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2500000040

第40章 道家的养生哲学(6)

庄子进而将这种形神兼养而以养神为主的养生要义通称之为“卫生之经”。这里的“卫生”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卫生”,如“食品卫生”,而是指对生命的护卫,也即前述“形全精复”的意思;“经”,则是指原则、方法。在《庚桑楚》篇,庄子集中论述了其护卫生命的原则和方法。这种原则和方法概而言之就是:使纯一的精神与形体合一而不分离;顺性自然,不求卜占筮,吉来知吉,凶来知凶;心性虚静,反身内求而不求之于外;翛然侗然,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襟怀开阔;“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拿婴儿的习性动作来说,他所以能够终日嚎哭而喉不沙哑,终日握拳而手不乏倦,终日瞪眼而目不转动,正是因为他和气真纯、顺物自然、精神专注、偏不在外,“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的缘故。庄子得出结论说,人们若是象婴儿那样不驰心向外,天真无知,持守本性,则可冰解冻释,克除内外障碍,“人见其人,物见其物”,清朗光明;则可使形神无有不适,使生命永显年轻,而免于飞来横祸“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四)“坐忘”“坐忘”也是庄子着力提倡的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庄子关于“坐忘”的论述见于其《大宗师》篇。该篇载:“颜回日:‘回益矣。’仲尼日:‘何谓也?’日:‘回忘仁义矣。’日:‘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日:‘回益矣。’日:‘何滑也?’日:‘回忘礼乐矣。’日:‘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日:‘回益矣。’日:‘何谓也?’日:‘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日:‘何谓坐忘?’颜回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日:‘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把“坐忘”视为实现物我同一境界的养生论的根本路径。在他看来,实现物我同一固然有赖“齐万物”和“等是非”,泯灭客体之间的差异性,将万物“通为一”,将人我“通为一”,但同时也有赖于泯灭主客之问的差异性,将物我“通为一”,而这正是“坐忘”修行的现实目标。

“坐忘”突出一个“忘”字,“忘”即“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庄子认为,“坐忘”修行是一个由外而内不断深化递进的过程,它由忘物、忘己、物我两忘三个环节构成。先是忘物。庄子虽承认物各有用,亦承认人有基本的物质需求、感官欲望,但他深切地感受到,正是“物”的诱惑引起人们感官物欲的膨胀,导致人们“物于物”,为物所伤。故他要求人们在主观上忘却物的存在,“未始有物”,以为这样就能“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害己。”继是忘己。忘己无疑是忘物的延伸,因为已亦物也。忘已包括“离形”和“去知”,“离形”并非说的是形神相离,并非真的要堕毁人的形体,而是指忘形,使人之精神不为其自然形体和生理欲求所囿,指保持神的独立性和其在人体中的主导地位;“去知”亦非真的要灭绝人的知觉灵明,而是指忘心忘知,使人心免受其知觉活动引起的是非争辩的搅扰,而人于“解心释神,莫然无魂”的状态。“忘己”与庄子在《齐物论》首节提出的“吾丧我”的主张若合符节。最后是物我两忘。庄子借女偶之口揭示其修道体道的过程说:“三日而后能外天下”,“七日而后能外物”,“九日而后能外生”,“而后能朝彻”,“而后能见独”,“而后能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外天下”、“外物”就是“忘物”,“外生”、“朝彻”就是“忘己”,而“见独”、“无古今”、“无死生”就是“物我两忘”。在庄子这里,忘物、忘己、物我两忘三个环节不是各个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一种相互包容和依存的关系。庄子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人于天。”“入于天”即是入于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天人一体的境界。照庄子的说法,通过“坐忘”的修行进人此种境界的人,即是所谓真人、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坐忘”的修行方法提出后,后世不少论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新的解释和发挥。如魏晋之际向秀、郭象说:“夫忘年,故玄同死生;忘义,故弥贯是非。是非死生荡而为一,斯至理也。”知是非、死生、寿夭本无差别,而忘年忘义,这是最高的认识(“至理”)。向、郭又说:“人之所不能忘者,己也。已犹忘之,又奚识哉!

斯乃不识不知而冥于自然。”不仅要忘年忘义,且要忘已。忘己也无非是“不识不知而冥于自然”,“不识不知”即是庄子所说的“去知”,“冥于自然”即是庄子所说的“同于大通”。向、郭又指出:“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坐忘”最为关键的在“忘迹”,“忘其所以迹”,虽内有人之身,不觉其存在;外有天地,不识其有无。如此则“与变化为体”,天人合一,而逍遥于人世间,无所不通。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和李荣亦视“坐忘”修行为养生之要。

成玄英说:“忘名忘利则可长久。”欲长生,首须忘名忘利。“观物我虚幻,名实俱空。故能后己先人,忘我济物。”世上的一切均虚幻不实,故都应该忘掉。他认为“养生之妙,在乎兹矣。”李荣亦说:“忘于人我,泯于闻见”,“忘于物我,混和玄同。”不仅要忘掉人我之差异,而且还须忘掉物我之差异。人我、物我皆忘,则神凝于太寞,智寂于虚玄,得道长生。成玄英、李荣特别指出,历史上的许多“得道”之士如庄子、南郭子綦及张天师等正是通过“坐忘”功法之修持而“入妙归真”的。故他们告诫人们,只要行“坐忘”之法,自可超脱生死,延年益寿,乃至得道成仙。

从养生思想史上看,对“坐忘”说解最详、发挥最力的要算是唐朝的著名道教理论家、养生家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继承和消化老庄的养生思想,吸收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家的止观、禅定等观念,提出所谓“安心坐忘之法”。他说这一功法有“七条修道阶次”,依次是:(1)

“信敬”。他指出:“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信是修道之要。”认为信敬乃道德之根蒂,修道须以信敬为前提,不得有半点怀疑。(2)“断缘”。“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认为离世俗愈远,离道愈近,要求人们不染尘境。(3)

“收心”。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故“收心”乃修道之重要环节,而“收心”之要又在于守静去欲,因为心静则“道居而慧生”,去欲则应物而不为物所累。(4)“简事。”即“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常,不任非常之事。”要求修道之人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5)“真观。”

“夫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倘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强调修道之人应善于观察事物,做到自始至终,“行无遗累。”(6)“泰定”。所谓“泰定”,就是“寂以待物”,习静持安,以恬养智,以智养恬,智恬相养。(7)“得道”。“得道”是前述修道六阶次的最后完成。人“得道”则“形随道通,与神为一”,“体无变灭,形与之同”,即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不难看出,关于“坐忘”修行之法,向、郭的解释基本上没有超出庄子的本义,后世道教养生家的发挥则显然有所偏离。

道家的养生原理和养生方法远不止上述若干基本的方面,它实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限于篇幅,这里我们不能作更为详尽的论述。不过,仅从上述原理和方法的绍介已可约略见出道家养生思想之博大精深和莠芜交织的特点。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愈来愈关注自身生命之开展和追求生活质量之提高。而这恐怕不能仅仅依赖于对自然界之征服和物质财富之增加,更主要的,它还有赖于人天关系之和谐,有赖于人类自身身心之调适,有赖于养生。这就使中国古代丰富的养生理论特别是道家的养生哲学显得尤其弥足珍贵。我们应该珍视这样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和改造创新的工作。相信它的精粹内容的发扬光大定能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福泽。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作品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源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末法神探狼人

    末法神探狼人

    我真的是个狼人,不骗你。要不我变身给你看?灵力末法时代,且看穿越到现代世界的瓦罗兰大陆狼人,如何用自己一双狼鼻子,妖怪通吃。都到我碗里来!(粉丝qq群:1073174228)
  • 裙下臣

    裙下臣

    长公主李姝的人生,从她父皇驾崩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的开始。野心勃勃的皇叔妄图谋朝篡位,寡情薄意的驸马妄想另娶青梅,李姝表示,老虎不发猫你们当我病危啊!——————————本文又名“公主请登基”“公主真国色”~~~~
  • 溺爱一生一世:甜心哪里跑

    溺爱一生一世:甜心哪里跑

    “糖糖你名如唇,”“什么意思?”“夸你嘴甜”;“糖糖你好嫩。”“为什么这么说?”“你那太小”;“糖糖你真诚实。”“哪诚实?”“身体诚实。”
  • 旗帜的力量

    旗帜的力量

    该书分为:理论研究篇、决策咨询篇和党校教育篇三辑。收录的文章是作者1979年~2004年从事理论宣传、研究、教育工作的主要科研成果。
  • 职业发展要规划

    职业发展要规划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职业发展规划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什么是职业、职业有何特性、职业对人生的意义何在、职业认识的误区有哪些等。
  • 太上混元道

    太上混元道

    无量量劫将至,万古洪荒将倾塌无量众生皆苦,但大道之中却有一线生机,而那线生机便是永恒宇宙!在众生竭力寻找永恒宇宙时,在一个众生无人所知的地方,一个小子获得了一个机缘
  • 忘掉你的一切

    忘掉你的一切

    她曾认为这辈子她都会当他的影子,她曾以为只要他还在她就会一直喜欢他,她曾为他默默的付出就可以得到回报。可是,他的一句话让她痛彻心扉。后来,她遇上了另一个人,他给她了快乐和温暖,她的心开始慢慢地变化。两个人都藏着深深地爱恋,却不知晓。后来他开始躲着她,避着她,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可能是最好的结局吧……
  • 宠物小精灵:冠军挑战赛

    宠物小精灵:冠军挑战赛

    我的名字叫做不若,我的小精灵伙伴们想着这个赛事战斗着
  • 静下心听我说

    静下心听我说

    一个一个的小图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坐下来听我慢慢述说
  • 心尖尖的小刺猬

    心尖尖的小刺猬

    小时候女主:“傅哥,傅哥,我要抱抱,抱抱妃儿吧。恩!又打我鼻子,哥哥太坏了!”男主:“小坏蛋,你又碰我瓷是吧,我都还没碰到呢,小没良心的。”轻轻抱起,捏了捏她笑吟吟的小脸蛋儿,天底下也就她每天这么无忧无虑的。罢了,反正都被自己护着,今后看牢实点就行了。叶子黄了又绿,一年又一年的走过。突然,一个小道消息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气氛。“诶,你知道吗,芭蕾舞女王下个月即将回国”“芭蕾女王?就是最近芭蕾大赛夺冠第一的那位吗”“是呢,她最近风头大盛,报纸、杂志经常找她做专访”只见一个人悄悄的趴在另一个人的肩头轻声道:“知道吗?那位女王和傅董小时候认识呢”“啊?”“老实说!你家是不是做侦探的,这都知道,小心上头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