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2500000041

第41章 道家的艺术哲学(1)

艺术哲学即美学,集中体现为审美认识与生命境界,往往反映在文艺理论和艺术精神中。人所共知,在老子以至庄子有关哲学和社会人生问题的一般性命题虽然很少涉及文艺,也不曾直接论述美学,却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显现出一种超越的本体态度。在华夏美学的源头上,“与物玄同”的道家美学同“礼乐传统”的儒家美学、“惊采绝艳”的屈骚美学鼎足而三,相荡相激,交溶互补,而以道论作纲维,成就为最高审美境界与最高道德境界的合一。到后世,更与作“形上追求”的禅宗美学相融合,遂涌现为不尽的中国艺术长河中的波峰浪谷,显示着东方艺术文化的特质与特色。道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探索与追求活泼泼的自然本性、活泼泼的自由个性、活泼泼的宇宙生命。这实际上是将自我从现实世界的拘泥中超脱出来,使人的精神不断向上提升,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然后从宇宙的整体高度上来感悟洞悉人的现实存在。

道家的美学思想,伴随着道论的发生与发展,奠基于春秋季世的老聃,成熟于战国中期的庄周。严格地说,他们并没有提出什么文学观念,如果一定要说提出了,那就是他们否定文学的观念。但就在这种否定现存社会的文学艺术的言论中,却实际包含了文学艺术是什么,文学艺术应该如何的深刻启示,它极大地启发了历代的诗人与哲学家、文论家与思想家,使他们在理论认识上,以至创作实践上,体现出作为主体心灵之学的艺术规律与艺术特征,道家思想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和美学特质,不仅滋养了中国文学艺术不竭的美感源泉,而且构成了中国文艺肌体上的血肉,并进而升华为中国文艺的灵魂,结晶为艺术思想与美学追求。

现在,我们先从老庄这个源头上说起,后代道家或受道家影响的美学思想或连类及之,不作系统的史的叙述。

一、道的本体与道的境界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老子哲学是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论。这一范畴的确立,表示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变,由崇天(上帝)到崇道(理性),意味着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本体论层次,从哲学高度揭示物质的“质的规定性”,这才是真正的哲学思想的诞生。中国学术囿于实践理性,一向关注人生与政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总是常常落到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老子道论就突破了这一局限,把人类思想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社会人生种种问题,乃从宇宙自然宏观出发,而又能落实到社会人生层次微观地作多面审视。老子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这是由于凡论及宇宙自然问题,不能不是从“地球”出发,并以“人类”为中心,虽然老子当年尚无形成“地球”的概念,也还没有发生“世界人类”的观念,客观上也不得不然。所以如果要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于此,徐复观曾指出说:老子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据此可知,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论”开展出来的。而“道”,首先是宇宙自然的本体范畴,包含着天地万物生成的始基本原性与演化的普遍规律性紧相结合的两层意思;然后又逐渐落实到人生和政治层面,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它们统统附托给所谓“道”,作为“道”的特性和作用。这社会人生之道是以宇宙自然之道为基础和根源的。这就是说,宇宙自然之道的体与性就是人类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因而我们当然也可以将“道”视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原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这正显示着“天人合一”,“大宇宙”与“小宇宙”的相沟通。以上便是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属于“道的本体”,它具备着普遍性与整体性。

至于体道后的心灵状态,亦即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则纯粹是从主体生命所开发出来的,这便是所谓“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实际上是人生境界,正如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所指出:“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唐君毅也于其《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指出,人生境界,都是“吾人生命存在与心灵之诸方向活动之所感通,与此感通之种种方式相应;更求如实观之,如实知之,以起真实行,以使吾人之生命存在,成真实之存在,以立人极之哲学”。凡此都说明老子的“道的境界”乃是老子道论有机的构成,也是形成其美学的哲学基础,或者可以径直视为他的审美理想。

在道论上,庄子继承了老子而又有所发展。道家之所以称作“道家”,是把“道”提升为哲学本体论的核心范畴。始于老子,是为道家宗主;庄子继承而弘扬了它,此义在《庄子》内外篇中都可寻见,前后是基本一致的。不过,于体道之后,庄子内以生发出的生命哲学、艺术精神,一般所谓“道的境界”,则是源于又异于老子的。这些表现,寻其根源,固可得于酷爱自由的个性找到说明,所处战国时代黑暗的政治背景已不尽同于老子生活的环境,当是更根本的。这一点于前面有关章节中都已论及,不再赘述了。于此,当代学人往往着重从“境界”来说明老庄的不同,例如,牟宗三说:“老子之道有客观性、实体性及实现性,至少亦有此姿态。而庄子则对此三性一起消化而泯之,纯成为主观之境界。故老子之道为‘实有形态’,或至少具备‘实有形态,之姿态,而庄子则纯为‘境界形态’。”徐复观说:“庄子主要的思想,将老子的客观的道,内在化而为人生的境界。”凡此都在说明,庄子本人所谈的道,乃属境界意义的,道即为一种境界,道的境界即人生最高的境界。严格讲,这便不尽同于老子,而“别为一宗”了。赵明、薛敏珠在其所著《道家文化及其艺术精神》一书中,甚至分别标志出老子:“‘冷哲学’一自然本体论”;庄子:“人本体论一‘热哲学”’。

他们是这样来对照论述的:

其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千言”中那些纯理智分析的结论,似乎都是“冷眼旁观”、“冷静思考”所得。老子哲学本身乃是一种“冷哲学”。这是因为,老子对人生的看法,完全是从观察宇宙演变消息人手而及于社会,当他以自然之“道”为本体,依“天”而论“人”时,“人”也就成为一种没有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的自然存在物。要认识老子哲学“冷”之由来,还应该从“道法自然”说起。《老子》第二十五章指出“域中有四大”——

“人(王)”、“地”、“天”、“道”,在四大中,“人(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居“人(王)”、“地”、“天”之上,为至高无上的本体。但是,在这里,又特别提出“道法自然”,其意是说“道”赖“自然”而存在,“自然”为“道”之自性,因而,“道”为本体,实则是以“自然”为本体。这“自然”本体论的提出,在天与人两个方面都显示了“冷哲学”的特点。

其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把“人”,尤其是人的性灵、精神、意识和自我意识,看作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天地,一个“小宇宙”。真正“把人作为本体提高到宇宙高度来论说”,提出了“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庄子的“人本体论”哲学与老子的“自然本体论”哲学一样,都是以‘‘道论’’为载体的。而到了庄子笔下,“道”生成宇宙,协调自然与社会的主要功能却由“神人”来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的性状为“真人”、“至人,,所得,这样,《庄子》书中出现了体道者与得道者。庄子又将以“道,,为宇宙最高本体与终极原因的思想用于“人’’自身这个“小宇宙”,得出了“精神”为人之本的结论。于是,当‘‘人’’得“道’’而在精神上与“道”合一时,“人”的精神便成为存在的本质,得道者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境界了。庄子的“热哲学”就是这样形成的。老庄冷热的说法,显示了不同的本质,是相当精采的;但只是相比较而云然,若分别来看,则老子哲学也还冷中有热,庄子哲学仍是热基于冷。两者乃是承传与发展的关系,所以才得并称为“道家”。

诚然,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但老子哲学是不是完全不见“人,,的“主体性”,完全泯灭了“自我意识”呢?赵明、薛敏珠说:“庄子以得道之人作为‘道’的主要体现者,用《齐物论》中一句话来表述‘人’与‘道’的关系,便是‘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意即没有‘道’,就没有我们‘人’;没有我们‘人’,‘道’也无从表现。,,难道在《老子》中不同样也是这样吗?“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也便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之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智慧的光并不总是冷的。老子笔下的“体道者”仅仅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好像完

全失去了“自我意识”的吗?不,并不。试读《老子》第七十章:

音百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不是老子自叹其言之不为世知,其道之不为人行吗?“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此义于《老子》书中曾反复说过了。但是,“正言若反”,凡此云云,切不可呆读泥解,他原是以不言言,以无为为。若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不言”、“无为”,又洋洋洒洒书此“五千言”干什么?个中消息,本章便有所流露,这是真实情感的

反映。如果作为愤世诗,则第二十章更为典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是一首形似自嘲实则自赞的诗篇。任继愈在《老子新译》中指出:“老子对当时许多现象看不惯,把众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却故意说了些贬低自己的话,说自己低能,糊涂没有本领,其实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一般人。他在自我吹嘘,自我欣赏,最后一句,说出他的正面意见,他和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得到了道。”这些说得都对。此证老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在这里不仅大发议论,而且饱含义愤,使着哲理与诗歌统一了起来。说他“自我吹嘘,自我欣赏”,似有挖苦意,其实大可不必,古今诗人,有几个人不自我美化的呢?而且用历史眼光来看,老聃在其生活的时代的社会,自有高人之处,至少也不是真正低能、糊涂、没有些须本领之辈吧。至于对“卑鄙”加以讥讽,对“庸俗”给予鞭挞,能说他是针对着“社会上的一般人”吗?而且“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熙熙众人,能够说仅仅是“社会上的一般人”吗?“贬低”他们一下子,有什么不可以呢?这说明:在老子“冷眼光”背后,是还深藏着一付“热心肠”的。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热门推荐
  • 无限守望者

    无限守望者

    未知的生化病毒爆发,整个世界瞬间变成人间地狱。为了生存,林青山毅然使用自己的寿命换取了一张电影票,进入了末日电影院。在这里,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兑换点,你可以获得食物、获得武器,甚至让自己成为超人一般的存在。而,这里同样是异常的凶险。但是,当林青山从无限世界归来时,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才是最残酷的世界。这里不仅仅是丧尸的世界,就连幸存者也是他生存下去的障碍。当他化解了一次次的丧尸围城,怒而斩杀了丧尽天良的幸存者,为自己、为朋友求得一条生存之道时,那些巨大的危机才刚刚来临。
  • 我是大门阀

    我是大门阀

    大门阀者,出为将入为相,平战乱,立绩碑!
  • 原力时代

    原力时代

    原力时代,强者为尊;无上之上,绝世降临。云氏一族最大的梦想是恢复先祖时的荣光,却没想到未来云氏辉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 寻找梦境之吸血鬼

    寻找梦境之吸血鬼

    彼岸花开,三生三世尘封在记忆里的鲛人之歌时常出现在耳畔的声音丢失的记忆一切的一切,到底藏着什么?
  • 文明霸主的宇宙征途

    文明霸主的宇宙征途

    宇宙无穷,浩瀚无垠,唯有神、仙与文明永存。从歼灭行星的星舰大炮横行银河臂旋那一天起,自称银河最强的地球联邦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人类甚至还没反应过来,边疆星域就已焚毁在燃起的战火中。肉身横渡宇宙、长生不老不再是梦的美好世界就此破碎,反叛者的号角在模因侵蚀感染中吹响,一次又一次的‘牺牲’后,敌人全灭,人类完胜,战争似乎就此结束。直到来自远方的超异远迁集团驾驭星辰而来,能与星球意志、超限者们一争高下的他们带来了新的混乱与消息:“人类,群星已经熄灭,决战时刻到了。”
  •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一回圆满。司渺:怪我执迷不悟,终不见这一世缘浅,误了你,误了我,误了一生。……下一世,希望不要再遇见你,惹了一身的情爱。墨堰:怨我知晓太晚,看不透这妖心情爱,误了你,误了我,误了一世。……但等我可好,下一世,换我来爱你。这是一个司命不小心扰乱了巫界巫女司渺*妖界妖王墨堰的姻缘线,造就了三世羁绊的故事。
  • 我们全公司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全公司都是穿越来的

    不同朝代的人,因为超级月亮,在临死的时候意外穿越到2020年,他们一起开了一家中式婚庆公司,演绎了一连串脑袋大开,搞笑离奇的人间百态。
  • 执裁者的圣歌

    执裁者的圣歌

    十三日战争后,罗勒斯曼五国重整,在一次异邦侵袭中,来自远海的无昼城的少年南吾华,意外的来到了大陆,夜执会的暗杀行动,执裁协会的屠龙邀约,炽炎王室的仇杀恩怨……以及掌控着世界之力的先代种,终将成为王的踏下的阶梯。
  • 索爱:大少宠妻无度

    索爱:大少宠妻无度

    婚姻如戏,你见过见面不到三个小时就直奔民政局的儿戏么?婚里,他的温柔足以蛊惑人心:乔木木,除了我你还能嫁给谁。戏外,他却对另一个女人呵护备至。是游戏?还是演技?且戏且珍惜,看谁能赢到最后!
  • 黄河诡事:血色迷钟

    黄河诡事:血色迷钟

    晋陕交界处,黄河两岸沙。黄河在此处拐了一个弯,从关中到晋南。这里土地贫瘠,终年干旱。这里是古战场。虽然昔日的兵戎刀戈早已化为历史烟云,但它的地下埋葬了数不尽的财富。一个偶然的发现,福金小子与好友揭开了一个深藏地下两千余年的秘密:一件周末秦初的古老编钟,带着诅咒而来。它是周赧王兵败时的见证,一经现世必有灾难。天气骤变,小镇被毁,父母失踪。究竟是贪欲造孽还是编钟作怪!一切从福金发现老编钟的那口枯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