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6500000012

第12章 汉之哲学(6)

那时的君主又极力提倡道士派。燕昭王、齐威宣王使人入海求神仙,秦始皇功业更盛,长生不死的妄想也更利害。汉高祖本是一个没有学术的无赖,所以一面用太牢祭孔子,一面又立了许多淫祠(见《郊祀志》)。

文帝信公孙臣的土德说,新垣平的望气说,那时的儒生如贾谊之流,也倡改正朔、易服色,“色尚黄,数用五”种种道士的话。到了武帝,迷信鬼神、仙人、方士、封禅、祠灶、祠后土、祠太一,做种种极可笑的事。

方士中,如少翁封文成将军,栾太封五利将军,一月中,得四个将军印。封乐通侯“赐列侯甲第、童千人,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天子亲如五利之第……”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掔(古腕字),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郊祀志》)

五利将军、乐通侯、天道将军、栾大的信士弟子刘彻,就是那个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尊儒术的汉武帝。有了这样的皇帝来提倡儒术,儒术自然不能不穿上一件天道将军的“羽衣”,方才可以立得住脚。

所以武帝叫那班儒生博士议封禅的典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天子欲仿黄帝以接神人……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辩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聘。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上尽罢诸儒弗用。”可怜他们白白地费了“数年”工夫去学射牛,究竟还不配参预那“比德于九皇”的封禅大典!(以上所引书皆见《汉书·郊祀志》)

以上所说,乃是儒学渐渐同化于“道士派”的略史。以下再说“道士派的儒学”。

一、道士派的《春秋》学

《汉书·五行志》说:“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仲舒本传也说他“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我们闭了眼睛还可想见那位“一代儒宗”叫人闭了南门,禁人举火,他自己站在北门城楼上指挥用水洒人的妙景(此用颜师古注语意)。上章已说过董仲舒论“天人相与之际”的学说了。

他论《春秋》灾异之变的根本学说是: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老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对策》一及三)

这种说话,依我看来,全不是《春秋》记灾异的本意。孔子若真是“不语怪力乱神”,又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决不致有这种思想。况且孔子的天道观念多属于自然的。

《论语》里还偶然有主宰的天的观念(如“天生德于予”,“知我者其天乎”之类。)《易·系辞》的天便完全是自然的天。似乎不致有这种完全“谆谆然命之”的天。细看《春秋》所记灾异,都不过因为是“灾”、是“异”,故不能不记,并无他意。

例如,隐三年日有食之。《公羊传》曰,“何以书?记异也。”五年螟。《公羊传》曰,“何以书?记灾也。”又如桓三年一面记“日有食之既”,一面又记“有年”。可见记灾异与记“有年”同为史家本分的事,并无深意。

又如宣十五年书“初税亩”,又书“冬蝝生”(“蝝”是蝗虫子。)《公羊》、《穀梁》两传都以为是税亩的天灾(《穀梁》此条语意不大明白)。但次年即大书“冬大有年”。又可见书“蝝生”与书“大有年”同为史事,并无天人感应之理。《汉书》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一个“始”字明说他始创这种灾异感应之说,并非《春秋》的原意了。

我以为董仲舒所以造出这种学说的理由,只因为他有一个“屈君而伸天”的观念(说详上章),要想用灾异的话来做一种裁制君权的利器。那是有深意的主张。再不然,便是因为他本是有道士气的人,心中迷信天变阴阳之事,故附会《春秋》以成此说。这是无深意的主张。

无论怎样,董仲舒创出了这灾异派的《春秋》学。这一派的根本方法(逻辑)也要算他所说的为最明白。他说:

《春秋》之道,举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矣(“议高庙高园便殿灾”,见《五行志》)

这是一切灾异家的逻辑。其实只是一种极浮浅的“历史的援例法”。所重的只在“同比”“伦类”的现象。

例如《春秋》定二年,两观灾,天意要鲁侯去“僭礼之臣”,哀三年,桓宫、釐宮灾,“天意若曰,燔贵而去不义”;哀公不能懂得,故四年亳社又灾。凡此皆天意欲鲁国“去乱臣而用圣人”。这都是历史上的例。

今武帝时辽东高庙灾,后来高园便殿又灾,是与《春秋》所书为“同比”,由此类推,可见天意要武帝“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视近臣在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

……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况诸侯乎?在内不正者,虽贵如高园便殿犹燔灾之,况大臣乎?此天意也。”(《五行志》上)这种论理,全是援例类推之法,一切灾异家,无论《春秋》派、《洪范》派,所用的都是这种论理(参看《五行志》)。

附会《春秋》的灾异家,董仲舒之外,如他的弟子眭孟、吕步舒皆是;还有刘向治《榖梁春秋》,刘歆治《左氏传》,两人又皆傅会《洪范》,另见下节。

二、道士派的《洪范》学

《洪范》一篇,《左传》引三次,皆称《商书》《襄三》《文五》《成六》。《墨子·兼爱》下引作《周诗》,《吕氏春秋》引两次,称《鸿范》(《君守》《贵公》);《荀子》引两次,称《书》(《修身》《天论》)。汉以前人所引《洪范》的话,不过这几处,却没有一处引到五行之说的;所引的大都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等格言。

又《孔丛子》论《书》说:“《洪范》可以观度。”又说:“吾于《洪范》见君子之不忍言人之恶而质人之美也。”若他所说是今本的《洪范》,这话便毫无意义。

因此,我疑心《洪范》原本不过是一些道德常识的格言,并无那些道士派的话头。更可疑的是《汉书·五行志》把《洪范》篇首自“惟十有三祀”起,至“彝伦攸叙”一段特别提出,以为是武王问《雒书》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又把“初一曰五行”至“次九曰响用五福,畏用六极”,六十五字特别提出,说是“《雒》书本文”。

《五行志》所引是刘歆的话,刘歆是古代第一个造假书的老手。我疑心《洪范》原文已被后来的阴阳家添入许多道士的话语,又被刘歆傅会作《雒书》说“八卦九章相为经纬”,从此《洪范》更成了道士的书了。

这是说《洪范》本文。汉代出了一部《洪范·五行传》为《洪范》逐章作传,每章说灾异的感应。例如:

《经》曰,火曰炎上。《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

《经》曰,貌曰恭。《传》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妖服,有龟孽,有鸡祸,有下体生上之痾,有青眚青祥,唯全沴木。

《洪范·五行传》不知是谁做的,相传是伏生所作,似乎太早了一些。武帝时有夏侯始昌预算到柏梁台要有火灾,后来果然应了。夏侯始昌传他的族子胜,胜依据《洪范·五行传》预言霍光废立之谋,因此大见信用。

这一派遂渐渐传播,与《春秋》派并立。后来刘向眼见他刘家的权势要被王家夺去了,于是用他从前铸假黄金,(向信“神仙使鬼物为黄金之术”,为宣帝炼金不验下狱,系当死得免。)教人诈上变事(向后使其外亲上变事,事发下狱,坐免为庶人。)的作伪手段。

先傅会《穀梁春秋》,说灾异之故,后来又变计用《洪范》作根据,“集合上古以来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

《洪范》一派,由经到传,由传到传论,遂为灾异学的大成。后来谷永、孔光、刘歆诸人都属于这一派。

刘向虽曾经两次以作伪下狱,却居然在历史上博得一个正人忠臣之名。后来他儿子刘歆的作伪手段更高了,居然做了王莽的开国国师。这都是《洪范》派的大人物!(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虽然也有过当之处,但他的大意却不错,可供学者参看。)

三、道士派的《易》学

《汉书·儒林传》说: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史记》作“庄”)。及秦禁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汉兴,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史记》作“仲”)、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扬何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田何的弟子丁宽传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腠,独传喜”。这可见田何一派的《易》学乃是《丁宽传》所说“言训故,举大谊”的《易》学。

到了孟喜(当昭帝、宣帝时),方才把“候阴阳灾变的易家并入田王孙一派。后来孟喜传焦延寿,延寿用易推算奸邪盗贼,著有《易林》六十四卦,各有六十四题,总四千零九十六题,每题有辞,如今世之签诗筊辞。

如《观》之《贲》云:

“东行无门,西出华山。道塞畏难,游子为患。”

又如《贲》之《明夷》云:

“作室山根,人以为安一夕巅颠,破我壶飱。”

延寿又有分卦直日之法,以一爻主一日,六十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各卦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以其日占其善恶。

后来宋人邵雍的《先天卦气图》,即用此法,但去乾、坤、坎、离四卦与焦氏不同。延寿传京房,用此法更精明,推说灾异更为灵验,元帝大信用他。后因与石显、五鹿、充宗等有仇,竟死在他们手里。道士派的《易》学,到京房可算大成。

后来《易》家所谓“世应、飞伏、六位、十甲、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形杀”,皆起于京房。现代的时宪书上所载种种禁忌,宜不宜,及天恩天德等名目,大都起于他。他又自称“道人”,可见“道士”一派的正式成立远在张道陵之前。

四、道士派的《诗》学

孔子是一个有文学眼光的人,故他选那部《诗经》替人类保存了三百篇极古的绝妙文学。这部书有无上的文学价值,没有一毫别的用意。不料后来的腐儒以为孔子所删存的诗一定是有腐儒酸气的。所以他们假造《诗序》,把那些绝妙的情诗艳歌都解作道学先生的寓言。

如《周南》各篇本多是痴男怨女、征夫思妇的情诗,那些腐儒却要说是后妃之德,文王之化。如《关睢》一篇,本写男女爱情,从极无可奈何的单相思到团圆。

所以孔子说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腐儒偏要说是“后妃悦乐君子之德,慎固幽深,若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王化成。”

所以《诗》学到了汉朝,可算得遭了一大劫。后来宋儒无论如何总跳不出这个“后妃之德,文王之化”的圈子。

但是这是文学史上的问题(耶教之《旧约》中多纯粹文学的篇章,也被后人解为宗教神话的寓言)。文学变成了道学,却还没变成“道士派”。不料后来有“齐诗”一派,居然把《诗经》也做成道士派的根据。

这一派《诗》学的道士可用翼奉做代表。翼奉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萧、匡也用《诗》论政治得失)。翼奉说“《易》有阴阳,《春秋》有灾异,《诗》有五际”。又说“臣窃学齐《诗》,闻五际之要。”我们究竟不知道他的“五际”是什么东西,大概就是他的“五性”。五性是肝性静、心性躁、脾性力、肺性坚、肾性智(晋约诰)。他说:

诗之为学,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历,观情以律。明主所宜独用,难与二人共也。

他不但把诗和律历联合起来,还把律历学的诗当作一种政治的秘术。他说:

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知下之术,在于六情十二律而已。

他把六情十二律分表如下:

北方之情 好 好行贪狼,申子主之。

东方之情 怒 怒行阴贼,亥卯主之。

南方之情 恶 恶行廉贞,寅午主之。

西方之情 喜 喜行宽大,己酉主之。

上方之情 乐 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下方之情 哀 哀行公正,戌丑主之。

他用这法,看人来的时辰是什么,是邪还是正,便可定来人的邪正。如平昌侯去见他,三次都是“正辰加邪时”,便可断定他是一个“邪人”。

这种议论固是荒谬绝伦。但是这种荒谬绝伦的议论在当时居然受经学大师的推荐,得天子的敬礼。元帝还正正经经的同他讨论“善日邪时”,与“邪日善时”的区别,只此一端,便可见当时思想黑暗的程度了。

同类推荐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本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规律、理性、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因此,本书对于推进我国黑格尔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大有裨益。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时光许我一个他

    时光许我一个他

    【忧伤小清新,新风来袭】任凭风吹也无法忘记你的名字。但,离开你之后,我慢慢忘却了你,也慢慢忘却了自己……那一年,是我忘却了你,还是你丢了我……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你非良人,我,亦非佳人。
  • 一盏青灯万古心

    一盏青灯万古心

    这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唯一能够找到得只有这一万年来的历史,一万年前发生了什么无从知晓。在这片广阔的世界里,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野兽在统治着,它们用一代又一代生命建立了这个弱肉强食的等级制度。但是有一天,这个秩序被打乱了,从天外来了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族,找到了原本弱小的人类族群,至此人类开始走向强盛之路。
  • 冷总裁的退婚新娘

    冷总裁的退婚新娘

    对他而言,这不是一场婚姻,而是交易。他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总裁,为了股权,他要娶一个受人鄙视的夜店舞女为妻。但是,他从来不是这种任人摆布的角色,为了拿到股权,他可以不择手段,阴谋诡计,残酷虐待,就这样统统加在了自己老婆身上。却不知,残酷对待她的同时,自己的心早已迷失了方向。对她而言,这不是一场婚姻,而是报复。她只是一个卑贱低俗的舞女,她要嫁给高高在上的首席总裁,对于她这种小人物,她没有反抗的权利,或许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报复曾经抛弃自己的父亲。而当幸福成为复仇的筹码,她又该何去何从……
  • 寒星拥入怀

    寒星拥入怀

    苏堇烟爬墙了。她发誓她是被迫的。作为一线爱豆宋辞的死忠粉,她因为一个偶然的失误,被宋辞对家——影帝叶迦宁的团队威胁,心不甘情不愿成为了JIA工作室的一份子,为叶迦宁事业的发光发热贡献一份吐血的力量。她每一天都在想着怎么全身而退,顺带黑叶迦宁一把,最好让他从此一蹶不振,含恨退圈。可命运自有其狗血的安排,一年之期,收获的,又何止是工资~一朝成名为何落寞退圈?终于归来却在许多重要场合帮忙逃脱,叶迦宁的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公布丑闻任其身败名裂,抑或是放下偏见成为他的救赎,发现真相的苏堇烟,又将何去何从?嘴炮王者一秒变怂小可爱×表里不一满身是谜大影帝两个非正常人类(划重点)“头破血流”的酸臭爱情故事真沙雕与伪沙雕的搞笑pk,邀亲共赏~小剧场:宁哥,烟姐她又双叒叕编您的黑料放上去了,这篇点击量十万!某宁:哦,说了什么?说你是个gay,还说你时隔多年演新剧,演技辣眼睛某宁:ヽ(?Д?)?还不快去花钱给我公关了?!助理:emmmm,烟姐说她这月都被举报俩次了,就靠这个账号吃饭呢,让你悠着点( ̄□ ̄;)某宁:……(??へ??╮)去,把恋情给我公布,我要抢她热门!!!
  • 穿越之盗墓盗出个秦始皇

    穿越之盗墓盗出个秦始皇

    她只想稍微展示下自己的神盗墓技术,却没想穿越秦朝,还进了宫、面了圣,为啥这个男人长得跟墓穴里的人一模一样?妈妈咪呀,他还在笑!看得她脊梁骨直发毛,本想撒开脚丫子跑路,却被他层层拦下,说要娶她当王后?
  • 大小姐是团宠

    大小姐是团宠

    简单一句话,女主是团宠,所有都喜欢她。排雷:女主是最好的,好事是女主的,坏事没有。有娱乐圈的片段,女主初恋不是男主,
  •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最初,赛洛·劳可克只是想通过睡眠游戏舱玩一款最新的睡眠网络游戏,虽然获得了神秘职业,却也在游戏里遇到了一个神秘跟踪狂?自称是黑客又是警察的刺客职业玩家?说要观察自己?自己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神秘人所说的“观察”,真的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观察吗?自己所处的“黄人为尊,白人二等”的现实世界,难道不是唯一的现实?太多的疑问在赛洛脑海中展开……
  • 新婚记得曾相遇

    新婚记得曾相遇

    她一见便钟情于他,本以为是偶然,却不知他们之间,是宿命,新婚当日,才知,他们并非初相见
  • 宇宙远征军

    宇宙远征军

    开启玄门,穿梭时空,这里是一万年以后的世界。是文明与科技、还是杀戮与战争?宇宙的平衡点仿佛一触即破,世界是怎么了?在这个烈火纷飞的世界里,力量似乎已经定义了一切,而它,却在这个冷色而又昏暗的宇宙里,孕育出了一座正义的宝山,它就是蔚蓝色的地球。
  • 我的富婆女友

    我的富婆女友

    “云凡,我们分手吧!我们在一起没有好结果的,虽然你对我很好可是我忍受不了你的平凡,忍受不了你的胆小。”看着自己面前的女友李云凡第一次没有说话,两年以来自己都默默的爱着面前的人,可是换来的却是这个不是分手理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