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2300000039

第39章 管理依据道与德仁义礼依次次之

从本章开始,老子主要讲“德”,包括修德、养德、积德、用德、处德,都是针对管理人(领导)而言的。用德治国、施德于民,即是德治。当然,在下位的人也要修德。前面“道经”(一至三十七章)主要是讲“道”的,认为管理人应悟道、得道、处道、传道、用道。以道治国就能无为而治。以道治国、以道处事,就必然表现为有德,达于德治。以道治国,就应表现在具体问题上,就应具体表现为德治。如果不悟道,不懂道,离开道单讲德,那就失去了治国之本,也必然讲不到根本,用不到位。单讲“道”,不讲德,也是难于学习难于应用的。有人说《老子》的体系中“道”是最高境界,其次是“德”,依次下排仁、义、礼,一层比一层低。这种说法基本是对的。其实,“道”即规律是万事万物包括管理的理论概括。“德”是管理人及其实践应达到的境界,至于仁、义、礼,则是具体态度和方法问题。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①;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②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③。

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④,则攘臂而扔之⑤。

故,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⑥,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德”字,王弼注为“得”。“德者,得也。”“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新注:德,即得道。任继愈认为德就是德。这样注释更好。从之。如果同一句几个“德”含义不同,老子不会总是使用这个难写的“德”字。《尚书·尧典》有“丕德忝帝位”,即德行鄙陋不能登天子之位。

②下德为。《韩非子·解老》作“无为而无不为也”。俞樾认为古本《老子》如此。其实也不一定。《战国策》记齐国贤者颜躅引用《老子》以劝说齐宣王如何尊贤用人以强国的哲理,说:“《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也引有误。当时抄本一定很多,常有误抄,不奇怪。从《老子》诗一样的句法结构看,王弼本更准确一些。

③上义为之,而有以为。《韩非子·解老》作“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说:“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友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故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语气词“也”为很多传本所有。原本应无此“也”字或极少。王弼本应是接近原本的。如果原本有“也”,后人传抄时故意去掉“也”字似不可能。

④莫之以应。即无回应。来而无往,礼而不报。

⑤则攘臂而扔之。攘臂,出臂为攘。扔,使劲拉扯。

⑥薄。表皮的意思。

“译文”

最有德的人不张扬自己的德,所以才是真的有德,最没有德的人,死守着口头上经常宣扬的德,所以是常说的“无德”。最有德的人无所作为,且无所表现;最没有德的人,有意作为且要表现张扬出来。最“仁”的人有所作为但不宣扬和作秀;最“义”的人有所为且有所显示;最讲“礼”法的人有所作为但当无人响应时,就会捋袖伸臂强迫人依从。因此,失去了“道”,才会讲“德”,失去了“德”,才会讲“仁”,失去了“仁”,才会讲“义”,失去了“义”,才会讲“礼”。所谓礼法制度,是忠信的衰薄,是混乱的开始。所谓具有先见的制礼人,他做的只是“道”的华表,实属愚昧的开端。所以,大丈夫应将自己置于深厚的境界(“道”的境界),而不将自己置于衰薄的处境(“礼”的境地)。不置于“礼”的薄境,安于厚实的“道”的境界,不居于浮华。故舍后者而取前者。

“解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老子、孔子之前,道、德、仁、义、忠、信、礼这些概念就在许多学派间不断地口头流传着,成了他们用于做人治国等方面的思想工具,只是各派偏重不同。道家讲道、德最多,最重视道,其次是德。儒家也提到道,但讲德、仁、义、忠、信、礼最多,最重礼。被称为“法家”的管子、“杂家”的吕子既重德、仁、义、礼,也重道。

老子针对当时的情况,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认为“道”是最高级的东西,它不是一种思想或做人的境界,而是根本的理论即一切事物和人们行动的思想理论基础,因而也是治国之根本。“德”才是做管理人(领导)和治国的基本素质和境界。其余依次降格。仁、义、忠、信、礼是管理人做人的态度或处事、为臣、交友和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方法和制度。在老子看来,这些属枝叶末节的东西,有了“道”,又有了“德”,这些东西就会随之而来,用不着执意去鼓吹。如果离开了道或者根本不懂道不明德单纯地去鼓吹这些东西,或鼓吹得太过分,他都认为是人为,是做作和虚伪的表现,是强人所难,是违背自然的。他甚至认为连“德”也不要挂在口头上,有德而又不彰显才是真正的有德。因此,他对仁、义、忠、信、礼这些东西是不放在眼里的,这些是被看不起的虚浮美言。如果单拿这些东西来治国处事,叫做忘本或无本。

在他看来,并不是完全不要这些东西,而是要从根本入手,掌握大本大原——哲理(道)。有了根本,才能一杆竖立,枝叶扶疏。如果光从这些东西入手,教人做人做事,特别是单拿这些去管理国家,即使做到了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能持久且是很别扭的。这是老子与各学派很大的不同。而最不相同的是如何看待“礼”的问题。老子是最看不起“礼”这个东西的。他认为,礼是失去“义”而后才有的东西,是连忠、信也不如的治国处事的工具。甚至进一步斥为天下祸乱的首要根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他的意思是:忠信都不怎么讲了,就只好采用礼法制度了,殊不知这就是乱的开始。老子这种思想对不对呢?基本是对的,当然也只能说基本是对的。他不是完全否定礼法制度,没有礼法制度也不能管理,但他认为根本的是管理要懂道处道,这是理论基础,是管理之哲学,然后要重德积德,如果管理人和人民都做到了这一点,其余如治国态度和工具都好办了,而且会做得更好,如果单纯强调礼,管理人和在下位的人们不懂得礼及其以上各层次的东西,特别是离道无德则礼愈多愈添乱。因为受约束的人们会反感,会想方设法对待礼法制度,虚伪、巧智、奸邪会一起出来,岂不大乱?因此,要礼,也得先明道讲德。这其实是很科学的,比其他学派高明一筹。他认为,仁、义、忠、信、礼都是浅薄和虚华的东西,他建议“大丈夫”即管理人等要处道、德之厚实,不处仁、义、忠、信、礼之华薄。他要求领袖人物学道得道修德积德,是合乎古代明君圣王的基本要求的。《尚书·尧典》记载:“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丕德忝帝位。’”意思是,尧帝说:“嗟!四方诸侯之长呵,我在位七十年,你们之中有谁能够顺应上天的命令,取代我登上天子的大位?”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天子的大位。”由此可见,做天子要顺道厚德。

韩非子则说:“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韩非子·解老》)他也认为,道、德、仁、义、礼是依次前为后据的。说:“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又说:“礼繁者,实心衰也。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众人之为礼,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今之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有争则乱,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这合乎老子的本意,一定要首先保住“道”与“德”这两大根本,失去根本,虽讲仁、义、礼,也是难以知其然,难以做到,意义不大的。

“诗赞”

管理最需道与德

不可或缺仁义信

礼制等级如门锁

防得君子难防小人

自从平等博爱自由出

封建沉渣一扫尽

如今资本遮羞也去除

圣明老聃可称心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跋,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或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悉心品味这些经典故事,就像搭乘了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虚空浮华的彼岸……如果你想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请翻开本书吧。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本书认为,当今我们就心灵哲学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把心灵哲学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论推广运用到社会哲学研究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只有通过逐步实现对惟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思维方式、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把人当作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把心灵当作这样的人实际上所具有的、不断生成发展的主观精神世界来看待,心灵哲学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从其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迷梦”之中醒来,通过尽可能恰当地理解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个体所实际拥有的主观精神世界,逐步开辟并走上能够使心灵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坦途。此一思路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紫花开:永相伴

    紫花开:永相伴

    她,千芷夕,是一国公主,是头牌花魁,还是一教圣女,看她在重生之后如何登上世界顶峰,受尽万人瞩目。(呀!一不小心霸气测漏啦!)…在转世之前,她被伤的彻底,这一世,她会再次被伤的体无完肤,还是寻觅到了自己的爱情……(千芷夕:其实我只想在薰衣草开遍时与我爱的人相依相偎。君泠墨:可以呀,这不有我吗?千:你?你知道什么是薰衣草吗?君:呃…^_^???)
  • 俏医官

    俏医官

    医科学生到古代当太医?好大的胆子!魅惑,哪够?有本事才好在宫里驰骋,傲娇的苏媚怕什么,一技在手,吃遍天下,妙手回春,管他皇亲国戚,还是才子佳人,通通吃定!顺便拿下一个最大的boss,不信,走着瞧……
  • 浊世清曲

    浊世清曲

    天河国三皇子冥王,为人冷淡,冷血,杀人如麻,可是偏偏就遇到了江月,他为她,甘愿堕入地狱;她为他,甘愿豁出一生……
  • 辽纪

    辽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火

    鬼火

    小说讲述“鬼火”与几个孩子间的斗气导致了一场男女私情的暴露,并造成一出生死惨剧。
  • 失落的战姬

    失落的战姬

    [警告!警告!冷冻装置失效,实验舱正在恢复正常温度,实验体即将苏醒!重复,实验体即将苏醒!实验体具有巨大的危险性,请科研人员紧急撤离!重复!请紧急撤离……]
  • 近身狂婿

    近身狂婿

    赘婿楚云受尽白眼,并在婚后第二天离奇失踪。半年后,他如一头野兽搅动风云,王者归来。他踩着尸骨登高绝顶,蓦然回首。本该泯然众生的女人一步未落,像一只倔强的凤凰,陪他登山入海,陪他看江山如画。
  • 帅哥放开我的节操

    帅哥放开我的节操

    一见六殿误终身。这是梵蒂纹很火的名言。六殿是谁?不知道的可以拉出去毙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火箭队【划掉】贵族大大。无节操无脑子无身材俗称三无【误】的平民冉夜凭借着特长生的身份顺利入学美女云集帅哥一抓一大把的贵族学校--梵蒂纹。冉夜有着自知之明,本想平静的度过这高中三年,怎料天不如人愿,开学没多久冉夜就惹上了六殿。偷看别人的书被发现了?没事,用书摔对方一脸拍拍屁股就走人。不给她摸摸蛋?很好,那就把你的初吻送给你仆人。惹她生气了?简单,把对方从五楼踹下去。如此这般,不把冉夜吃抹干净,叫贵族大大的面子往哪搁?!然后,冉夜这只小蠢萌被贵族大大吃得死死的,掉入了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也浑然不知。只是,她貌似忽略了自己的小竹马了?冉夜被圈在怀里,耳边传来叹息声:“怎么样才能独自占有你……”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若你是我的,为你倾尽一切或舍弃所有又如何?【本文乃无节操系列】【不喜勿入】【你瞧美男在坑底等着你】
  • 看似正常的火影手游

    看似正常的火影手游

    年轻的初中生赵晓云沉迷了一款名为——《火影忍者》的游戏,于是他决定踏上火影忍者手游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