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07900000011

第11章 立命:悟期颐老人睿智之思(2)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他想。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聪明大师就有一个漂亮的鹰钩鼻。”他想。他看到自己的大长脸。“嗨!伟大的林肯总统就有一张大长脸。”他想。他发现自己个子矮小。“哈哈!拿破仑个子矮小,我也同样矮小。”他想。他发现自己有一双大撇撇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撇撇脚!”他想。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第二天,他对他的学生说。

这当然是一个幽默故事,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正如蒙田所说的,这是出于“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 ,然而季老说:“如果把它引向自命不凡,引向自命‘天才’,引向傲慢,则会损己而不利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对我们的忠告。正如尼采所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看见的比笛卡儿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在这些伟大的人物看来,自己的“不知道”正是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动力。因为始终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不知”变为“知之”。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道,这也就是季老认为的不知实为“大知”。每个想不断追求进步的人都要记住这一点,在“不知”中寻求真知。

人生没有近路

人生没有捷径,一步一步地走,才走得最快。

——季羡林

“六岁那年,我从小村庄里走出,走向通都大邑,一走就走了九十年。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跨过独木小桥。有时候歪打正着,有时候也正打歪着。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撞撞碰碰,推推搡搡,云里,雾里……”这是季老在回忆自己的过往历程时说出的一段话,记述了过去九十多年里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当今社会,许多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有着艰辛的过去,季老就是其中之一。但艰辛的过往没有泯灭他们对未来的崇高志向,他们用辉煌的梦想指引自己前进,用踏实、坚定的行动,将理想在点滴中变为现实。

季老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就留下坚实的印记,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梦想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高,贪多求大,总想在事业起步时就能站在高起点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大多数时候难以如愿,甚至会因此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难以完成自己的诉求。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籍。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得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这位高僧的故事和季老的人生哲学一样,暗含着一个哲理,就是“欲速则不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只知道用高目标激励自己,却不考虑自己能否实现,失败就是注定的事。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用目标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的现实性,不能好高骛远。要学会从最基础、最细微处做起,积少成多,才能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杰出的人物,这种愿望本身是好的,但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心高气盛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想挑一桶满满的水,必须先从半桶、多半桶开始做起。在自己还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转移一下物质目标、经济利益或事业目标,做好普通人、普通事,视野就会因此更广阔,也能更清晰迅速地捕捉改变命运的机会。

要知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点滴的经验和努力汇集而成的。即使季老这样的大师,也是通过自己的点滴积累和进步,一点点取得今天的成就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天也培养不出一个大师。只有努力、勤奋,持之以恒并脚踏实地走路的人,才能逐步走上人生的坦途。捷径常常是看似简单,实则崎岖的选择。

所以,还是季老的那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捷径,一步一步地走,才走得最快”。真正懂得成功内涵的人,都不会放弃这种积累的过程。努力地走好每一步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未来迈进。

坚强地活下去有时更勇敢

由此一斗,以后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季羡林

季老先生生命中最痛苦的时期应该是遭批斗的时候,那时,他甚至到鬼门关走过一遭。季老在文章中记述,那时的自己全无个人言论和自由可言,批斗之时“拳打脚踢,耳光相间;谩骂凌辱,背曲弯腰;批斗完了,一声滚蛋踢下斗台,汗流满面”。这样的遭遇让季老感觉受到奇耻大辱,他顿时万念俱灰,而摆在面前的路也似乎只有两条:忍受一切或者离开这一切。

第一条季老全无可能做到,于是他决定选择第二条:“自绝于人民”。他甚至将自杀的地点和方式也想好了。那时的他异常平静,因为已决定一死,便管不得“生前身后事”,只需将准备好的安眠药服入,即可一了百了。但就在这时,一群红卫兵却闯入季老家中,将其带走,进行批斗。此时的季老不再有任何生的意志,让他低头便低头,让他弯腰便弯腰,接着就是一阵猛烈的拳打脚踢。这次的屈辱与殴打,季老竟忍受了下来,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是我活了五十多年第一次受到批斗,它确实令人惊心动魄,然而它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我一条命。这样的残酷批斗原来也是可以忍受的呀!有此一斗,以后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还是活下来吧!”是季老打消了服药自杀的念头,凭借极其顽强的意志力,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为自己以后的新生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有时候,决定活比决定死更加艰难,但是扛过最艰难时刻的季老已经不再畏惧什么,在继续与之后的苦难抗争不久,季老就迎来了自己学术的另一个春天:翻译《罗摩衍那》。他因此再次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众人的焦点,他的人生重新焕发生机。

季老在回忆自己的这次起死回生之时,将一切归功于那次意外的批斗。仔细思量,如果季老在批斗时放弃,没有挺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结果不言而喻:死亡以及留给后人的无限遗憾。所以,是季老救了自己,他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季老的故事给我们启示:在最艰难的时刻,真正的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自助才能天助。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假如你现在正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请你一定要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表现得坚强,别人都会来鼓励你;如果表现得软弱,或许就得不到他人的帮助。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卡亚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筹办婚礼。卡亚做梦都没想到,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卡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在不断的摧残和折磨中,他的情绪极其不稳定,精神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一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记住,要活下去。”卡亚冷静下来,他下定决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精神和情绪。

所有被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碗汤。许多人在饥饿和严酷刑罚的双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亚努力控制和调适着自己的情绪,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抛之脑后,虽然他的身体骨瘦如柴,但精神状态很好。

5年后,集中营里的人数由原来的4000人减少到不足400人。纳粹将剩余的犹太人用脚镣铁链连成一长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将他们赶往另一个集中营。许多人忍受不了长期的苦役和饥饿,最后死于茫茫雪原之上。在这人间炼狱中,卡亚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不断地鼓舞自己,靠着坚韧的意志力,维持着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军攻克了集中营,解救了这些饱经苦难、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卡亚活着离开了集中营,而那位给他忠告的老人却没有熬到这一天。

若干年后,卡亚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惧、悲伤、绝望的情绪在我的心间弥漫,很难想象,我还能活着出来。”

面对逆境这条人生的畏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对悲观者而言,逆境是生存的炼狱,是前途的深渊,身处逆境,他们只能看到悲观和失望;对乐观的人而言,逆境是人生的良师,是前进的阶梯,经受逆境的考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逆境如霜雪,它既可以凋叶摧草,也可使菊香梅艳;逆境似激流,它既可以溺人殒命,也能够济舟远航。逆境具有两重性,就看人怎样去认识和把握。

西方谚语有:“自助者,天助之。”遇到问题,不要抱怨,不要依赖别人,自己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正像季老的生活一样,熬过了严冬,不也一样迎来了春天吗?

宽容的心令生命更从容

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多半是十年浩劫中的对立面,批斗过我,诬蔑过我,审讯过我,踢打过我。他们中的许多人好像有点愧悔之意。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好同志,同我一样,一时糊涂油蒙了心,干出了一些不太合乎理性的勾当。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一个真理。

——季羡林

马克·吐温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宽容向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受过灾祸洗礼的人身上更是难得。

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季老也曾受到过不公正待遇,被人污蔑、打骂,由令人钦佩的大学教授变为任人驱使的“臭老九”,其中心酸无人诉说。但当浩劫过去,回首那段往事之时,面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季老没有选择报复,而是宽容以待。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他想报复,会有一千种一万种手段,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但他没有报复。这并不是因为他是了不起的圣人君子,“我有爱,有恨,会嫉妒,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心,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系,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受害者,只是地位不同而已”。

“打人者与被打者同是受害者”,这就是季老给我们的启示。佛家禅语:“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季老的这种摈弃报复、以爱对暴的慈悲心怀,使他在原谅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宽慰与解脱。但凡了悟众生的大师都是如此。

同类推荐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银海扬帆:于洋传

    银海扬帆:于洋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的传记。于洋出身贫寒,少年时即因机缘巧合进入电影行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进过敌人监狱,在枪林弹雨中进行过革命工作,并主演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
  • 塔布曼

    塔布曼

    塔布曼(1820—1913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女杰。她出身奴隶,从5岁起开始劳动,经常挨打,对奴隶制深恶痛绝。逃出奴隶制火坑后,她参加了“地下铁道”的工作。“乘务员”在带领黑奴逃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料想不到的困难,但塔布曼在她工作的十年中,采取各种巧妙的方式,从未丢掉一名“乘客”。由于她勇敢、机智,所以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1913年3月10日,曾帮助黑奴同胞由“地下铁道”(协助黑奴逃亡的秘密交通网)逃向自由的勇敢、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哈丽特-塔布曼,在她的纽约家中去世,享年92岁。
热门推荐
  •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张洋兄的这些小说,主要都是写他记忆中的人和事。他不赶时髦,不追潮流。他总是按照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不慌不忙、我行我素地慢慢写着。他对小说除了爱好别无所求,没有功利目的。应该说他是属于玩儿文学的一族。
  • 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

    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

    美丽,女人一生的追求。养颜,女人一生的事业。中医美容养颜成本低、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养颜方法。《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从调养体质入手,分别针对女性比较关心的美白保湿、润肤除皱、祛斑除痘、美眼明目、美唇护齿、美发护发、美颈、丰胸、瘦身美体、护手美甲、美足、滋阴防衰等问题,作了具体而详细的阐述。
  • 修真郑少

    修真郑少

    一个出自豪门郑家的少爷--郑康,被送去修真界名校修炼,郑康却是个修真的半吊子毫无天赋,再一次被追杀中得到了上古郑帝的传承,从此郑康天赋横少修真界,修真三修之一最强的人看上郑康的天赋,名师教名少......求打赏~
  • 小文不务正业的一天

    小文不务正业的一天

    作家每天偷懒时的吐槽,每天都在不务正业……
  • KHH35次列车已到站

    KHH35次列车已到站

    列车上载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当窗外的景色成为眼前幻影,谁也不知道,自己将会被带去怎样的终点,又要迎接怎样的人生。
  • 人魈传说

    人魈传说

    道德沦丧,人性泯灭者,为魈,渡人魈者,可成仙。每个人魈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而渡人魈,则成了南山向丁一还债的主要形式。南山问丁一,他父亲欠下的债,他要还多久,丁一说,这要看他的造化,也许三五年,也许三五十年,或者一辈子。人魈有千面,他们可以是富商、才子、创业者甚至是市井流氓、大学教师,变换的面孔下面,是他们扭曲的灵魂。有些魈可以宽恕,而有些人魈,却罪无可恕,只能下地狱。人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及色欲,人性在七宗罪的考验下,或者越发精彩,或者扭曲堕落。丁一告诉南山,我是你的拯救者,没我你早死了。
  • 混沌掌乾坤

    混沌掌乾坤

    初三女生胡越苒因为一场意外穿到陌生的世界。因为想家,想要变得强大,努力的修炼,追求着无止境的境界。她,一袭白衣,气质出尘,处处透散着冷漠,愁绪难掩。但是。这个世界的种种慢慢改变了她。一群美男子爱上她,宠着她。最终她与她爱的钰回到现代,创造着新的奇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转纤诺传

    九转纤诺传

    神女穸湮,九转大陆的赋予者。终究逃不过劫数。第一滴灵泪,“太后,小东子的命是你的,我愿永远追随!”第二滴灵泪,“小诺,都是我的错,你醒醒好不好,只要你愿醒来,我以后就是你的哥哥,我再也不会丢下你了。。”那滴泪,“无论何时何地,我永远等着你,你不来,我便一生不离,直到本座白发人療。”背叛泪,“纤诺,你为什么要背叛本宫,为什么!你难到就如此狠心!”殊不知,被点名者在悲寂的黑暗中自责而哭泣,她没有办法。......历经此劫,她尝遍人生苦短,悲欢离和,成为无与伦比的神尊。不死不灭却成了她的痛苦。樱花树上,那个少女坐在树枝上,笑若粉黛,“喂,你为什么那么好看?”【不喜勿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路仙行

    一路仙行

    从小无父无母的她,孤独无依靠的她在现实的社会中尝尽了世间冷暖,就在她终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时,却发现青梅竹马的爱人早就背叛了她,与一有钱人在一起了。收起难过,准备继续好好生活,却被失灵的货车给撞死了。就在以为要这样死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叫沧海大陆的修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