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700000018

第18章 三分天下——汉昭烈帝刘备和吴大帝孙权(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常人爱读《三国演义》,却不常注意开篇中的这一阕开篇词。随着一部重现三国时期波澜壮阔争斗场面的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这阕被借用来作主题歌的开篇词迅即变得家喻户晓。

这阕开篇词显然是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豪放词《赤壁怀古》演绎而来。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赤色,亦称赤壁”的赤鼻山成为他常游之地,在这里,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一首流芳百世、传诵千古的词作《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那场战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为了阻止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孙权、刘备决定联合抗曹,以周瑜为统帅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军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程普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派黄盖假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和营寨。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

赤壁一战,使曹操大伤元气,无力再大举南犯,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基本形成。

火烧赤壁上演了三国战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如亲临现场似的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起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轰,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三国六十年间,风云变幻,胜败无常,发生过的大战小斗数以千百次计,然而唯有赤壁之战以经久不衰的魅力而为后人念念不忘。这次大战不仅因火、风、水、月的舞台背景和三国百官的台上演出,令人眼花缭乱,而且更因为在历史聚光灯下涌现出众多耀眼的人物亮点,使人目不暇接。

不管是赤壁之战还是在整个三国时代,曹操、孙权和刘备是毫无疑问的三个最大亮点。但是由于《赤壁怀古》及历代相关诗词的移花接木,更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搭置了另一座与史实不尽吻合的舞台,从而使后人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转移到了周瑜的身上,而同在刘备麾下的诸葛亮、关羽和赵子龙,更一直被视为那个时代的焦点人物。

其实周瑜是个短命将军,被诸葛亮“三气”气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有志不在年高,立功不必战多,赤壁一仗就足以使孙、刘联军的统帅周瑜永垂竹帛了。

直到今天,人们对赤壁之战那段历史仍然充满怀念,而一千年前的苏轼在其怀古的词作中更流露了感慨万端。诗人怀念并着意歌颂周瑜,在他的笔下,周瑜心雄万夫,胸有丘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怀古》这首被评为历代“赤壁诗”中的绝唱唱彻千古,使黄州赤壁名扬古今。其实当年孙权和刘备大战曹操的真正赤壁,并不在黄州,而在同样位于湖北长江边上的蒲圻,被称为“蒲圻赤壁”

或“嘉鱼赤壁”。清康熙年间重修时,遂将黄州赤壁定名为“东坡赤壁”。

尽管人们知道苏轼弄错了地点,张冠李戴,误把彼赤壁当成了此赤壁,但既念赤壁词,更仰苏轼名,使北宋以降的众多文人纷至沓来地走到东坡赤壁,继苏轼之后吟下了一首首《赤壁怀古》续篇。

元初画家、诗人赵孟自齐州(今山东济南)辞官南归途中,也慕名来到赤壁。环顾江山如画,仰望苏词似峰,他立时作画题诗,诗曰:

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

苏子赋成奇伟然,长教人想谪仙风。

正当周瑜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感到无计可施、忧闷卧病的时候,赤壁抗曹斗争中的另一传奇人物诸葛亮及时地出现了,并带来一帖为他治病的灵丹妙药。诸葛亮拍着胸脯神秘地对周瑜说,只要为他筑一“七星坛”,他就可以“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

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

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其实是东风无意,孔明有心。没有诸葛亮提供准确无误的气象预报,周瑜怎么能预知在这隆冬季节能刮起东南大风?没有这一预知他又怎能制定和实施火攻之策?为此后人又有诗曰: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诸葛亮在后人心目中声望之高,影响之深,又比周瑜高出一个档次。人们把诸葛亮看作神,看作圣,看作神圣的完人。他的忠心,他的智慧,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千古美名。刘备死后,为实现他灭曹复汉的遗愿,诸葛亮不辞辛劳,抱病出师北伐,逝于征途中的五丈原。清人何景明在《五丈原怀古》一诗中,以“三分扶汉业,万里出师心”之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人品和功绩:

风日高原暮,松衫古庙阴。

三分扶汉业,万里出师心。

星落营空在,云横阵已沉。

千秋一瞻眺,梁甫为谁吟。

文学上大事渲染的结果,特别是苏轼、罗贯中两位头面人物的尽力捧场,使周瑜和诸葛亮这两棵三国时期的大树,以其繁枝茂叶挡住了蜀宫吴殿,又浓荫蔽日般地使孙权和刘备变得黯然失色。这当然不是真正的历史,三国史上的孙权和刘备乃是人中麒骥,并非是小说中所描述的影子人物或二线人物,至少也是足以与周瑜、诸葛亮并驾齐驱的世之英雄。

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并没有盲目地苟同苏轼这位前辈大师的观点,在自己的词作中把历史的主角定位于孙权,而不是周瑜。当词人来到当时的前线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抗金前沿地时,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亭上,翘首北望,中原既失,神州已缺,不禁引起千古兴亡、时无英雄之叹,从而吟下一首古今传诵的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高度评价孙权的话,引自《三国志·孙权传》,本来是曹操所说:“公(曹操)见舟船、器仗、军伍整齐,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刘琮)若豚犬耳。’”

辛弃疾对孙权能领导东吴军民坚决抵抗并战胜进犯者,表示了敬意和赞赏,孙权和不战而屈的刘琮的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联合抗曹进行赤壁之战的决定,当然是孙权作出的,但英雄所见略同,这也是刘备的战略决策。作为刘备股肱之臣的诸葛亮,不管他如何足智多谋,蜀汉立国建国的大政方针毕竟还是刘备决策和制定的。

二京口是吴都之地,当年孙权曾建都于此。以六十六岁高龄知镇江府的辛弃疾,在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同一年和同一个地点,还写了另一篇优秀的怀古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在于述志,也为了讽今,却又同时评说了古代人物。这两篇《稼轩词》中杰出的爱国篇章,都毫不掩饰地表露了词人对孙权的赞赏和缅怀之情,流露了他老当益壮、坚决主张抗金的强烈愿望。

仲谋是孙权的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其父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兄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有机会自幼跟着父亲和哥哥转战各地的孙权,是个见过世面、经过风浪的有志者。他喜读书,对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为他熟谙天文地理、具备文韬武略奠定了基础。父亲战死后,孙权尽力协助孙策,表现出过人的谋略,令兄长大为惊讶。为使弟弟早日成材,孙策任他为县令,当时孙权仅十五岁。据罗贯中说:“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器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不出所料,击败江东诸多割据势力而称霸一方的孙策,年仅二十六岁时就为仇家暗杀致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重臣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举江东将士征杀疆场,与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不如我。但论知人善任,众志成城,共保江东平安,我不如你。现在大任落在你的肩上,你好好努力吧。那一年是建安五年(200年)。

在孙策刚死、孙权继承父兄大业之初,朝廷一些人小觑孙权,以为他年轻无能,一时口语狼藉,人心惶惶,江东六郡顿时陷入危机。

危难之际,在文臣张昭和武将周瑜的全力辅佐下,孙权很快显示出他非凡的才干,使政权初步稳定了下来。孙权在团结旧部和肃清叛将的同时,大力招纳贤士,广揽人才,后来成为东吴重臣的鲁肃就是在他的召唤下前来投靠的。

鲁肃是除张昭和周瑜外,另一个重要的辅佐孙权的大臣。鲁肃对于孙权来说,就好像诸葛亮对于刘备一样,他也如诸葛亮在隆中茅庐畅谈三分天下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据我看,汉室已无法复兴,曹操也很难在短期清除。为将军思,只有先巩固江东领地以观形势变化,同时乘曹操忙于应付北方战事之际,进兵消灭割据在长江上游的江夏(今湖北武汉)太守黄祖,征讨荆州牧刘表,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按照鲁肃的谋略,孙权纵横捭阖,雄心勃勃地大展开创帝业的宏图。正当他战胜黄祖、夺取夏口、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抢先进入荆州地界。在鲁肃的说服和周瑜的力主下,二十七岁的孙权不顾张昭等老臣的反对,拍板决定与寄居于荆州的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奠定了自己的霸业。后来孙权将都城从京口迁到建业(今南京),并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在古楚的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从此石头城的名字就与孙权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并以其独树一帜的胜景史迹,引来了一代代游览凭吊的文人。南宋诗人杨万里在陪同友人游览古石头城时,写下三首诗篇,其中之一是:

万里长江天上来,石头却欲打江回。

青山外面周如削,紫府中间划洞开。

苏峻战场今草莽,仲谋庙貌古尘埃。

多情白鹭洲前水,月落潮生声自哀。

为了联合抗曹,孙权将荆州暂时借给刘备。后来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赖账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最后因为曹操进军关中,威胁刘备后方,刘备提出讲和,孙权也因自己兵力不足而无力强夺,结果双方商议将荆州地区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刘备管辖,而长沙、江夏和桂阳划归江东。孙权当然不会满足于此,一直伺机夺还整个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派驻守荆州的主将关羽北攻襄樊,大胜曹军,威震华夏。曹操暗中联络孙权,以赐封江南之地为条件要他袭击关羽后方,以解襄樊之危。孙权为得荆州,派大将吕蒙进行偷袭,迫使关羽在公安、江陵等地的守将投降。孤军奋战的关羽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在突围途中被俘后与子关平同为孙权所斩。以“过五关、斩六将”而名震三国的一代名将关羽,却以“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的悲剧告别了辉煌,留下了悲壮。后人有诗叹曰: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在孙权收回荆州后的第二年,曹操病死,继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接着刘备以继承汉统的名义称帝于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并亲率大军东征孙权,立志为结义兄弟报仇,决意夺回荆州。亭一战,刘备被东吴大将陆逊烧营七百里,自己也因此一病不起而亡。

在孙刘联盟完全破裂的时候,为防蜀汉与曹魏两面夹攻,孙权以韬晦之计谦卑地对魏文帝曹丕上表称臣,被封为吴王。但当曹丕为了遥控江东,得寸进尺地要求孙权将其子送到魏国做人质时,孙权就不那么客气了,曹丕遂攻打江东。孙权发兵拒守,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刘备病死后,为共同对抗曹魏,诸葛亮恢复了吴蜀联盟。

江东和魏国断交,大为光火的曹丕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东吴。孙权采纳徐盛之计,一夜之间在长江南岸用木桩和芦苇建造了连绵数百里的假城楼,使曹丕误以为江东早有防备,临江不战而还。吴黄龙二年(229年),孙权趁机称帝建立了吴国,三国的最后一个国家在千呼万唤中姗姗地走进历史。

在三国时期,孙权堪称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烧赤壁、夺荆州、战亭,先后战胜曹操,打败刘备,虎踞江南,立国称帝,开创了三国的鼎峙之业。但是,晚年的孙权却不可免地染上了“老皇帝”

病——昏庸、残暴、猜忌和刚愎自用。当孙权的横征暴敛激起东吴人民起义的时候,大臣顾雍、陆逊都劝谏他适当减轻人民负担,却从未被采纳。反之,为了监视文武大臣,孙权专门设置了校事、察战两个官职,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晚年的错误大大伤害了他与大臣们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来的感情。

在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立国的时候,不断有大臣劝进,请他做皇帝。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孙权大悦,打算派使者和将领率一万吴兵并携珠宝礼物前往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文武大臣均认为这是公孙渊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无需如此兴师动众,派个使者去足矣。然而孙权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张昭在反复苦谏无果的情况下,以装病不上朝的方式表示抗议。对此孙权也很生气,让人弄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张昭也不示弱,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了家门。政治斗争演绎为一场儿戏,成了当时战乱之余的一则趣闻。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东吴使者,把人头送到魏国以表归降。损兵折将的孙权闻讯后大为恼怒,非要亲征杀此小人以解心头之恨。在众臣的苦苦劝说下,这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总算被制止了。

太元元年(251年)冬,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得了风疾,知道自己的生命为时已不会太久了,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第二年四月,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后来便称他为吴大帝。

同类推荐
  • 逍遥闲王

    逍遥闲王

    在现代忙碌够了的赵瑛穿越之后只想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皇位?当个昏君则有愧万民,良心不安;当个明君则要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哪有当个自在王爷轻松快意,乐得逍遥。
  • 甲午亲王

    甲午亲王

    穿越晚清醇王府,龙旗战神洵贝勒。海岛逃生淘得第一桶金;搭救公爵妻女混迹英吉利;海盗女王甘心侍妾;龙旗舰队扬威三大洋。六爷载洵自出生起,就从不缺乏传奇。可即便如此,在历史车轮巨大的惯力之下:他可以改变泱泱大国的衰落之势吗?他能够挽救帝国于倾覆之时吗?民族崛起、国家振兴,腐朽的封建帝王制度已成为巨大的阻碍。“共和”还是“立宪”?一战硝烟,列强纷争,怎么能少了炎黄后人的矫健身影?“同盟”还是“协约”?“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华一定要雄起!我的地盘,我说的算!”——载洵语
  • 日本!日本!

    日本!日本!

    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客观记叙中日关系史!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周永生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中日关系为何如此纠结?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客观记叙中日关系史!外交学院国際関係研究所主任周永生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中日关系为何如此纠结?中日民族恩怨源于何时?中日历史上有哪些恩怨情仇?揭开尘封的故纸堆,这段历史其实很精彩很好看。这么多年的误解终于澄清了,其实,当初本可以让历史不那么假模假式地、真实亲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你即将翻开的这本书一样。
  • 独步天下五千年

    独步天下五千年

    本书是新编中国通史,论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而论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民情和世情的,除此之外无可选择。该书可作为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书。
  • 汉末之鞭笞天下

    汉末之鞭笞天下

    梦回汉末,数不尽风流人物!东汉熹平三年,魏武帝才举孝廉,正式步入仕途,胸中还有一腔热血与抱负,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也才初露峥嵘,号称少年英雄。权倾天下的董仲颖还是国之忠良。昭烈帝刘备还是一小屁孩。天子还在琢磨着如何从百官手中赚得钱财以供在西园享乐,党人和宦官之间的斗争依旧是你死我活地持续着,天下庶民苦汉久矣,太平道的信徒已经遍及各地……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少年吴歧的故事,便从这儿开始。
热门推荐
  • 不动冥王的女儿

    不动冥王的女儿

    万人心中冷漠冰霜的帝无渊--冥王,竟然有了孩子。还成了女儿奴,简直闪瞎了众人的眼睛。传言,冥王为了陪女儿,不上朝,不理政务,女儿一哭,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送给她。某男:"嗯,这个提议不错"众人:……
  • 八荒一同

    八荒一同

    得过且过的普通青年,穿越奇异世界。只为让自己过上舒服的日子努力了那么一下下,却背负起诸多情仇。在主角华天同寻找回乡之路中有爱情、友情与激情!新人新书敬请期待。
  • 帝女劫:公主闯荡娱乐圈

    帝女劫:公主闯荡娱乐圈

    她是天界最受宠爱的小公主法力无边,却仍逃不过作为天帝之女命定的劫数夙缘纠结一朝贬下凡界某朝公主却受到命运牵连穿越于反穿越,她能否逃过命定的劫数?爱、恨、痴、缠,当命运的齿轮与错乱的时空交错,流连天界于的九公主与现世的念柳嘉。她能否找回最初的那颗心。。。。。
  • 死亡漩涡

    死亡漩涡

    华夏大学刑侦系学生莫名卷入一场死亡游戏,生死一念,他是否能运用自己的才华躲过一劫?鬼怪肆意,究竟是谁的手笔?阅读本书,揭晓答案。
  • 韩娱年华之外

    韩娱年华之外

    他,慢慢地行走在银幕上·····她,闪亮在舞台上····最好的年纪他们相遇在城市的街道上,那一瞬间的对视,仿佛将对方刻在了彼此的心里。有过挫折,有过误会,最终,你依旧是我不喜欢别人的理由····
  • 俗眼病

    俗眼病

    俗世、俗人多俗眼,俗眼是“病”!是这些“患者”令人绝望,又催人奋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转战生活

    转战生活

    如何才能把日子过好?有人恋爱遭遇男友背叛,有人婚姻碰上刁钻婆婆。工作中有躲不开猥琐的上司,还得笑脸相迎挑剔的客户,永远完不成的业绩和查不完的成绩,想做一个现代女性谈何容易。金融硕士柯瑾年想成为陶清那样的女强人。陶清的偶像却是单身母亲向美兰。柯瑾年的人生,风光背后满目疮痍,却也是同学林诗悦这几年来的奋斗目标。幸福生活的背后不仅仅是运气,她们尝过一夜夜的苦涩,才翻过一座座高山,黎明到来的时候,又会收拾情绪,再次前进。
  • 夜爷的丑妃

    夜爷的丑妃

    女主一穿越就要和太子一起为了政治利益而成亲?开始,“女人,别碰我!”夜江寒冷冷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岑曦凤倚在床栏上,倾城的脸上带着一丝冷笑:“喂!谈个条件吧!”夜江寒:“……”还有这等女人!后来,“哪个男人?”夜江寒板着冷俊的脸问道,岑曦凤冷艳的脸上露出了一脸的无辜:“那个男人。”,夜江寒咬着牙:“女人,你说呢?”然后,“女人,再废话就别怪我不客气!”岑曦凤扑哧一笑:“怎样?”瞬间一个冰冷的唇覆上,“就这样!”“……”流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