又在这次处于什么立场?人魔大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没有疑问可提,没有答案可给。真相,在你凝视的深渊中凝视着你。
  • 网游之九号

    网游之九号

    她是杀手,她死后重生到一个全息网游的世界,且看她怎样在网游中风声水起。
  • 青梅竹马:许你一笙平安

    青梅竹马:许你一笙平安

    从有记忆开始,许平安和周一笙是同年同月同日降落在这个世上的。在外人眼中是一对青梅竹马,实际上是万年不对盘的冤家。三岁时,他们两人在大人的狼狈为奸之下,成就了一对娃娃亲。五岁时,一起洗澡的时候,许平安天真的拉着他的小兄弟:“为啥我没有?是不是你偷了我的!”八岁时,过家家,许平安将自己最喜欢的裙子给他穿上,让他当了一回最美的新娘,新郎则是隔壁家的王大郎。……十岁之后,许平安乖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