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84400000029

第29章 乱世怨偶(8)

王映霞心里怒潮翻滚。由于气得发昏,她把郁达夫《毁家诗纪》中写的三十七万元港币误看成是美金了。紧闭房门,沉思默想,结论是:这个家已无法维持。

“他不是写的《毁家诗纪》么?啊啊,这实在是彻底毁家的一道催命符呀!”

她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错乱,忽东忽西。对郁达夫的新仇旧怨一齐涌上心头,那一股想要复仇的烈火重又燃烧起来,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炽烈。她那美丽的脸孔由于愤怒而变得难看、可怕起来,就连眼睛里似乎也在往外冒着火星。

她不能保持沉默,因为沉默就等于默认。她必须做出反应,不仅如此,她还要对郁达夫进行报复!

怀着这样一种冲动,促使她马上跑到写字台跟前,提笔给《大风》旬刊的编者写信——

丹林先生:

《大风》特大号拜读了,感慨无限。

一切事件的真实性如何?我现在不想多说,只愿在自己正在靠记忆力的帮助,动手写的一篇记事文中,说得详尽一点,好让世人不受此无赖所蒙蔽。而知在此光天化日之下,竞也会有这样一个包了人皮的走兽存在着,更好让世上未婚的少女,当头一棒。

……

刚写到这里,郁达夫回来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王映霞霍地立起身来,用一双可怕的眼睛注视着面容憔悴的郁达夫。

“做什么呢?”郁达夫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我么?如今正在着手整理这十二年来的伤痕,预备公布在世人面前。”王映霞压抑住胸中的怒火,冷冷地回答道。“反正西洋镜已经拆穿,岂再怕别人笑话么?”

“西洋镜?”

“就是你在《大风》上的那篇妙文哪!”

“你看到了么?都有什么感想啊?”

“感想?可是多得很哩!”王映霞的怒气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你到处宣传说着你是怎样的爱我,你的爱又是怎样伟大,而我又是怎样上了别人的当,被人玩弄了。这样还嫌不足,更凭着你那巧妙的笔尖,选择了字典中最下流、最卑贱的字句,把它联成了诗句,再联成了千古不朽的洋洋大文,好使得一切的同情与怜悯,都倾向于你,怀疑、怨恨与羞辱的眼光,都射向我身上来。……”

说到这里,由于愤怒和委屈,她抽抽咽咽地哭起来了,哭得那么伤心。郁达夫眼怔怔地望着她,茫然不知所措。但是他笃信自己所写的是事实,所以也并没有要道歉的意思。

“我最后不是说过么,大难在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

郁达夫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这本来也正符合王映霞“往事一字不提”的要求。然而王映霞现在再也不相信郁达夫的所谓“保证”了,《毁家诗纪》的公开发表,深深刺伤了她的自尊心,使她无颜在南洋立足。所以她怒气冲冲地对郁达夫说道:

“我倒并不如此想。天下又哪里会有不散的宴席、不醒的噩梦呢?到了最后,到了真正忍受不下去的时候,自然我也顾不了许多,要把你的恶德,把你那一颗蒙了人皮的兽心,详详细细的,展开在大众面前了。至于世人的罪我惜我,我还能顾得到么?”

郁达夫知道王映霞是要对他进行报复了,但他心里坦然得很。“我呢,平时也不觉得对你有什么欺负;而且,爱你之心也从未衰落过呀……”

郁达夫现在说到“爱”,王映霞听了真是如同针扎一样难受,如同喝砒霜一样苦涩,如同闻到鱼腥一样恶心。

“得了,得了!”她用手一挥,嚷嚷了起来。

她跑进自己的卧室里,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郁达夫慢慢地踱到写字台前,把《大风》旬刊又看了一遍。陆丹林一共寄给他十份。这一份是他有意放在家里,让王映霞看的。“伤心人怀抱独真”,他读着自己写的诗,仍然像初写时那样激动不已。“实在是好诗啊!”他心里暗暗叫绝。只是末后一首词,写时因无词谱在身边,匆匆写出,似乎少了一句,平仄错了一字。“乞丹林老兄代为改正一下才好,”他想。

郁达夫此时的心情矛盾得很:既激昂慷慨的要“毁家”,并且以《诗纪》的方式公之于世,可是到真个“毁家”的时候,他却又不忍心和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的王映霞分手。他只是“暴露”他的“奇羞难洗”的事,像写一篇谴责性的小说一样,写了就算了,至多在家庭中提起此事时发一下牢骚,并不是真的存心要把王映霞赶走。

因刺激过深而引起的反感情绪,促使王映霞写了《请看事实》和《一封长信的开始》的两篇答辩文章,和给《大风》编者陆丹林的两封信,并马上寄给了《大风》杂志。《大风》杂志以“不袒护”为理由予以公开发表。这就是王映霞的《答辩书简》。她写这些文章的动机,一是藉以刷洗自己,想让大家了解真相,二是要把郁达夫激怒,使他再来一个反应。她已经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了,原想重圆的破镜,只好再拆开来炸碎了事!

“啊啊!当初他追求我时,我曾担心同一个作家交往,弄得不好就会陷入一场说不清、打不完的笔墨官司。现在果然应验了,真是后悔莫及啊!”

她把《答辩书简》分别寄出之后,心里禁不住这么想。于是悔恨交加,又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慨。

郁达夫的《毁家诗纪》和王映霞的《答辩书简》相继公开发表以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成为海外文坛的一大新闻。

——“啊啊,真是想不到呀!像郁达夫和王映霞这样一对人人艳羡的‘富春江上神仙侣’,竟会反目成仇,终成怨偶,闹得来一塌糊涂了!”

王映霞向郁达夫正式提出了离婚:无条件的离婚。

她之所以提出离婚,实在也还是对郁达夫的一种试探。她自己也感到奇怪:夫妻闹到这种地步,应该是恨之入骨的了,但她并没有。她有时甚至还在可怜郁达夫,为他一生之中没有一个知心好友而惋惜,《沉沦》中那一个孤冷得可怕的“他”又不时浮现在她眼前。每当这时,她就像从噩梦中醒来似的,失声叫道:“我怎么能丢下他不管呢?何况还有孩子!”

她挂念郁达夫的今后生活将如何度过。但是有一点她是清楚的:她不能同郁达夫再像现在这样在无休止的争吵中生活。

要郁达夫再写一张悔过书吗?

她相信只要她提出来,郁达夫就会写的。但是——天哪!一纸悔过书又有什么用?对郁达夫这样的舞文弄墨的作家来说,区区一张悔过书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悔过书他不是没写过,可是墨迹未干,不是又来了比《寻人启事》恶毒千百倍的《毁家诗纪》么?

吃一堑长一智。她不再要郁达夫的什么悔过书,她要他的那一颗心——完完全全的心。

但是她不能低首下气地去乞求。她知道男人的心是乞求不来的,夫妻间的爱情与和睦是乞求不来的。她是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她更不能像一个小家碧玉似的去哀求……

于是她以攻为守,再次用提出离婚向郁达夫进行试探。她觉得这样对郁达夫的压力也许还不够,一个人又跑到离开新加坡有八十海里的廖内去住了下来。那里有她的一位同学在办学校,她想在那里一边教书散闷,一边叫郁达夫细细品味出她这次行动的内在动机是什么。

郁达夫又哪能悟得出王映霞心中的这许多曲折!隔膜在两个人之间已经很深很深了,以至于对方的每一行动甚至每一句话,相互看来竟完全是相反的意义。

“映霞正式向我提出离婚了!”

第一次,郁达夫这样对友人说。

“映霞不仅提出离婚,现在又同我分居了!”第二次,郁达夫这样对友人说。

一直都在关心着这件事的关楚璞问郁达夫:“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郁达夫默默良久,说道:“看来是无可挽回的了。映霞仍视许某为友人——她在《答辩书简》中并不否认这一点;可是许某对我做出了比邻人对待我们老百姓还更凶恶的事情。此人对老百姓的压榨简直比钱武肃王还要厉害。这叫我怎么容忍呢?”

“如果实在处不下去,你们协议离婚也好。夫妻一场,好离好散,可别再闹了!”关楚璞劝道。

“好吧,”郁达夫点了点头。

关楚璞刚要走,郁达夫忽然两眼珠泪滚滚,失声痛哭起来。关楚璞知道他心里难过,他并不愿意和王映霞就此分离。于是就又赶紧劝慰道:

“达夫兄,事已至此,恐怕也只能如此了。望你珍重贵体。目下国难当头,南洋文艺界抗日宣传之重任,全得要仰仗兄之大力呢!”

郁达夫止住了悲声。他想起了当年热恋着王女士的时候,曾经写过“为君先买五湖舟”的诗句,那时他是把自己比做范蠡,把映霞比成西施的。泛舟江湖,白头偕老,本是当年之所愿,如今却成了画饼了。想到这里,他不禁伤感万分。

“请你忙去吧,”他对关楚璞说道,“我打算写几封信——”

“那我就不打扰了,”关楚璞起身告辞。

郁达夫取出纸和笔来写信。

“望舒兄:久不通信,实因家庭纠纷不已,无心执笔也。……”这是写给戴望舒的。

“丹林先生侍史:来函拜悉,家事正在协议离婚中,蒙忠告,甚感。”这是写给《大风》编者的。停顿了一下,他又给廖内学校写了一封信……

王映霞在廖内盼望着郁达夫的反应,但迟迟不见动静,她就以为郁达夫毫无“悔改”之意。尤其是当郁达夫给廖内学校来信(不是写给她的)以后,学校里也是谣传纷呈,有些“幸灾乐祸”的好事之徒故意激王映霞道:

“不是听说你要和郁达夫离婚吗?怎么还不离呀?——嘻嘻,怕还是舍不得吧?”

“那自然罗!‘几世修得才子妇’,叫我也舍不得呢!哪怕整天骂我‘水性杨花’,我也能默认得下来。”

王映霞是一个极爱面子的女人,听到这样一些“激”她的话,怎么受得了?她红涨着脸,当众宣布道:

“怎么不离呢?我是下了决心要和郁达夫离婚的哟!什么作家太太不作家太太,我才不希罕呢!”

就这样,原来出于“试探”而提出的离婚,就变得骑虎难下了。于是王映霞第三次向郁达夫提出了离婚。

“我没有任何条件,也不要什么东西,只望你能将护照还我,让我一个人回国就行。”

她对郁达夫这样说。他们的护照由郁达夫收藏着,郁达夫一直把它锁在办公室的保险箱里,钥匙由他随身带着。

“好吧!”出乎王映霞的意料,郁达夫这次竟爽快地允许了。

然而他口头上虽然答应,但护照仍扣留在手里,不肯交出来。王映霞知道郁达夫并不愿意马上放她走,但她误以为郁达夫是在有意刁难。

误解愈深,“离婚”一事也就弄假成真了。王映霞一不做,二不休,她要郁达夫立刻在离婚书上签字。

“我签就是——”

郁达夫说道。于是提起笔来……

这是一张协议离婚书。只要一签字,就生效了,就宣告了郁达夫和王映霞这一对“富春江上神仙侣”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夫妻关系从此终结。

“到底签字不签呢?”郁达夫突然犹疑起来了。那一支笔,握在手里仿佛有千斤的重量。

他觉得自己的手在发抖。不,是他的心在发抖。

于是情不自禁地望着王映霞的脸庞……

这是一张非常美丽的脸庞。这是一张曾经引起他许许多多幻想、非常熟悉又非常亲近的脸庞。在那上面——水汪汪的眼睛,端正玲珑的鼻子,白嫩的双颊,鲜红而又妩媚的嘴唇,他曾经吻过、亲过。可是这一切非常美妙、非常亲近的东西,忽而变得陌生、冷漠起来了,他好像简直不曾亲近过,甚至不曾认识似的……

“啊啊,她真的变了心了!”郁达夫想,“不然她怎么一再提出离婚,并逼着我签字呢?”

于是心一横,他就一口气在离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郁达夫。

笔是无声的,可是王映霞却觉得郁达夫“下笔有声”,在她心灵上重重地、无情地锤击……

“啊啊,他果真签字了!”她想。“他对我果真是没有真心呢!”

她的心被击碎了。可是雀恋故巢,燕寻旧馆,她究竟不是“杨花”和“柳絮”,她懂得感情的牵累。在千钧一发,协议离婚的同时,她替“内心里还在爱我”的郁达夫做出了许多缓冲之计。她还要做最后一次试探——

“三个孩子由我抚养,你负担学习费用,好吗?”

她想如果郁达夫接受她的这个建议,那么两人之间还有一系列的藕丝联系着,那末她即使回国也只是暂时的分居。双方平平气,回忆回忆,看看未来的形势,再来安排往后的生活,破镜重圆也并非完全是不可能的。

聪明了一世的郁达夫,怎么也体会不出王映霞内心的曲折,相反,他倒是觉得她好生奇怪,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无情、狠心而又表面上故意假惺惺的?他根本不相信王映霞在《答辩书简》中所说的什么把“女子嫁人”看得“比大炮炸弹还来得可怕”,他断定王映霞和他离婚并回国以后,即刻就会投入许绍棣的怀抱。他不能不为自己着想:老婆被别人夺走了,难道连儿子也都要失掉么?想到这里,他对王映霞说道:

“不,不,孩子还是由我来抚养。”

他断然拒绝了王映霞的建议。他切断了他和王映霞中间仅有的一条可以联系的线。

这是1940年5月间的事。郁达夫和王映霞协议离婚,由关楚璞作证。

“你们各自再在报上登个启事吧,这样手续更完备些。”关楚璞对他们建议道。他没有想到这一对“富春江上神仙侣”,来到南洋后竟分道扬镳;他尤其没有想到这一对佳偶由他作证成为怨偶。

郁达夫和王映霞分别在报上刊登启事。郁达夫于1940年5月31日在香港《星岛日报》登出了《郁达夫启事》,是这样写的:

“达夫与王映霞女士已于本年三月脱离关系,嗣后王女士之生活行动,完全与达夫无涉,诸亲友处恕不一一函告,谨此启事。”

王映霞也在香港《星岛日报》和重庆《中央日报》刊登启事。她在启事中指责郁达夫“年来思想行动,浪漫腐化,不堪同居”。

在回国之前,王映霞留给郁达夫最后一封信。信中说: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叻币二百元,这是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亦曾做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的,债务是没有的,你已经有足够开支的固定收入。你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教?

你的日常用品和衣服之类,全都放在原处未动。另外还有几套新的衣裤,是我在前些日子里为你赶做成的,你应该自己处理。我只带了几件自己的替换衣服走,留着的,随你安排。对于这一些身外之物,我是素来不加以重视。

我是中国人,忘不了中国,一定得回中国去。大概你是愿意永远留住在南洋的了。三个儿子既坚决说须由你教养,我亦不想硬来夺去,但希望你要把他们教养得像个“人”的样子。……

郁达夫手里捏着信,久久地伫立在窗前,两眼凝望着远处波浪翻涌的海面。王映霞乘坐的轮船就停靠在码头边上,巨大的烟囱里已经在冒着浓烟。

“呜——呜”几声汽笛传来,船启航了。郁达夫心里忽地往下一沉,他知道王映霞从此离他而去了……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部专著,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细腻深刻,颇有独到之处。是田本相先生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其中某些篇章在刊物上单独发表时,就获得同行的好评。《曹禺剧作论》的出版,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研究领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作者对曹禺剧作研究有年,功力较深,故而在本书中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 解放长沙

    解放长沙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的夏天,华夏神州万川千水,无不沸沸扬扬。黄河在涨潮,长江在涨潮,珠江在涨潮,黑龙江在涨潮。真个是,潮涨潮落,多少悲欢东流去,涨潮落潮,历代兴亡汇心头。
  • 历史与文明

    历史与文明

    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热门推荐
  • 悄无声息越过时光

    悄无声息越过时光

    那年的夏天,玻璃上的雾气,隔着窗的距离。无法看透的秘密,不可挽回的境地——无法呼吸窗外的花已凋零,剩下枯黄的躯体。只不过是一时的美丽。樱花发芽,开花,纯净瑰丽,纷纷扬扬,最后还不是枝头凋零,满地残雪······两年了,她变得不再是自己,她回来了,回来复仇了,一切伤害过她的人都得血债血偿。
  • 太子凶猛

    太子凶猛

    唐方的心情状态:小爷我刚出生就上山当和尚,八岁下乡当道士,十五岁参加11,十六岁上阵砍人,十八岁上朝揪宰相胡子。当和尚我放火烧山,做道士我下山劫道,参加11我收拾名门大派,上阵砍人我不忘泡妞,揪宰相胡子不忘拐带其女。不要在我面前装13!递牙者,掰之!
  • 恍兮惚兮

    恍兮惚兮

    有一天醒来,千仞山的乡亲们都变傻了,不知道自己是谁,千仞山正“嗞嗞嘎嘎”地倾斜,灵异湖正在长出金子。
  • 倾城毒妃

    倾城毒妃

    她家族被灭,含冤入狱,被亲夫毒害,转世重生。一切重新开始,面对熟悉的人和事,她擦干眼泪,一朝伴在储君侧,柔情蜜意是她复仇路上的慰籍,虽走上了复仇之路,再不是从前任人欺凌的女孩,却只对他温柔如水。密友叛变,虽做事果断,冷面铁血,却只对密友优柔寡断。复仇路上,多生祸事,谁说命运由天定,今日她就掀了这命运轮盘,胆敢伤她所爱,触她逆鳞者,强诛不留!【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迷途花开

    迷途花开

    星星不是发光体所以才会常伴月亮左右月亮不是自带光芒所以才会围绕太阳旋转而我一直在寻找那颗太阳那颗能让我发光的太阳
  • 几度清浅时光

    几度清浅时光

    王子贤将音乐视作信仰,可抑郁症一直伴随着他,他竟全然不知。徐枫是他的亦师亦友之人,抑郁症让徐枫选择跳楼,而跳楼前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多希望你还是曾经的那个你。’不断的流浪,不断的经受挫折,而徐枫的离开给他致命一击,也让他意识到抑郁症的伴随。但他在这个新时代里仍用自己的那份热爱坚持着心中的信仰。幸好故事有另一个她的出现,有志同道合的好友,让他克服抑郁症,完成理想。回头望,清浅时光又有几度,而这些也成为了难以忘怀的经历。谨以新作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抒写一种新时代精神。
  • 末世之普通的生活

    末世之普通的生活

    其实是一本主角绝不普通的故事,讲了主角的末日之路
  • 医武龙诀

    医武龙诀

    一个情殇的穷小子,偶遇祖龙传承。习武修真,医药天下...得以四大神兽相辅——青龙喜水我就给他弄一泫清澈凛冽的龙潭。白虎喜林我就送他一片卧虎风林。朱雀喜风那我就为她摄一座海市蜃楼。玄武喜威就给他建一座威严的玄武大殿。道至大成之时,便领着师傅,带着徒弟,伴着绝色,行走五界,横行无忌...
  • 辣条的诱惑

    辣条的诱惑

    辣条?!好香!黎小莳看着那一包又一包辣条,默默的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脚步!说好的宁死不去呢!打脸来的这么快吗!
  • 诡异的谜团

    诡异的谜团

    在这个多彩奇妙的世界里,隐藏着太多的奥秘。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关于他的死因,历来猜测颇多,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呢?20世纪70年代末,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事件,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正在和四个朋友练飞车绝技,可正好轮到他的时候,布木坭和车突然从四人眼前消失了……这些谜团我们很难找出答案。本书设置了令人惊魂的灾难之谜、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中外名人的重重悬疑、神秘的暗杀、真正的潜伏、文化名人扑朔迷离之死、“艺术作品”和创造史上的奥秘、迷雾笼罩的殿堂、离奇的失踪、神秘的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情节悬疑生动、惊险刺激,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