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500000013

第13章 大唐(3)

武德元年底,李世民灭薛举的西秦(今甘肃武威一带);武德二年,河西建立凉国的李轨部下内哄,传首长安;武德三年,李世民打得刘武周逃亡突厥,河东之地归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所部生擒夏王窦建德,击降龟缩于洛阳坚城的王世充;同年,越郡王李孝恭、李靖等人击灭企图复兴梁朝的萧铣,长江中游大部地区全为唐有;武德五年,李建成、李元吉给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以致命打击,并处死首恶,占领河北;武德六年,李世民打败山东徐圆朗等人;武德七年,江淮一带最后的割据英雄辅公祐也被俘杀,大唐江山一统。此时,高丽、百济、新罗等小国纷纷来拜,皆被大唐赐封为国王。铁的事实,已经展现在上面的记载之中,在统一大唐的功绩之中,李世民占了一半还多。"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出场,完全是一次天才的独步,一颗耀眼的星辰划过黑暗的天空,给众人以夺目的光亮。他与亚历山大、奥古斯都、彼得大帝一样,面对当时混沌未分的局面,身手不凡,处事缜密,既雄强又精细,既大气又敏锐,并且有一种天下归心的个人魅力。李世民历经战乱、事变、图治、拓疆,从李氏家族的影子下突围而出,感召天下,一步步达到他所渴望的基业的峰巅。"(《天马嘶云--新旧唐书随笔》)

这样一颗耀眼的星辰,怎么可以因为身为次子就丧失了当千古一帝的资格呢?历史不同意,百姓不同意,李世民的谋臣不同意,连李世民自己也决不同意。但是,谁让李建成是老大呢?先出生就那么容易得好处,名义上的太子就是太子,虽然军功不及,但李渊认可他作为继任者,他就是继任者。李世民要想越俎代庖,惟一的法子只有"夺嫡"!要想夺嫡,李建成肯定是不同意的,要想让绝无可能同意的李建成同意,惟一的法子就是动用暴力手段。

一句"夺嫡"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见得那么容易。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是非常血腥的,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仁慈宽厚,却偏偏在这件事情上为后人诟病颇多。

一个仁慈宽厚的人仿佛不该做出谋杀亲兄弟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最终走上了弑兄杀弟的道路呢?

李世民的军功卓著,但李建成也非等闲之辈。他之所以在军功上不及李世民,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机会。李渊刚建立唐朝时,百废待兴,很多事情忙不过来,李建成这个准皇帝自然要协助自己的父亲处理国事。但当时各地的军事集团还未统一,攘外和安内一样重要,战事的胜败决定着唐王朝的命运。这样重要的事情,论资力、论经验、论谋略,自然是非李世民莫属。

李世民在战场上南征北战,积累了大量的军功,朝廷内外一致颂扬。而李世民自己掌握着兵权,说没有丝毫觊觎皇帝宝座的心思,那便是假话了。身为太子的李建成,看着日益强大的弟弟,自然也会联想到他会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虽然守在长安,虽然已经身为太子,但是,仍旧是积极营造自己的势力,防备着李世民。

首先,李建成大量招募谋士,折节下士,得到了魏征、王珪等智士的忠心拥戴;其次,接受魏征等人的建议,在山东结交豪杰,结交庆州都督杨文斡和幽州颜王李艺,培植自己的地方势力,同时,还尽力跟朝廷官员搞好关系,和李渊的老哥们儿裴寂打得火热,还取得了另一执政大臣封德彝的支持,从外到内都大力发展个人势力;除了这些准备外,李建成还深明"枕边风"的威力,因他是太子,可以相对自由地出入内宫,所以,便极力巴结李渊的宠妃,并暗示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枕边风的威力果然惊人,渐渐地,李渊对李世民心生隔阂,便不似以前那般信任他了。

李世民在李建成做准备的时候,自然也没有闲着。他哥哥懂枕边风的威力,他也懂,他不能像哥哥那样随便出入后宫,便派自己的老婆长孙皇后带着自己外出征战获得的奇珍异宝去换取李渊嫔妃的支持,努力争取嫔妃们和李渊的原谅,也靠着这一点,李世民没有让李渊对他彻底失望。

在朝廷大臣中,李世民也在寻找支持,他顺利地拉拢了刘文静、陈叔达、萧禹等大臣。李建成在山东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李世民便在洛阳营造自己的支持圈子。

总之,就是你来一招,我也跟着应一招。但是,李建成毕竟是太子,跟随他的人的势力都比李世民强一些。最典型的当属裴寂和刘文静的差别。裴寂和刘文静虽然都是李渊的开国大臣,位高权重,但裴寂是李渊的相好老哥们儿,李渊对他宠爱有加,而刘文静与其相比,自然就显得不那么招李渊待见。尤为重要的是,在李渊开国的有功有能耐的儿子之中,除了李建成和李世民,还有一个李元吉。

李元吉成了二李争夺大唐天下最关键的一步。可以说,谁拉拢了李元吉,谁就能稳稳地做上大唐皇帝的位置。

李元吉也是个聪明人。看当今天下形势,谁更名正言顺该当上皇帝?李建成。谁的能力更强些?李建成。谁更讨自己老子欢心一些,好像还是李建成。如果支持李世民败了呢,自己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如果支持李建成败了呢,再怎么说李建成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嘛,就算是败了,自己也是走的正道呀。李元吉恐怕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会篡改历史,把自己的"正道"形象改成了"邪道"。

力量对比悬殊。但是,在明面上,兄弟俩还是互相敬爱有加。表面的平静下暗波汹涌。一切都在精心地策划着。

老皇帝李渊这个时候正在忙着对自己一手创建的大唐进行革新。在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最初李唐政府基本上是沿用隋朝旧制,并形成了中央以三省六部为主体、地方州县两级区划的行政体制。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审核,尚书省负责以所辖六部衙门落实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不过,在武德年间,担任尚书令的李世民因为长期统兵在外,基本上是以专门为他设置的天策上将府和所领的陕东道行台为实体。"随时署置,务从省便"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到武德七年,由于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国家体制才以"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李渊令裴寂、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在隋《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律令,即《武德律》,重要的思路就是"尽削大业所用烦峻之法",废除了隋朝大业年间的酷刑,"务在宽简"。他后来的继承者在修订法律时也基本上是延续了这样的思路。

武德二年二月,初定"租庸调"法,到武德七年又加以完善,规定租赋以外不得横征暴敛;并且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均田制,受田者纳税,不受田者不纳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制式钱币,"轻重大小最为折中,远近便之",这既表示其统一了货币,而且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王朝初建时,各地经学家(研究儒书五经的学者)、文章家(专门写宣言、文告,或短篇论文之类的知识分子)、预言家(星相占卜)、艺术家(包括画家、雕刻家),纷纷向首都长安集中。皇帝特别指定一个处所,招待他们之中最杰出的若干人士,以便随时召见。这个处所称翰林院,由年高德劭的一位担任首长,称翰林承旨,其他人士则称翰林学士。以后各色人等陆续淘汰,只剩下文章家,专为皇帝撰写诏书。因为汉字组合运用困难,一个人至少要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才能胜任。文章家在这方面的特殊能力,很受到皇帝的重视。因之翰林学士往往比其他官员容易升迁到宰相地位,所以当时称翰林学士为"储备宰相"(内相),成为知识分子最羡慕的一种职位。"(柏杨《中国人史纲》)后来,预言大唐女主兴的袁天罡就是翰林院中的一员。

除了修令建制外,李渊还在做着以前的开国皇帝最常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诛杀有功之臣。帮助李渊建立大唐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裴寂,一个是刘文静。裴寂是李渊的知交,在李渊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是狎昵的老哥们儿,李渊当了皇帝后,两个人还经常坐在一起闲聊,"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连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也都无此"殊荣"。对于这个老哥哥,李渊当然是爱护有加,入关后,进封魏国公,赐良田千顷。裴寂也对自己这位老朋友以恩报恩,在李渊受禅的事情上,大大卖了一番力,以至于加冕礼后,李渊马上对这位老朋友说:"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立拜尚书右仆射,"赐以服玩不可胜计",每天都派人赐御膳送至裴寂家里。

这样好的待遇,自认功盖裴寂的刘文静却没有享受上,他心中自然不爽了,但不爽归不爽,他不能跳着脚向李渊邀功,便把心中的不满撒在了裴寂身上。

"想当初,帮助皇上擒下王威、高君雅(当时,王威、高君雅大骂李渊意图谋反,是刘文静出场用其无可辩驳的口才压住对方)的是我刘文静;想当初深入突厥虎狼之地,与胡人谈判帮助皇上解决后顾之忧的是我刘文静;想当初与隋师屈突通手下大将桑显和潼关大战得胜的是我刘文静;想当初协助秦王讨伐薛举的是我刘文静,他裴寂凭着跟皇上的关系就可以凌驾于我之上,简直是岂有此理!"意不平,行为上自然就不会恭敬。裴寂也不是个肚量宽厚的人,跟刘文静两人就暗中相争,都想着法子给对方下绊子。

逐渐怨恨累积,刘文静在一次酒后用刀敲着自家柱子说"必杀裴寂"。由于心神不宁,刘文静精神恍惚,得了神经衰弱,老在家中看到妖怪。他的弟弟刘文超爱兄心切,竟然召来巫师,"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倒霉的是刘文静一个爱妾失宠,心生怨恨,便上告刘文静施行左道,诅咒朝廷。

"诅咒朝廷"这个罪名可不小,李渊立刻派人将刘文静兄弟抓入大牢,裴寂趁机火上浇油:"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今若赦免文静,必为后患!"朋友之间容易相互影响。李渊自然也不见得对刘文静有多少好感,于公于私,刘文静都非死不可。于是,一代聪明谋士刘文静五十二岁那年,便抚胸长叹一声"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从容临刑。他的弟弟刘文超也被祸及,刘家家产全被朝廷抄没。

武德八年,老皇帝李渊为了颐养天年而建造的太和宫修葺完成,便搬了进去。但是,他在太和宫没有享受多久,就发生了一件让老皇帝异常痛心的事情。他的二儿子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且还诛杀了他的十个年少的孙子。这就是在武德九年,阴历六月庚申,发生的"玄武门之变"。

血亲相残!李渊的心碎了!本来处于劣势的李世民怎么会咸鱼翻身做了大赢家呢?

程桐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唐太宗李世民》中说李建成跟李世民"不论从哪个方面相比,李建成的力量都非常强大,只不过太自信了"。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下半年,天下已经太平,李世民也不再征战了。于是,他不再能够赢得显赫的军功,转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如何与李建成相争帝位上。李建成自然不是省油的灯,对于他而言,这个二弟就是眼中刺,非拔出不可。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军队开始骚扰河套地区,又要开始对外征战。李建成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对李世民下手。

按照惯例,出征突厥非李世民莫属。但是,李建成却以磨炼齐王李元吉的借口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李渊同意。李元吉出征之前,又要求李渊将秦王府中能征善战的大将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大将带去同征突厥。李渊也认为李元吉此次出征的确势单力孤,有几个名将在身边保护,是要安心一些,便同意了李元吉的要求。

自然,这一招是李元吉和李建成商量好了的。目的是将李世民的精兵名将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进一步对付李世民。某夜,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说:"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时坑之,孰敢不服?"(《旧唐书》卷六十四)电视连续剧里总爱演如果有人密谋毒计,就会有好人但是身份比较卑微的人告密。历史在上演"密谋杀李世民"一幕时,也安排了这么一个小人物告密,只不过这个人不是因为明白秦王比太子好而向李世民告密,而是因为李世民曾经收买了太子手下一大帮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他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人叫做王晊,任太子率更令,也就是晚上打更兼夜巡的官儿。王晊受人恩惠自然要替人消灾,他在太子府里不知道暗中偷听了太子和别人的悄悄话多少次了,这一次,终于让他立了大功,赶紧将听来的话转述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骇,当下召集谋士出主意。众谋士一致认为此刻形势危急,非得先下手为强了。李世民可能为亲情考虑,不忍心向自己的哥哥弟弟下手,也可能借此机会试探众将的反应,还有可能是为杀亲的道德考虑,总之他犹豫再三,不能下决心。

尉迟敬德说:"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长孙无忌也说:"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但李世民仍说:"吾所言亦未可全弃,公更图之。"尉迟敬德进一步苦劝:"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李世民还欲以占卜来决疑,张公谨见了抢过占卜的龟具,掷到地上,道:"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隋唐野史》)

看来天意如此,李世民于是下定了决心。第二日,李世民按照私下商议的计划,上了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淫乱后宫,并欲冤杀他,然后暗中派人在玄武门布置。李世民料定李渊看到密奏后会召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入宫,而玄武门是入宫的必经之所,李世民打算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玄武门入宫时击杀二人。李渊看到李世民的密奏,果然打算第二日在宫中召见两兄弟和众大臣,一起来对质明白。

李渊的爱妃张婕妤一直支持李建成,她在玄武门有眼线,又得知了李渊的想法,就立刻通知了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认为应该跟李渊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去宫中,以观形势。李建成却说:"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资治通鉴》)原来李建成早就对京城的军事力量私自做了准备,而镇守玄武门的是自己的旧部下常何,不会发生问题,所以就掉以轻心,没有采取防备措施。

但是,问题恰恰就发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常何身上。原来这个常何也跟王晊一样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

到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拨转马头,回奔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拉满,以致三箭未射到李世民马前已经力衰而落。

同类推荐
  • 谦谦公子安言天下

    谦谦公子安言天下

    一个颠覆你想象中陆逊的小说,一个你从不了解的人物历史谦谦公子以为逊,从此以后,我名便为逊
  • 唐朝攻略

    唐朝攻略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穿越文,看一代风流奇人纵横武周李唐,奇谋诡略,拨乱反正,官运亨通,赏花品美。————————————————————书友群6:118405574(申请时请填写起点用户名)书友群:57461684(请VIP书友,申请时请提供起点用户名)思雨俱乐部:起点12032————————————————————
  • 痞商传奇

    痞商传奇

    你说什么?我老婆抗旨逃婚了?没事,反正有人愿意当我老婆就行!什么?睡错女人也算是欺君,不仅要充军,以后还不准在一起?这个是为什么啊!我们可是自愿的啊!庶出怎么了,不懂诗词又怎么了?就算是皇帝针对也没有关系,我要是心情不爽,让你灭国你就得灭国。还想当皇帝,那就要给我磕头认罪,承认你错了!不认错,那就当亡国之君吧!请看一个富商是如何在群雄并起的年代指点江山,称雄天下,成为一代枭雄的。
  • 这个世界可能不简单

    这个世界可能不简单

    本书以东汉末为背景开始展开,讲述一个记忆逐渐恢复的穿越者,从咸鱼开始成长的故事,当然,这是架空历史,可能会出点玄幻色彩
  • 古籍名著

    古籍名著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各阶层人士被逼上梁山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一大批经典人物形象,如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等,是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幻想实现

    快穿之幻想实现

    中二少女遇见万能系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我要空间。”找个介质,开了个洞。【自己玩去。】“呜呜,没有男朋友。”【呵呵。】“统统,你变了,你以前很爱我的。”【近墨者黑。】。。。原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个王者。 到头来,究竟是自己的幻想……还是真正发生过的? 就算重来一次,她依然是王者,屹立在孤独的高峰。
  • 今天还是废鱼呢

    今天还是废鱼呢

    【战力爆表女主x神秘腹黑大佬】自己是蓝星最强大的天术师,更是稀有3s的精神力者。至于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唉……说起来也是一把心酸泪。她就不该信小跟班的鬼话和他一起做了个实验,结果炸了。一睁眼自己就成了地球华夏人,一个被爷爷长期扔在外面读书的女学生。他是神秘的大佬,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吻让自己从未波澜的内心起了一丝异样,他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一直在寻求着答案。某女欲哭无泪:大佬就放过,我赶着回家呢……
  • 我在漫威当武僧

    我在漫威当武僧

    我是齐塔瑞人的破坏者,亦是冰霜巨人的毁灭者;我是阿斯加德的勇武者,亦是萨卡星上的最强冠军;我是陈,一名武僧,我用双手成就我的梦想!
  • 云雾之巅

    云雾之巅

    雾气守护下降生的双子,命运的齿轮飞旋。前生的守候,今世的眷恋,似藤蔓般相互纠缠。霸道王权的追寻,痴情琴音的缠绵。谁才是宿命的牵绊?倾城一舞,为谁旋?剑气凛冽,为谁守?今夕何夕,纠结的情愫。生气契阔,爱恨只一念。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 陌上开花之际

    陌上开花之际

    都是因为你,根本就不喜欢你,你干嘛还恬不知耻的嫁过来!哦~你还有小情人。叫陌际,对吧!
  • 不知那年秋

    不知那年秋

    徐尧,你有本事就再死一次啊,我保证不救你了。——陆年可是我不再死一次,怎么可能再见到你呢?年年......——徐尧
  • 女人20多岁很关键

    女人20多岁很关键

    20多岁的你,可能还没有体会到,人的一生中,人脉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当你战胜一个巨大的困难,或者抓住一次绝好的机会时,总会提到有“贵人”相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总有很多这样的“贵人”,人们总会说你人缘好,或者有福气在无数次新的相识后,以前的“贵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只有少数人留在身边。只有能牢牢抓住所有“贵人”的人,才是最有福气的人。
  • 穿书后大佬他人设崩了

    穿书后大佬他人设崩了

    黎芫穿书了,还穿成了个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恶毒女配,下场极惨,虽然男主没追到,但她算是都做到了…为求保命,黎芫决定远离这一对要命的主角,可躲着躲着,女主更恨她了为什么?哎?一回头,黎芫发现书中某大佬不知何时出现在她的身后,正笑盈盈的望着她黎芫:??夭寿,书上不是说这位大佬不会笑的吗,她莫不是要完?大佬笑而不语,揉了揉某女瑟瑟发抖的小脑袋,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完的恐怕不是她,而是他…
  • 重生复仇:哥哥,你等着瞧!

    重生复仇:哥哥,你等着瞧!

    夜初晴,前世遭哥哥所害!哥哥为了爷爷隐藏的财产,对爷爷动手,被大家发现了,就张开血盆大口,大开杀戒!就连初晴最好的闺蜜,也被这件事而亡。初晴不敢相信,财产会把哥哥搞成这样!不知谁注意到了这件事,便答应再给一次机会给初晴。也遇见了另一位重生者,初晴便改名换姓,进行复仇计划...“哥哥,你等着瞧!”在复仇的旅途中...也会有美好的、甜蜜的爱的时刻......
  • 不远万里的幸运

    不远万里的幸运

    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是过客。把自己过好,好爱情还会远吗?对的人早晚相逢。这是我在这本书里最想对你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