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28800000013

第13章 成语典故“程门立雪”辨析(2)

其三是元祐八年“冬”之说。这通常是将“程门立雪”故事记述于元祐八年而后说“这年冬天”或“至冬”云云,多见于今人的解读文章。如《开闽学先河者——游酢》在引述“《河南程氏书》卷十二”之后谓:“‘程门立雪’一事发生在元祐八年(1093年),这时游酢已是进士出身的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这年冬天,游酢冒着大风雪偕好友杨时一起到洛阳向伊川先生程颐请教。到程家时,正巧程颐瞑目静坐……门外雪积有一尺之深,可见两人侍立等候先生时间之久。”《关于游酢研究的几个问题》(《游酢研究》第2辑和《南平文史资料》第15辑)亦谓:“(游酢)四十一岁从学程伊川(颐)于洛阳。这年是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间,游酢领杨时首次见程颐先生。至冬,有一天……留下的‘立雪程门’的佳话。”再如《游酢生平纪略和史迹》(《游酢研究》第1辑)所谓“游酢四十一岁(1093年)……就在这年严冬,从河南河清县又前往洛阳拜程颢之弟、大理学家程颐为师。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游、杨程门立雪”云云。据杨时诸《年谱》及《杨时(龟山)年表》,杨时最迟于元祐八年六月初十前后就“去”(即离开)洛阳了,而且,杨时《年谱》视杨时离开洛阳之后就返回家乡,故次年即“绍圣元年甲戌,公年四十二。二月二日,离家赴浏阳任”(黄谱)。因此,所谓“程门立雪”发生于元祐八年“这年冬天”或“至冬”是想当然的误解,既没有见到黄谱之“顷年”、毛谱之“初”,也没有看过《师友叙述》之“尝”。

其四是“年四十”即元祐七年说。此说以《宋史》“时盖年四十矣”为主,亦有含意相类的“年已四十”等说法。然而,清黄璋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杨龟山先生年谱考证》谓:元祐八年“五月,以师礼见程伊川先生于洛。按《宋史》本传,见程颐于洛,时年已四十一。”作为《考证》而擅改“四十矣”为“四十一”实属不妥。此说如明万历《闽书》卷一百一《英旧》载:“杨时……明道卒,复入洛见伊川,年已四十。初读……遂大豁然。他日,与游酢侍伊川,伊川瞑坐移时,时与酢立侧不去,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明万历《将乐县志》卷九《人物》载:“杨时……颢卒,又师事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谓:“明道没,又见伊川于洛,先生年已四十,事伊川愈恭。一日,伊川偶瞑坐,先生与游定夫侍立不去。伊川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其卷十五《伊川学案》(上)亦谓:“其接学者以严毅。尝瞑目静坐,游定夫、杨龟山立侍不敢去。久之,乃顾曰:日暮矣!姑就舍。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如果坐实“年四十”,依古人计年龄习惯“虚岁”,而杨时生于皇祐五年(1053年),则所指为元祐七年。故清张夏《宋杨文靖公龟山先生年谱》谓:杨时于元祐七年“在制。冬,以师礼见伊川程先生于洛。先生与游定夫初见伊川先生,伊川偶瞑坐,二公侍立不去,既觉,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矣。及出,门外雪深尺余。八年癸酉,四十一岁。正月,服阕赴调。四月,至京……五月十六日,出京,遂往西洛……见伊川,寓长寿寺拜表院……六月五日,偕定夫离河清返洛,同见伊川于拜表院,又五日而后去。”张谱此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儒家传统极为重视的“丧礼”制度,元祐七年“冬”杨时因丁其父忧而仍“在制”,丧服还在身上的杨时,无论出于何种高尚的目的,似都不宜出门拜访他人,就现实而言人有忌讳,就礼制而言不合礼法。而这一点,生活于清朝的张夏应当是心知肚明的,那么张夏为什么仍然如此记述呢?就是因为张夏看到了上述种种说法的不足与缺陷,却苦于无法破解,无可奈何之下就依“时盖年四十矣”与“雪深一尺”而确定于元祐七年“冬”却疏忽了儒家传统的“丧礼”制度;至于元祐八年六月前的记述则仍旧。

其五是元祐八年的“顷年”说。如宋黄去疾《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谓:元祐八年“五月十六日,出京,往西洛见伊川……公顷年初与游御史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矣。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非信道之笃,能如是乎?”其中“顷年”为“近年”、“往年”之意。

从以上引述可知,史籍与文献记述“程门立雪”故事多记述于杨时名下,福建诸地方志之记述,延平府与建宁府及其属县方志则杨时与游酢分别记录,省志亦多记诸杨时名下,唯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与民国《福建通志》之记述特立独行。道光通志记诸游酢名下,民国通志则游、杨皆记,且对道光通志作出评论。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八十五《人物》载:“游酢……元祐二年,迁博士,以食贫、待次、奉亲不便就,拟知河南府河清县。未赴官,复与时从颐受学益进。颢已前卒,酢事颐如事颢。颐瞑目而坐,酢与时同侍侧。日且暮,久立不去。颐觉,则门外雪深三尺矣。到官后,颐闻其治迹,语时曰:定夫德气粹然,政事亦绝人远甚也。”其夹注谓:“《墓志》载:酢令河清,颐语时云云,则与时同遊颐门必在知河清县以前。酢知河清县方三十六岁,在元祐三年,其前一年以博士待次而实未授官,至四十一岁,用范纯仁荐,始为博士,然由颍昌教授被召,不得云离河清也。”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十四《列传》载:“杨时……年四十,复师事程颐。一日,颐瞑坐,时与游酢侍,颐觉,则门外雪深三尺矣。”又载:“游酢……初,程颐尝语杨时曰:定夫德器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元祐初,程颢已卒,酢乃受业于颐。一日,与时侍立颐侧,颐瞑目坐;觉,则门外雪深三尺矣……案:酢受业“二程”之门,据《龟山集》皆在元丰中,据《年谱》受业于伊川在元祐八年。道光志据《年谱》云:公四十一岁官博士,偕友中立(杨时字)离河清,以师礼见伊川于洛。则在知河清后矣。又据《墓志》载:酢令河清,颐语时‘定夫德器’云云,以为遊颐门在知河清前。是自相矛盾也。夫酢见伊川,本先于见明道,故有‘可与适道’语,则平日必有进谒。‘德器’云云何必非未受业以前语。古人虽于前辈不轻执弟子礼守,曾子不以事孔子者,事有若之义也。明道已卒,而后师事伊川,在元祐间离河清后,则无可疑也。”

道光通志与撰述杨时《年谱》的张夏一样,看到了上述诸说的不足与缺陷而试图破解之,却疏于考证,反而承游酢诸《年谱》之弊,以为:游酢于元祐二年迁博士,知河清县在元祐三年(三十六岁),而“程门立雪”就在元祐二、三年之间,至元祐八年四十一岁“始为博士,然由颍昌教授被召,不得云离河清也”。民国通志正是抓住道光通志这一疏漏进行论驳的,然而民国通志于论驳之后却又回到“年四十”与不记年代只述其事的原点上。其实,宣德郎游酢于元祐四年六月随宰相范纯仁出为颍昌府学教授,元祐五年范纯仁转任太原府,游酢没有跟随前往又辞颍昌教授而“待次”,其后再因范纯仁以“著述科”荐之而于元祐六年“得知西京河清县”,元祐八年七月范纯仁“复秉轴,即除公太学博士”而“命再下,就职”。其考证详拙作《游定夫历官辨析》。

三、“程门立雪”综合考述

至此,“程门立雪”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已经有答案了。

可以肯定,“程门立雪”不可能发生于元祐八年夏五月,也不是发生于元祐八年五月之后的“这年冬天”,更不是发生于元祐七年“冬”,但不排除发生于元祐八年五月之前,在洛阳立雪半日且“雪深一尺”,则唯有元祐八年春二三月之时。杨时于元祐八年,黄谱谓“正月一日,公从吉,赴调。四月,至京师”,毛谱、黄谱《考证》与清佚名《杨龟山先生年谱》皆谓“正月,从吉,赴调。四月,至京”,张谱谓“正月,服阕,赴调。四月,至京”。游、杨“程门立雪”就是发生于杨时元祐八年正月“赴调”与四月“至京”期间的春二三月。当时,杨时于正月“赴调”,正常情况下二月中下旬能到达,但在进京前先赴洛阳;游酢于元祐六年得知西京河清县,元祐八年春仍在任,黄谱谓“是时,御史游公知河清县”,毛谱谓“时御史游公酢知河清县”,张谱谓“时游定夫知河清县”,此皆可印证。

据此,上述有关“程门立雪”的各种记述还有几点必要重新厘清。

其一,《侯子雅言》的杨时“初见伊川”。侯仲良记述“程门立雪”的故事必定是事后补记,故其“初”之语意是“原先”、“当初”;后世转述这一故事时,语境其实已经发生变化,故“初”之语意也发生了转变,如“初次”等意思。同时,《侯子雅言》的“初见”不是指见面的第一天,而是指从见面到告辞的一整段时间,或数日或十数日甚或数十日,“程门立雪”就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中的某一天;具体地说就是,“程门立雪”发生于元祐八年春二三月间的某一天。这从上述“程门立雪”的情节也可获得佐证,如伊川“既觉”后之言语就不是“初见”时的言语。清毛念恃撰于康熙二年(1663年)的《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谓:元祐八年“五月,以师礼见伊川程先生于洛。先生出京,遂西往见伊川先生……先生初与游公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公侍立,既觉,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矣。及出门外,雪深尺余。”其中“初”即为“初次”之意,亦犹《成语典故》之“初次”,只是这个“初次”并非指元祐八年五月此时而是指此前,至于此前何时则不明确。而《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卷首《师友叙述》谓:“先生(杨时)出京,到雒见程先生……先生尝与游御史见伊川,一日,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矣。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矣。非信道之笃,能如是乎?”这一记述与黄谱、毛谱相同,其中“尝”意为“曾经”,通常是指本次之前的另一次,与毛谱之“初”意思相同。

其二,杨时诸《年谱》的“以师礼见伊川程先生于洛”。“程门立雪”既发生于元祐八年春二三月间的某一天,那么杨时“以师礼见伊川程先生于洛”也就应当发生于元祐八年春二三月间,且略早于“程门立雪”的这一天,即杨时“以师礼见伊川”不是发生在五月“出京”的这一次。

其三,由于“程门立雪”的原始记述以及早期流传是在杨时名下,因而形成了特定的语言表述;当转述于游酢名下之时,一些表述语言没有随之变更,从而造成误会。如立雪程门这次的“初见伊川”亦即“以师礼见伊川”者是杨时而非游酢,河清知县游酢只是陪从家乡前来的杨时一同前去;某些转述也使用游酢“初见伊川”云云,颇为不妥。例如,游酢当时知河清县,地近洛阳,杨时因“从吉(服阕),赴调”于元祐八年正月从福建前往京师且取道洛阳;转述者生搬硬套,如《游定夫祠〈程朱理学源流〉壁画图解》(《游酢研究》第2辑)即谓“游杨二人不远千里从福建前往河南洛阳向程颐求学,正值寒冬季节……先生正倚椅假寝瞌睡”云。从“见面”的意义上而言,游酢“初见伊川”是在熙宁五年(1072年)赴礼部试之后,其时“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师”,在京师“一见”游酢即“谓其资可与适道”;至于正式拜程颐为师的游酢“初见伊川”,《闽南道学源流.微言》所引“游酢《拾遗》”、《程氏外书》卷八《游氏本拾遗》和《游廌山集》卷三《师训》皆谓:游酢“初见先生(伊川),次日先生复礼,因是安下饭食稳便回。”依游酢的经历,游酢于元祐五年既没有跟随范纯仁前往太原府又辞颍昌府学教授而“待次”之初,正是游酢正式拜程颐为师即“初见先生,次日先生复礼”之时,早于杨时约三年。

(作者系南平市委台办研究室主任)

同类推荐
  •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本书按章回顺序对《红楼梦》进行解释,尽可能讲解其中魅力,包括字词句段、诗词文言、现实联系等。
  • 我的母亲湖

    我的母亲湖

    本书收集了史俊10多年来发表在《电影文学》《影剧新作》等报刊上和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学剧本,包括《鄱湖浪》、《山花香》、《父债如山》、《我要上学》、《我的母亲湖》、《岳母择婿》、《古镇秘事》、《真情体验》、《让爱重来》、《明月清风》等。
  • 掌上流云

    掌上流云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描绘草原的生活图景,收录有:《雪地篝火》、《青草远道》、《月光手帕》、《静默草原》等。
  • 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全景展现世界上最神秘的情报组织摩萨德,通过对其经典谍报案例,天才谍报人物的介绍,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摩萨德的兴衰,和其在为保卫国家利益方面做出的非同寻常的贡献。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摩萨德的传奇历史。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之男孩

    风之男孩

    青梅竹马的司徒静扬(出身武术世家)和程臻致(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到美丽的杭州西湖畔读大学,接下来的日子,程臻致获得了风之力量,还陆续在杭州遇到了一系列拥有特殊力量的人,而这些人将会给他们俩带来怎么样的际遇呢?
  • 终极武神

    终极武神

    携带乾坤五绝剑法,在异界大陆抖出一朵奇葩,携带精妙的阵法,困住异世群雄,臣服脚下,携带起死回生的医术,普度众生,日夜受万人祈祷祝福,化身为救世。
  • 星极辣妹一

    星极辣妹一

    你是我身边那颗最明亮星,带我走出无边的黑暗。你是我天空的那颗明亮的星,给我带来新的希望。你是我心中的那颗星,将你我的故事永远流传....
  • 我创造的网游厉害了

    我创造的网游厉害了

    主角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个神秘晶石冲进了主角的脑袋,顿时主角失去了意识,但是他之后的人生发生了开天辟地的改变。
  • 喜欢你是真心话

    喜欢你是真心话

    作者黑历史!!!!不要看不要看!!!!呜呜呜呜,真的不要看!!!
  • exo萌学园的故事

    exo萌学园的故事

    当时代偶像exo发现了自己离奇的身世,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的魔法领域萌学园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合作者落幽一起去探寻这个故事吧!
  • 命中注定的情

    命中注定的情

    那一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若丝兰突然走,她创建的帮也从此消失,后面,敬请期待。
  • 枫叶藏情

    枫叶藏情

    千影剑,火焰血,酒坊少年。音魂琴,冰禅心,绝世少女。江湖路,恩怨情,魂未醉,酒莫停。情悠悠,恨幽幽,有日月,无绝期。
  • 督主在上

    督主在上

    母鸡不下蛋,白天还“打鸣”。刘阿九对着自己花了三月俸禄买回来的“母鸡”叹气,“阿花啊~阿花,你若再不下蛋,阿九我明天只好把你宰了。”正啄着碗里细米的阿花,鸡身一抖,鸡毛散了一地。后来,阿花失踪的第三天。从县衙厨子升职为京城仵作的刘阿九,颤巍巍跟着京官跪在大祈第一奸臣的东厂提督—雨文顷面前。阿九哆哆嗦抬眼看了看传闻中“杀人如麻”的雨文顷。对上雨提督轻蔑眼神的她,想起常用此眼神看自己的老母鸡。刘阿九脑袋当机,脱口而出,“阿花…”曾变成不会下蛋老母鸡的雨文顷:“…”花你妹。————————————————————————权势浩天的西厂督主雨文顷,他日常生活方式总结为以下三点:1、洁癖;2、龟毛;3、阴很毒辣。只是雨督主没想到的是,自己引以为傲的三点,都栽在了一只老母鸡和一个叫刘阿九的傻妞身上。1.女主穿越,男主是个假太监,所以!你懂的2.男主前期是鸡后期会恢复。3.女主怂且甜,男主宠且苏,超级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