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52000000005

第5章 亲恩(1)

亲恩一个人在母亲体内经过十月怀胎,到出生人间的这段过程,除了必须经过十个月的挣扎外,在出生的那一刻,孩子更是扯母心肝,踩母亲的胯骨,如千刀搅割、万箭穿心一样,使母亲痛苦不堪,受尽折磨。

除了母亲怀孕、生产时所受的苦难以外,子女出生后,父母又用什么样的心来养育子女呢?

如斯重苦,出生此儿,更分晰言,尚有十恩。母亲怀胎除了有上面所说的那些苦难外,再深入分析,还有十种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

母亲为保住肚里的小生命,必须战战兢兢地悬着一颗心,生怕一不小心,胎儿会保不住。所以从怀孕第一个月起,就必须付出全部的心力来保护胎儿。

第二,临产受苦恩。我们的生命能来到人间,是因为与父母结了很深的缘,有些是善缘,有些是恶缘。如果是恶缘,从怀胎第一个月就开始折磨母亲,尤其到快生产的时刻,有人阵痛了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还无法顺产,做母亲的为了保住小生命,不惜拼着自己的生命,挣扎在死亡边缘上。中国人看待亲子关系,大都归诸于密切的因缘,尤其佛教分析亲与子的因缘更是深入。

也因为亲与子有了这份深切且奥妙的因缘,所以中国人很重视"孝"道。而西方人认为父母与子女就如同种树,把种子种下,随后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后就脱离树木。所以西方父母与子女之间,讲的是一个"爱"字。

西方人的孩子出生后,就被训练得独立自主。等到孩子长大,让他们受教育,做父母的尽完应尽的责任,对孩子就完全采取自由放任及独立自主的心态,所以亲子之间的感情通常较为淡薄。正因为这种心态和这种社会环境,所以子女对父母也没有扶养的义务,父母年老了,只好自己到老人院居住,还好西方国家的老人福利制度办得很好。

反观中国人,孩子出生后,大多数的母亲就一刻也不离手,双手怀抱着孩子,好像母子之情永远都无法分开,这份浓郁的亲情让孩子们在长大成人后,转化为一份孝思。

其实,东西方的女性在怀胎时并无两样,但是他们的观念、习惯与我们的有所不同。父母有爱子女的责任,但子女是不是能爱父母,那就要看他们的心了!

佛陀说人性本善,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时刻体念父母恩啊!亲与子是因缘,承过去的业因牵引,结下了父母子女的因和缘。现在是承受过去的因缘、业力,未来也将承续牵引的业果。所以我们不只要有因果的观念,还要有因缘的观念,因缘果报是不断循环的。父母爱护子女是因,我们孝养父母是果,这就是善业的因缘果报。

第三,生子忘忧恩。过去医学不发达,每逢难产时,往往赔上一条命。妇女怀孕后,时时担心生产会有危险,连家属也是抱持一颗惶恐的心。一旦看到孩子安然出世,在迎接小生命来临时的欢喜中,也就忘了所有的痛苦和焦虑。

第四,咽苦吐甘恩。现代的人都比较讲究卫生,奶瓶用过就要消毒,吃东西也经过选择,照顾孩子也用卫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而以前的农业社会,并没有所谓的婴儿食品,孩子牙齿未长出前,都是由母亲先把食物嚼烂后,再放进孩子口中喂食。虽然以目前的观点来看是不卫生,但就当时的时代背景,则是亲情的流露啊!即使母亲肚子再饿,她总是以孩子为优先,把到口的甘美食物嚼烂,再吐出来给孩子吃。

第五,回干就湿恩。现代人讲究生活品质,婴儿都用纸尿布。以前没有纸尿布,孩子的尿布都裁取旧衣服或破被单制成。孩子尿湿了或大便了,把尿布换下后还需清洗。遇到孩子半夜尿湿而啼哭,做母亲的就起床为孩子换尿布。有时候孩子不只尿湿了,把床铺也弄湿,母亲就把孩子移到干爽舒适的地方睡,阴湿的地方则自己睡。

现代的人,已逐渐淡忘了父母恩情,大家都只晓得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少有人会以同样的心来回馈父母亲。子女稍微发烧、耳热,就寸步不离地整夜守护床前,不知疲倦。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亲病了却不甚关心;甚至有些兄弟姊妹众多者还会互相推诿,连父母亲的住院费,还都彼此斤斤计较要花多少钱。或是借口太忙,无法留在医院照顾。

前几天我到医院,有位老太太告诉我,她住院后儿媳都不来照顾她。我说:"年轻人嘛!太忙了。"她回答:"儿子忙,但媳妇送孙子上学后,就没事了啊!她就是不愿意来照顾我。"这位老太太每晚吵吵闹闹,弄得同病房的人都不得安宁。不过这也难怪她,因为她心理不得平衡啊!

我们初来人间,母亲为子女所受的折磨,和父亲对孩子的关怀,这份恩德可说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关心,是从怀胎第一个月就开始,直到子女长大年老了,还是一样的关心。为人父母者,照顾子女那份至情至爱的心,总是比为人子女照顾父母的心恒久啊!真是令人感叹啊!

人身难得,因缘不可思议,芸芸众生,哪一位不曾做过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生身父母呢?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感恩。

学佛就是反观自性,如果是在家人,父母公婆还在堂的话,就要赶快尽子媳的本分,好好奉养孝敬;若已出家,就该利用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奉献给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报父母恩、众生恩。

第六,哺乳养育恩。

母亲的乳汁是人体所需营养转化的精华,所以古人说吸食母亲的乳汁,就好像是在吸食母亲的血一样。母乳含在婴儿的口中,这份母子之情是多么的贴心啊!现在的人大多以牛奶来代替母乳,难怪母子间的亲情愈来愈淡薄。

第七,洗濯不净恩。以前的人不像现在这么享受,纸尿布用完一丢就没事了;必须把又脏又臭的尿布,洗净了再用。所以当母亲的很辛苦,随时都在清洗孩子换下的衣物,这份爱护照顾之恩多伟大啊!

第八,远行忆念恩。孩子从一出生,父母亲对他的牵挂就不曾间断,即使孩子的岁数已经七老八十了,但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无论孩子到哪里、离家多远,父母亲挂念孩子的那份心就跟到哪里。

现在有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进修,做父母的千里迢迢轮流出国照顾他们的生活;也有人女儿或媳妇在国外生产,做母亲或做婆婆的,还要千里迢迢到国外服侍她们坐月子。

想想,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两者之间的心态,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在慈济医院看过一幅很感人的画面。有位阿婆住院后一句话也不说,也检查不出什么病,但是身体却一天天地衰弱,好像患了忧郁症,大家希望我前去开导开导她。

我进入病房,看到阿婆的旁边围了三个女儿,她们看到我进去,都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谁来了?你想见的师父来了,赶快睁开眼睛吧!"可是这位阿婆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反应。

随后进来一位先生,看到我就说:"师父!很感谢您来看我妈妈。"他走到母亲旁边,牵着她的手说:"妈妈,师父来了,你赶快睁开眼睛看看吧!"

我看阿婆张了张嘴,就问她:"你是不是想喝水?"她发出声音说:"免啦!"这儿子看到母亲说话了,欢喜得握着妈妈的手一直亲吻,摸摸她的脸颊说:"太好了,妈妈你终于说话了,妈妈,我好高兴哟!"

这份出自内心的欢喜和孝心,我看了实在很感动,真是人生最美的画面!现在的社会,这样的画面实在太少了!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亲年龄大了,难免会有反应迟钝或是唠叨不绝的毛病,一般做子女的总是不知体恤、怜悯。反观做父母的,无论子女发生任何情况,他们总是会尽量为子女着想,体贴入微。

第十,究竟怜悯恩。

父母对子女的怜爱是恒常的,即使子女已经年长了,心念仍系在他们身上,永远疼爱关注,无微不至地怜悯护念,这种恩德是多么宏大呀!

其实,普天下的老者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不应只是孝敬今生此世有亲有缘的父母,也要孝敬普天下的年老者,视他们如自己的父母,如此才是真正的大孝。人生一旦步入老年,就会惶恐来日不多,所以,不分亲疏,只要是老者,我们都应该体恤他、怜爱他,如此天下就可洋溢一片温馨,处处有人间大爱。

怀胎守护恩前面已经分析过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恩德,但并非这十种恩德,就可道尽父母的生养教育之恩。在经文中,佛陀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叮咛,无非是要我们牢记父母恩。为了阐述十种恩德,又另以偈文复颂。

第一,怀胎守护恩。

颂曰: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这是描述母亲初怀孕时的形态。子女与父母的因缘并非今世才缔结,而是在过去生中就已种下互相牵引的因缘。纵然现代的医学科技非常发达,可以把父精母卵放在试管中培养成胚胎,再将受精卵移植到母亲的子宫里。但并非如此就可以创造人,最主要还是在于子女与父母有这段因缘,才能进一步借着现代的医学科技,形成胚胎。如果没有因只有缘,也没有办法托生于母胎。所以说亲与子的因缘,是几世之前就结合在一起了。

随着每个月的成长,胎儿在母腹中渐渐生出五脏六腑,直到六七个月时,胎儿的六根才具足。胎儿体重随着时日一天天增加,母亲的腹部也渐渐凸出,就像一座山一样,造成行动不便。

经文中"动止劫风灾"中的"风",指的是烦恼,而烦恼是随时会发生的。母亲在怀胎时,行动都非常谨慎,不论是静是动,她都抱着惶恐的心来保护胎儿。尤其过去农业社会,重男轻女,母亲不但要担心胎儿的健康,还要担心胎儿的性别,甚至担心孩子将来长大后的成就。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所烦恼的,她随时都处在忧虑、担心的惶恐中,所以称之为"风灾"。

"罗衣都不挂"--女人爱美是天性,逛委托行、百货公司,上美容院,几乎都是女人的专利。有些妇女的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但为了爱美还去拉皮、修眉,甚至整修牙齿,弄成柳眉、朱唇、贝齿的模样,可见女人是多么注重仪容服饰。可是一旦怀孕,因为害喜以及一心挂虑胎儿而没精神打扮,非但漂亮的衣服不能穿了,连梳妆用的镜台上也蒙上了一层灰。

由此可见,母亲对子女的付出是全部的心血啊!佛陀跟我们讲这些话的主要用意,是要我们不忘孝思。

西洋妇女与东方妇女,教育子女的方式不同。西洋妇女怀孕后,就很注重胎教,即使在怀孕期间,做母亲的还是照常游泳、打高尔夫球,随时保持开朗合群的心胸。甚至流行在水中产子,让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大自然。她们训练孩子从小独睡一房、自立坚强,杜绝孩子依赖的心态。

反观东方妇女,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依赖性,甚至孩子长大了还与父母同睡一房,时时缠着父母;而有些父母也有一种养儿防老的依赖心念,对子女百般照顾,就是期待年老病弱时,子女会赡养他。然而,愈想依靠子女,子女却愈靠不住。

台湾现在有许多生活富裕的家庭,做父母的都把子女送往明星学校、贵族学校读书,为了孩子的学业,夫妻还得分开户籍,随着孩子把户籍暂时转移到别人的家里,多辛苦啊!

我所认识的企业家中,有几位也是为了孩子的问题伤透脑筋。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不好好读书,不是被记过就是遭退学,做父母的甚至得运用关系及钱势,才能保住孩子的学业。

曾经有位企业家的孩子,要求上学骑摩托车。当年一般上班族所骑的机车约一万多元,他就非买七万多元外国进口的机车不可。好不容易等到高中毕业,父母为了拜托他继续升学,还得答应为他买辆进口轿车作为交换条件。学业告一段落,接着是当兵的问题,孩子怕吃苦,不愿当兵;为了让孩子不至于逃兵,父母千拜托万拜托,拜托儿子去当兵,代价就是买一栋房子,让他单独居住。虽然这对父母亲在我面前一直吐苦水,但面对孩子时,他们还是不忍拂逆孩子的心意。像这种教养方式,孩子会乖吗?能期望孩子以后奉养天年吗?每次一想到这对父母及这个孩子,实在是无限的担心啊!

父母一定要感情、理智并用来教育子女,如果只是一味地溺爱,终究会害了孩子一生。总而言之,为人父母者就是这么辛苦--要生孩子时,惶恐不安;孩子生下后,又要负起一辈子的责任。

临产受苦恩第二,临产受苦恩。颂曰: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由此可见母亲临产时的辛苦。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宁可舍命保子,这种情形在目前的社会上,常常可以看到、听到。但是一般人看归看、听归听、感觉归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真正体会母亲的恩情,就不得而知了!

古人说:"父母不嫌子女丑,子女不嫌父母贫。"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都是最美丽可爱的,即使这个孩子残缺不全,甚或低能,做父母的永远都不嫌弃,这是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但是做子女的对父母,是否也能抱持这份心呢?

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出短剧,剧情发人深省。这出戏的内容是:有对夫妻住在乡下,他们靠种田维生,生活非常清苦,吃不饱、穿不暖,而且住的地方也很简陋,每天早出晚归为生活而忙碌。他们育有一子,虽然夫妻俩非常贫寒,但却尽可能地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物质。做父亲的曾为了孩子要远足而去做了三天的苦工,买了一个苹果,让孩子带出门。平日生活也样样都让孩子能与别人相比,可以说对孩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这对父母亲一直提供他最好的环境,从他小学、中学到大学,让孩子在求学中衣食无缺,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比其他人都富足。这个孩子也常向同学炫耀,说自己的父亲是个董事长。在孩子即将大学毕业时,交了一个女朋友,并论及婚嫁,女方家长要求结婚的对象须有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家世。这个年轻人为了博得女友的欢心和信赖,竟然回家要求父母亲,要父亲到学校去看他,但不能表明真正的身份,要自称是家中的佣人。做父亲的为了儿子的幸福,不得已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位父亲把家中所有能卖的东西全卖了,到旧衣店买了一套半新的衣服,穿戴整齐地进城去找儿子,但儿子看到父亲这般穿着,还是不满意,因此再三地向父亲交代,仍要他自称是佣人。

这虽然只是一出短剧,但已将人性的虚荣浮华描述得淋漓尽致,尽管父母倾尽所有给予孩子,但孩子却无法体谅父母的心,甚至不惜损伤父母的自尊,这是多么悲哀的人生啊!所以,书读得多,并不一定全然懂得道理;即使懂得道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呢?这可说是人生悲哀的一面。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母亲怀胎要经过十个月的辛苦,等到临产,又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母亲怀胎挺着一个大肚子,行动非常不方便,加上心中的挂碍,身心都好像患了重病一样。甚至有些人一怀孕,每天昏昏沉沉的只想睡觉。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热门推荐
  • 超品圣医

    超品圣医

    从小住在山村的穷小子,意外获得了远古传承,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开挂般的逆袭日子。发发家,致致富,偶尔帮美女治治难言之病,别提有多逍遥!不过啊不过,他就想好好赚钱而已,美女们,你们悠着点儿……
  • 我的身边,仍有你气息

    我的身边,仍有你气息

    他们从第一次做同桌开始,他是她的小跟班,她是他的保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夏潋辰,你到底喜欢哪一个啊,我去帮你问问?”那年,她心里开始有他的存在,那年他突然离去再也不会回来,彼岸花开一千年,你是否还会回来。
  • 萌小白的学霸男神

    萌小白的学霸男神

    步入高中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而这时的我们,正好拥有最好的青春。当墙上的爬山虎悄悄略过墙头,你我之间,拥有了只属于你和我的故事。当学霸男神碰到萌小白会有怎样的爱情火花?理科是什么?肖彦你倒是告诉我啊!
  • 天下之异域重生

    天下之异域重生

    平凡人的异世界召唤,实力同地位,实力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衡量标杆。没有实力也就没有人权。为了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得不去努力做一个人上人。迷茫、失落、孤寂、仇恨、敌人、朋友、兄弟,实力拥有一切。
  • 诸天万界旅游团

    诸天万界旅游团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有没有要组队一起来的?会发光的食物,恐怖的丧尸,萌哒哒的宠物,令人热血沸腾的巅峰对决...组团游走诸天万界,欣赏那些光怪陆离的风景,离开的时候顺手带走一些各世界的小特产。
  • 穿越之凤中修罗傲视天下

    穿越之凤中修罗傲视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桃A,一朝穿越,成为一国太子,女扮男装,走上了废柴逆袭之路!处处盗宝,帝国上下,皆遭其毒手,如有违抗,格杀勿论!!看不顺眼的,杀!欺负过她的,杀!背叛过他的,杀!看似无害的面孔下,却有着一颗冰冷无情的心!直到遇上他。他说:“为你痴狂,为你迷茫,为你受伤,为你断肠。自此福祸相依,誓死相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一种驾驭叫平衡

    有一种驾驭叫平衡

    本书用最直白的方式道出了成大事的平衡绝学。如果你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了得与失、爱与恨等这样类似的问题,而其它书上很难有直接的回答,那么,就不妨在夜深人静时翻翻此书,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和提醒。
  • 宋世烟雨录

    宋世烟雨录

    挽歌清曲,盈香暗烛。风流的南宋,迷离的少女化为一缕红尘,在陌生的未知中寻找着内心深处呼唤已久的声音。在这金戈铁马,殷血长歌的乱世浮沉中,知与谁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