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56000000004

第4章 品德智慧

高尚的品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心灵纯净、心地善良、心胸广阔的人必然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重。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人往往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豁达开朗的性格,他们不会在挫折中却步,不会在失败中沉沦。无数事实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不但能够获得友谊和信任,而且能够获得人们无私的帮助,他们不会孤独。

原文: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易经?系辞上》)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在家中说了有价值的话,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响应,何况离他很近的人呢?

原文: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咸传?家人》)

句解:君子说话言之有物,君子做事持之以恒。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系辞下》)

句解:如果善行不积累,就不能成就好名声;如果恶行不积累,就不会伤害性命。品德低劣的人认为小的善行没有益处而不做,认为小的恶行不会带来伤害而不改,因此恶行逐渐积累最终无法掩盖,罪行逐渐扩大而难以摆脱。

原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句解:

如同新月渐渐盈满,仿佛旭日东方初升。

原文: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大禹谟》)

句解:自满就会招致损失,谦虚就能得到好处,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原文: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伊训》)

句解:做善事,上天赐与他各种祥瑞;做坏事,上天降给他各种灾祸。

原文: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泰誓中》)

句解:善人行善举,整天做都做不够;恶人做坏事,也是整天做都做不够。

原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泰誓下》)

句解:树立品德必须追求长远,清除邪恶必须追求除根。

原文: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句解:戏弄他人会丧失品德,玩弄器物会消弱志向。

原文: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句解:做积德的好事,不但心旷神怡而且名声逐日增长;做伪诈的坏事,不但心力交瘁而且越来越糟。

原文:世禄之家,鲜克由礼。(《尚书?毕命》)

句解:世代享受官府俸禄的人家,很少能够遵从礼仪。

原文: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逸周书?大聚》)

句解:如果品德像冬天的阳光那样,像夏天的阴凉那样,不用召唤,民众自然就会前来。

原文:君子之言,信而有证。(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八年》)

句解:君子之言,确凿而有根据。

原文: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三十三年》)

句解:恭敬的品质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做到恭敬,必定具备德行。

原文: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文公元年》)

句解:忠诚是品德的根本,诚信是品德的巩固;谦卑退让是品德的基础。

原文: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十年》)

句解:凡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利之心,因此利益不可以强夺,心中想着道义就会高人一筹,道义是所有利益的根本。

原文: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哀公元年》)

句解:树立品德没有比接连不断更好的,去除疾病没有比干净彻底更好的。

原文:惟善人能受尽言。(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句解:只有品德高尚的人能接受别人真诚的批评和建议。

原文:勤民以自封,死无日矣。(春秋?左丘明《国语?楚语》)

句解:不断地勒索人民以满足私欲,末日就会很快到来。

原文: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九》)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能认真对待小事,因此没有大祸患。

原文: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不放弃微小的善行,不弃绝隐微的善事。自己的善行隐藏起来,别人的善举予以宣扬。别人知道我的善行,就想想自己的不足;别人不知道我的善行,我还可以努力自我了解。

原文:君子祸之为患,辱之为畏。见善,恐不得与焉,见不善者,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终身。(《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君子忧虑祸患,畏惧侮辱,见到善举唯恐不能参与;见到不好的行为唯恐牵连自己;因此君子一生都处于忧患疑虑之中。

原文:君子不唱流言。(《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不传播流言蜚语。

原文: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见到利益就想到耻辱,见到邪恶就想到诟病,欲望一出现就想到羞耻,愤怒一产生就想到祸患。

原文: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君子自己有善行,也喜欢别人的善行;自己拥有才能,也喜欢别人的才能,自己虽然没有才能,也不谋取别人的才能为己所用。

原文: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句解:面对利益不损害道义,面对死亡不改变操守。

原文: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鸪,反求诸其身。(《礼记?中庸》)

句解:射箭仿佛君子行事,没有射中目标,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句解:治国之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全国民众所公有。

原文: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尊重别人而且虚怀若谷,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会考虑自己。

原文: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礼记?中庸》)

句解:君子待人随和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原文:生以辱,不如死而荣。(《礼记?曾子立言》)

句解:与其苟且偷生,不如选择死亡而得到荣耀。

原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礼记?乐记》)

句解:隆重的音乐一定简易,隆重的礼仪必定简朴。

原文:君子有蠢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句解:君子有三件忧虑的事情:没听到时忧虑不能听到,听到之后忧虑不能学到,学到之后忧虑不能践行。

原文: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礼记?祭义》)

句解:对父母有深爱之心的孝子,一定有温和顺从的神态;有温和顺从的神态,一定有欢欣喜悦的脸色;有欢欣喜悦的脸色,一定有恭恭敬敬的容貌。孝子仿佛手持玉器,仿佛手捧盈满之物,恭恭敬敬、虔诚专一、小心谨慎,就像拿不动,就像要掉下来似的。严肃庄重、谨小慎微,不是仅仅用来侍奉父母的,而是成为人才的行事规范。

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句解:君子的修身之道,如同走远路一定从近处出发,如同登高山一定从低处开始。

原文: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春秋?邓析《邓析子?转辞篇》)

句解:内心安宁平静,好计策自然产生;思考周密长远,好计谋自然成功。

原文:德厚者大,德薄者小。(春秋?辛妍《文子?上仁》)

句解:品德深厚的人强大,品德寡薄的人渺小。

原文: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众,体大者节疏,度巨者誉远。(春秋?辛妍《文子?上义》)

句解:小心谨慎的人不会获得成功,行为放纵的人不会被百姓所容纳,深识大体的人不会吹毛求疵,眼光远大的人一定美名远扬。

原文: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春秋?辛妍《文子?道原》)

句解:大道坦荡,距离自己并不遥远,盲目的追寻遥远的目标,最终还要回归自身。

原文:老子曰:“小人从事曰苟得,君子曰苟义。”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春秋?辛妍《文子?符言》)

句解:老子说:“小人追求不道德的利益,君子追求道义。”品行善良的人,不是追求名誉的人,而名誉自来,并不拼命追求利益,而利益自来。

原文: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大害。(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愚蠢的人被小利所迷惑却忘掉了严重的祸患。

原文:老子曰:“机械之心藏于中,即纯白之不粹。神德不全于身者,不知何远之能怀。欲害之心忘处中者,即饥虎可尾也,而况于能乎?”(春秋?辛妍《文子?道原》)

句解:老子说:“奸邪巧诈之心深藏于内心之中,即使纯洁也并不纯粹。精神和品德不能兼备的人,不知其志向有多么高远。心中没有欲望和害人之心的人,即便恶虎紧紧尾随,也不能伤害他,更何况人呢?”

原文: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也。”(春秋?辛妍《文子?精诚》)

句解:老子说:“勇士一声大喊,三军都要避让,这是由于勇士的声音出于真诚。”

原文:老子曰:“所谓圣人者,因时而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夫哀乐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过。”(春秋?辛妍《文子?九守》)

句解:老子说:“所谓圣人,顺乎自然而安守本分,安于所处的时代,而快乐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哀乐之心使道德沦丧,好憎之心使内心受到羁绊,喜怒之心使道义泯灭。”

原文:君子死义,不可以富贵留也,为义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又况于无为者乎!(春秋?辛妍《文子?九守》)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为道义而献身,不能以富贵相引诱而苟且偷生,追求道义的人不能以死亡相恫吓,何况那些无为的人呢!

原文:老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春秋?辛妍《文子?九守》)

句解:老子说:“所谓圣人就是怡情适意而已,他们根据需要进食,量体穿衣,只是有节制罢了,因此,无从产生贪婪污秽之心。”

原文:老子曰:“慈父之爱子者,非求其报,不可内解于心。”(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老子说:“慈爱的父亲爱护子女并不是希求子女回报,这种深情不会在心中消失。”

原文: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春秋?辛妍《文子?上义》)

句解: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品行,不必挑剔他的小过错,如果一个人有显赫的声誉,不必计较他的小缺点。

原文:君子食于道。(战国?慎到《慎子?逸文》)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从正道获得生活来源。

原文:古者明王之求贤也,不避远近,不论贵贱,卑爵以下贤,轻身以先士。(战国?尸佼《尸子?明堂》)

句解:古代明君求取优秀的人才时,不回避关系的远近,不考虑地位的贵贱,明君总是态度谦卑的求取人才,礼贤下士。

原文:孔子曰:“大哉河海乎,下之也!夫河下天下之川故广,人下天下之士故大。”(战国?尸佼《尸子?明堂》)

句解:孔子说:“黄河沧海,壮阔伟大啊!因为它们谦逊的居于下位。”黄河甘居于百川之下,因此广阔。人能对天下之士谦逊礼让,因此能成就宏大的事业。

原文: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战国?尸佼《尸子?明堂》)

句解:太阳之所以能够遍照四方,是因为它处于高处,如果把太阳放入井中,那么连十步的距离也不能照到。

原文: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矣。(战国?尸佼《尸子?明堂》)

句解:如果眼睛长在脚下,就不能看东西了。

原文:知事者谋,则大举不失。(战国?尸佼《尸子?分》)

句解:知道事物规律的人,出谋划策,采取重要的行动,就不会有所失误。

原文:孔子曰:“临事而惧,希不济。”(战国?尸佼《尸子?发蒙》)

句解:孔子说:“遇到事情就戒惧,很少有不成功的。”

原文:今有大善者不问孰进之,有大过者不问孰任之,则有分无益已,问孰任之而不行赏罚,则问之无益己。(战国?尸佼《尸子?发蒙》)

句解:如今得到了品德高尚的贤才,不过问是谁举荐的。有了犯大过错的人,也不过问是谁任用的,即使给臣下委派了职务,也不会有任何益处,虽然询问了举荐和任用的人,但对他们既不奖赏也不惩罚,那么即使过问了,也不会有任何益处。

原文: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鬼谷子?反应》)

句解:回顾历史,观察既往,然后再以此去验证预测未来,回顾的目的是了解历史,然后再以此分析现在,回顾他人的行为,然后再以此认识自己。

原文: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句解:小事不忍让,就会搅乱重要的计谋。

原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住在这里,哪里有什么简陋呢?

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句解:不担忧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句解:中等智商以上的人,可以教给他高深的知识;中等智商以下的人,不能教给他高深的学问。

原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句解:君子明白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句解: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到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进行自我反省。

原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句解:古人的言语不会轻易说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言论为耻辱。

原文: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

句解:由于约束自己而犯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原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句解: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聪敏。

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句解: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原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句解: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大概就当不知道。

原文: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句解:言语一定真实可信,行为一定有所收获。

原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句》)

句解: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险敢献出生命,长期贫困却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认为是个完人了。

原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句解:君子追求仁义,小人追求财力。

原文: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句解:品德低劣的人对于过错一定加以文饰。

原文: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句解:君子谨守高尚的道德,不断提高修养然后去教化别人,所以天下太平。

原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句解:有品德的人是没有丧失纯真童心的人。

原文:将死鼓,驭死辔。(战国?荀况《荀子?议兵》)

句解:将军即使死也要死在战鼓旁,驭手即使死也要死在缰绳旁。

原文:逆其类者谓之祸。(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句解:违背自然规律而采取行动就是灾祸。

原文:说楮勿听。(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句解:有人妄论违背礼法的事就不要去听。

原文:率道而行,端然正己。(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句解:君子遵循道义而采取行动,态度端正严格要求自己。

原文:见侮不辱。(战国?荀况《荀子?正论》)

句解:受到无端的侮辱而不以为耻辱。

原文:公平者,职之衡也。(战国?荀况《荀子?王制》)

句解:公平、公正是处理政事的根本原则。

原文:伯乐不可欺以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战国?荀况《荀子?君道》)

句解:伯乐不会被马所蒙蔽,君子不会被人所欺骗。

原文: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战国?荀况《荀子?荣辱》)

句解:君子的办法是遵循常理,而小人的办法是寻求怪异。

原文:君子宽而不慢,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句解:君子宽容而不怠慢,正直而不害人,善辩而不争论,明察而不过激,公正而不争胜,坚强而不暴虐,柔顺而不从俗,恭敬谨慎而持守法度,这些就称之为完备的德行。

原文: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战国?韩非《韩非子?八经》)

句解:不能心存偏爱去听取意见,不能依凭兴趣去谋划事情。

原文: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二》)

句解:君子不听荒谬的言论,不接受不道德的财货。

原文: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春纪?情欲》)

句解:上天生育人类却让人有贪心有欲望。欲望产生情感,情感能够节制。圣人修养节操以克制欲望,因此不会放纵自己的情感。

原文: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高义?离俗览》)

句解:君子采取行动以自己为标准,所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一切作为一定符合道义,普通人虽然认为这是穷困,其实也是通达的;一切作为不能符合道义,所有举动不能遵循道义,普通人虽然认为这是通达,其实也是穷困的。然而君子对通达穷困的看法,与普通人的见解是有差异的。

原文: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宜遇而不遇者,此国之所以乱,世之所以衰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孝行览》)

句解:不应被赏识任用的人却受到赏识任用,政事必定败坏;应该受到赏识任用却不能受到赏识任用,这是国家混乱、世道衰微的原因。

原文:甘霖时雨,不私一物。(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句解:如甘霖一样的及时雨,不会特别偏于某一类东西。

原文:亡国之主一贯。(秦?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句解:所有亡国之君,他们失败的原因总是相似的。

原文: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观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汉?刘安《淮南子?傲真训》)

句解:精神萎靡的人,言辞华丽;品行放荡的人,行为虚伪。最好的修养在心中消失,言行就会暴露出来,这就难免被外物所役使。

原文: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审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只明察一个局部的人,不能跟他说世间万物的变化;只清楚一个季节的人,不能跟他谈论天地之广大高远。

原文:其见不远者,不可与语大;其智不宏者,不可与论至。(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句解:见识不深远的人,不能跟他谈论大道理;智慧不恢宏的人,不能跟他谈论最高的理论。

原文: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体大者,节疏;跖距者,举远。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句解:谨小慎微的人,不能取得成功;诋毁别人行为的人,不能为众人所接受。身体高大的人,关节必长;脚掌宽大的人,迈步必远。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没有品行十全十美的人。

原文:有真人然后有真知。(汉?刘安《淮南子?傲真训》)

句解:纯真的人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原文:有所于达,达则嗜欲之心外矣。(汉?刘安《淮南子?傲真训》)

句解: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通达礼义,这样的人才能抛弃贪婪的欲望。

原文: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句解:理解礼义并具备道德的人,不会用个人的欲望来改变天道。

原文:达于道者,反于清静。(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句解:理解礼义并具备道德的人,返璞归真、宁静淡泊。

原文: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句解:顺应自然规律的人一生都会无忧无虑。

原文: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句解:本性无欲无求,无欲无求就没有什么得不到的。

原文: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君子不会认为微小的善行不值得做而放弃,微小的善行日积月累就是大的善行。

原文:贪者可令进取,而不可令职守。(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句解:对贪欲旺盛的人可以让他进攻夺取,而不能让他恪尽职守。

原文:江河不能实漏卮。(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句解:即使浩瀚的江河也灌不满破漏的酒杯。

原文: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灾祸到来之后才请求相助,这不是太晚了吗?

原文:急辔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过紧的拉住缰绳而驭马,这样的人不是行走千里路的驭者。

原文:吞舟之鱼,不居潜泽。(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能够吞舟的大鱼不能居住在湖泊中。

原文:君子不以私害公。(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私心损害公利。

原文:节士不以辱生。(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气节刚毅的人,不会在屈辱中苟且偷生。

原文: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君子有一心向善的品德,却没有趾高气昂的态度。

原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君子既尊敬优秀的人,也容纳普通的人;既鼓励才能出众的人,也同情能力低下的人。

原文:小人性患耻者也,含邪而生。(汉?王充《论衡?累害》)

句解:品德卑劣的人之所以可耻,是由于内心有邪恶之念。

原文:方圆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见。(汉?王充《论衡?书解》)

句解:方和圆不能同时画成,左和右不能同时看见。

原文:不览古今,论事不实。(汉?王充《论衡?别通篇》)

句解:不通晓古往今来的发展,对问题的看法就不会正确。

原文:损上益下忠臣之说,损下益上佞人之义。(汉?王充《论衡?答佞》)

句解:减少君主的利益使百姓得到实惠,这是忠臣的主张;损害百姓的利益使国君得到好处,这是奸臣的主张。

原文:闻柳下惠之风,薄夫敦而鄙夫宽(汉?王充《论衡?率性》)

句解:听到柳下惠高尚的品格和行为,刻薄的人也会变得敦厚,卑鄙的人也会变得宽容。

原文: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汉?王符《潜夫论?释难》)

句解:英雄豪杰立身于朴实真诚,而不立身于虚荣浮华。

原文:圣人求之于己,不以责下。(汉?王符《潜夫论?明忠》)

句解:圣明的人凡事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从不责备属下。

原文:成天地之功者,未尝不繁昌。(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句解: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没有不繁荣昌盛的。

原文: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汉?王符《潜夫论?慎微》)

句解:积累善行很多的人,虽然犯了一次错误,但那只是过失,并不会使他身败名裂。

原文: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失本心。(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句解:小人一旦得志,就会背离亲朋好友,丧失天理人性。

原文:恶之资,终不可化。(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句解:丑恶的品性,最终不能通过教化获得改变。

原文:大风有隧,贪人败类。(汉?王符《潜夫论?班禄》)

句解:大风必定有通道,贪欲旺盛的人必会损害他的同族。

原文: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汉?桓宽《盐铁论?非鞅》)

句解:人人怨恨他,家家仇恨他。

原文:人无夭寿,各以其好恶为命。(汉?桓宽《盐铁论?论灾》)

句解:人的寿命无所谓长短,都是由各自的行为所决定的。

原文: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正法。(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句解:弯曲之木厌恶笔直的绳墨,奸邪之徒憎恶公正的法律。

原文:贤者不容辱。(汉?桓宽《盐铁论?备胡》)

句解:贤良的人不会做耻辱的事。

原文: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句解: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不因为贫贱而改变志向。

原文: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句解:为国家尽力鞠躬尽瘁,全力以赴,公而忘私。

原文: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句解:在暴力威胁面前不改变气节,在重利诱惑之下不改变操守。

原文: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

句解:不能忍受小耻辱的人,就不能建立荣耀的名誉。

原文:见利不动,临死不恐。(汉?刘向《新序?义勇》)

句解:面对利益无所动心,面临死亡毫不畏惧。

原文: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安贫》)

句解:最大的智慧是不看重难得之货。

原文: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

句解:世俗之人,贪图荣华富贵,喜好物质利益,迫切的追逐名位和利益,以自己的私心揣度古代的圣贤。

原文:子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稽德则远。”(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句解:文中子说:“有的人为快乐而行事,有的人为利益而行事,有的人因为畏惧而行事,一旦成功原因都是相同的。假如认真衡量,那么他们的品德就相差甚远了。

原文: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义者,斯可矣。如不得见,必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句解:文中子说:“所谓品德高尚的人我没见过,能够见到拥有智慧的人也就满足了。而智慧的人我也没见过,能够见到侠义的人也就满足了。假如两者都无缘见到,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原文:子曰:“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人之美,可以立矣。”(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句解:文中子说:“听到困难就思考解决的办法,见到利益就考虑谦让,喜好成人之美,就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了。”

原文:仇璋问:“君子有争乎?”子曰:“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句解:仇璋问:“君子有争的行为吗?”文中子回答道:“见到利益就争着谦让,听到道义就争着去做,发现有错误就争着改正。”

原文:子曰:“火炎上而受制于水,水趋下而得志于火。故君子不欲多上人。”(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句解:文中子说:“火焰居于上却被水所控制,水向下流却能抑制火焰,因此君子不求位居人上。”

原文:万民之从利,如水之走下。(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句解:天下万民趋从于利益,就像水向下流。

原文: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句解:士大夫中有的人背负着世俗的拖累,而最终立下了功名。

原文:为国自重,为民自爱。(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句解:为国家而自重,为民众而自爱。

原文:小屈大伸,存公忽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郁正传》)

句解:以小弯曲而求大伸展,心存公义而忘掉私欲。

原文: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附州泰传》)

句解:在小的方面有所损失,而在大的方面获得保全。

原文: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唐?李延寿《南史?谢弘微传》)

句解:简易而不失礼仪,淡泊却不流于俗。

原文:富贵以约失之者鲜矣。(唐?李延寿《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上》)

句解:富贵却能约束自己的人很少有遭受损失的。

原文:为官清廉亦可,安得全才。(元?脱脱《金史?世宗本纪下》)

句解:做官清廉就可以了,怎么可能完美无缺。

原文:为政不难,治气养心而已。(元?脱脱《金史?宗端俺传》)

句解:处理政事并不难,在于调理气息、修身养性而已。

原文: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西畴常言?律己》)

句解: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不能不断地积累善行,就不可能成为君子。即使心有一丝邪念和贪心,即使只有一件事违背道德,立即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卑劣的人。所以说:终生做善事也是不够的,而偶然做了不道德的事也显得很多了。

原文: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元?许名奎《劝忍百箴?贱之忍》)

句解:人生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上天所确定的,品德高尚的人处之泰然,虽然远离世道,隐世苦修,也没有愁闷的感觉。

原文: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元?许名奎《劝忍百箴?变之忍》)

句解:气节,不因威胁而动摇的人,在于事先拥有严密的准备,胆量容易丧失的人,在突然到来的变故面前,往往显得惊慌失措。

原文:盖小之事大多忤,贵之视贱多怒。古之君子,盛德弘度,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元?许名奎《劝忍百箴?杵之忍》)

句解:地位低贱的人服侍地位高贵的人,往往多有抵触。地位高贵的人,对待地位低下的人往往多有怒容。古时的君子,品德高尚、宽宏大量,即使别人有过失,他们也能予以体谅和宽恕。

原文:伯益有满招损之规,仲虺有志自满之戒。夫以禹汤之盛德,犹惧满盈之害。(元?许名奎《劝忍百箴?满之忍》)

句解:伯益有自满就会招致失败这样的规诫。仲虺也有关于骄傲自满的训诫,即使像大禹和商汤这些具有高尚道德的贤人,也对自满的危害心存恐惧。

原文:名病太高,才忌太露。自古为然,于今为甚。(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句解:名声以太大为病,才能以太露为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今更是这样。

原文:宇宙虽宽,世途渺如鸟道;征逐日甚,人情浮比鱼蛮。(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句解:茫茫宇宙虽然宽广无垠,人生之路却前途渺茫;追逐名利日甚一日,人情飘忽就像渔民驾的小舟一样。

原文: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明?吕坤《呻吟语?省察》)

句解:懒和散这两种行为,是人生安身立命的大忌。

原文: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句解:最恶毒的语言就是无中生有,诬陷重伤的语言;最恶劣的行为,就是待人严厉刻薄;最恶毒的心术,就是居心险恶,故意害人。

原文: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应明《菜根谭?六十五》)

句解:心中光明磊落,即使在暗室中也是一片光明,为人阴暗龌龊,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仿佛有厉鬼。

原文: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明?洪应明《菜根谭?一五六》)

句解:道德修养是事业的基础,从来没有基础不牢而房屋却十分坚固的,心性是子孙继承的根本,从来没有根本不植而枝叶繁茂的大树。

原文: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明?洪应明《菜根谭?十八》)

句解:取得极大的功劳,也抵挡不住骄傲;犯下弥天大罪,也抵挡不住悔过。

原文: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明?洪应明《菜根谭?七十》)

句解:福气不能刻意求取,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作为招来福气的根本,祸患不能回避,抛弃凶恶的念头,作为躲避祸患的方法。

原文:士大夫气易动,心易迷,专为立界墙,全体面,六字断送一生。夫不言堂奥而言界墙,不言腹心而言体面,皆是向外事也。(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士大夫的心气容易轻浮躁动,思想容易执迷不悟,一心只顾及门派和面子,结果被“立界墙,全体面”这六个字断送了一生。不谈论深奥的学问而只讲究保护门派,不谈论思想而只追求体面,这都是追求虚荣的事。

原文: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一个行善之念,就会得到吉神保佑;一个为恶之念,就会招来厉鬼纠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驱神遣鬼。

原文: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齐卷》)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牺牲自己利益,保全别人利益;品德卑鄙的人,借助别人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原文:名利坏人,三尺童子皆知之。但好利之弊,使人不复顾名;而好名之过,又使人不复顾君父。世有妨亲命以洁身,讪朝廷以卖直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名和利对人有极大的危害,这是三尺孩童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追求利益的弊端,往往使人不顾及名誉;而过分追求虚名,又会使人不再考虑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世上有谋害双亲性命却假充孝敬的人,也有讽刺朝廷来以假充耿直的人,如果这种事都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原文:夫衣食之言甚广,而人每营营苟苟以狭其生;逍遥之路甚长,而人每波波急急以促其死。(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谋求衣食的办法本来很多,但有些人却蝇营狗苟从而使人生的胸怀变得狭隘;逍遥自在的人生之路极其漫长,但有些人却每天疯狂逐利从而加速自己的死亡。

原文: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校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奇卷》)

句解:用财富去伤及子孙,就不必拿着兵器去攻击他们,用学校谋杀后人,就仿佛等待着发动攻击的伏兵一样。

原文:忍到熟处则忧患消,淡到真时则天地赘。(明?陈继儒《小窗幽记?豪卷》)

句解:忍耐到习惯的程度,忧患就消失了,冷淡到进入骨髓,那么天地都是多余的。

原文: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明?薛应旗《薛方山纪述》)

句解:君子不能不具有忍耐的品性,能够克制欲望就不会屈服于欲望,能够适应变化就不会被俗事所干扰,能够忍受权势就不会被权贵所迫害,能够忍受贫穷就不会被钻营所俘虏。因此说必须具备极强的忍耐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原文: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为人处事只求诚实守信,所以妇人、小孩都对他敬若神明,这就是君子所以被称为君子的原因,品德卑劣的人为人处事处处设置圈套,相邻亲友都远离他,视他为魔鬼,这就是品德卑劣的人,枉费心机,只能做小人的缘故。

原文:清心省事,为官切要,且有无限之乐。(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清心寡欲、做事简洁,是为官的重要原则,而且有无穷的乐趣。

原文:作官常知不能尽其职,则过人远矣。(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居于官位的人若是经常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那么他就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原文: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所有成就了伟大事业的古代圣贤,都是从小心谨慎、谨小慎微中获得成功的。

原文:圣人子民之心,无时而忘。(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圣明君主的爱民之心,时时刻刻不会忘怀。

原文:防小人密于自修。(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提防小人之心远远重于自我修养。

原文:寡欲故静,有主则虚。(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

句解:清心寡欲,所以能沉静,内心有主见,处事则虚心。

原文: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句解:能宽容小人的人,是心胸广大的人。能培养品行较差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原文: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类》)

句解:洁身自好才能不失本性,爱护民众最重要的是与民众亲近。

原文: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不要轻视自己的身体,所有的才能都在六尺之身。不要轻视自己的一生,人生都在每日之中。

原文:怒是猛虎,欲是深渊。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

句解:愤怒,如同猛虎,欲望仿佛深渊。愤怒如同火苗,不加遏制,就会熊熊燃烧。欲望仿佛洪水,不加遏制,就会恶浪滔天。

原文: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处于困苦屈辱之中,并非忧虑之事,自取困辱,才是忧虑。名利双收,并非快乐之事,抛弃名利,才是快乐。

原文: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句解:不经常教育别人又不努力学习,囿于自身就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

原文: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句解:不思考,所以迷惑,不请教,所以无所获;不提问,所以无所知。

原文: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

句解:才能不分大小,最重要的是专精。

原文:不能受谏,安能谏人。(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通鉴多采善言》)

句解: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怎能批评别人呢?

原文:少欲则易足,易足则身心安乐。(清?冯班《钝吟杂录?家戎下》)

句解:欲望少就容易知足,容易知足就会身心安乐。

原文: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句解:国家稍稍安定之时,尤其要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如果从此陷入骄奢淫逸之中,就必定会走向衰败和灭亡。

原文: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唐?昊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句解:看到别人有长处就加以学习,这样就足以使自己扬名不朽;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就予以改正,这样就能避免大的过错。

原文: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司马迂《报任安书》)

句解:对待耻辱的态度,是衡量勇敢的标准;树立良好的名声,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原文: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汉?东方朔《答客难》)

句解:上天有不变的规律,大地有不变的形状,君子有不变的操守。

原文: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三国魏?曹丕丕《再让符命令》)

句解:石头可以被打碎,却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性,丹砂可以被磨碎,却不能改变其鲜红的颜色。

原文:见人而不自见者,谓之朦。(三国?魏?徐干《中论?修本》)

句解: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己的缺点,这种人就叫做蒙昧。

原文:平生莫邪剑,不报小人仇。(唐?张祜《书愤》)

句解:平生这把莫邪宝剑,不屑于向猥琐的小人报仇。

原文: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唐?刘因《辋川图记》)

句解:人生高尚的品德一旦被玷污,所有的事情都会一败涂地。

原文:不可为不义屈。(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句解:不能在邪恶的威胁下而屈服。

原文: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徼名。(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

句解:不做不道德的事来取悦世俗,不用欺骗的手段来求名索誉。

原文:君子虽殒,善名不灭。(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章》)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去世了,他的美名也不会消失。

原文:见难而无苟免之心。(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句解:为国家献身面对灾难时,不能心存侥幸之心。

原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句解:在艰难的困境中信心更要坚定,不丧失远大的志向。

原文: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上皇帝韦》)

句解:消除百姓的祸患,仿佛除掉自己身上的疾病。

原文:薄我货者,欲与我市者也,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宋?崔敦礼《刍言?卷下》)

句解:贬低我货物的人,是真心想买我的货,批评我过错的人,是想和我成为朋友。

原文:此身尚未死,仁义尚力行。(宋?陆游《读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

句解:如果生命还在,就要力行仁义。

原文: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宋?林逋《省心录》)

句解:英雄豪杰见善明理,视名节如泰山一样重;用心刚毅,视生死如鸿毛一样轻。

原文:上好利则下多盗。(宋?崔敦礼《刍言?卷上》)

句解:如果居上位的人贪图私利,那么居下位的人就会有许多盗贼。

原文:枉士无正友。(宋?张商英《素书?六》)

句解:心术不正的人,不会有品行正直的朋友。

原文:君子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宋?李昉《太平御览》)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所犯的错误,如同日蚀月蚀,彰显于天下,怎么能隐瞒得住呢?

原文: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句解:钱财贿赂不能动摇心志,官爵俸禄不能改变气节。

原文:自古奇人伟士,不屈折于忧患,则不足以成其学。(明?方孝孺《答许廷慎书》)

句解:自古以来,所有杰出人物不经过忧患的磨炼,就不能成就他的学说。

原文:不伐功斯巨,惟谦道乃光。(清?高鹗《扑满》)

句解:不居功自傲才算是大功劳,只有为人谦虚,道德才能发扬光大。

原文:继往开来,舍我其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句解:继承前人的伟业,开辟未来的道路,除去我还会有谁呢?

原文:君子不矜己善,而乐扬人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不夸耀自己的优点,而乐于宣扬别人的长处。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本书从立身、礼仪、防骗、商务、法律、理财、休闲、汽车,房产、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都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人生是所大学,社会是个课堂。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而言,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境和用不完的热情,阻碍他们成功的不是理念的缺乏,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知识和技巧。
  • 生活格言

    生活格言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女人言行决定男人成败(修订版)

    女人言行决定男人成败(修订版)

    世界上很多女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一个男人的成败,可以塑造一个男人,也可以决定这个男人和自己的幸福。本书分为十二章,通过剖析男性的心理,用大量生动的故事、透析的分析、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让女性读者学会如何用语言去塑造一个成功的好男人。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本书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最大特色在于,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具体而实用的方法与技巧,并用可读性很强的案例和小故事来说明问题,指导你怎样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能使读者对习惯的认识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获得一条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从而改变你的一生。
  • 做最棒的自己

    做最棒的自己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表面上我们能够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与意识,但是现实中却发现,生活常常事与愿违。著名成功学家安东尼说过:“信念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着我们要去的目标。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好像缺少马达和航舵的小汽艇,无法前进一步。”因此,人生必须要由信念来引导。信念会帮助你认准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理想的人生。自信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人生成功的精神基础。专家们研究发现:自信的力量是惊人的,有时甚至可以创造“奇迹”,可能左右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健康,甚至生死!
热门推荐
  • 玄阶高手

    玄阶高手

    凡人变身闯江湖,打怪兽,游仙界,逆天道。
  • 甜妻二十一

    甜妻二十一

    一岁时,刚学会走路的林星尘就碰瓷年槿,抱紧大腿不撒手;五岁时,她被年槿带回家,从此被宠到无法无天俨然一个混世魔王;十八岁时,她决然离开,要和年槿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十一岁时……她稀里糊涂的就被带到民政局和年槿领了证……年槿:“怎么说我对你也有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不如,以身相许?”
  • 若有来世为君倾城

    若有来世为君倾城

    “子桑,年十七,卿鉴天之女,生性凶残暴虐,废东宫,弑人无数,罪大恶极。”红衣服的姑娘茫然的抬起头,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半晌,感叹道:“真是变态啊……”男人道:“这一切,你都不记得了?姑娘诚恳道:“的确不记得了……”他弯下腰来,同她面对着面,身后是酉时迟暮,昏黄的夕阳犹如一只硕大的烧饼一样挂在枝头。他的手探上她的脖间,冰凉的手指,紧紧的箍住,声音淡漠:“那就是你啊——”
  • 青春若雨纷飞

    青春若雨纷飞

    青春对于我们若一场雨,转瞬即逝,每一个人都曾被现实蒙蔽了青春的眼睛。我们活在安逸的生活中,却从没忘记过怀有一颗青春热血的心。可能青春中做过很多错事,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后悔。这样在后来的日子里,能够跟一帮兄弟们一起拼酒,笑骂。也许混没有好结果,但青春就是用来激情纷飞的。还在混的朋友,希望你们看完本书能够珍惜身边的兄弟。金钱利益只是一时的,而有一个好兄弟则是一世的!
  • 如果能回到从前就好

    如果能回到从前就好

    你是我的一切,从前,现在和以后。默默付出,静静守候。
  • 关于夏天的七年

    关于夏天的七年

    那年盛夏,男孩再次遇到了念念不忘的女孩,可她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同学你好。”“夏同学。”“许同学。”“七七。”“许年。”
  • 那年青春,我们还在

    那年青春,我们还在

    小时候离奇的相遇,又无意的分开。长大后,在不知对方的情况相遇。本书讲了夜落轩和夕沫柠的故事,专属【1v1】,微虐,希望大家快来看哦
  • 金凤凌日

    金凤凌日

    (1V1双洁)长安第一美男子,大翰第一智囊、朝日大长公主驸马凤凌的日常:破流言,灭绯闻,哄“朝日大长公主”;长安四大美男之一,冷面小王爷云晟的日常:被流言包围,做绯闻主角,还有,日常坑驸马凤凌。凤凌:“娘亲,孩儿一定让淑妃母女生不如死!”打脸现场:“云升,我来救你!”云晟:坑一回是坑,坑一辈子也是坑……打住,爷可没打算把一辈子搭进去!凤凌一展折扇:你打算把一辈子搭给谁?)
  • 无敌少年闯花都

    无敌少年闯花都

    他是一代强者,小时候说要保卫世界和平,可后来知道他只是苏家养大的女婿,他认命了,伺候好冰山美人,混吃等死,可是,当一个接一个的美人征服他之后,他终于向天下美女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还有谁?”
  • 倾覆天下:冥王请躺好

    倾覆天下:冥王请躺好

    异世轮回,红线纠缠,是镜花水月还是却是存在?“我要这天下。”她半开玩笑。“我亲手奉上。”他振振有词。“青楼,我是撩得了汉子泡的了妹子。”她一拍胸脯。“怎么?难道为夫满足不了夫人?还是要换个姿势?”他邪魅一笑,平躺榻上。门前积雪已三斗,浅露白草霜为露。寒风四起卷西帘,冬至未至心已寒。表示本文无感,暂时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