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6500000011

第11章 汉之哲学(5)

但汉初的儒者,既受了老、墨排斥文明的影响,又受了五德终始论的影响,先存了尚质的成见,希望文胜之后有个返朴归忠的时代,于是有文质三统循环的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周而复始”,故以忠救文的改制不是改制,只是复古;不是易常,只是“奉天承运”。

故董仲舒说:“承周文而反之质,则化所务立矣。”他主张“更化”,而“化所务”却在救文化之敝,而回到那质朴的社会。这一个极幼稚的循环史观,却影响了两汉的思想界几百年之久。(参看《说苑》的《修文篇》,《白虎通》的《三正》《三教》两篇,《盐铁论》的《铸币篇》,《论衡》的《定贤》《齐世》等篇。)

又因汉朝思想笼罩后世,故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思想界二千年之久。

我们试问,何以二千年来但见人人主张文胜返质,何以无人主张救质以文呢?这岂不是很值得我们细想的一个问题吗?岂不是因为我们受了排斥文化论的流毒太深了吗?

9.“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

这是说董生的阴阳五行论。《汉书·五行志》说:

……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这几句话须要一气读下去。当时的学者很明白的承认《春秋》里含有阴阳咎征的道理,又承认董仲舒的春秋学是“始推阴阳”来治《春秋》,为汉朝儒者的宗师。《公羊》本是齐学,而董生的公羊学更是充分吸收了齐学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他说: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白虎通》,“言行者,言为天行气之义”。《释名》的《释天》云:“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皆与董说相合,此为汉儒的通说。)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顺之则治。(《五行相生篇》)

从邹衍以来,阴阳家只注重在五行的相胜。但董仲舒倡出一种新的学说,主张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相生是常事,而相胜不过是偶然的事。(《博物志》说刘向始用五行相生,是错的。)一个“间”字,便轻轻的把邹衍的五德终始论撇在一边了。

五行相胜的旧次序是:“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但董仲舒的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义篇》《五行相生篇》等等)

相胜的次序是容易懂得的。相生的道理,如钻木生火,火烧灰成土,土里出金类,都还说得过去。水生木,是说植物得水润而生,已很勉强了。金生水一条最不好讲。汉人说此条,只能说“销金亦为水”(《白虎通》说)而已。

怎么说“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呢?董仲舒把四季分配五行:

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义篇》)

他用“木生火,火为夏”二句来代表这个五行分配四时的系统,故说这是“天之端”。

董生所以要用五行相生说来替代五行相胜说,大概是因为政治的理由。战国晚期,人人都希望“天下定于一”,故期望有个继周而王的新朝代。五德终始之说便是这种心理的暗示。

但景帝、武帝之世已是一统帝国的心理了,人民只期望长治久安,并不希望革命换朝代,五德终始之说倒成了一种破坏太平好梦的恶兆。所以五行相生说起来替代了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之说叫人知道天命无常,得其“德”者昌,可以警告人君。一统帝国之下,人民不便明说革命易代,却也可以用五行之说来陈说“阴阳之大顺”,规定一年四季的施政大纲。

所以说:“为治逆之则乱,顺之则治。”《五行顺逆篇》说五行的顺逆最详细,如说“木”是“生之性”,故劝农事,行什一之税,进经术之士,……便是顺木性。如好淫乐,不顾政治,多发役以夺民时,增税以夺民财,……便是逆木性了。火以下都有同类的顺逆。

董仲舒推演五行之说来解说《春秋》的灾异,又借此来规定政治上的救济方法。他说:

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此繇役众,赋敛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饥人。救之者,省繇役,薄赋敛,出仓谷,振困穷。(《五行变救篇》)

其他四行也各有变救。

他又把五行分配五事,便建立了洪范五行学的基础。《尚书》有一篇《洪范》,说箕子对周武王陈说“九畴”。九畴是九大类:

初一曰五行。

次二曰羞用五事。

次三曰农用八政。

次四曰叶用五纪。

次五曰建用皇极。

次六曰艾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

次八曰念用庶征。

次九曰飨用五福,畏用六极。

《洪范》一篇大概是古代的一部伪书,借箕子和武王的问答来陈说一些道德常识。(《左传》襄三年,文五年,成六年,共引三次,称“商书”。《墨子·兼爱下》引一次,称“周诗”。《荀于·修身》及《天论》各引一次,皆称“书”。《吕氏春秋·君守》及《贵公》各引一次,称“鸿范”。汉以前人引此篇仅有这八次可考。)

但这一篇书到了汉儒手里便成了儒教五行灾异学的大系统的间架了。建立这个间架的祖师便是董仲舒。他是用五行附会五事来讲灾异的第一个人。他说: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于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王者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容。……

王者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

王者言不从,即金不从革,而秋多霹雳。……

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秋多电。……

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

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穡不成,而秋多雷。……

(《五行五事篇》)

这一个间架,几十年后,渐渐造成一部大书,名为《洪范五行传》。后来又演成更大的《洪范五行传论》。旧说以为《洪范五行传》起于伏生,那是沈约的瞎说,毫没有根据。

这种学说是董仲舒造出来的,到武帝晚期有夏侯始昌传此学给他的族子夏侯胜,夏侯胜在昭宣之间大得政府的信用,此学遂成显学。一部《五行志》便是用《洪范五行传》作间架的。

(看《汉书·五行志》及《夏侯胜传》)

六、论“天人之际”

董仲舒《对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又说“天者,群物之祖也”。《繁露》云,“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为人者天篇》)他处处说人是像天的,人道也当效法天道(看《人副天数篇》)。他说天道如下: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之不可以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对策》。参观《阴阳义篇》《阳尊阴卑篇》《天道无二篇》。)

这种完全不合论理的议论,本不足取。但他的本意只是要推明“天人”的关系,使人君有所畏惧。他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君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又说:

《春秋》之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对策》)

这两段乃是一切灾异家的根本观念。从此儒学遂成“道士派的儒学”。这个根本观念里面含有几个重要问题:

1.天是有意志的,宇宙是有主宰的。老子、庄子的自然无主宰的天道观念一笔抹倒,自不用说了。即儒家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和这说相反。

《易》言阴阳即是宇宙中的动静两种力,一开一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全是自然,无有主宰。如今说天“任”阳“任”德,用一“任”字,便有主宰的意思。至于说“天心仁爱人君”,明说天有意志。这是中国哲学的一大退化。

2.天的意志有种种表示的方法,恶轻的用“灾害”为谴告,重的用“怪异”为警戒,更重的方才降灭亡之祸。这种观念说“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把“天人”的关系说得如此密切,遂使儒学真成了一种天人感应的宗教。

七、论性

董仲舒论性,也用他的名学作论证的根据。他说:

今世暗于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试反性之名?性之名非生欤?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欤?既不能中矣,而尚谓之质善,何哉?性之名不得离质,离质如毛,则非性已,不可不察也(《深察名号篇》,下同)。

这是说,性之名单指“生之自然之资”,单指“质”。质是无有善恶可言的资质,决不能说是善的。他说: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之人事。

又说:

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

这一段说性有可以为善的资质,但不可说本来是善的。董仲舒的阴阳说也影响他的性说。他说:

栣众恶于内,弗使得发于外者,心也。故心之为名,栣也。人之受气苟无恶者,心何栣哉(栣有驯扰之意。)吾以心之名得人之诚。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古音身与天相近,故天竺又名身毒)。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天有阴阳禁,身有****栣,与天道一也。

王充说“董仲舒览孙、孟之书,作情性之说曰,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谓恶者,是见其阴者也。”这一段即上文所引之意。

因为性不是本来善的,故须待教化,方才可以为善。董仲舒《对策》道: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

儒家本来最重教育,无论是言性善的孟子,言性恶的荀子,言性相近的孔子,都极注重教育。董仲舒是儒家第一个功臣,因为他是第一个有“教育政策”的。

他的教育政策主张兴太学,用“考问”之法,行贡举之法,定孔氏为一尊,罢黜百家。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政教制度的沿革,几乎没有一件不曾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八、动机说

董仲舒的名学把“名”看得极重,凡偏重“名”的名学,一定偏重动机说的人生哲学。这也是百试不爽的定理。他说:

《春秋》之论事,莫重于志。……志为质,物为文……《春秋》之序道也,先质而后文,右志而左物。(《玉杯篇》)

又说:

《春秋》至意有二端,……小大微著之分也。夫览求微细于无端之处,诚知小之将为大也,微之将为著也。……吾所以贵微重始是也。

这是《春秋》嫡派的动机论。董仲舒是这种学说的极端代表。他对江都王说: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这一派和墨子、韩非等人的实用主义恰成反对。董仲舒以后,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完全属于动机派。

第五章 “道士派的儒学”

本章所谓“道士派的儒学”,乃指一切灾异派的《春秋》学,《洪范·五行传》派的《洪范》学、占候派的《易》学,及其他有同等性质的儒家。这一派的思想本当不起“哲学”两字,但有两层原因,不能不略讲这些学派。

第一,这一派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很占势力,许多迷信,都借它做护身符,许多思想,都受它的束缚羁绊。如日食的迷信,求雨的迷信,不但存在民间,甚至见于政令。

又如《易》学,魏晋人推翻了汉人的“道士易”,到了邵雍以后,又生一种变相的“道士易”;到了清朝,那些汉学家想要推翻宋人的“道士易”,不料又恢复了汉人的“道士易”(如惠栋、张惠言的《易汉学》)。这是第一个不能不讲这一派的原因。

第二,东汉、魏晋人的哲学思想,全是这一派道士儒学的反动。不知汉朝的儒学退化到怎样下流的地步,便不能了解王充、王弼一班人的真正价值。若要证明魏晋哲学是中国思想的光明时代,先须懂得魏晋以前的一个时期是中国思想的黑暗时代。这是我讲这一章的第二个原因。

儒家对于“道士派”的关系,也起得很早。孔子是一个老实人,所以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等话,全和他有病不肯祷神,及“不语怪力乱神”的行为是一致的。

他的《春秋》所记灾异,依我看来,不过是因为“灾”是关于民生的大事,“异”是不常见的事,故值得一记,未必有天人感应,上天谴告人君的寓意。《公羊》《穀梁》两传解说灾异各条,除一二条外(如宣十五年“冬蝝生”一条),都不曾说是上天谴告人君,也不曾说是人事的感应。

但是荀卿说子思、孟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荀子·非十二子篇》)。秦始皇封禅泰山,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人议封禅仪节,虽然不中始皇的意,却不是反对封禅的。可见子思以下的儒家已渐渐的趋于“道士派”。

同类推荐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当代青年的抗焦虑修行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论行走》通过行走来唤起心灵的自由,《论爱美》告诉人们美如何对抗庸常,《论好运》给出幸福的多重感受;三本书的主题与当下个人生活紧密相关,帮助疲惫的都市人,抵御日常的琐碎无聊,在繁杂的声音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三位作者都是法国关注度极高的新锐哲学家,以哲学+心理学+疗愈散文的方式,影响了法国无数年轻人,有“心灵疗养师”“哲学疗愈”等赞誉。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论自由

    论自由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只有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唯一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任何一个人唯一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绝对的自主权。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 沉思录3

    沉思录3

    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就是“沉思”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沉思录》。
热门推荐
  • 灵游传

    灵游传

    “我没有替你选择…你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也没有…”这是男孩被吞噬前的最后一句话。无数的谜团笼罩在主角的身上,当他降临这个世界发生了许多的变化。问不小心来到了异世界,碰到一个人说让我活下去,被人追杀被人陷害,性命垂危之际还遇到一位便宜师傅。下一步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最强神壕人士

    最强神壕人士

    有了钱你会干什么?我的答案是,做这个世界最靓的仔
  • 步步惊天

    步步惊天

    一个普通的镖局少爷孔凡,寻父救母,自东炎揭开惊天之谜,一个上古兽后裔妖主吞月,誓吞山河,跟随孔凡踏破九重宫,一个叛下仙界猎妖师文粟,欲报血仇,韬光养晦挥手乱乾坤,被追杀,被遗弃,被放逐,命运使其交汇在一起。一人一兽一神灵,步步玄机入尘世,青天崩碎我为天。
  • 召唤梦魇

    召唤梦魇

    这是一个普通人能从噩梦中获得力量,所发生的故事……林盛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平凡普通的日常里,多出了一点异样。一个不断重复的噩梦,让他开始了一段无法形容的诡异旅程。一个庞大的梦魇,一个迷幻的秘密。~~新书,万千之心,欢迎大家来玩~
  • 名人成长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奇闻轶事等,内容新奇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可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激励其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 我是化学师

    我是化学师

    C+O2=CO2是燃爆术,S+O2=SO2是烟幕术……你要跟老子拼元术?老子有无数个公式招呼你!这是一个化学家称霸异界的故事。
  • 胖魔要杀人

    胖魔要杀人

    讲述的是一个勇气的故事讲述的是当一个懦夫拿起了刀会做些什么的故事
  • TFboys之永刻我心

    TFboys之永刻我心

    看职场女王如何收服呆萌小吃货,看傲娇公子如何斗智斗勇……
  • 我的老婆要当影后

    我的老婆要当影后

    苦修完导演系博士学位的章枫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发现,他穿越了!好吧!穿越了一样可以成为大导演。但,有个一直想成为影后的龙套小演员老婆是怎么回事?看在老婆长得好看的份上,咱们的章大导演不介意提携老婆一把,圆了她的影后梦。于是,某知名电影节上。下面宣布最佳男主角,他就是,最帅气的导演——章枫。章枫:“……”老婆:章枫,今晚你就打地铺吧。。。章枫一脸懵逼,电影节咋回事,不是我老婆获得影后奖吗?
  • 我在异界直播修仙

    我在异界直播修仙

    她拥有无限复活的金手指,可有人依旧不厌其烦的追杀她。终于,在被吃掉心脏的第N次以后,她问,“为什么一直追杀我?”“知道了我的秘密,该死。”“你明知我死不了!”“那便追杀你至天涯海角,总有一天,你会开不了口。”某人叉腰,哼了哼鼻子有些不满,“我倒是有个法子,娶了我,咱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就不用担心我会出卖你。”正剧版:三年前,她是他屁股后面的跟屁虫,甩也甩不掉。三年后,他说,“暖暖,你不是要我娶了你吗?狐族盛典已经开始,正是好日子,你随我回去可好?”然而三年磨尽了她身上所有的棱角,眼中的光彩也已经不在。她避他,不愿再靠近他。“司倾,我已经不是当初赶不走的笨蛋了。”“你不需再跟着我了,这次,你往前走,我跟着就是了。”……本文慢热,请耐着心看下去,感激感激。【1V1双洁,系统直播,女追男,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