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000000008

第8章 郁达夫小传(2)

郭沫若走后,郁达夫从日本赶来,不仅独自承担季刊的编辑、改稿、校对等工作,还负责实施“创造丛书”出版事宜的诸多烦琐工作,前后才半个月的时间,上海《时事新报》就刊登出《创造》季刊的出版预告。几经周转后,《创造》季刊创刊号终于在1922年5月1日出版问世。

对郁达夫的才干,郭沫若佩服至极,在来信中赞赏有加。而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自1921年由泰东书局出版单行本后,在国内文坛激起强烈的震动,不久就售出三万多册,甚至有苏州、无锡的人专程来上海购书。郁达夫因此一举成名,成为文坛上一颗备受瞩目的星星,引来各界众说纷纭。

可是,郁达夫得到更多的不是赞美,而是负面抨击。由于《沉沦》有大量对个人欲望、忧郁、苦闷的剖析,以及毫不掩饰的性描写和变态性心理的袒露,引来一些封建卫道士不断谩骂,指责这部小说问世是大逆不道,说郁达夫是颓废派的“肉欲描写者”。在这般毁誉交加的情况之下,郁达夫异常失落苦闷。幸好书出版半年后,周作人以“仲密”为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站出来公开为《沉沦》辩护,让他心存感激。后来,在1928年出版的《郁达夫代表作》的扉页上,郁达夫写了这样一段题词:“此书是献给周作人先生的,因为他是对我的幼稚的作品表示好意的中国第一个批评家。”

结束十年留日生涯的郁达夫一回到上海,就深陷于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战中,这源于他执笔的《创造》季刊创刊号的出版预告中,有尖锐语言攻击文学研究会,指责他们垄断文坛,扼杀新兴文艺。结果遭到文学研究会的大规模强烈反击,首先上阵的是沈雁冰,他发表在《文学旬刊》的《“创造”给我的印象》一文中,对《创造》季刊的作品逐篇加以评论,断定它们“不能竟说可以与世界不朽作品比肩”,所以“与其多批评别人,不如自己多努力”。

郁达夫为自己挑起的论战隐隐不安,就在双方论战最激烈时,他极力消除双方的敌对情绪,主动与郑振铎联系,并接近朱自清、许地山等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尽力要做好使双方和好的工作。

1922年,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举行诞生一周年纪念会,郁达夫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邀请在上海的文学研究会成员一同来参加,借此消解双方的隔阂。郭沫若也赞成这个想法,于是郁达夫就拉他去找郑振铎。在郑振铎的暗中帮助下,这两派争吵了数月之久的作家们在一品香饭店相聚,最终在饭桌上举杯畅饮,一笑泯恩仇。

尽管这场聚会有促进双方了解的作用,但是,某些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在席间的一些不太配合的言辞举动,让郁达夫不太满意,尤其沈雁冰说话时的讽刺语气,更是让他很不舒服。再加上沈雁冰此后不久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更让他的不快之感剧增。在不满情绪的作用下,郁达夫写下了《血泪》,目的是讽刺郑振铎他们提出的“血泪文学”。由于不见文学研究会再有反击,郁达夫才平息了内心的气焰,双方的文字论战就此结束。但是,另一场与郁达夫有关的笔墨战又展开,因他发表在1922年8月《创造》季刊第二期的《夕阳楼日记》激怒了北大教授胡适。

其实,早在1919年秋天,郁达夫回国参加外交官考试逗留北京期间,曾给炙手可热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写过一封求见信,结果音信全无,再加上考试落榜,促使满腔热情的郁达夫因失望过度而转生恨意。

就在胡适跟着他的老师杜威,在国内四处宣讲他们的实验主义理论之时,郁达夫却以一针见血的笔调假借批评余家菊翻译的《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的错漏,批评国内文艺界的一些不良现象,首当中伤的就是自美国归来后被誉为思想界权威的胡适。

《夕阳楼日记》发表不到二十天,胡适主办的《努力周报》上就出现了一篇《编辑余谈?骂人》,表面是为余家菊辩护,其实是对郁达夫进行反击,不但将他的作品全盘否定,还骂他“浅薄无聊而不自觉”。

这时候的郁达夫正在安庆教书,他迫于生活拮据,乡下的妻子与母亲关系不和,只好再回一年前执教过的政法专门学校。此次再去安庆,郁达夫的境况与以往不同,有妻子随行,不能像一年前那样生活放浪。

如今家庭开支繁重,郁达夫将教书之余的时间都用在创作上,写下了独幕剧《孤独的悲哀》、中篇小说《夜茫茫》、长篇小说《春潮》的开头几章等,没想到却成了学校里卫道士和守旧派攻击他的把柄,说他是“最有名的黄色作家,一本《沉沦》毒害了多少纯洁少年”。可就连胡适这样的文化导师,竟然也会如此“口不留人”,让敏感脆弱的郁达夫委屈难当。

在社会上受尽排挤和责骂的郁达夫,只好将内心的不满和苦闷回家向妻子孙荃发泄,起先是几天一次,后来恶化成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几次。郁达夫一旦激动起来,就对妻子辱骂,殴打。骂完后,看到已经有身孕的妻子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自觉心疼,便上前安慰、爱抚、道歉,说明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请求妻子原谅,然后夫妻俩抱头痛哭。

在创造社同人的鼓励下,他写了《答胡适之先生》的公开信,很快就收到了胡适《浅薄无聊的创作》的回敬。最终,胡适的作态激怒了整个创造社的成员,郭沫若等人纷纷写文为郁达夫辩护。严酷的精神重压让郁达夫创作出了著名的历史小说《采石矶》,一下击中了胡适的软肋,也击醒了这位文化导师。为守护自己的声誉,胡适主动道歉,以“我很诚恳地希望你们宽恕我那句‘不通英文’的话”的诚意,希望结束这场无聊的论战。

郁达夫接受了胡适的诚意,也写了一封语气平和的回复信,双方就此和解,但他的好日子远没有到来。因为长期精神紧张,营养不良,孙荃肚子里的孩子还未足月就出生了。郁达夫对于这个长子还是寄予了厚望,取名龙儿。但是,孩子的到来让日子愈发艰难,靠教书难以维生,郁达夫打算另谋差事,辞掉教职工作,托哥哥在银行谋个差事。没想到那个银行因政治问题办不起来。这时的郁达夫百般无奈,只好闲居安庆,终日借酒消愁,喝醉了就大骂妻子是他的脚镣,儿子的出生是一个悲剧,天天要赶他们回富阳去。最后,自责的妻子在一天晚上偷偷跑出去投江,幸好被人救起,因受凉发烧住进了医院,这才让郁达夫对自己对妻儿的行为有了反省。

等妻子病好后,郁达夫离开了安庆,打算全家回富阳老家隐居。他们转道上海,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造社的成员见面,朋友们得知他的想法,纷纷劝阻,动摇了郁达夫归隐的心。贤惠的妻子看出丈夫的心思,体谅他的难处,于是主动提出带儿子回老家,留他在上海与同人们经营创造社。

当年的三巨头会师上海,给创造社带来了新活力,郁达夫也摩拳擦掌,打算改换头面,创造出一番新天地。

首先他们在上海招兵买马,三人联合起草《创造社启事》。一经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刊登后,获得响应者颇多,楼适夷、叶宗泰等文学青年慕名而来,给创造社增添了新活力。

随着队伍的扩大,郁达夫他们又在《创造》季刊创刊一周年之际,增办周刊。1923年5月13日,《创造周报》第一号创刊发行,获得文学青年们的热烈响应,很快就风靡全国,创造社声名鹊起。随后《中华新报》打算与创造社合作,经过多方磋商,名为《创造日》的日刊诞生,每天在《中华新报》上刊出。

就在创造社的社会声誉如日中天之时,郁达夫的创作力变得十分旺盛,但是他依旧苦闷,主要原因是生活依旧贫困。1923年8月,郁达夫接到北京大学聘请他担任统计学讲师的电报,彻底摧毁了他的坚持力,他决定到北京去。尽管创造社的郭沫若和成仿吾都反对,他还是乘船北上,在海行途中不断地给他们写信,希望获得理解。他说:“沫若呀,仿吾,成均,我老实对你们说,自从你们下船上岸之后,我一直到了现在,方想起你们三人的孤凄的影子来。啊啊,我们本是反叛时代而生者,吃苦原是前生注定的。我此番北行,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为寻快乐而去,我的前途风波正多得很哩。”

事实正如郁达夫所预料的那样,在北京的日子并不好到哪里去。最初,他是满怀希望去的。初到京城,多少有点当年去日本留学时的兴奋,他换了件新夹衣,剃掉数月来积下的长发和胡须,努力振作,希望能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特别是与鲁迅做了同事,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确实让他有种充实快乐的惬意。在此间,他还援助过向他发来求助信的正在北京落难的沈从文。

因郁达夫离开了上海,创造社很快陷入困局,之前由他一手缔造的《创造日》于1923年11月2日停刊。接着波及其他创造社出版的刊物,就连他们的创刊号《创造》季刊也危在旦夕,苦撑一年后也以停刊告终。这下,曾辉煌一时的创造社仅剩下一份《创造周报》了。为保住这最后的阵地,郭沫若只好给郁达夫写信,告诉他“周报我只想坚持一年,出满五十二号后我不愿再在上海鬼混了”。由于生活所迫,郭沫若让妻子带三个孩子回日本,并做好“折返日本,向生理研究室中作一辈子的土龙”的决定。到了1924年的4月,郭沫若登上了去往日本的客船,创造社只留成仿吾独自经营。

为此,郁达夫于当年5月回上海,他本想与成仿吾商量结束《创造周报》的事,没想到北京的太平洋社又提出与创造社合办一份周报的意见,他们欣然同意,并在报纸上发布了告示。就这样,成仿吾去广东大学当教授,郁达夫回了北京。他们只于1924年12月13日在北京创刊的《现代评论》上发文章。后来因发觉被利用,创造社的全体成员愤然离去,轰轰烈烈的创造社顿时化作乌有,停止了一切活动。

这时的郁达夫苦闷非常。由于在北京大学教的统计学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他对教书毫无兴趣,每周几小时的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再加上创造社的衰落,更使得他内心空虚寂寞,于是他总用摔镜子、剪烂衣服等行为来排解苦闷,或者是去逛花柳胡同,经常去拜访一个名为银弟的妓女,尽管没钱,也东挪西凑地在她身上花了好几百元。

颓唐的生活几乎占据了郁达夫在北京的大部分时光,他自暴自弃,不许朋友在他面前谈论文学,更不许提他的作品和创作,否则那些好不容易压抑住的烦闷就会爆发。1925年,郁达夫以“逃”的姿态离开了北京,在武汉武昌师范大学担任文科教授。

来到武昌师大,郁达夫总算嗅到了一些新鲜空气,由于教授的“小说”、“戏剧”、“文学理论”三门课程都与兴趣相符,他不但能轻松应对,还激发了创作热情。此间根据自己的讲义整理出了《小说论》、《戏剧论》、《文学概说》三本文艺论著作。可是,郁达夫却不满武昌师大新旧两派的势力斗争,陷入了险恶涡流中,难以摆脱旧势力的攻击和纠缠,大大消减了他起初旺盛的创作力,整整一年下来,他只写成《寒霄》、《街灯》两篇质量平平的小说和散文。最终他在武昌师大内部矛盾最尖锐之时,因无法忍受攻击,愤然辞职,乘船下上海,与郭沫若他们会师,打算重振创造社。可刚到上海不久,他因劳累而肺病复发,只好去杭州的疗养院养病,次年2月才病愈回到上海。

重回上海的郁达夫是踌躇满志的,他不仅恢复了健康,创造社的创建工作也基本完成,他们新打造的《创造月刊》也于当年的3月16日出版。为迎接社会革命潮流,他们去到了革命大本营广州,一边在广东大学执教,一边运作创造社。随着郑伯奇等创造社的骨干纷纷找来,他们决定成立广州分部,由郁达夫负责日常工作。此后,一边执教一边运营广州分社就成了他每天主要忙碌的事情。

可是,就在他刚在广州稳定下来时,北京传来龙儿病危的消息。等他赶到北京,这曾被他比喻作“悲剧的出生”的孩子因患脑膜炎已夭折多日,连葬礼都来不及参加,仅留下几堆烧纸钱的痕迹和难以磨灭的回忆。

在北京度过了一个悲伤的暑假后,在学校和创造社成员的催促中,郁达夫只好继续独自南下。而这时的广州,因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气氛变得极为紧张,到处戒严,国民党右派分子控制时局,就连教育和大学也在他们严控之下。

不管是学校里的事,还是创造社的事,都让敏感的郁达夫提早感到革命的幻灭,导致他对现实愈加不满。就在这时,成仿吾来找他商量创造社账务整顿之事,最终他被推荐为总务理事,主编《创造月刊》和《洪水》半月刊。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刚将刊物经营得风生水起之时,因以笔名“日归”在《洪水》半月刊上发表的《广州事情》揭露了广州革命政府的腐败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来了革命政府的威胁、恐吓,甚至在报刊上发文章攻击谩骂郁达夫。

深受牵连的当属创造社,社员们责怪郁达夫,并将此间创造社遇到问题的根源都推到他身上。眼看十多年的老朋友们一个个拔剑相向,他黯然而去,于1927年8月15日在上海的《申报》和《民国日报》同时登出《郁达夫启事》,以此向付出了巨大心血的创造社诀别。尽管选择以退步来弥补此事,但是,《广州事情》引来的麻烦,终是他日后与郭沫若反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他人生路上出现一个十分重要转折的原因。风雨佳人痛心扉

在郁达夫的人生历程中,1927年的苦闷不再是空穴来风,不过,因赢得佳人王映霞的芳心,那些苦闷都因得到了抚慰,最终化作了郁达夫逆境重生的动力,也使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1927年1月上旬的一天,郁达夫在上海四川北路的内山书店买书时,遇到了多年不见的也曾在日本留学的浙江桐乡的孙百刚,两人分外高兴。一周后,郁达夫拜访孙百刚在上海尚贤坊四十号避难的寓所,见过了孙太太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姐——王映霞。

王映霞是孙百刚的父亲的好朋友——杭州名士王二南的孙女。她是名门闺秀,聪慧过人,不仅在外祖父开的蒙馆读《三字经》,还在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在随孙百刚来上海避难之前,她曾是一位教师。书卷气质配上绝色美貌,年方十九岁的王映霞瞬间让郁达夫神魂颠倒。当天就在日记中写道:“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

日后,郁达夫以自己的方式,对王映霞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尽管孙百刚出面阻止,觉得他们俩不合适,并提醒他是个年已三十的有妇之夫,别忘了远在北京的孙荃和儿女,依旧没能浇灭郁达夫的热情,反而因为这些感情禁忌,使他变得痛苦,不断地在情书里向王映霞倾诉他欲死欲生的心情。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凯恩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凯恩斯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出身,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浙江海宁陈氏。据《清朝野史大观》所称,康熙年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与朝中大臣陈阁老很相善,王妃钮祜禄氏生得非常美貌,深得雍亲王宠爱。
  • 汪精卫第一卷

    汪精卫第一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 第三部: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

    第三部: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山上有月心里有山

    山上有月心里有山

    一个从小被家里娇宠长大的嫡女,从刁蛮任性到成熟稳重的过程,在这中间遇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人,最终捕获完美爱情的故事。
  • 盗梦轮回

    盗梦轮回

    三尺青锋为红颜,壮心剖出酬知己!问鼎天下神话,只为如花笑靥,流年美眷!
  • 纵横武霸

    纵横武霸

    这个世界有神吗?有魔吗?也许有,也许根本没有,谁知道呢。似乎这一切和神魔无关,最多是因为强大而冒神魔之名罢了。天启大陆,被认为是废物的他,却为了强大而在努力的奋斗,他的目标最终会是什么?无人知晓。神,是虚幻而不存在的,那么真实的结果又是什么?神难道真的不存在?当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纵横九天,那么结果自然而知。
  • 神说过的话

    神说过的话

    灵娲和风羲荡气回肠的创世之恋,书写叹为观止的全新世界,开启跌宕起伏的星际征途,探索决眦结舌的宿命渊源。银河系内有两个相互距离遥远但宿命缠绕的星系,一个是科技发达的太阴系,另一个便是太阳系,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推演八卦,共工怒触不周山,引来补天射日等神话故事,你们可知道这些都是远古先民真实所见,他们通过口口相传,将这些事迹留传万年,但这并不是神话,而是神迹,真正的神话是神曾经对他们说过的话,远古先民用记号图画记录下来的重要信息,可惜万年沧桑风化,刀钻石刻的重要神旨却没有流传下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席神又又又被坑了

    席神又又又被坑了

    (高智商男主VS重生女主、轻松搞笑、女扮男装。)时尧中考后昏迷三月不醒,医药无救。大师断言要想活命只能女当男养。世人皆知电竞界从无败绩的席神把新认的弟弟捧到天际,喜欢什么给什么。时尧就喜欢和他做对,让往东偏往西,让打狗专撵鸡,还帮着绿茶往他茶里下XX。被坑了无数遍的席神:臭弟弟,我就想知道,我们这个仇是什么时候做的。不知死到临头的尧爷: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许久后,马甲被拔的尧小爷:我真好惨一女的,好不容易重生回来报仇,结果又被席渣渣给吃了。席神:真香。
  • 纯元剑神

    纯元剑神

    少年在逆境中崛起,在破败中重生,拥有神秘小剑,让他剑道天赋超绝,蔑视一切众生!一剑,平苍穹!一剑,断万古!唯我独尊……我是,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漫漫仙皇路

    漫漫仙皇路

    凡间少年孟凡被修士带入修仙界,意外发现传家之宝竟然是一块神秘的玉简,正当他想安静地修炼时,麻烦却一次次找上门来。神秘玉简的来历,强劲对手的身份,红颜知己的秘密....一切的谜团等着孟凡一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