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5200000025

第25章 镇川的哀伤(1)

在我的记忆里,镇川人打腰鼓一点也不比安塞人差。20世纪70年代,镇川年过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支秧歌队,其中许多秧歌以打腰鼓作为自己的特色,那独具魅力的镇川“缠腰鼓子”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当时我父亲也在西街生产大队的腰鼓队里,他虽然不是出类拔萃的鼓手,但也打得有板有眼,甚是威风。

据《镇川志》里记载:“缠腰鼓子关键在一个‘缠’字,但真正能打好,做到缠的巧、缠的俏、缠的神,却百人中难选二三。过去,老艺人们打缠腰鼓子,十六步动作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提手顿脚、起落有错,收放自然、缠而不粘,做的如此出神入化,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闻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其基本动作还是从镇川学到的。”

我们且不去考证《镇川志》记载的真实性问题,就事论事,这是镇川人的哀伤。

早在1951年,安塞腰鼓就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由安塞冯家营村的艾秀山等民间艺人向中国青年文工团传授了腰鼓技艺,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后,荣获特等奖,从而使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比较封闭的安塞县。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他们选中了腰鼓,再一次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推向新高峰。

拍摄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绸带的精壮的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齐齐地舞将起来。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辗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

摄制组的全体成员被那阵势震惊了,陶醉了。当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时,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

从此以后,安塞腰鼓一发不可收拾地走出了黄土地: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膺最高奖项;1988年,安塞的200多名腰鼓手在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1989年,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作为片头镜头;从1990年起,安塞腰鼓先后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香港回归、国庆50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并参与了《黄河》、《延安颂》等50余部中外影视剧拍摄。

安塞腰鼓,闻名遐迩。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全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安塞腰鼓打出了陕北人的豪情、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成了安塞县的一大特产,一张名片,一个知名品牌。

那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那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市的安塞县、榆林市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目前,安塞全县有腰鼓协会14个,腰鼓手40000余人,骨干腰鼓手达到6000余人。

关于陕北腰鼓的起源,一说是最早驻守长城的戍边将士,身配腰鼓以激励斗志,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庆丰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认为,古时的牧羊人将树根挖成筒状,绷上羊羔皮制成鼓以自娱自乐。总之,腰鼓一经出现,即受欢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的民间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据考证,陕北腰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陕北腰鼓就很盛行,经唐、宋的发展,更趋完美。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曰:“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可谓是对腰鼓最完美的形容。到了元代受杂剧的影响,逐渐规范起来,形成自己特有的套路。至明清以后,打腰鼓之风更盛。

1981年,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群众耕地时在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发现了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市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文物。

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

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它似乎在昭示世人:陕北腰鼓源远流长。表明至少早在一千多年前,腰鼓当时在西北边塞是多么盛行。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陕北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载入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统由他来指挥。

“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相对来说动作比较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和“马步缠腰”等动作。其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首先表演“踩大场”,节奏比较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不断变化。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带有宗教色彩和敬神祈祷意味。随后摆出“太阳弧”图案,伞头站到场地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将表演推向高潮。

陕北腰鼓除以舞者自身击打的鼓点为主要伴奏外,也有以民间鼓吹乐队伴奏的,乐器有鼓、镲、锣等,另有唢呐吹奏曲牌,常用曲牌有“搜山令”。

陕北腰鼓表演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糅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从总体上讲,安塞腰鼓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舞者击鼓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舞者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但虽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难度较大,代表了安塞腰鼓粗犷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动作必有转身,转身时必须要猛,特别是做腾空跳跃落地蹲,边转身、边起步的一套动作组合时,必须在固定的节拍里,运用迅速地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连接;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表演随着节奏的加快,脚步便开始复杂的踢踏跳跃,并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比如做“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时,舞者运用弓步向后连跳两次,然后左腿大步前跨,右腿发力蹬地而起,势若龙腾虎跃,显示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本书为梁启超经典散杂文选集。全书分为修身寄语、知性教育、家国情怀三个部分,撷取其讲究学问、人生、趣味、教育等相关主题的文章,意趣盎然,发人深思,且兼具思辨性,有益于青少年读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其中《少年中国说》统编入选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 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来》是一部个人文集。作者将业余创作的150余篇(首)散文、诗词作品进行了结集。内容上,既颂扬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又表现出对律师工作、知识学问和生活乐趣的执着追求。通篇文字朴实,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优秀之作。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有间文库:二心集

    有间文库:二心集

    《二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杂文三十七篇。包括《“好政府主义”》《“友邦惊诧”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柔石小传》《以脚报国》等,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
热门推荐
  • 鸿蒙御灵

    鸿蒙御灵

    "鸿蒙肇判,风气始开"相传宇宙本一片鸿蒙混沌,后为创世神盘古夺造化之功,一分为二,宇宙万物开始演变。而创世之举亦耗尽盘古神,也留下《鸿蒙创世圣典》之名为后世流传,但没人真正见过它……且看理工男如何在异世修仙走上武道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出道倒计时

    出道倒计时

    上一世,苏曼琪被闺蜜欺骗,人生一塌糊涂,也离那个舞台越来越远;这一世,重生归来的她,势要改变这一局面……而随着她重生,舞台上那闪闪发光的7个宝座,最终又将由谁入座……
  • 寻山记

    寻山记

    末法时代,魔终于将封印撕出了狭小的通道,送出了魔之子。末法时代,仙魔终于放下仇怨,共同寻找那座镇封整个世界的那座大山。末法时代,最终风起云涌。——《寻山记》。
  • 皆为你而来

    皆为你而来

    无白莲无绿茶,经本人鉴定,轻松爽文,不含虐成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村诡事录

    山村诡事录

    驱鬼画皮,奇门遁甲;养蛊五行,玄学之术古来有之。善人习之造福万千;奸人习之祸患无穷。七月十五出生的主人公在一次惊悚的亲身经历之后,渐渐的被卷进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诡异经历,迷雾被一层层拨开。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有尔虞我诈,有血雨腥风,也有儿女情长……
  • 转世千年后只为遇见你

    转世千年后只为遇见你

    相遇那一年,两个人在最美的年华相遇了。当初两人握手道:“你好,请多指教!”谁知,这一指教就是一辈子了……——————————————————阿若:“简柏昭,你相信有前世今生?”简柏昭:“不信,哪有什么前世今生,人就一辈子,过了就没了。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是发生了什么吗,能和我说说吗?”阿若:“没什么,只不过,当初我好像没喝孟婆汤罢了”
  • 无字拼图3

    无字拼图3

    和各种漫画人物打交道已成为欧阳桀的日常,还养了一只妖狐当宠物,没事就对她撒娇:“怎么那么多人对你牵肠挂肚?欧阳桀,你爱上我吧!我们永远在一起,如何?”喂,不可以这样!我可是你的主人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