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5200000040

第40章 悲怆的俄罗斯良心(5)

如果没有一种令人痛苦的洞察力,一个在自己国家享有很高地位的诗人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举动的。诗人离不开自己国家的读者,更离不开自己国家的语言。但是,当波兰当局在1951年正式宣布所有作家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周围的朋友们都不得不表示屈服时,米沃什感到了某种集体信奉的恐怖,他看清战后的东欧社会正在走向奴役之路。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一种创作方法,而是涉及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因为“它禁止每一个时代的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基本工作——从个人的独立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说出他所看到的真相,同时捍卫社会的整体利益”。如果服从这一创作原则,不仅文学的生命,而且个人的自由都将不复存在。于是他决定流亡国外,哪怕从此再也不能写作。在此书的序言里,他写道:

我写这本书,目的是让读者走进华沙、布拉格、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知识分子所居住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所熟悉的,但对读者来说却是陌生的,甚至是异质的。我力图解释人民民主国家中人的心灵是怎样改变的。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莫斯科发明的这个制度看上去非常奇异,现在依然如此。假如一个人以天真单纯的眼光去看某个文明(就像斯威夫特看他那个时代的英格兰),都会发现不少怪诞的特征,由于过于熟悉这些特征,人们往往习以为常。事实上,再没有地方比这东方的新文明更令人瞩目的了,它正在铸造八亿人的生活。我觉得我们只不过才刚刚认识这个新文明。未来的岁月里,还将有成千上万的书写出来,研究这一令人迷醉和厌恶的现象。

也就是说,米沃什想要西方读者了解他所说的“另一个欧洲”。这个地区本来属于整个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如今却属于苏联统治下的“东欧”。他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走入东欧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是如何受到新信仰的诱惑,为了一个假想的未来而自觉自愿接受极权统治的。

1911年,米沃什出生在立陶宛维尔诺(现名维尔纽斯)附近的一个农庄。当时的维尔诺还属于波兰,是波兰的文化首都。幽静的山谷里布满树木、湖沼和小溪,街道上铺着鹅卵石,隔着篱笆的院子里种着各种果树,居民们大都从小接受天主教的教育,过着安静、质朴的前现代生活。在诺贝尔受奖辞中,他回忆这个城市“有一种纵容的无政府状态,一种使激烈争吵停息的幽默,一种自然的群体感,一种对任何集权的不信任”。这样的生活氛围成为他的思想胎记,从来没有遗弃过他。上世纪30年代,米沃什开始发表诗歌,后来去了华沙,在波兰电台工作。德国占领期间,他参加地下抵抗运动,为地下刊物写作。战争给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仍然是诗人式的直觉,他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细节:一个人伏在战火纷飞的城市街道,忽然看见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街面上的“鹅卵石像豪猪身上的刺直立起来。枪弹打在石块边上,使它们移动和倾斜”。战争的残酷无情使诗人第一次认识到,人性的伸缩性是无限的。临死的人们在公开场合互相搂抱着交媾,尽情享乐。对他们来说,生活的最高原则就是活下去。

经历过纳粹德国的六年占领,波兰传统社会遭到摧毁,它需要重建。然而解放者不是战前的波兰政府,而是来自另一种制度文化的苏联。这个文化宣称是世界性的,对波兰人来说却是异质的。当时的普通波兰人还不知道卡廷事件的真相,但却记得“祖国军”发动华沙起义时,隔岸的红军袖手旁观,任由纳粹党卫军将整个华沙城毁灭。米沃什记得攻克柏林那一天,他和朋友“阿尔法”站在窗前,院落外是一所监狱,里面关着“祖国军”的士兵,这些年轻人将头伸出窗外,以便晒着一点阳光。新政权对华沙起义的解释是,“祖国军”是为旧政权而战,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历史潮流,因而是反动的,苏联红军的行为才是属于历史正确。为自由而战的波兰人迎来的不是战前的旧政权,而是为历史而战的新统治者。在天主教的波兰出现了一个新的道德原则:“天主教根据的是个人的善与恶,新信仰根据的是历史的善与恶。”显然,从前世界上所有传统文化都强调个人的善与恶,而在新信仰的统治下,个人良知将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因素。

就像西方的左翼知识分子一样,东欧知识分子对新信仰同样充满热忱。这个新信仰即历史的规律、辩证法和集体主义,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能将过去时代的痛苦痕迹全部抹掉。米沃什将这种新信仰称为“墨提宾”药丸,这个词来自波兰作家、哲学家维特科维奇1932年的小说《永不满足》。此书描写了一个精神空虚的社会,宗教失去影响,哲学深奥无用,艺术则徒具形式。一个名叫墨提宾的蒙古哲学家发明了一种人生观药,服下这种药立刻就会变得轻松快乐,所有的精神空虚都会即刻消失,那些看来永远无法解决的形而上问题,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依靠“墨提宾”药丸的作用,小说中虚构的东方帝国战无不胜,最终统治了世界。有意味的是,所有服用“墨提宾”药的人最终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维特科维奇本人早在1939年听到苏联军队进入波兰国境时,立即就服食安眠药自杀了。

米沃什指出,服食墨提宾药并没有违背人性,恰恰相反,它来自人性深处的要求。这里触及20世纪左翼思潮兴起的一个成因,即知识分子对自由的暧昧态度。与人们通常的认识不同,知识分子最怕的是缺乏一个中心观念,而不是个人自由。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旧的世界图景崩塌了,传统的价值再也不能慰藉人心。纳粹大屠杀进一步摧毁了现代人对理性的信仰,加重了人的异化感和孤独感,以致产生了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的心理现象。米沃什对此写道:“惧怕自由不过是惧怕内心一无所有。我的一个朋友是伦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的内心一无所有,他永远不能从自身提炼出什么来,因为那儿空无一物。你不可能离开人群,在荒野中写作。千万记着,人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一种体现。谁想要离群索居,他都不能生存下去。’”弗洛姆与米沃什所说的都是免于干涉的消极自由,这样的自由的确无法解决存在的意义,也无法解决现代人的归属感。这就是新信仰的成功奥秘,制造出一个中心观念,给彷徨无依的知识分子带来一种新的慰藉。他们不堪忍受庸常生活中的消极自由,宁愿放弃自我而融入群体之中,去追求参与群体事业的积极自由。

东欧知识分子投身于新制度的建设,通过集体事业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在这个新世界中,诗人和作家不再是靠辛苦写作来养活自己的业余作者,而是有显赫地位和固定收入的专业作家,他们偶尔也会对限制创作自由不满,但写作毕竟可以对社会发挥真正的作用了,这是西方那些消费文化的作家们所无法想象的。最重要的是,知识分子解决了“哲学的贫困”,通过对历史必然论的认识而获得了积极自由,并运用这个自由来为新政权的高墙添砖加瓦。所有那些反对的声音,只要不是从根本的方法论上切入讨论,都会被辩证法的完整体系驳斥得体无完肤。这是一种按照理论去选择事实的方法,按照它的奇妙推论,“我预言一部不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毫无价值,然后我把这位艺术家置于一个使这部作品毫无价值的环境里,我的预言也就实现了”。这个理论能轻易地为任何相反的观点找到根据,将所有不同的结论都包含进去。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依赖于话语本身,而是依赖于谁是话语的主体。

在书中,米沃什叙述了四个诗人和作家的真实故事。这些诗人和作家与米沃什都有交往,他用希腊字母代替他们的名字,并给每人取了一个概括性的称呼。

“道德家”阿尔法(Alpha)是作者的朋友,战前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小说家,其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是牧师。他总是用悲剧的眼光看世界,着重道德与文字的纯洁。他由于一心关注悲剧性的道德冲突,因而根本看不见生活中的细节。“二战”中,他成为地下文学界的道德权威,他的主题依然是空洞的“忠诚”。当苏联扶持的政府成立之后,出于对知识阶层的失望,阿尔法对生命的悲剧看法找到了一件新外衣。坚强纯洁的英雄人物不再是天主教神父,而是新信仰的代表。这位新信仰的英雄从集中营中归来,发现社会已经溃烂不堪,需要彻底重建。英雄的内心充满爱和宽容,他将领导世界走向光明。阿尔法的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宣传,他成为许多协会的委员,受邀去各地演讲。他的读者群扩大为工人、农民。他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红衣主教的隐秘愿望。因此,当新政权要求他必须接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放弃悲剧人生观时,他尽管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创作生命的结束,但也只好屈服,率先写出自我批评的文章,与过去决裂。

“失恋者”贝塔(Beta)实际上就是布罗维斯基。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米沃什欣赏他的才气,却不喜欢他的虚无和绝望。他没有任何信仰,在他眼里,那些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强调维护人类尊严是不合时宜、浅薄可笑的。他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短篇小说非常残酷有力,着力表现囚犯自身的人性卑劣,为了生存而自觉参与告密和暴力,甚至母亲为了活命不认自己的女儿。这样的描写完全颠覆了传统受害者的道德形象,在集中营这个不允许道德感存在的世界,“人只不过是一只想要活下去的动物”。米沃什在书中大段引用了贝塔的描写,认为他的小说是表现极权国家中人的命运的最佳作品之一。贝塔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后,在西方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西方社会的精神空虚十分失望,决定从西方返回波兰。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出版轰动了整个文坛,官方虽然不喜欢他的自然主义,但还是看中他把人类作为无情的历史材料这一点。这位有着虚无主义倾向的作家需要一种仇恨的信念,新信仰使他把对纳粹、对人类的憎恨转化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憎恨。此后他不再写小说,而是专写政治新闻,拼命抨击西方社会。向着历史目标进军的刺激使他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伟大,他看到一个更美好社会的到来,却失去了一个作家的独立性和创造性。1951年,他在自己寓所用煤气自杀身亡。

“历史的奴隶”伽玛(Gamma)与米沃什是同乡,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最初他赞成民族主义,后来却认为只有苏联才是希望。他与米沃什很早就相识,在米沃什看来,他缺乏写作天才,只是写些没有感情的诗,最后他成为斯大林主义的信徒,在组织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伽玛是一个渴望荣誉和地位的人,他曾在战后目睹亲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也曾目睹苏联军队隔岸观火,任由纳粹残酷屠杀华沙起义者,但他对此都无动于衷。他的忠心换来丰厚回报,在战后成为波兰驻外国大使,过着优裕的特权生活。他心里很清楚,历史法则是由权力者操纵的。他能够和那些心怀不满的外交官一起骂政府,然后微笑着将这名外交官派回国办事,心里清楚此人将一去不返,被直接送进监狱。他积极地拉新人到自己阵营,把这视为最大的满足,因为只要有内心自由的人存在,他就会感到不安。后来他回国后掌管文化工作,他写的小说《真实》没有任何真实。他在文学上一无成就,只好在管理作家的职位上获得成就感。但他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政治嗅觉,预先就知道危险在哪里,然后采用谎言和背叛来及时避开。他也知道自己的国家处在苦难之中,暗地承认自己的文章都是谎言,并把这一切归结到服从历史的法则。

“歌手”德尔塔(Delta)是一位诗人,喜欢以奇行异言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在大庭广众中高声朗诵自己夸饰的诗歌。他不乏想象力,喜欢以谐谑的口气表现绝望的主题。但在米沃什看来,表面上的特立独行,往往都是二流艺术家的行径。米沃什后来在《路边狗》中曾谈到波兰的文学:“波兰人之所以不善于写长篇小说,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旁人的事不闻不问。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和波兰。如果去掉波兰——浪漫主义文学历来如此——那么就只剩下他自己了。”这话似乎也可以用在德尔塔身上。他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这种人具有强烈的寻求归属感,战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老板——国家。在西方或东欧,民族主义一直都被视作右派的观点,但对于波兰左派政府而言,德尔塔从前的民族主义反而增加了他的利用价值。虽然不能再公开反犹,但他却可以讴歌苏联和波兰的伟大,讴歌经济复兴,重振国威。

这些人都是有一定文学才能的诗人和作家,他们想要获得自由,结果却失去了自由,自觉地成了历史过程的牺牲品。这种自觉地奔向奴役是20世纪的一大特征。不可抗拒的历史法则、无所不能的辩证法和温暖的集体主义氛围,使东西方的知识分子相信,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被俘获的心灵》出版后,也遇到了奥威尔的《1984》、纪德的《从苏联归来》、恰姆斯基的《非人性的土地》遭遇的同样的冷遇。在当时的西方,谁要是反对苏联,谁就会受到谴责。伽利玛出版社虽然出版了此书,但发行人却出于左派观点从没让它上过书架。波兰国内的作家们更是觉得受了莫大侮辱,一致对米沃什口诛笔伐。这些左翼作家的共同点都是把人类看成历史的材料,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看来,现实不再是一个人眼睛看到的现实,而是一个人应当了解的现实。只有那些处在极权中心的人深知,这一预先被规定好的现实是如何单调乏味,正如一位新政权官员私下对米沃什所说,这一伟大的进军就像做数学一样单调,“唯一有趣的事就是观察人类材料的反应”。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闲话文人

    闲话文人

    本书介绍了胡风、巴金、沈从文、老舍、赵清阁、徐悲鸿、孙多慈、萧乾、柯灵、田家英、陈子庄等名人轶事。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主要讲的是:演讲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讲稿,还是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它的背后都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才训练和文化积淀;演讲更是一种机智幽默激励人心的艺术,它把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政治军事等有机融汇在一起,把语言的美与生活的真如艺术般完美而巧妙地结合。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热门推荐
  • 嫡女凰权

    嫡女凰权

    携超级系统,穿越夺权,凤临天下,成就一代霸业!她本是骄纵的相府嫡女,却死于一场阴谋。棺中醒来,已是杀伐决断的王牌特工。一场赐婚,开启了一场惊天阴谋,演绎了一场夺嫡之战。身为王妃,她步步为营,为他谋算天下,却换来蚀骨穿心的背叛。当凤凰涅槃,她誓要毁了他的帝王路,扭转乾坤,傲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体内的怪物

    我体内的怪物

    罗青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体里有一个怪物。这怪物带给了他无可匹敌的力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寿命。为了活下去,罗青开始在尘世中开始寻找怪物的真相。拥有着各种能力的猎魔人,残忍无情的异种。罗青成为了夹缝中的存在。直白版:没文化的小保安为了多活几年赚点钱的故事
  • 万古最强丹神

    万古最强丹神

    右手丹火,可解救苍生,左手血火,可杀戮万族!落魄皇子一朝崛起,名动诸天,霸临万界!
  • 费伦之罪孽深重的小黑脸

    费伦之罪孽深重的小黑脸

    本文为纪录片风格,旨在深度解密和编造卓尔那不为人知的神秘社会,并大胆的科学假设,探讨一下如果一名男性卓尔,与包括萝丝在内,60%的女性卓尔有过超友谊关系,并和其中,包括萝丝本在内的绝大多数卓尔女性生育有子女,那么这个男性有没有以此封神的可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宋少的亿万新娘

    宋少的亿万新娘

    她,陆晨曦,平凡女子一名,为旧爱踏入协议婚姻,却不曾想有人一掷千金买下她那一纸婚书。爷爷死前遗愿,她铭记在心,深入虎穴调查阴谋、收集证据,真相却成了她无法出口的秘密。他,宋君毅,腹黑霸道,在外他是高高在上的集团总裁,暗里他是人人畏惧的黑龙组堂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偏偏她是他的软肋,让他心疼。复仇归来的宋君毅,为达目的不惜与恶魔交易,趟进争权仇杀的大浑水里,最终他能否全身而退?
  • 怪叔叔养成记

    怪叔叔养成记

    马姓小萝莉重生在尸体遍地的战场,然后,幸运的捡到一个充满戾气的男人,开始了与这个男人相依为命的生活。
  • 无卿不江山

    无卿不江山

    西凉大将白兆庭,一生征战无数,运筹帷幄。唯独府中三个女儿的婚事成了他的心头大患,每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大女殷月,西凉第一美人,才学堪比状元郎,却成为太子肖旭手中的温柔刀。二女光莹,温柔似水,三个女儿里最听话,却在大婚当日被土匪劫走,成了压寨夫人,逼着她给山大王生孩子!三女朝阳,本是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大姐宠,二姐惯,也本可以不谙世事的度过此生,却偏偏要嫁给当朝二皇子,死皮赖脸追求人家!关键是,生在帝王家,哪位不是狠绝色!
  • 剑网三之风云再起

    剑网三之风云再起

    大家好我是天云,在这个世界中莫名其妙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监察官,但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卵用,只能带着部分科技,在这个充满仙侠的世界中生存。好吧开玩笑的,其实我也可以修炼,但是对于我这个穿越过来的来说,那一切的一切都比微积分还难懂,所以还是像个小白一样好了,嗯,我真是个天才!至于我会在这个世界中发生什么,你来看看吧,不会让你失望。欢迎加入天雪风铃读者粉丝交流群,群聊号码:71554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