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56000000005

第5章 伦理智慧

伦理既人伦规范。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遵守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伦理准则。遵守伦理准则,负起自己的责任,就能使行为符合规范,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快乐。一旦违背伦理准则,就会为自己招来不幸和痛苦。至于那些肆意践踏伦理准则的败类,与禽兽无异,等待他们的必然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原文: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易经?家人?象》)

句解:

女人主持家内之事,男人主持家外之事,男女地位适宜得体,是天地间的大道理。所谓一家之中有严明的君主,指的就是父母。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坤?文言》)

句解: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无穷无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家庭,一定有无穷无尽的灾祸。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易经?坤?文言》)

句解:君子恭敬谨慎用来促进内心的正直,行事适宜用来促使外表的端庄,能够做到恭敬谨慎、行事适宜,就能德行广布而不会陷入孤立之中。

原文: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常棣》)

句解:与妻子情投意合,仿佛弹奏琴瑟一样美妙。

原文: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经?小雅?常棣》)

句解:兄弟之间尽管在家中会发生摩擦,但是共同抵御外人的欺凌。

原文:德惟治,否德乱。(《尚书?太甲下》)

句解:只有以道德治理天下,才能天下太平;如果不以道德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大乱。

原文: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尚书?咸有一德》)

句解:道德没有固定的老师,以善行为主就是老师。

原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五年》)

句解:上天不偏袒任何人,只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原文:孝,礼之始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文公二年》)

句解:孝道是礼仪的开端。

原文: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

句解:礼仪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恭敬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原文: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

句解:恭敬取决于供奉神灵,笃实取决于守住本业。

原文: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

句解:民众由于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临人世,这就是命。所以形成了行为的礼义和威仪的法则,用来规定保持人的生命。

原文: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

句解:有能力的人遵循礼法而获得幸福,没有能力的人败坏礼法而自取灾祸。

原文:君子勤礼,小人尽力。(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勤勉遵礼,品德低劣的人竭尽力量。

原文: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八年》)

句解:善良的人富有叫做奖赏,淫邪的人富有叫做祸患。

原文: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句解:礼是上与下的纲纪,是天与地的准则,民众依靠他才能生存,因此先代君王都尊崇它。所以能通过后天修养或直接达到礼义的,就叫做完美的人。

原文:甚美必有甚恶。(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句解:极其美丽的一定有极其丑恶的一面。

原文: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句解:拥有了绝代佳人,就足以使人改变品性,如果不是德义兼备的人,就一定会遭遇灾祸。

原文:婚姻,祸福之阶也。(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中》)

句解:婚姻大事是决定人生祸福的关键。

原文:礼者君之大柄也。(《礼记?礼运》)

句解:礼义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权柄。

原文: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记?祭统》)

句解:治理百姓的方法,没有比礼义更为急迫的。

原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句解:国家不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利益,而以道义为根本利益。

原文: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礼记?王制》)

句解: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果不符合规格,就不允许在市场上买卖。

原文: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礼记?丧服小记》)

句解:孝敬父母、尊敬尊贵的人、尊重长者、男女有别,是人间最重要的道理。

原文: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礼记?祭统》)

句解:所谓孝就是顺从的意思,符合行事规范,不违背道德伦理,就叫做顺从。

原文:钓名之士,无贤士焉。(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句解:沽名钓誉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

原文: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春秋?关尹《关尹子?九乐篇》)

句解:只看毫末的人不能看到天地的广大,只听微音的人不能听到雷霆的震撼。

原文:大人之言必有信,有信而真,何往不成。(春秋?辛妍《文子?上德》)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说话一定拥有诚信,如果拥有诚信就必定真实,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原文:老子曰:“以不义而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愚人。”(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老子说:“以不义的手段而获得又不施予,祸患就会降临,既不能为别人谋利,也不能使自己获利,可以说这样的人是愚蠢的人。”

原文: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春秋?辛妍《文子?上义》)

句解:君子即使死亡,其名节也不会泯灭;小人尽管得势,其罪恶也不能消除。

原文: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祸患的来临,是人自己造成的;福运的来临,是人自己成就的。

原文:福至祥存,祸至祥先。见祥而不为善,则福不来;见不祥而行善,则祸不至。(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福运来临之前必有先兆,祸患来临之前必有先兆。见到福运的先兆而不行善,那么福运就不会到来,见到祸患的先兆而行善举,那么祸患就不会到来。

原文: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咎。”(战国?尸佼《尸子?劝学》)

句解:曾子说:“父母爱自己,自己心中欢喜却不忘记父母的恩爱,父母厌恶自己,自己心中惧怕却不怪罪父母。

原文:夫德义也者,视之弗见,听之弗闻,天地以正,万物以遍,无爵而贵,不禄而尊也。(战国?尸佼《尸子?劝学》)

句解:品德和道义看它看不到,听它听不见,天地因它而恒久,万物因它而滋生,人不受爵位而高贵,不求厚禄而尊崇。

原文:屋焚而人救之,则知德之;年老者使涂隙戒突,终身无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于囹圄、解于患难者,则三族德之;教之以仁义慈悌则终身无患,而莫之德。(战国?尸佼《尸子?贵言》)

句解:屋子失火之后,人们前来救火则知道感谢那些前来救火的人,而年老的人让他堵住烟囱的缝隙,不要让烟囱太直太低,那么就可以终身不会遭遇失火的灾难,他却不知道感谢这样的老人。身陷囹圄之后有能救他走出牢狱的人,全家所有人都会感谢,但犯罪之前以仁义慈悌教诲他的人,可以使他终身无牢狱之灾,却没有人感谢这样的人。

原文:取人者必畏,与人者必骄。(战国?尸佼《尸子?明堂》)

句解:向人有所索取,态度一定敬畏;向人有所施予,态度一定傲慢。

原文:是非不得尽见谓之蔽,见而弗能知谓之虚,知而弗能赏谓之纵,三者乱之本也。(战国?尸佼《尸子?发蒙》)

句解:是与非,不能彻底看清,就叫蒙蔽。尽管看清了,却不知其原因,就叫虚妄,虽然知道原因,却不能采取赏罚的措施,就叫放纵。这三个方面就是病乱的根源。

原文:明分则不蔽,正名则不虚,赏贤罚暴则不纵,三者治之道也。(战国?尸佼《尸子?发蒙》)

句解:明确名分,就不会蒙蔽,确定名分,就不会虚妄。赏贤惩凶,就不会放纵,这三个方面,就是安定的根本原则。

原文: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丘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故智载于私,则所知少;载于公,则所知多矣。(战国?尸佼《尸子?广泽》)

句解:在井中看星星,所看到的不过几颗而已;在高丘上看星星,能够看见星星出现,又能看见星星消失,这不是因为眼力有所增加,而是地势不同,才使他这样的。私心,如同在井中看星星,而公心则像在高丘上看星星。如果智慧用在私心上,那么所知道的就很少;如果用于公心上,那么所知道的就很多了。

原文: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句解:父母仅为子女的健康担忧。

原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句解:如今的所谓孝子,只要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甚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不对父母恭恭敬敬,跟狗和马怎样区分呢?

原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句解:仁义的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

原文: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句解:一个家庭只有自己先去诋毁,然后别人才会去诋毁。

原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句解:嗜好和欲望过深的人,天生的智慧就会很浅。

原文: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战国?庄周《庄子?天下》)

句解:一尺长的木杖,每天取一半,永远也取不尽。

原文:人不以善言为贤。(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句解:人不是因为巧言善辩而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原文: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句解:道的真谛,在于治理身心,再以余力治理天下。

原文: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句解:道是有情感有信念的,道没有作为没有形状。

原文:盗名不如盗货。(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句解:盗取名誉还不如盗取财货。

原文: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战国?荀况《荀子?礼论》)

句解:根据神情容貌的变化,就足以分辨是吉祥还是灾祸。

原文: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句解:君子所学是为了提高自身高尚的品德,小人所学是为了像禽犊一样邀宠于人。

原文: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句解:只有积累细土,才能成为高山。只有积累细流,才能成为江海。

原文: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句解:君子能做到难能可贵的事,但不能强迫别人必须敬重自己;能够做到诚实可信,但不能强迫别人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承担责任,但不能强迫别人必须任用自己。

原文: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战国?韩非《韩非子?用人》)

句解:抛弃规矩而随意度量,即使奚仲那样的造车能手,也无法造出一个轮子。

原文: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句解:没有功劳的人不能奖赏,没有罪过的人不能惩罚。

原文: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句解:奖赏和惩罚如果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不会得到施行。

原文: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句解:世间万物必定有盛有衰,人间万事必定有张有弛。

原文: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句解:在饥荒的年月,即使对幼小的弟弟也舍不得为他提供食物。

原文: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句解:看见瓶中的水已然结冰,就能知道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

原文:去其害之者,故所欲必得,所恶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句解:远离危害的人所希望的必能得到,所厌恶的必能除去,这是功名得以确立的原因。

原文: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句解:完美就一定会有缺点,事物达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原文:一则治,两则乱。(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

句解:法令统一就能治理好国家,法令不统一就会导致国家动乱。

原文:力贵突,智贵卒。(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

句解:用力贵在突发,运智贵在迅速。

原文:喜怒者,道之邪也。(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句解:心中常有喜怒之情是偏离道的。

原文: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句解:保持阴柔的态度就会刚毅,保持弱小的态度就会强大;观察所采取的态度就能知道将来的结果是祸是福。

原文:急辔数策者,非千里之御也。(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把勒马的缰绳收得过紧,又频频鞭打马匹,这不是要行千里之途的驭马方法。

原文:君子修美,虽未有利,福将在后至。(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句解:君子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尽管眼前未能见到利益,但福运不久之后就会到来。

原文: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句解:只看到虎身上的一道斑纹,不会知道老虎的凶猛,只看到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无法了解骏马善于奔跑。

原文:力贵齐,知贵捷。(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句解:力量以齐心协力为贵,智慧以思维敏捷为贵。

原文: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句解:力量足以胜任,那么把重物举起来也不会觉得沉重。

原文: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积累微薄以为雄厚,积累卑微以为崇高,君子日日不懈积累,所以才能成为高尚的人。

原文:天地之性,人为贵。(汉?王充《论衡?别通》)

句解:天地间所有的生命,人是最高贵的。

原文:天道自然,自然无为。(汉?王充《论衡?寒温》)

句解:天道是顺应自然的,因此而处于无为状态。

原文:日光照室内,道术明胸中。(汉?王充《论衡?别通》)

句解:阳光照亮室内,道德照亮内心。

原文:哀乐之情,恕以及人。(汉?王符《潜夫论?救边》)

句解:无论悲哀还是欢乐,都要将心比心地推己及人。

原文: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汉?桓宽《盐铁论?执务》)

句解:土不断积累,水不断积累,德行不断积累则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原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

句解:为人父母者如果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孩子做出长远的计划。

原文:德行者本也,文章者末也。(晋?葛洪《抱朴子?外篇?文行)》

句解:品德是人生的根本,文章是人生的末节。

原文: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酝酿彝伦者也。(《抱朴子?内篇?明本》)

句解:道,是用来教化人民,铸造天地,养育万物,培养人与人之间关系准则的。

原文: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

句解:道,内可以修身养性,外可以治国安邦。

原文:夫生我者父也,娠我者母也,犹不能令我形器必中适,姿容必妖丽,性理必平和,智慧必高远,多致我气力,延我年命。(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塞难》)

句解:给我生命的是父亲,抚育我成人的是母亲,而父母并不能使我的身体一定适中,容貌一定美丽,性格一定平和,智慧一定高远,也不能更多的富于我力量,延长我的年龄。

原文: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镬,见印绶如缞绖,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

句解:在得道的人眼中,爵位就像是用来惩罚犯人的装满了滚烫的水的鼎,官印上的丝带仿佛是服丧人身上的麻布条和麻布袋,金银和宝玉仿佛是粪土,富丽堂皇的殿堂仿佛是监狱。

原文:所以贵道者,以其加之不可益,而损之不可减也。所以贵德者,以其闻毁而不惨,见誉而不悦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塞难》)

句解:人们之所以尊崇道德,在于增加道德而不因为满足而外溢,不会因为减少而损失。人们之所以崇尚道德,在于有德的人听到诋毁而不悲哀,获得赞誉而不欣喜。

原文:子曰:“君子服人之心,不服人之言;服人之言,不服人之身。服人之身,力加之也。君子以义,小人以力。难矣夫!”(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

句解:文中子说:“君子敬服人心时,并不敬服人的语言,敬服人的语言时,并不敬服人的地位;敬服居于高位的人,是由于外力强大。君子行事以仁义为标准,小人行事以强力为标准。这是祸患啊!”

原文:子曰:“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句解:文中子说:“品德卑劣的人不振作、不勤奋,看不到利益就不会采取行动。

原文:子曰:“爱名尚利,小人哉!未见仁者而好名利者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问易篇》)

句解:文中子说:“喜好名声、尊崇利益的人,是小人啊!没有见过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喜好名声、追求利益的。”

原文:文中子曰:“凝滞者,智之蝥也;忿憾者,仁之螣也;纤吝者,义之蠹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句解:文中子说:“固执拘泥是智慧的蟊贼,忿怒遗憾是仁德的螣虫,胆怯吝啬是道义的蛀虫。”

原文:子曰:“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良以是夫?”(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句解:文中子说:“交友时君子先选择而后交往,小人却先交往而后选择。所以君子犯错少,小人怨恨多,的确如此啊!”

原文:子曰:“恶衣薄食,少思寡欲,今人以为诈,我则好诈焉。不为夸衒,若愚似鄙,今人以为耻,我则不耻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事君篇》)

句解:文中子说:“衣食简单,少思寡欲,当今的人认为是虚伪,而我却喜好这种所谓的虚伪。不自我炫耀,似乎愚蠢浅薄,当今的人认为是耻辱,我却不认为这是耻辱。”

原文:子曰:“处贫贱而不慑,可以富贵矣”(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问易篇》)

句解:文中子说:“处身于贫贱之中,而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人,是可以达到富贵的。”

原文:或问君子。子曰:“知微、知章、知柔、知刚。”曰:“君子不器,何如?”子曰:“此之谓不器。”(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句解:有人问什么是君子?文中子回答说:“知道细微之事、知道鲜明之理、知道柔弱之性、知道刚强之气,就是君子。”又问:“君子不器是怎么解释?”文中子回答说:“以上几点就是君子不器。”

原文:子曰:“君子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句解:文中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接受不应得的荣誉,不祈求过分的福气,为追求道义不回避死亡。”

原文:文中子曰:“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此人其知之矣。”(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句解:文中子说:“名声愈消弱,品德愈增长;身愈后退,德愈向前,这是人们都知道的道理。”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句解:文中子说:“知道的人不如采取行动的人,采取行动的人不如安之若素的人。”

原文:子曰:“我未见谦而有怨,亢而无辱,恶而不彰者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述史篇》)

句解:文中子说:“我没见过谦逊却满心怨恨,刚正却没有侮辱,邪恶却不明显表现出来的人。”

原文: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句解:小人只能看到利益,却不顾及危害。

原文:上下和同,贤者无所立功。(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句解:君臣上下关系和睦、同心同德,优秀的人才就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原文:子率而正,孰敢不正。(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句解:您以端正的行为作为他人的表率,谁敢有不端正的言行。

原文: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句解:虽然饥饿却不苟且获得食物,虽然寒冷却不苟且获得衣物。

原文:圣人不以智轻俗。(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廛传》)

句解:圣人不以智慧而轻视民俗。

原文:心之所诣,则善恶之本源。(唐?魏征等撰《隋书?刑法志》)

句解:内心所向往的境界,是善与恶的本源。

原文:无舟楫之功,有坚贞之操。(唐?魏征等撰《隋书?隐逸传》)

句解:隐居的人即使没有济世的能力,却有坚韧的节操。

原文: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句解:品德超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超过品德叫做小人。

原文:妄得之福,灾亦随焉;妄得之得,失亦继焉。(宋?杨时《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凭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所谓“幸福”,灾祸也会随之而来,靠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财物,必然也会很快失去。

原文: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元?许名奎《劝忍百箴?义之忍》)

句解:所谓义,就是待人处事适宜合理,如果以义的标准和原则处理各种事物,并且按照义的规定去做,那么即使面对死亡,也不能逃避,按照义的规定,所应当诛杀的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应庇护。按照义的规定,所应当举荐的,即使是仇人,也不应舍弃不荐。

原文:达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己。(元?许名奎《劝忍百箴?争之忍》)

句解:达观的人具有远见,不与他人争夺名利,他们看待利益,犹如看待粪土一样污浊,看待权力犹如鸿毛那样轻飘飘。遇到污浊之事,就想躲避,看待轻飘飘的东西,就容易抛弃,躲避对别人就不会感到遗憾,抛弃对自己就不会招来祸患。

原文:谁人不欲生,罔之生也,幸而免;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元?许名奎《劝忍百箴?死之忍》)

句解:哪个人不愿意活着呢?不道德的人活着,不过是苟且偷生而已,每个人都会死的,自古而然,只有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合乎道义的。

原文:兄友弟恭,人之大伦。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元?许名奎《劝忍百箴?兄弟忍》)

句解:哥哥友爱,弟弟恭敬,这是人间基本的伦理,兄弟之间虽有小的意见,但仍然是手足之情。

原文: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蓄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句解:开始做事时,情绪高涨,事后便情绪消极,这是修习德业的大忌。做事时,开始缓慢,后来急躁,这种做法是做事的障碍,心浮气躁,对修养品德是非常不利的。语言尖刻,表情冷粗暴,是与人交往的大敌。

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菜根谭?一〇五》)

句解:不责备他人小的过错,不揭露他人的隐私,不纠缠过去的积怨,保持这三种美德,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也可以远离积怨。

原文: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明?洪应明《菜根谭?一六五》)

句解: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要宽恕和谅解,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则不可轻易原谅;自己面临困难和屈辱时,要忍耐,但别人遭遇困难和屈辱时,则不能袖手旁观。

原文:士大夫不贪官,不受钱,一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盖洁己好修,德也;济人利物,功也。有德而无功,可乎?(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士大夫不贪恋官位,不接受利禄,没有任何能力维持自身的生活,更不能帮助别人,这并不是圣贤所主张的修为。品行高洁、道德高尚,这叫做德;帮助他人、有益社会,这叫做功。只积累德行而不建功立业,这样可以吗?

原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醒卷》)

句解:要求别人报恩,没有报答别人的恩德更为厚道;沽名钓誉,没有逃避名誉更为适宜;伪装矫饰,没有直率坦诚对人更为真实。

原文: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醒卷》)

句解:处于盈满位置的人,仿佛水即将漫出,尚未漫出,不可再加一滴;处于危急局面的人,仿佛木头,即将折断,尚未折断,不可再压一下。

原文: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峭卷》)

句解:宁可做真正有修养的人,也绝不做虚伪的人。

原文:平民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的乞丐。(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峭卷》)

句解:平民百姓如果能多行善举,广施恩惠,尽管并无官职,却是真正高贵的人;当官的人,如果贪财好货,就是戴着乌纱的乞丐。

原文: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明?陈继儒《小窗幽记?灵卷》)

句解:只有勤俭才能帮助人保持清廉,只有宽恕才能使人培养良好的品德。

原文:廉所以惩贪,我果不贪,何必标一廉名,以来贪夫之侧目。(明?陈继儒《小窗幽记?素卷》)

句解:提倡清廉是惩治贪污的目的,如果我不贪污,又何必标榜廉明,以引来贪污者怨恨的目光呢?

原文:一心可以交万友,二心不可以交一友。(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法卷》)

句解:为人真诚,可以得到许多朋友,为人虚伪,就不会交到一个朋友。

原文:君子之事亲也,显亲为上,其次悦亲,其次养亲,其次荣亲,其次逸亲。逸者力可能也,荣者贵可能也:养者富可能也,悦者贤可能也,非德能圣人,其孰能显亲哉!(明?薛应旗《薛方山纪述》)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事奉双亲,以彰显亲人的美德为最高追求,其次是让亲人愉快,再次是赡养亲人,第四是让亲人荣耀,最后才是让亲人悠闲安逸。要让亲人安逸,有力气的人就能做到;要让亲人荣耀,有地位的人就能做到;要让亲人得到赡养,有钱财就能做到;要让亲人愉快,有才能的人就能做到。如果不是德才兼备的圣人,谁能使亲人的功德得以彰显呢!

原文: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句解:肯于全力帮助陷于困苦中的人,就是活菩萨,能摆脱人性的束缚,超脱于利益之外的人,就可以说是卓越的人。

原文: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句解:志向不能不远大,志向不远大,就会混迹于世俗之中,从而不能有所作为。

原文: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句解:行善举帮助人,使被帮助的人获得安全感,自己也会感到舒畅高兴。

原文: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二》)

句解:只担心自己,不肯帮助他人,并不怕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他人。

原文: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三》)

句解:性格固执、情绪偏激的人,是不能和他共事的,充满情趣,而又活泼的人,才能跟他谈文论艺。

原文: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事物忌讳到达顶峰,做事忌讳达到完美,做人忌讳太过成功。

原文: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富贵者,就要以施予为美德,贫贱者,就要以无欲为美德,高贵者,就要以低下为美德,卑贱者就要以不攀为美德。

原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世类》)

句解:没有私心的人,办事公正;不被私利所限制的人,明晓事理。

原文: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句解:只要一件事能影响到别人的一生,即使亲眼目睹,亲耳听到,也绝不能说出口,只要一句话,对自己的品格有所伤害,即使是饮酒闲聊时,也要小心谨慎,不要说出口。

原文: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世类》)

句解:宽容厚道的人,不让别人有所依靠。聪明精审的人,不让别人无地自容。

原文: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句解:怎么能所有的事,都让人满意,只求无愧自己的良心而已。

原文: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类》)

句解:在世上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正直的人,当一天官,就要做一天正直的事。

原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句解:希望国家安宁的人,必须积蓄自身的道德与礼义。

原文: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宋?李昉《太平御览》)

句解:君子担心失去道义,小人担心失去利益。

原文: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句解:祭祀父母的物品无论如何丰盛,也不如父母在世时进行微薄的赡养。

同类推荐
  •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本书可供旅游服务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服务行业的形体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形体训练爱好者自我训练的良好伙伴。
  • 中学生必须掌握的100个沟通技巧

    中学生必须掌握的100个沟通技巧

    顺畅的沟通不仅能帮助中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中学生向他人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情感,减少孤僻、偏执、郁闷等不良心理的产生,为人生的成功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本书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学生掌握沟通技巧的必备书。
  • 哲理荟萃

    哲理荟萃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
  • 路标

    路标

    心灵的漏洞生活恰似一本书,每一日都充实着书里的内容。在这里,我们既是读者又是书中的主角,在现实与想象之中回忆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多思索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
热门推荐
  • 大佬每天都是颜狗

    大佬每天都是颜狗

    (表面高冷内心颜控的姜同学x矜贵帅气的陆同学)初见她一脸冷漠,'离我远点'再见时一脸花痴,'小哥哥,我给你算了一卦,你五行缺我。'世人只知陆氏财团继承人,心狠手辣,难以接近,却不知在她面前只是个小狼狗∪?ω?∪
  • 共赏白头

    共赏白头

    关于云清的传闻有很多,及笄之前通常都是:惊绝天下、万里无一、天下第一的美人。但就在她及笄的前两个月,云清出事儿了,那个传说中胆大包天的采花贼竟然采了云清这朵霸王花!京城的人每一提及此事,无不男默女泪。此事之后,活在人们口中的云清变成了进出赌场、流连酒水、出钱招妓、夜不归宿的放浪女子,殊不知,这就是她原本的模样。几近剩女的云清终于要成亲了,对象也是闻名天下,传闻鬼将军上官暮杀伐果断、喜怒不定、臼头深目……这和云清简直是绝配啊!就在众人等着看二人怒剑拔张之时,二人却在暗处耳鬓厮磨、缠绵悱恻。(本文除了男女主还有多对CP,在男女主的甜甜蜜蜜中也包括各种CP的穿插,不喜者勿入!勿喷!一个中短篇,各位看官放心享用)
  • 在海贼的我想成为大剑豪

    在海贼的我想成为大剑豪

    新人的浅陋作品,希望大家喜欢。(作者是个学生党,更新不固定)
  • 忘忧酒馆

    忘忧酒馆

    无名氏是山精还是堕仙?究竟活了多少年?这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只是打从她有记忆起,人们还过着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生活。现代的繁华闹市,她开了家忘忧酒馆,诡谲阴森。我们所有的故事从这个酒馆一一说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死者物语

    不死者物语

    黔城和杨城是两座相邻的城市。两座得上不死人病的可怜城市。
  • 倾城令

    倾城令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却独爱你这一种。短篇集,虐恋
  • 此情未完待续

    此情未完待续

    遇到他那一年,我挣扎在落魄肮脏的泥潭,他对我这个行当的人嗤之以鼻,却频频对我伸出援手。露营时那场大雨淋漓,情愫开始悄然疯长。然而,他昔日的深爱来袭,我破落收场逃之夭夭。三年后再相逢,才懂得最伤人的真相不过如此,痛恨是我,深爱是我,要的却从来不是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零开始的不死人

    从零开始的不死人

    罗兹瓦尔?食我太阳光枪!培提尔其乌斯?食我太阳光枪!白鲸?食我太阳光枪!黑魂血源只狼通关七周目的季效益,在某一天准备打开黑魂3创一个新号缅怀一下的时候没有到长久没用的PS4居然爆炸了。就这样来到了异界,居然重生成为了鬼族。可惜刚刚重生就遇到了蕾姆拉姆的灭族之夜,重生不到一分钟就死了。或许这是世上死的最快的穿越者了吧,碰巧黑暗之魂也随着季效益来到了异界。诸神施加于火的封印也被带到了季效益的身上,就这样他又活了。成了半灰烬,半不死人的存在。黑暗之魂和嫉妒魔女究竟谁强谁弱?存档大法和跑尸达人究竟谁强谁弱呢?作者游戏党,涉及到很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