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500000012

第12章 大唐(2)

当时李渊在太原还兼任隋炀帝晋阳宫的总监,他的一个好友裴寂为副总监。李世民就和这个裴寂暗中商定派晋阳宫的宫女服侍李渊,酒酣之后,在隋炀帝的别宫颠鸾倒凤。待李渊清醒后,裴寂就将事实的真相告诉给李渊。意思是,你连皇帝的候补老婆都睡了,杀头的大罪,看你还稳得住稳不住,你不造反,我就逼你造反。

李渊自然是大惊,自己好朋友不好拿来开刀,就要将自己的儿子捆绑起来送官。李渊手下各个造反派必然为这个事情劝说了李渊半天,痛哭流涕,劝李渊以天下苍生为重,率部造反。李渊推拒再三,终于答应了他们,同意造反,还对李世民说:"我的儿,阿爹如此爱你,怎么舍得把你送官?"意思是,我是为你而造反的。你们这些部下听见了,我唐国公李渊可不是自己想要造反呀!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想造反",李渊虽然口头上应允了造反一事,行动上却没有表示。

难道李渊真的对隋炀帝忠心耿耿,不愿意造反吗?当然不是。姜毕竟是老的辣,李渊认为时机未到。如果这时贸然造反,必然会留下篡位的坏名声。李渊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是想漂漂亮亮,正大光明地,名正言顺地造反。造反要有理,不然,会被天下人唾弃,咱再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唐国公呀,身份挺重要呢。

借口很快有了。由于在江都的杨广对李渊已经起了猜忌之心,周围忌恨李渊的大臣又上告李渊,不积极对付突厥,让突厥军队屡次侵犯隋朝国土。隋炀帝大怒,就命人将李渊押解到江都问罪。这个时候,李渊再也不装了,他在上路前单独对李世民说:"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末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律之师。"(《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将自己比作周文王,要李世民等像周武王会盟诸侯伐殷一样推翻隋朝,夺取全国政权。

这边李渊还没有被押解上路,那边隋炀帝却又不知何故派人来特赦他。李渊被特赦后,心里觉得这剩下的日子都是老天赠送的,此时不举事更待何时?而且隋炀帝虽然特赦了他,但毕竟是想将他押解至江都的,以后一句"被逼造反"的借口,也可以用得出去了。于是,他派李建成、李世民等"潜结英俊"、"密招豪友";以防御突厥为名,招募士兵;用急而示之不急的策略廉价购买突厥的马匹。为隐蔽企图,他"纵酒纳赂以自晦"(《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等。这些都说明,他早有起兵之意,并极富政治和军事才能。

李渊起兵的第一步是召集心腹研究当今举事利弊。当时突厥的力量相当强大,"中国人归之者甚众";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另外割据朔方(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的梁师都,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武威(今属甘肃)的李轨等,均对李渊构成直接威胁,比较之下,李渊的势力还比较孤弱,他要兴兵起事,必须取得某些外部势力的支援。

"分析了以上形势之后,李渊定下了起兵的战略是:因势借力,发展自己,先取关中,号令天下,进而统一全国。所谓"因势",就是因天下大乱之势;"借力",是借突厥、李密等外部势力为己所用。"(《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智慧》)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有载李渊派刘文静入突厥见突厥可汗时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当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为了将成为后顾之忧的突厥转化为可以借用的力量,李渊卑辞厚礼以结交之,甚至许诺:"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战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给突厥可汗的信不署"书",而署"启",给足了突厥可汗的面子,因为古时臣子对帝王上书才用"启"字。李渊表面上甘心做小,实际上是反退为进的一个招数。果然,当初在雁门围困过隋炀帝的始毕可汗武力有之,智力不足,中了李渊的圈套,转而积极主张李渊取隋而代之,并暗中与李渊谋定了协助事宜。"(《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智慧》)解除了后顾之忧的李渊,准备大干一场了。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与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巡查边境。他暗派的司马刘政跑来状告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意图造反。可巧的是,当日,突厥(按约定)果然入侵隋朝边境,李渊立刻借题发挥,坐实了王、高二人的谋反罪,并立刻斩首,趁机起兵造反。

六月,李渊开始正大光明地募兵了,称作是"义军",然后开大将军府,置三军。让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率领左军,二儿子李世民为燉煌公,率领右军,三儿子李元吉为故臧公,率领中军。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剩下的曾经在谋反事情上出过功的没出过功的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了官职。

七月,李渊手握一杆白旗,在郊外誓师,述说隋炀帝昏庸无道,借以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为名,宣布废掉炀帝,立代王杨侑为帝。代王杨侑是隋炀帝亡故的元德太子杨昭之子,当时才十三岁,人又在长安,所以,李渊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然,李渊部下们有的知道李渊的真实意图,也希望靠着李渊,自己也能封侯拜相,有的真被李渊的大义震晕了,一门子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而绝大多数的士兵却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加入了李渊的义兵。

混乱的天下,没有真正的贼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渊下令李元吉留守太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部队跟随自己,集军三万,然后振臂一呼,挥动白旗,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向长安杀将而去!李渊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不似当时天下各方起义的贼寇,充满了莽夫之气,四处虏掠。李渊义军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让当时处于混乱兵伐之中的隋朝百姓感受到了李渊义军的与众不同,也为他以后以唐代隋留下好口碑奠定了基础。

不过,李渊在进攻长安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锐不可当。义军行进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时,李渊与隋将宋老生展开了他起义以来的第一次大战斗--霍邑之战。

霍邑地形险要,西北靠汾水,东临霍太山,而且,宋老生手下有精兵两万,非一般隋兵可比。同时,隋廷又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统辽东劲兵数万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与宋老生遥为呼应。(《帝国的正午》)

当时天降秋雨,道路泥泞,双方无法交战,一直对峙。李渊急着杀到长安,自然比宋老生更为焦急。《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遇到了困难,想打退堂鼓了。此时,《旧唐书》、《新唐书》中塑造的伟大英明未来领袖李世民出来了,力排众议,向李渊建议义军一定要先入咸阳,才能号令天下。如遇小敌即班师,示敌以弱,随从兵士肯定马上会心乱解体,"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李渊不听,下令催促兵众调头回太原,李世民看此招不灵,便上了哭戏,一番泪如雨下,最终让李渊回心转意,决意攻城。

不过,在塑造李渊英明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温大雅却给出了不同的情形。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当时是李渊先分析天下形势,而后征求李建成、李世民的意见。兄弟俩皆表示:"(宋)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此一决……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李渊当时闻言而喜,马上表示,"尔谋得之,吾其决矣",显示出李渊本人也是深思熟虑的,并不是像新旧唐书所载是他想窜回太原。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编写组为了讨好皇帝,不惜把老子的功劳加载到儿子身上。

前面说到,当时天下意图分一杯羹的势力之中,最强的是李密的瓦岗军。正当李渊决意攻城的时候,李密派人给李渊带了封密信。在信中,李密故意夸夸其谈了一番,大谈"以天下为已任",表示要与李渊交结合兵,纵横天下。实际上,此信既是试探,也隐含威胁。

比起李渊,李密的伎俩实在是小菜一碟。李渊又运用起了对付突厥可汗的那一招,"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水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夫矣"(《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于是他写信称李密为"当今司牧",希望他"早膺图箓,以宁兆庶",讲到自己,则称"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极尽谦恭吹捧之能事,使李密得意忘形,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李渊充当"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厄"的角色。

李密被李渊这么一吹捧,顿时飘飘然起来了,从此,集中精力对付洛阳周围的军事势力,李渊就暂时又少了一个危险的对手。同时,由于前面李渊和突厥可汗的密谋效果显著,突厥可汗也同意提供兵马支持李渊,不过,这兵马因为路途遥远,来得忒迟了点,一直到李渊攻克了霍邑,刘文静、康鞘利等人才带来五百突厥大个骑兵和两千多匹好马与李渊在龙门县会合。

"不久,秋雨忽止,天色转晴,太原军粮又及时运到。李渊精神一振,便急着想要跟宋老生大干一场,但他害怕宋老生固守城池,义军人少,贸然攻入,宋老生占据有利地势,又有精兵二万,义军必败无疑。于是,便与手下商量了一招诱敌计。

李渊先率先统左右轻骑数百,先至霍邑城下观察敌情。立营之前,又派李建成、李世民各带数十骑驰至城下,"行视战地",伪装成想要在城墙附近安营扎寨的态势。宋老生果然中计,亲自率兵出城来迎,分别从东门、南门两道而出。李渊又担心宋老生"背城不肯远斗",就先下令李建成领左军准备赴东门,命李世民带右军赴南门。同时,李渊又令中军往后小缩,作出怯敌欲退的姿态。"(《帝国的正午》)

宋老生自然不及李渊老谋深算,一见李渊军队后退,便乘势迫击,意图一举击破。他远离城门口,直向李渊中军杀来,而当时在帅旗下面马上高坐的根本不是李渊,而是李渊部将殷开山。义军与宋老生主力中军展开厮杀。

李渊利用中军牵扯住隋军主力,然后,派遣李建成、李世民两人领骑兵忽然从左右杀出,分别杀向霍邑东门和南门。"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鼓未及动,锋刃乱交,响若山崩,城楼皆振。"

本来隋军的战斗力强过义军,但是,隋军主力远离城池,隋军军士发现李氏兄弟带领的义军突击霍邑,就心慌意乱了。没多久,李渊又让军士鼓噪,高呼"宋老生已经被杀",隋军闻知大将被杀,全都乱了手脚,无头苍蝇一样左突右撞,溃不成军,"舍仗而走,争奔所出之门",但两个城门的进路均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精兵堵住,迎头射箭,刀砍矛捅,死伤无数。

宋老生也在败兵之中被杀,李渊命兵士把宋老生的首级挑在长矛上,在战场上驰骋示众。隋军见主帅已亡,军心大乱。义军势不可挡,迅速攻破了霍邑。

之后,李渊安民慰众,招遣降兵,对被俘的隋兵隋将一律优待,"还取其同胞同党,自相统处之,不为疑异。"愿意回家的士兵,李渊还"授五品散官放还",甚至连宋老生也因殉职而被光荣礼葬。这一招委实高明,显示了李渊的宽大仁厚,"自是以后,未归附者,无问乡村堡坞,贤愚贵贱,咸遣书招慰之,无有不至。"

攻克霍邑后的下一个目标是河东城。镇守河东城的屈突通可不像宋老生那么傻。他久经战阵,老谋深算,不肯轻易出战,固守河东坚城。李渊无可奈何,只好绕道而行,命令军队沿河北进,自梁山(陕西韩城)、龙门(山西河津)分别渡河。同时,还留下了部分军士在河东城下与屈突通相持,以免他背后袭击。

李渊的义军绕过了河东城,一路顺利,进入了关中。在攻克长安之前,李渊命令李建成、刘文静入据永丰仓(陕西华阴),扼守潼关;又令李世民沿渭水急行军,直扑长安都城。这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其女儿女婿(柴绍夫妇)等人纷纷率兵赶到。

自此后,义军势不可挡,迅速攻破了长安。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写道:"帝乃遣二公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一依汉初入关故事"李渊不愧是有教养的贵族出生,懂得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在长安百姓心中忽地增加了印象分,不把他当作一般叛贼对待了。大事已定,似乎可以坐享胜利果实了。但是,李渊却以退为进,暂时拥立少年代王杨侑为帝,改大业年号为义宁元年(617年),"仍遥尊后主(杨广)为太上皇",做足了"仁义"的表面宣传功夫。至于李渊自己呢,就以杨侑名义任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进封唐王。他倡言"废昏立明",扛着拥隋的旗号,欲行挟天子令诸侯之故事,达代隋之目的,将"弑逆"的罪名留给他人,而把自己竭力塑造成"应天顺民"的新主形象。这些,均体现他因势借力、以屈求伸、发展壮大自己、成就大业的思想,较当时群雄过早地争相称帝高出一筹。

公元618元4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隋炀帝一死,李渊大喜。他虽然在隋炀帝哀悼会上,超出一般人理解范畴地痛哭流涕了一番,在背后却指使谋臣胁迫年幼的杨侑"禅让"帝位。杨侑不过是一名待宰的羔羊,连生死都捏在李渊手里,又怎么有能力保住帝位?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二十日甲子,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因为其封爵为唐王,故改国号为"唐",仍然定都长安。隋少帝杨侑逊位后,被封为酅国公,一年内就"因病而崩",谥为恭帝。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终于连自己的性命也未能保住!

3.群雄逐鹿,喋血亲兄

李渊建国之后,按照常例自然是论功行赏,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其余曾经在求得正果前的群臣也得以鸡犬升天,当上了大唐的官儿。

但是,分功自然有厚有薄,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李渊的分赏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内心认可,其中,最感不平的就是他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李渊能当上皇帝,李世民功不可没,想当初,他曾与裴寂精心策划了"晋阳宫逼反"计,让自己老子至少从口头上同意了造反。划时代的第一步,可是李世民先迈出去的。而且,在攻打长安的战争中,李世民也出力不少。

儿子们对于皇位的觊觎,熟读史书的李渊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一切都在背地里没有明证,李渊也不能说破了,只能找机会训导自己的儿子说:"皇帝这个位子,可不是谁想坐就可以坐,也不是谁想坐就可以坐稳的。特别是创业之君,更是如此。从来没有无功而可以得帝王者。我生自公宫,长于贵戚,后来典长州郡,从来都是衣食无忧,笙歌晏乐。过的都是欢娱的日子,饥寒的滋味、下贱的劳役,都是听见而从来没有亲历过;艰难险阻是怎么回事,也都是耳闻而已。"(《正说唐朝二十一帝》)意思是你们这些孩子不要一天到晚地想着如何当皇帝舒服,皇帝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当的,必须得有大功。

李渊这一番话自然是说得在理。建唐前,李世民的功绩并不比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突出多少。李世民要想展现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必须要积累更多的战功。梅毅《帝国的正午》中列举出李世民的军功历程: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夏侯元让

    三国之夏侯元让

    夏侯惇,三国当中曹魏势力的二号人物,军方第一人,魏国第一任大将军,魏之元勋,但是却被很多人戏称为肉票将军、种田将军,不禁为其感到不公。这一次,战刘备,败周瑜,擒孙权,驱外族。就让我来写一个不一样的夏侯惇!
  • 帝王浪子

    帝王浪子

    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经历,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过去。他有天下最高的武功,但他却很少出手。他有着天下无双的轻功,也有着闻所未闻的奇遇。他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是天下最有艳福的人。他有着天下最高的权势,但却只想做一个浪子。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羡慕他,也有人妒忌他。他没有俊美的像貌,也没有一张油嘴滑舌的嘴,只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的人——唐靖
  • 王朝命运

    王朝命运

    现代军人曹越在边境执行任务时与武装走私集团交火,英勇壮烈牺牲,意外转世到陌生的王朝之中,见证古书中记载的王朝争霸传奇。传说中的武林,奇诡的道法,刀枪箭雨的战场,争权夺利的官场,且看曹越如何在王朝争霸中书写自己的传奇。希望看过此书的读者朋友,喜欢的话能够多加点击,收藏和推荐就不强求了。
  • 徐福纪

    徐福纪

    冷峻的刺客姬慷,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秘密机构的行动总指挥使。在一次行动中他与术士徐福的偶然交集,冥冥中引导了他命运的走向。被天外之物唤醒失落记忆的姬慷,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徐福是骗子还是英雄,大海深处他究竟找到了什么?虽然时处诸子百家的末期,却仍有许多能人异士活跃在秦朝的历史舞台上。其中不乏名噪一时却又迅速销声匿迹的神秘门派,如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另外还有秦国为了对抗合纵六国而建立的隐秘刺客组织,塞外凶残好战的匈奴,外海遥远的异民族......在乱世之道的背景下,用历史的悬疑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度。
  • 大唐司刑丞

    大唐司刑丞

    极度烧脑的作品,情节精采曲折,语言轻松幽默,乃是居家旅行,休闲娱乐必备的首选佳品!大唐时代,李日知做为一个精通刑律的人,从小就开始破案,各种料事如神,各种被崇拜,可厉害了!
热门推荐
  • 时光扼杀了我们还是遗忘了

    时光扼杀了我们还是遗忘了

    每当耳边聆听那熟悉,却又唠叨的缠绵。心中有些许的抱怨,也有些许的回忆,走过的时光,回不去的记忆,成为永远渴望的美好;每当哼唱那段过往,心中涌现着无比的欢畅,过往的泪水,现在的我可以一笑而过,不在去理会别人的指点,却害怕面对自己的影子,那种孤单油然而生;静静地躺在,白色的床单上,面对还是白色的屋顶,心中的激情像无风的湖面,一片平静,没有了一点点的活力;操场环抱的篮球,也激不起原来的那种斗志,像是被霜洗过的小草一样,无精打采的;不知是世界改变了我,还是我改变了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情不凑合

    爱情不凑合

    爱人访学美国,请假探亲,共游美利坚合众国。一路走来,重新认识自我,找寻我们为什么在一起的原因。治愈自己,展示相偎的爱情。
  • 朱颜靓

    朱颜靓

    古有四大美人名扬天下,代表一个盛世,她们的人生或有遗憾,我痴迷于她们的美丽,不禁想象如果她们生于一个时代,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本文是架空文,考实勿入哦~后期可能会偏向修仙玄幻,希望大家喜欢哦^O^——————————精彩片段——————————世人皆言雷公电母,却不知,原来雷公所爱,从始至终,都是她……“我曾以为,当了雷公就能配得上你,可惜,终是比不过风神,与你门当户对……”————————仙界第二大神火神以战神之名闻名天下,可惜,他爱上了,遇之则融的霜花,相遇而不相知,相熟而不相爱……——————————“我无法忍受你与他人相恋相知,违背天规来到你身边。对不起,原谅我的自私,我要走了……”——————————“你不愿做王后,我便弃了这王位,做你的夫”………………更多精彩尽在正文哦^O^本书目前的打算是免费哦o>_<o
  • 爱亦无言

    爱亦无言

    她从小就喜欢他。为了他,她努力将自己做到最好,努力配得上他。当她看到他与另一个女人卿卿我我之际,再也不想懦弱下去,大大方方的退出,祝福他们。但----"夜司御,你到底什么时候放过我?"她看到赖在她身边不肯走的男人,无奈。"某年十三月三十二日二十五时六十一分六十一秒。""说人话!"某男笑意浅浅:"一辈子。"(男女主互相暗恋,1v1双洁,绝无二心的那种喔~)
  • 孤类

    孤类

    男孩奉命于危难时空之间穿梭,不知几何危险,虽然旅途危险至极,无穷无尽,表面上只是奉命,可实际上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 策团413之云册OND

    策团413之云册OND

    413,一个数字,一个班名,一个标志;一种热血,一种相信,一种信仰;千百年来,圣人再出,4,1,3……十二大界,六圣之旨,万世天下,能赢者孰谁?
  • 心斋笔记

    心斋笔记

    一个社交恐惧症的内心独白,以及平时的一些古怪想法。
  • 凤熙,别怕

    凤熙,别怕

    美丽的城,平常的日子里,发生着光怪陆离的故事。凤熙,我愿护你一生周全,嫁给我可好?
  • 荒野教父

    荒野教父

    苏秦在公司年会上抽中斐济七日游,不幸乘坐航班坠毁,有幸被海水冲到了不知道名字的小岛上。荒野教父系统被激活,本系统致力于打造世界荒野生存第一人系统:请完成您的新手任务,荒岛求生竟然没有失败惩罚?也是,失败了就死翘翘了还用得着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