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88200000027

第27章 我欢迎余华的“重复”

在小说创作上沉寂多年的余华,出人意料地推出长篇新作《兄弟》,算是2005年夏天文坛上一件值得惊喜的事。但其中也透着几分诡异。

余华在《后记》里告诉读者,“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就是说,他已经写出了四十万字的书稿,但目前出版的只有十八万字不到,封面和版权页都特地注明为(上)。他还说这部小说由“文革中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组成,显然(上)写的是“文革中的故事”,“现在的故事”该是(下)了。那么(下)此刻在何处?

有几种可能。一是(下)根本没写出来,余华怕学胡适之做有头无尾的“上卷先生”,打肿脸充胖子,对读者撒了一个谎。但余华何许人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我宁愿认为这不可能,况且从(上)的布局和诸多伏笔来看,(下)肯定不止成竹在胸了。所以我看(下)恐怕已经写出来了。但为什么不和(上)一起和读者见面呢?

可能还在修改中,但这样恐怕就很难说作者是谨慎还是轻率了。(上)可以出版而已经完成的(下)还没改好,这意味着什么?(上)(下)应该一体,拿苹果来做比方,似乎不能说苹果的(上)成熟了而(下)仍然青涩。如果这确实是作者的主张,那么他在修改(下)时要是忽然想到(上)的某处也要修改,可怎么办?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吗?为余华着想,我宁可认为这种情况也不存在。

剩下就只有第三种可能了,即(下)已经定稿,但(作者或出版者)故意不拿出来。为什么?天机不可泄露,只有他或他们知道了。

我欢迎余华的“重复”小批判集所以《兄弟》的出版透着一点诡异。

余华作品的风格本来就很诡异,但这次在出版上做的手脚肯定和文学的诡异无关(但或许也未必)。作为普通读者,我自然不敢批评出版大人们的计划,只是希望这种文学以外的“行为艺术”不要影响正常阅读,虽然实际上这种影响恐怕已经发生了。

现在,就是有许多人希望用文学以外的手段来操纵读者,我希望这和余华以及余华作品的出版者无关,因为这是绝对的愚蠢。

尤其对余华来说,他的许多作品,包括《兄弟》(上)(这样行文多别扭啊),完全可以自己说话,无须用别的方式来惊世骇俗。硬要这样,只能说明我们直到今天还未能充分理解余华作品的价值。

有段时间,余华的价值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不容质疑了,因为我们在他的作品中那么无法回避中国的苦难和中国的残酷,那么无法忍受中国的冷漠和中国的绝望。我们实在已经爱上了这个作家。一个快乐、自满、俏皮、健康,形象和言谈都未免平庸的一度以拔牙为业的年轻人,怎么能够任凭自己在中国的泪海里那么自如地畅泳而没有招致灭顶之灾?面对中国的苦难、残酷、冷漠与绝望,他既没有成为沙汀、艾芜式的硬汉,也没有成为郁达夫、巴金式的哭泣型作家,甚至绕过了鲁迅的忧愤深广与金刚怒目。他的既超然又执著的立场,以及由此生发的灵动机智充满奇异的形象力的语言,不管夹带着多少往往不必要的玄虚和枝蔓,不管可能有怎样的翻译外国文学的榜样,至少在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错,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里,对苦难的描写差不多已经到了失控、发泄甚至受虐狂的变态展览的地步,但即使在这两部由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悲惨的死亡构成的作品中,早期作品如《呼喊与细雨》就已经显露出来的生命本身所禀赋的似乎不可理喻的本能的欢乐、希望与尊严,还是和正常的悲悯、正常的愤怒、正常的反抗、正常的羞耻、正常的恐惧一起,冲破“情感零度”的假象,随处可见。

这便是余华小说价值的两个相互依赖也彼此滋养的方面。一个作家能够将这两方面同时驯服于笔下已经相当可观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增强那属于自己的这两个独特的方面以及二者奇妙的结合,就是在继续写作中不断剔除语言的杂质,净化笔墨,在净化中坚持。通俗地说,就是要敢于重复。

作家的优秀并不在于不断创新,恰恰在于不断重复,在重复中深化他一开始冲动地执笔时对这个世界原本不错的领受。

《兄弟》(上)对余华自己来说根本没提供什么新东西,乃是重复从《呼喊与细雨》到《活着》再到《许三观卖血记》的主题——只是因为那一唱三叹的放肆的叙述,因为杂质越来越多被剔除显出的明丽爽朗,而重复得更加有力罢了。硬要说《兄弟》(上)有什么新意,主要也是重复。再说一遍:创新就等于重复,正如新的一天永远只能是昨天的重复;没有重复就没有新意。

对于从80年代以来,再推上去,对于“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来说,包括《兄弟》(上)在内的余华的全部创作,其价值也是在重复一个主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面对中国的苦难?从惊讶于“人生苦”的王国维,到不仅惊讶于“人生苦”也愤怒于“人性恶”的鲁迅,从始终被“苍凉”、“破坏”、“低贱”的身世之感和世界意识压迫着的张爱玲,到80年代一度抚摩“文革”创伤而若有所思的众多“新时期”作家,一直没有忘怀的不就是这个永恒主题吗?但90年代到今天,中国作家普遍“高产”,普遍追求“创新”,尚有几人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个主题,并希望在这样的重复中有所创新?

基于这个理由,我继续欢迎余华,欢迎他在《兄弟》(上)中的又一次重复。

我不知道他究竟怎么写《兄弟》(下)的“现在的故事”,但如果他足够忠实于自己的领受,我敢肯定即将面世的“现在的故事”不过就是“文革的故事”的重复——而且我也愿意提前欢迎他的这种重复。

90年代中期欢迎余华,和今天欢迎余华,意义有所不同。

在90年代中期欢迎余华,是欢迎一个喷薄而出的文坛新星。我们和他一起抚摩各自身上带血的伤口,油然而生感谢之情,是应该的。但今天欢迎余华则是为了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痛”,是为了在日益轻佻的时代有一点沉重,是为了在日益昏迷的地方有一点清醒,是为了鼓励一个坚持用重复动作打捞人性沉渣而不嫌其腐臭的走向成熟的作家。

有些人成熟之后,君子豹变,一天一个样,连身边的朋友也看不大懂了。有些人成熟之后,依然故我,甚至更加知道坚持的可贵和重复的价值。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成熟。

我希望余华的成熟属于后者。

我觉得今天尤其应该欢迎这样的以坚持和重复显示的成熟。如果对这样的成熟缺乏信心,要用别的什么小聪明(比如出版上的诡诈之举)来帮助他,岂不是自以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吗?

2005年9月9日

同类推荐
  • 北大授课

    北大授课

    本书是作者为北京大学不同系科授课的课堂记录,副题为“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它由教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上北大学生的活跃、机敏、博识、快乐,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可程度,颇具学术测试价值。作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文化哲学的思维路线作整体引导。此书从初版至今,已几度再版,在海峡两岸受到远远超乎预料的热烈欢迎。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式谱文化

    中国式谱文化

    摆谱,从表面看是一个泛泛的话题,既不敏感,与社会热点也并无多少交集,但是深挖其内涵不难发现,它是每个人冥冥之中注定不可逃避的行为,是隐藏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本能。
  •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本书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对闻一多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书中探讨了闻一多的学术人生,从家乡到清华,从国内到国外,从诗人到学者,从文化研究到现实斗争,展示了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热门推荐
  • 超能力者齐木晴天的乐园

    超能力者齐木晴天的乐园

    秦天很纠结,因为在穿越前,他可以选择替代一名动漫主角,从小开始。选择路飞,不不不,我怕我活不到成年。选择琦玉,不不不,限制器什么的,要是没打开就搞笑了。选择士道,不不不,后宫男主,无欲无求。所以,我选择,超能力者齐木楠雄!故事还远未到完结的时候...
  • 使兽召唤

    使兽召唤

    一个神秘的系统,一个全民召唤使兽的世界。这里有各种强大的使兽,这里有种种瑰丽的秘宝。目标只有一个,成为最强的使兽使,屹立在这个神奇的世界的顶端。
  • 见鹤欢

    见鹤欢

    那年夏天我一个打眼过去,便对他的整个世界一见如故。
  • 都市不死神

    都市不死神

    城市蝼蚁,君临天下。长生不死,永不言败。快意恩仇,血火大地任我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迷茫修仙

    迷茫修仙

    修道是为逆天。即为逆天,何为正邪?修仙六派各显神通,在纷乱的修真界,一个小小的书店老板又该何去何从?当一个游戏中的11C来到古老的东方,又将掀起怎样的狂潮?
  • 别拿厢兵不当兵

    别拿厢兵不当兵

    北宋末年,一个机械设计员穿越到一个小小的厢兵都头身上,从一个最简陋的蒸汽抽水机开始,引发了一场彻底改变国运的工业革命。想掳走我大宋的女人,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运走我大宋的金银,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带走我大宋的工匠,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拉走我大宋的皇帝大臣,不用问我们厢兵了,拉走吧,不要回来了。……别拿我们厢兵不当兵,我们厢兵是天下最强的兵!好吧,这其实是一本种田文。
  • 青璃书生

    青璃书生

    哪能就这么放过内些无耻之徒呢,看宋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心魔之红尘有你

    心魔之红尘有你

    这里没有绚丽的武技!没有狂暴的魔法!有的只是一颗平凡的心!有的只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情!热血儿女,仗剑问天!别无所盼,只求滚滚红尘,有你相伴!不选前生,不争来世!只求今生有你!
  • 古今惊梦

    古今惊梦

    小溪:万恶的亲妈,为毛我老是穿来穿去。作者本人:你不乐意。小溪:那到也不是,其实挺好玩的。作者本人:那还跟我屁个劲,快给我滚回去……好戏才刚场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