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500000011

第11章 大唐(1)

大唐的历史是实在的,亦是浮华如烟云的。说她实在,因为她确实存在过,并成为五千年中国历史所最为人们追颂的事实;说她浮华,因为她毕竟短暂,并未能于兴亡的历史铁律中幸免于难,仅仅成为中国古籍里的记载、脑海里的追忆。

经历过盛世的民族,总会对于曾经的辉煌魂牵梦绕。总想破解她的谜底,重新抚摸大唐的盛世肌肤。作为经历过盛唐繁华的中华儿女,是难以忘记大唐那种贯通往古来今的华胄品质的。或许正是这种贵族品质,才使得我们在对比同期身处野蛮的西方文明时,而真正懂得中华的辉煌;更重要的是真正懂得中华文明的久远与伟大。

1.唐室胡风,血气方刚

说起唐朝,自然是绕不过唐高祖李渊,他是唐王朝的缔造者。但是正如梅毅在《帝国的正午》里谈及李渊时说的那样,一般人被热播的电视剧所误导,将大唐的建立功勋基本划到了李世民的身上,而李渊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爱好美色的糟老头子。除了拥着死掉了的隋炀帝美貌妃子睡觉,军政大事就一概不管,只甩给自己的儿子--秦王李世民。

历来开国之君都有非凡勇气和智谋,自然古书中常用些奇奇怪怪的词汇来描述这些开国君主的出生和面容,以示其是天降大材,与众不同。比如被李渊灭掉的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隋书·文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妣吕氏……生高祖(杨坚)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纹在手曰"王"……"这段话无非就是说杨坚相貌不凡,是做开国君的料子。

《新唐书·高祖纪》中提到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时说他"体有三乳,性宽仁"。一般人只有两个乳头,而李渊竟然有三个,这种人要是放在当今社会,不小心被人发觉了,准以人类稀有品种看待,遭受世人非同类的白眼,甚而要进研究所的。然而,李渊有幸生活在隋朝,确切地说李渊有幸成为了唐朝的开国之君,所以即使他有非正常人类的嫌疑,都被众人谅解了,不仅谅解了,还会说是天生异像,标准开国君的样子。这简直就是"成则为王,败者为寇"的最好注释。

历史发展到今日,我们已经不是大唐的子民,自然不以大唐子民敬仰的眼光来看待唐朝的开国之君,而是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在热播电视的误导下,李渊这个天生异相,命中注定的开国之君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只能跟着秦王李世民说话的应声虫,全无开国君的气派。

这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背后当然是隐藏着一段人所不知的真实。为什么本该充满了王者气度的李渊会变成了一个窝窝囊囊的糟老头子呢?说到唐朝,在一般人心中,最绕不开的人是风流倜傥的李隆基,因他与杨玉环的"长恨"

爱情之歌而萦绕百姓心头,但是最具王者气度的人却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开国之君不具有"王者气度",倒是他的二儿子直接跳过老子,把"王者气度"的形容词套到了头上呢?

说出来很简单,正如图书《非常皇帝,非常人生》中提及的那般,大唐历史的主编是李世民手下的人,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口软",更何况一国天子,拥有生杀大权,不好好拍拍主子的马屁,诚然是不懂得官场混饭吃的榆木疙瘩了。被研究者们称道的司马迁都不免隐晦论及当朝皇帝,更何况后辈不争气的小儿呢?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渊是什么样子呢?要追求客观真实,只能够刨除旧有的印象,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求只言片语的客观记录,分析出李渊的真实面貌。幸好,唐代的温大雅留下了一部《大唐创业起居注》给后代学者研究。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录了隋末李渊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长安、废除隋帝、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史事,共3卷。温大雅是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他随军撰成此书。该书所记史事与《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有出入。

学者们发现《起居注》说李渊起兵反隋出于本人主意,李世民只是赞助;而《唐书·本纪》归功于李世民首谋,李渊是被迫同意起兵。《起居注》历记李渊雄才大略,而《唐书·本纪》则描述为庸懦无能。《起居注》记录了李渊长子李建成的多次战功,而《唐书·本纪》或归之于李世民,或缺而不记;《资治通鉴》虽间或记录,也不记李建成名字。

对比之下,《大唐创业起居注》应该比后来的《唐书·本纪》更能客观地描述真实的李渊面貌。当然,温大雅是李渊手下人,也逃不脱拍马屁的嫌疑。不过,《起居注》比官修史书具有更可靠的说服力。因为《起居注》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帝王言行、兼记朝政大事的日记体史册名称,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所载史实较一般官修史书翔实可靠,为历代编修实录及正史的主要史料来源之一。在此前提下,两《唐书·本纪》(《前唐书》、《后唐书》)的主编们将大唐的兴建都归功于李世民就有超级拍马屁的嫌疑了。

不管李世民朝代马屁精们的溢美之词,我们按照《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的记载还原李渊的原貌。

李渊(公元566~635年),字叔德,在《唐书·高祖本纪》中说他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也。其世祖暠,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孙家洲教授介绍,李渊一家祖籍应在今河北省赵县。

那么,为什么分明是河北赵县人的李渊偏偏要说自己是"陇西成纪人"呢?这个问题就出在"其世祖暠"上。

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郡成纪县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公元400~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理,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立了西凉政权,并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

孙教授说李渊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李渊的潜台词是:我李渊是皇室的后代,当皇帝是名正言顺,不算是谋权篡位。说白了,他的这一举动就是为了洗刷自己夺取大隋天下的"越位"之举。如果不向后人昭示他有资格,担心日后唐朝也会有大将借此名义篡夺大唐天下,那时候篡夺者的借口就是你能篡隋,我就不能夺唐么?李渊篡改祖籍,可谓用心良苦。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学者张铭洽教授说:"原山东太行山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有人推测说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也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其中,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而自西魏宇文泰时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

由于李渊籍贯问题上的疑点,史学界引申出了另外一个争论,那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渊之子李世民是不是有胡人的血统?如果李渊是鲜卑族的破落贵族,那么李世民身上很可能流淌着胡人的血液。

在谈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大唐气象。大唐是一个充满了阳刚之气的时代,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彪悍的时代,一个充满了战马声响、美酒胡姬的时代,一个张扬之气直贯千古的时代。在《李国文说唐》一书之中,李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将大唐与前后大不同的气象叙说得淋漓尽致。他说当时"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塞上曲》)的安西之域,虽然气候干旱,人烟稀少,沙尘肆虐,烈日炙烤,但却引人向往。

"由于南北朝到隋唐的数百年间,中原的汉民族与边外的少数民族,不停地进行着胜者和败者角色互换的战争游戏。一个时期,大批被掳掠的汉人,被胡骑裹胁而西。一个时期,大批降服的胡人,进入汉人居住区域,打仗的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融合过程。胡汉杂处的结果,便是汉民族的血液里,大量搀进胡人的剽悍精神,而胡人的灵魂中,也铭刻下汉民族的文化烙印。犹如鲁迅给曹聚仁的信中所说,"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这些种族的交融趋势,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唐代,达到了顶峰。

正是这种异族血脉的流入,唐人遂有与前与后大不相同的气象。今天还能看到的唐人绘画,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中,那些发黑如漆,肤白如雪,胸满欲溢,像熟透了的苹果似的健妇;那些亭亭玉立,身材窈窕,情窦初开,热情奔放得不可抑制的少女。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懿德太子墓壁画《仪仗图》,长乐公主墓壁画《仪仗图》中,那些策马扬鞭、引弓如满月的壮士,那些膀阔腰圆、面赤髭浓的官人。试想,若"金风玉露一相逢",恐怕连整个大气层,都洋溢着难以名状的张扬气氛。"(《李国文说唐》)

如此张扬的大唐,好像与后代汉人的谨小慎微,克己复礼的传统形象大为不同,于是,在大唐历史中那些充满了胡人血气的故事中,大唐的文明沾染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胡气",这是一个刀锋上的文明,充满了彪悍的血气,充满了刚硬的力量,充满了豪放的气度。

大唐文明既然充满了胡气,那么是不是因为大唐皇室的血液中流淌着胡血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施建中教授认为不能单凭李渊号称是陇西成纪人,就擅自猜测李渊是关中鲜卑李姓的破落贵族,进而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没有那么清楚,在唐朝,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广泛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强制地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等级的人可以被允许通婚。

著名大儒陈寅恪老先生的《金明馆重稿二编》中的三篇论文:"李唐世说之推测","李唐世说之推测后记"和"三论李唐世说之推测",从历史学的角度已经得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后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

施建中教授说:陈寅恪先生当年考证此事,基本把所有可考的史料,能够证明结论的部分都整理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什么新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或实物可以供此问题得到深一步的结论;要想问题得到新的发展,必须等到有新的历史资料出现。

同时,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虽然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仅有历史上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作为考据,但至少可以说明李世民的确与鲜卑族密切相关。

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处处长张铭洽教授综合几种观点认为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

可想而知,由于皇室的"胡气"使然,整个大唐必然带有胡风的豪迈血气。"当时的汉民族,还不那么深受礼教的束缚,敢于向往自由,能够追求率性,比后来的中国人要敢爱敢恨一些"。(《李国文说唐》)

2.造反有理,太原举义

《唐书·高祖本纪》中李唐皇室自吹自擂了半天,跟李暠攀上了关系,然后扯了数代业绩辉煌的伟男儿当自己的祖宗,最后终于牵扯出了真正的祖宗李渊的祖父李虎。李虎大名鼎鼎,曾是主管西魏国政的统帅,宇文泰为其赐姓为"大野氏"。大野氏是一个鲜卑姓,因为宇文泰是鲜卑人,赐鲜卑姓给自己的部下,有示亲近的意思。因此,李虎又名大野虎。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西魏,终于完成了老父亲生前未完成的事情,建立了史称北周的周朝,然后大封辅佐周代魏的士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柱国家",也就是辅佐周代魏的八根顶梁支柱之意。这"八柱国家"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受封时,李虎已死,所以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之父李袭了唐国公。李死后,李渊年仅七岁,就按照世袭的惯例,做了第三代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是"八柱国家"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的另一个女儿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隋开国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李氏虽然不一定是西凉皇帝李暠的后代,但也的的确确是出生望族,三代名门。

独孤皇后对李渊这个自幼失怙的孩子倍加怜爱,累任大州刺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在地方和中央都作过官,"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又多结纳豪杰。隋炀帝征高丽,李渊在怀远镇督粮;杨玄感造反,李渊坐镇弘化,统率"关右诸军事"。

杨玄感造反一事,让隋炀帝寒了心,开始猜忌自己身边的大臣,李渊自然也是被猜忌之列。不过,历史给予了李渊机会,让李渊得到了隋炀帝的信任。

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炀帝出塞北巡,在雁门(郡治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之子,名为咄吉)所围。在这次危机之中,李渊大大地出了一把力,派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率兵营救。杨广得救后,为感谢李渊,就下诏他统领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太守王仁恭在北方防备突厥的入侵。

在防备突厥的两年中,李渊的文才武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由于防备突厥的隋军少,李渊就精选了两千骑兵作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新唐书·高祖纪》)。

李渊箭法高超,他的老婆就是他靠射箭的本事得来的。《新唐书·太穆窦皇后传》载:

(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为其女择婿,于屏上画二孔雀,求婚者使射二箭,暗中约定中目则许之。李渊两箭各中一目,遂得窦后。从此,"雀屏"就成了择婿的比喻。

李渊在马邑的防备战中,真是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从游军中选了一些擅长射箭的兵士进行训练,号为奇兵,取出奇制胜之意。经常有小股突厥军队撞见李渊的游军,以为是自己的同族,没有防备,而李渊的奇兵猛然伏击突厥军队,突厥猝然之下大败。几次三番,李渊在马邑立了大功。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拜为太原留守,同时隋炀帝派遣了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雅当他的副手。隋炀帝的意图自然是要这两个人监视李渊。这个时候,隋朝天下已经大乱,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隋朝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百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新唐书·高祖纪》中说李世民知道隋朝大势已去,必亡,所以暗中结交各地豪杰,并招纳亡命徒为兵,与晋阳令刘文静商量谋反大事。当李世民和刘文静将谋反的事情商量得自认妥当之后,就跑去求李渊起兵造反,而李渊"惧不见听"。李世民看劝说不行,就定下一计逼自己老爹就范。

同类推荐
  • 浮华风云录

    浮华风云录

    世事无常多蹊跷,黄粱一梦雄鸡晓。自古东南西北朝,只留尘埃后人笑。风云变幻,万古空留尘埃。爱恨情仇,也是烟消云散。他遇到穿越而来的人,却发现自己最爱的人会是家族的噩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活着只有一个仇字;他一介小兵,最终成为退却外族的华人英雄;历史会因穿越之人而改变吗?爱恨多陆离,世事多光怪,浮华惊梦,风云莫测,叹不得,写不尽,或喜,或悲,空一场。企鹅群号:317108376
  • 穿越之官商一体

    穿越之官商一体

    做为某部队司机的申晨在一次运输军备物资的任务中,莫名连人带车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在这个世界中,申晨步步为营,开医馆,卖彩票,建庄园,一步一步的爬到了这个朝代的权力和财富的巅峰!
  • 热血锦衣卫

    热血锦衣卫

    嘉靖中期,在奉天殿理政的朱厚熜刚刚开始炼丹修道,追寻长生,壬演宫变还未发生;严嵩还只是礼部尚书,而他那个不听话的儿子严世蕃,还只是顺天府治中,羽翼未丰,严党还未成型;刚刚考中进士的胡宗宪还在刑部观政,做实习生;不惧强权的海瑞还在乡间读书;名将戚继光还是个风流倜傥,很有个性的中二少年,而那位和他并称“俞龙戚虎”的俞大猷,刚刚被剥夺了千户之职;才高气傲,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张居正,却意外落榜,倍受打击;而和朱厚熜喝同一个母亲奶水长大的陆炳还未接掌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开启他那权倾朝野的一生。这个故事,就要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陆良说起。
  • 遥望帝都挥热泪

    遥望帝都挥热泪

    都城是一个华丽的陷阱。看上去宏伟壮丽,里面却包藏着无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乱世,帝都更是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心。有人想趁乱取利,有人起趁乱夺权。忠诚与奸侫、阴谋与正直,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目标。在这个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密布着扑朔迷离的阴霾。包括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内,每个人都不清楚自己是谁的猎物,他们只能不断地追求更大的权力,以猎取更多的生存机会。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真真假假,谁又能分辨得清楚?
  • 三国抉主记

    三国抉主记

    他出身贫寒,却通晓经济,熟读史书及兵书。十三岁时偶然穿越到二千多年前的汉朝末年的一个穷苦家庭。他从一富商孩子一夜之间沦落到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他咬紧牙关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创造出数不清的传奇。
热门推荐
  • 繁星万千一往而深

    繁星万千一往而深

    朝朝暮暮终离恨,一往而顾才情深。沈瑶的孩子没了。所有人都说是苏祠害死的,就连时琛也认为他和沈瑶的孩子是苏祠害死的。苏祠,江城苏家大小姐。她爱上了时琛,那个传说中手段残忍不近人情的男人,一爱就是十年。时琛恨她,恨她害死了自己和沈瑶的孩子,苏祠绝望至极,最后,她说:“我愿从未遇见你。”重新归来的苏祠,依然光彩照人。当背后切谜底揭开时…
  • 仙师杰瑞

    仙师杰瑞

    杰瑞一家人居住在海港城,他不过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一日一个破衣老道士出现在杰瑞的家门口,一切似乎就在杰瑞为这老道士打开门的那一刻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杰瑞登上玄山,踏入率宾府,拜入玄山院,求得仙狐伴,修道之路,他还会经历什么?还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呢?
  • 炼狱武圣

    炼狱武圣

    当你常被死神眷顾,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杀与被杀。你,会如何选择?当你从炼狱中踏出,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杀与被杀。你,会如何选择?布局人何在?破局者何在?既然没有破局者,那我苏剡便做破局者,一举踏碎天道,抓出那潜藏在五界六道外的布局人,定要他经受炼狱之苦,承受我这武圣之威!
  • 田园公主之夫君速速来

    田园公主之夫君速速来

    遗落田园的金凤凰,那又如何?不就是家徒四壁吗?看我不来个咸鱼大翻身!把本该属于我的东西一一拿回来!不过等等,这几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啊喂,放开我!”夫君一:小乐儿,我愿与你长厢厮守。“…”夫君二:小乐儿,你逃不掉的!“…”夫君三:乐儿,我为你卜了一卦,发现你命里缺我。“…”夫君四:小乐子,快来我怀里,我带你骑马“?!!!”夫君五:乐乐,祖母说她想带小猴子,我们…送她一个吧!“?!!!!”夫君六:乐儿,我这辈子注定属于你,你看怎么办吧!“…”本来想安安静静过日子,不过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那就以江山为聘许你们一世承诺吧!
  • 豪门弃妇重生:贵女毒心

    豪门弃妇重生:贵女毒心

    富家千金萧淑玉前世因图样图破森被婆家人陷害而死。含恨重生,她要为自己讨回公道,让害她的人统统下地狱,再顺便谋一个疼爱自己的好夫君。不要问为什么能做到,有钱,任性!什么?夫君,你冒天下之大不韪娶我只是喜爱我这个人?怎么可能,没有钱,我只是个心若蛇蝎的毒妇。他一脸温柔的瞧着她,耸耸肩:“我觉得我有责任教导你怎么做个最上等的毒妇。”
  • 嗣宁传

    嗣宁传

    “此生,爷年少时常委屈受累,平生之性,不愿言说,我看在眼里,心里酸楚,时常想分担一二,却苦于无能为力,只求伴爷长长久久,愿爷长安常安,平安喜乐,不愿欺瞒于你……”嗣宁眼眶渐渐红了,胤禛只觉得胸腔内有什么满的快要溢出来,“爷从未觉得委屈,却心疼你不能安稳。”他从未说过这样自责的话,睫毛轻颤,摸了摸她的脸颊。“无碍,”她弯眼轻笑,“只要爷好,无论如何我都食之如饴。”她爱他入骨,满心满眼都是心疼在意,她有时觉得极苦,但是往往会抛之脑后,他极好,所以,怎样都值得。
  • 末日之我的超级战争系统

    末日之我的超级战争系统

    林昊出生在未来的末日世界,原本只是一名失去了双亲的可怜孤儿,可在一次尸族袭击中,林昊突然觉醒了战争系统,让他拥有了叱咤末日的根本。
  • 太侠

    太侠

    绝魔大陆武道衰微,仙、神、妖、鬼群魔乱舞,又有学院、宗派、门阀割据争霸,更有域外邪魔虎视眈眈……一个注定只能习武的少年,如何在光怪陆离的江湖中艰难求索,如何用一双铁拳捍卫自己的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听起来就好累,所以卜三生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大侠。但他偏偏成了。甚至,江湖传言,他比大侠还要大一点……
  •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本书介绍了各种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质、用途、制作工艺和发展前景,以及麻纤维、棉纤维、丝纤维、化学纤维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在江湖的那些事儿

    在江湖的那些事儿

    唐知白是个除了游戏啥都不爱的宅女。某日开小号,不走寻常路乱出装,本以为无人懂她战术,没想到某大佬一秒会意,两人配合天衣无缝。两人忽然有了一样的想法:跟她/他打游戏太舒适了!某大佬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把某宅女拐进战队。某日某大佬破天荒接受一小段采访,被问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某黄金搭档,某大佬轻笑:“心有灵犀,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