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65700000040

第40章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6)

报纸并没有满足于群众运动既得成绩。1943年3月1日,报上刊出通讯员奚伯的一篇文章《减租后,为什么群众还未发动起来?》,作者深入调查了一个村的情况写道:“这个村,曾经进行三次减租减息,群众在经济上所受的封建剥削大体已减轻,一般人民生活状况开始改善,但群众组织却很涣散,群众在政治上所遭受的传统的压迫并未减轻,老百姓仍是不敢说话。特务分子活动不已,造谣言,烧公粮,挑拨群众和干部的关系。少数不明大义的地主开始向群众进行报复,强行收回土地或故意将土地出典给外村,并拉拢腐蚀干部。这个村的三次减租减息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第一次是由工作队一手包办的,第二次是驻在本村的机关团体给减的,第三次是工作人员来减的。群众只知道好处是政府给的,‘政府真给老百姓办事’没有能从运动中认识自己的力量。村干部由于看不见群众的力量,也就不懂得依靠群众。少数坏人也没有见到群众的威力,直到如今,他们还在千方百计妄想再爬到群众头上来。”

记者杜展潮在报道晋中群众运动取得很大成绩时也指出,这次群众运动中没有把组织工作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敢说话的,主要只是少数积极分子,且经济观点有所增长,有利才干。群众政治觉悟没有能在群众运动中提高。这些情况说明了单纯靠行政手段减租减息并不等于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倘若没有真正发动和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群众得到的局部利益不会巩固。可是,有的干部认为只要执行了《减租减息法令》就万事大吉,这是片面的认识。

报社特约评论员郑远2月17日写的《不能任意“下地”》(指地主强迫收回佃户租种的土地),3月9日写的《迅速解决复工问题》,都提出了减租和增加工资以后,不明大义的地主和雇主仍然在威胁农民“下地”,不让雇工复工,说明了减租斗争并没有结束,必须继续在群众运动中提高群众的自觉性,才能巩固已得的成果。

为了及时解决各地不断冒出来的问题以巩固群众运动的成果,1943年3月22日,报上发表了边区政府为贯彻土地法令,加强各阶级团结,提高生产热忱,以增加抗战力量颁发了布告,号召主佃双方及全区人民进行减租减息的检查工作。布告说,去年(1942年)10月1日,边府号召切实执行减租减息及交租交息,得到广大人民的积极拥护,获得不少的成绩。但个别地区阳奉阴违,顽抗者仍时有发生,甚至有用“变天”、“良心”等卑鄙手段以威胁及欺骗人民,致发生明减暗不减、减而复增的各种怪现象。为贯彻土地法令的执行,决定从本年3月20日起到6月止,检查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的情形。布告说,贯彻执行土地法令为全区人民的义务,任何人有检举违反法令的权利。对于威胁人民明减暗不减的;减租减息后,确实证明有文约故意不退还的;诱惑公务人员徇情舞弊的,参照《妨害公务,违抗法令暂行治罪条例》处理。有关清债及霸占纠纷得随时解决,不限季节。如已彻底减租减息的应即依法交租交息,以期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争取胜利的早日到来。边府组织了检查团,邀请各方面代表参加,对去年到今年在减租工作中抵抗法令的现象进行纠正,并指示所属各级政府组织检查。

全区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在边区政府三令五申不断督促检查下日益深入,打下了全区军民克服百年不遇的大灾荒的基础,而群众抗日积极性的提高也大大推动了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发挥了对敌斗争的威力。

二、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

有领导有组织地生产自救

1942年,华北大旱。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战略区同遭旱灾。其中,尤以太行的冀西、豫北五、六两专区(以后蔓延到一专区)、冀鲁豫的二十、二十一专区为严重。

1942年10月14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戎子和(即戎伍胜)副主席向边府全体干部报告了灾情。杨秀峰主席、戎伍胜副主席赶赴灾区慰问灾胞,亲自了解灾情和布置救灾工作。杨秀峰主席坚定地告诉灾区人民:“政府一定有办法解决困难,保证不饿死一个人。”由此大大安定了人心。11月6日,成立了太行救灾委员会。30日,边区临参会发表《告全区同胞书》,呼吁全区军民解囊捐输救灾。

报纸把救灾工作作为重要的宣传任务之一。10月4日,发表社论,号召全区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克服困难,战胜灾荒。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6月,报上大量和突出地宣传了政府进行的救灾工作和群众生产自救。为了对断炊灾民进行急赈及减轻灾区人民负担,边府先后拨付救济粮和减免五、六两专区公粮60,500石。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从山西向灾区运粮95,790石。解决了灾区粮食供应问题,灾民得运输工资小米35,000石。组织妇女自救纺纱织布,五、六两专区有44,500多人参加纺织小组,政府拨付低利贷款棉花22,250多公斤,纺纱织布用棉158,250多公斤。妇女得工资小米250,450多公斤,现款2257万元,从政治上、经济上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发放水利贷款259万元,贷粮10万公斤,用于开渠、筑坝、修滩地。仅漳河两条大坝可浇地6700多亩。发展合作社446个,组织群众的生产、运销和消费。在非灾区开展“一把米,一升糠”的捐助运动,共募得630,000公斤米。互助借粮,磁武、涉县、林县共借得米150,000万公斤以上。在许多县建立了义仓。如平顺县义仓积谷248,000多公斤,如果全部启用可供1500人、3个月渡灾。杨主席又总结了救灾工作的经验,指出救灾工作是一个全面、复杂、细致的工作,要加强领导,从头到尾必须贯穿生产的精神,用组织起来的力量战胜经济困难,通过教育,加强军政民的团结和战斗力。

抗日政府还大力救济来自敌占区的灾民。河北、河南的黄河两岸的敌占区赤地千里。一般中等人家已无法生活,所有树叶和树皮都被抢光和剥光。日寇不但不救济灾民,反而继续横征暴饮,强令农民交谷灌仓。饥民成千上万流离失所,到处发生卖儿卖女求生的悲剧,灾民呼天抢地,痛斥暴敌“吸尽我们的血,还要从骨头里榨油”。敌又乘机骗诱壮丁,以招工为名劫走大批青年。逃荒灾民涌进根据地后,沿途备受抗日政府的热情接待,拨发急赈粮和分散安置的难民达5万多人。春季以后,支助1万多人回乡生产。

在我紧张救灾过程中,敌寇制定在华北抢粮2000万石的计划。潞城30多个村就派征8万石小米。各地日寇派出30到50人的抢粮队,到据点5公里以外的村子抢割抢收,随抢随运。煽惑灾民说什么“八路军区域收成好,到那里去抢粮,抢4斗分1斗”。10月21日,报上发表社论《保卫我们的粮食》,指出敌我粮食斗争的成败势必影响敌我斗争的全局。发动军民抢割抢藏,部队配合民兵积极打击敌人抢粮。10月20日,敌5000余“扫荡”我晋东,主要目标是抢粮。11月12日,报上发表社论《当前粮食斗争的两个主要问题》,总结了晋东反“扫荡”的经验和教训。

据1943年4月27日报载,在党的领导下,经政边军民高度团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太行一、五、六专区遭受的灾荒已基本渡过。

三篇通讯给人们的启示

下面摘选特派记者华山的三篇通讯,可见当时救灾工作是何等艰辛,灾民为生产自救何等顽强,政府又是怎样进行救灾工作的。

1943年4月3日,文章《战胜了饥荒的沙河运输队》指出,根据地的救灾工作是一种新的社会救济制度,而组织灾民运输队是重要的救灾方法之一。边区政府拨给沙河县10万石低价救济粮作为运输队的经费,规定优惠灾民,运0.5公斤粮,工资比市价高0.1元,使得每个有劳力的灾民所得能供给2个人的生活。在组织这支全县的庞大运输队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沿途供应运输队的店房,某些人长着一对“生意眼”,就想从灾民身上赚钱;粮店个别工作人员过秤作弊,贪污粮食,短了粮食,反要灾民包赔;运输队的灾民中也有极少数人往小米里掺沙子,往玉米里加水,偷换粮食。这些都表明了要组织上千人的运输队,不仅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而且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为此,沙河县委选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运输队各级领导干部,由村长、区、县干部分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他们同灾们一起,日夜奔波在运输线上,辛勤为灾民服务。领导加强后,着手改造了沿途店房的工作;进行了反贪污分子的斗争。经过教育,大多数灾民认识到“政府救灾还不是为的咱,谁要昧着良心图小利坑害大家,就要反对”。队员们订了规约,加强了纪律,制止了往粮食中掺沙子、加水的损公利己的行为。这一支来自全县各村的庞杂队伍,自己教育自己,逐渐改造了小生产者自私和散漫的习性,锻炼成为一支患难与共、团结一致的运输队,解决了几千人的度荒困难。

4月5日发表的通讯《从灾荒里站起来》,鲜明地对比了封锁沟东的敌占区和沟西根据地一样遭灾,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边是饥民嗷嗷待食,饿莩遍野,饿死了没人埋;这边是从灾荒中站起来的坚强的人民。这篇通讯,生动记述了一个距离敌据点4公里的一个村庄,大旱歉收,每亩只收几升谷子,而敌人隔一两天总要来抢掠一次。政府先拨来180石低价救济粮,接着又拨给第一批棉花贷款,全村群众看到有了自救的生路,情绪为之一振。60多名妇女参加了纺织小组,每天工资能养活一个到两个人。接着又组织了30多人的运输队,每天每人的脚钱至少可以养活2口人。群众被发动起来了,长期在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农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那时,村中恶霸和少数操纵政权的地主,借口应付敌人抢劫,策动“维持”。“维持”呢?还是生产自救、坚持对敌斗争?人们天天在争辩着,斗争着。农会站起来坚决反对“维持”,领导反“维持”、反恶霸、反隐瞒土地的斗争,积极组织民兵,保卫全村群众利益,鼓起了群众的勇气和信心。而两个主谋“维持”的后台,竟将农会干部的名单抄给敌人,阴谋出卖本村人民。可是在灾难中觉悟了的群众,把为首策动“维持”的两个民族败类扭送县政府,同时,增加了战备。敌人由于失掉了“眼线”,也不敢轻易再来。安定下来的灾民全力生产自救,又集资成立了合作社,代办棉花贷款、购粮、购办农具、种子准备春耕。组织起来的庄稼汉们战胜了各种困难,充满信心地响应政府号召-“保证不荒一亩地”。人民同饥饿斗,同敌人斗,在不屈的斗争中站了起来。

4月21日发表的一篇通讯《纺娘李亭子》。讲的是李亭子家搬到这个村才三个年头,就遇上了这次大灾荒。到1942年10月底,家里已找不到一件能卖的东西,一家4口,没有一撮粮、一片干菜。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政府发来一笔纺织贷款,李亭子才松了一口气。她束束围襟,就坐到纺车边,挑起了全家生活的担子。她一面哄着小孩,一面干营生,一天纺出的花能赚0.5公斤米,7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好好睡一觉,一口气织出6米布来。前后不到20天,腰酸背疼、头昏脑涨都熬过来了,除了为一家4口挣得吃喝以外,还赚出能买4公斤棉花的本钱。政府又分给2亩地。当时记者穿的是灰军装,她的丈夫见到记者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呜咽着对记者倾吐胸怀:“要是没有咱们政府,我这家子早活不成啦。在老家我的叔叔给鬼子当‘维持’会长,写信叫我回去,给炮楼鬼子当伙夫,好拣些锅巴、剩饭剩菜糊家口。同志,我是中国人呀,死也不能给鬼子当奴才!眼前亭子多吃点苦,熬到夏粮下来就有指望了。”看!在灾难中,我们的同胞是多么有骨气,又是多么顽强地同饥饿斗争着,终于咬紧牙关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在紧张救灾的同时,早在1942年秋,党就注意到了必须为1943年春耕早做准备。1942年11月6日,中共太行分局发出了《关于准备春耕工作的指示》,强调了早做春耕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在生产自救的同时,做好秋翻地、积肥、选种等准备工作,争取来年有个好收成。报纸为响应党的号召,有计划地约请农业专家撰写文章,具体指导进行秋翻地、积肥、选种。各救联合会也号召组织群众参加选种、积肥竞赛,并在地冻以前保证完成秋翻地。1943年3月19日,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对记者发表重要谈话,指出即将进入春耕紧张忙碌时期,今年春耕是坚持接近胜利的艰苦斗争的重要保证。号召所有党政军民动员起来,掀起春耕生产的高潮。同日,报上刊出边区政府为充分发动人民生产热情的布告,号召开展生产竞赛,争当劳动英雄,奖励勤劳耕作,发展农业生产,报上及时报道了全区的春耕热潮,部队和机关开展生产运动并全力帮助群众春耕,共同为争取一个好年成而奋斗。

相持阶段中最严重也是最后的一场考验

就在这个时刻,日寇又发动了对太行的5月“扫荡”,对我晋中、晋东3个专区大烧大杀,造成新的灾难。祸不单行,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又猛烈袭来。在秋禾要雨的季节,全区大旱无雨,造成了比1942年更加普遍的严重旱灾,春荒刚过,夏荒来得更快。7月23日,报上刊出中共晋冀豫区党委7月20日发出的《关于救灾防灾的号召》,号召所有共产党员都必须发挥模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说服群众,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起来,开展有效的自救运动。号召中提出,我们应当运用以往的经验,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可能的办法来同灾荒作斗争,准备晚熟作物的种子,抢种荞麦、晚玉茭和秋菜,采集和储存野菜做代用食品,顽强地战胜灾荒,渡过难关,准备反攻。8月9日,报上发表了边区政府7月24日《告全区人民书》,号召紧急动员起来,克服连续灾荒,树立救灾的长期观点、整体观点和自救观点,并且提出了救灾的具体方案。31日,北方局也为战胜灾荒发出了重要指示。报纸于8月11日发表了《一致起来,克服严重灾荒》和《救灾与反特务》两篇社论,指出了灾荒已成事实,整个边区的大多数县份遭到百年来没有见过的大旱灾,其中以太行五、六专区,冀南十二、十三、十四专区,太岳二十四专区最为严重。

社论向群众指出,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在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破坏。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2014年,教育部社科司选派冯秀军、白显良等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赴美国和英国访学数月,本书即作者访学期间,观察英美两国思政课教学乃至整个国民教育时所思所想的结晶。全书由40篇随笔组成,以小见大,从英美访学期间的一些细节问题谈起,如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英美国家的外语教学、英美美国贫困阶层的发展空间、英美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领袖等方面,思考并比较中西教育理念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本书介绍了郑振铎先生如何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本着弘扬平民通俗文学、贬斥歌功颂德文学的原则,以平民化的文学观、史学观、美学观统驭全书,同时又以具有独立气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眼光对文学和历史做出精辟分析,用优美的文笔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史娓娓道来,以散文式手法铺陈行文,晓畅雅致,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的文史学名著。
  • 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词传

    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词传

    李清照,拥有着卓绝才情,惊艳美貌,她锦口绣心,既有着婉约低徊的温柔,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为何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章是如何璀璨鲜妍?在本书中,作者对李清照漱玉词中数十阕优美词章以细腻笔触进行了清新解读,娓娓道来一代才女跌宕起伏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自词中透视她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
  • 如是初心

    如是初心

    诗集《如是初心》,包含写景、状物、抒情等方面。《峨眉冬韵》《忆西江苗寨》《春回大地》《夏日》等,无不抒写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向往热爱,对人生的认真敬畏,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字里行间附着作者真实的灵魂,跳跃着生命的交响符,弹奏着世间的一切真善美,氤氲着世间的正能量。每一首诗作无不是美丽的初心与坚定的信念,每一行诗笺即是作者发自生命的声音和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代、社会的一份化不开的爱恋与担当。
  • 红楼止梦

    红楼止梦

    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借助其理工科背景和新闻从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评析解读,在客观肯定“《红楼梦》研究”现阶段成果的前提下,详加解剖出现于公众视野里的各种“奇说怪论”,理智而严肃的系统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独家观点,倡导把“《红楼梦》研究”转向与时代契合的步调上来。作者文笔犀利,论证有据,同时不失风趣,可读性极强,此书不但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性作品,更是一本对于诸多“《红楼梦》研究”爱好者们来说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听花梦尽绝来路

    听花梦尽绝来路

    (第一次,不喜勿喷)一个是天神之子,貌若谪仙,高不可攀一个是深渊恶魔,妖媚惑人,众人唾骂一个以爱之名算计对方一个无情却更似有情到底是谁欺骗了谁,又是谁玩弄了谁呢?或许当年第一开始就是个错,最后繁花落尽,又怪得了谁呢?真是可笑、可悲、可叹、可哀……
  • 剑起鹤归

    剑起鹤归

    剑,是云中剑。人,是山上人。鹤,是林间鹤。剑无鞘,人无心,鹤无翅。
  • 秒速五厘米的樱花飘落

    秒速五厘米的樱花飘落

    如果说,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那么两颗心靠近在一起又需要多久
  • 凌幽沧海

    凌幽沧海

    传说中百年前的江湖第七大派凌幽谷善医药,因一场变故避世而居,无人能寻到其踪迹。只是刚好百年之后,凌幽谷竟重现江湖。安忧客栈,怀谷先生,一行人各怀心事,来到此地,到底是为了什么?“先生,多日不见,你可安好?”“若非有你,自是安好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云之巅

    青云之巅

    靠在地铁扶手旁,李穹青一边啃着包子,一边瞥了一眼手机时间“快到了吧”她心想,一切一如既往。明明只是在上学的路上,然后,她就穿越了?
  • 只缘君心似我心

    只缘君心似我心

    二十一世纪的冰冷杀手凌清瑶,铁血无情,聪颖机智。一朝穿越,竟变成了盛国将军府府一个毫不得宠的小姐。凭着自己智慧,她周旋于各人之间,势必要解开自己身上的秘密。但面对感情之事,她究竟是要选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还是会做选那温柔俊美的世子?本书甜虐,反正我是信了。
  • 若可以再来一次

    若可以再来一次

    神迹是一款可以说是火爆全球的游戏,当新区开辟的那一瞬间,有人为了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有人却只想用游戏麻痹自我。榜一刺客,剑之所指之地,无人能敌。可是却无人知道原由。最强法师,长久挂着红名被人追捕。一群追梦的青春,只要努力过,拼过,输了,那就再来一次!
  • 末日光明

    末日光明

    怪病袭来,有着强烈危机感的林音早早做好准备。一个爱酒的女人进入她的生活,俩人并肩作战,带领众人在末世中寻找一片绿洲。意外的身世之谜让她们知道这场危机的来源与解决方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