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99

第99章

六种善法如大智论说。名字是何。谓善五阴及数灭无为是其六也。善五阴中有其四种。一生得善阴。宿习今成。二方便善阴。现在修起。三无漏善阴。谓三乘人缘修法身。四常住五阴。谓佛菩萨真实法身。故涅槃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等如前五阴章中具广分别。数灭无为略有三种。一烦恼灭。谓灭五住一切烦恼。二者业灭。谓灭有漏无漏之业。三者苦灭。谓灭分段变易之果。是等如前三无为中具广辨释。此等皆依大乘分别。六善如是。

六和敬义

六和敬者。同止安乐不恼行也。起行不乖名之为和。以行和故情相亲重。目之为敬。和敬不同。一门说六。六名是何。一身业同。二口业同。三意业同。四者同戒。五者同施。六者同见。六中前三就身彰同。后之三种就行说同。身业同者。略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离杀盗邪淫等事。二作善同。同为一切礼拜等善。口业同者。亦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皆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二作善同。同为赞诵赞咏等善。意业同者。亦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离一切烦恼业思。二作善同。同修信进念定慧等一切善法。言同戒者。略有二种。一受戒同。二持戒同。又更分二。一作戒同。二无作戒同。亦得分三。一律仪戒同。二摄善戒同。三摄众生戒同。言同施者。略有二种。一内施同。自舍己身奉给尊事。二外施同。舍余资生。亦得分三。一财施同。二法施同。三无畏施同。言同见者。见谓见解。略有二种。一世谛中见解无别。二真谛中见解无别。问曰。前三行无不收。以何义故复说后三。释言。前三是其能作。后三所作。故复说之。又前三中摄行难尽。未知前三所作是何。故复明之。问曰。所作行别无量。何故偏说戒施及见。以其略故。于六度中戒施在初。慧见在后。就初就后以彰其同。中间可知。故略不论。六和敬义辨之略尔。

六修定义七门分别(一辨相 二行义差别 三就位分别 四就地分别 五就界分别 六约智分别 七依受分别)

第一辨相。六修定者。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名为还。毗婆娑中名之为转。六名为净。初言数者。为制觉观系念数息。名之为数。数中有四。一增。二减。三乱。四等。如五度中具广分别。此数即是止家方便。所言随者。心无异行住随气息。为长为短。为近为远。为遍身中为在一处。去至何处。齐何而还心随觉知。名之为随。此随即观家方便。所言止者。于己身分眉间鼻端齐轮足指随心所宜系念令住。故名为止。所言观者。始观气息于己身中为损为益。为冷为暖。审悉观察。然此气息即是风大。毗婆娑云。为风大故等观四大。观四大已次观四大所造之色。所谓色声香味等。色依何法能有造作。谓依心法。故次观察受想行识。观察是等名之为观。所言还者。止行能也。止行成故于欲恶法若起思觉则能制之。令心还住出离觉中。名之为还。故杂心云。欲觉少行。出觉多行。毗婆娑中何故名此以之为转。转离恶觉住善觉故。又善觉中转下起上亦名为转。所言净者。观之能也。观行成故能灭诸恶。故名为净。六相如是(此一门竟)。

次明止等行义差别。如毗婆娑说。数有二事。一数出入息。二能舍恶觉。随亦有二。一随出入息。二能离恶觉。止亦有二。一能住心在于鼻端眉间足指。二不舍三昧。观亦有二。一观出入息。损益等事如上所辨。二能善取心心数相。转亦有二。一能知五阴。二能入圣道。净亦有二。一能断结。二能于谛知见清净。行别如是(此二门竟)。

次就位论。随义通论位位皆有。于中别分数随止观在五停心。还在念处至世第一法。故毗婆娑云。转出入息起身念处。如是次第乃至转忍起世第一法。名为转矣。净者在于见道已上。故毗婆娑云。净者所谓苦法忍等(此三门竟)。

次就地论。地谓欲界乃至非想。依毗婆娑此六欲界未来中间。二禅三禅方便道摄。于中别分数随二行在于欲界未来中间二禅三禅方便道摄。止观还净在一切地方便道摄。诸地皆有止观还净四种义故(此四门竟)。

次就界论。界谓三界。依毗婆娑此六初起在于欲界。后依****亦得随起(此五门竟)。

次约智论。智谓十智。此六唯一等智所摄。世间修故。若当就位分净在于见道已上。是则净中具十智性(此六门竟)。

次约受论。受谓苦乐忧喜及舍。此六唯一舍根相应。非是根本禅地摄故。若就诸禅义说止观及与还净或喜相应。或乐相应。或舍相应。在初二禅喜受相应。在三禅中乐受相应。自余一切舍受相应。六种如是。

六三昧义

六三昧义如成实义。名字是何。一一相修为一相。二一相修为种种相。三一相修为于一相及种种相。四种种相修为种种相。五种种相修为于一相。六种种相修为种种相及一相。相状如何。论释不同。有论师说。修第四禅名一相修。修五圣支定名种种相修。五圣支定广如上辨。言一相修为一相者。修第四禅为得罗汉果。言一相修为种种者。修第四禅为得五通。言一相修为于一相及种种者。修第四禅为得罗汉及五禅通。种种相修为种种者。修五圣支为得五通。种种相修为一相者。修五圣支为得罗汉。种种相修为种种相及一相者。修五圣支为得五通及罗汉果。此之一义成实不立。故彼非言。五圣支中前三犹是世俗四禅。得罗汉时于四禅中随依一禅。云何说言修五圣支得罗汉果名为一相。又复明观二圣支中亲依观支得罗汉果不依明支。故知不以修五圣支为得一相。成实所立定守一缘名一相修。慧心见法种种差别名种种修。言一相修为一相者。论言。依定还生神定。如从初禅生二禅等。言一相修为种种者。依定生慧。言一相修为于一相及种种者。依定生定及生智慧。言种种修为种种者。依慧生慧。如闻生思如思生修。言种种修为一相者。依慧生定。言种种修为种种相及一相者。依慧能生一切定慧。问曰。是中定慧相生为是有漏。为是无漏。论无定判。义释有三。一就通以论。能生所生一切定慧悉通有漏及与无漏。二就定慧隐显互论。定唯有漏慧唯无漏。三就能生所生定慧隐显互论。能生定慧隐一向有漏所生定慧一向无漏。六三昧义辨之云尔。

六摄义

六摄之义出地持论。录物从道目之为摄。摄处不同。一门说六。六名是何。一者顿摄。二增上摄。三者取摄。四者久摄。五不久摄。六者后摄。六中前三化事分别。三中初一所化中顿。第二一门能化身上第三一门化具圆备。后之三种随根分别。初一下根。次一中根。后一上根。故有六种。言顿摄者。于一切生作父母想。随己力能以一切种安乐饶益。是名顿摄。增上摄者。菩萨居尊摄取众生名增上摄。依论有三。一者为王善摄人民。二为家主巧益亲属。三者为父于子等益。情无偏党。言取摄者。能以财法摄取众生。言久摄者。软根众生久化乃熟。不久摄者。中根众生易化近净。言后摄者。上根众生于现世中堪任清净。化益之穷故名后摄。问曰。此六于四摄中何相所收。释言。四摄通于六中。不别相对。六摄如是。

七善律仪义四门分别(一辨相 二开合广略 三对境分别 四支因具不具)

无作之善说为律仪。律仪不同。一门说七。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言不杀者。论说有三。一者因离。二果行离。三对治离。因离有二。一者共因。谓贪嗔痴。诸业皆悉用此为因。故名为共。二者不共因。谓离杀心畜刀枝等。此唯杀因故曰不共。问曰。若言远离杀心是因离者。何故论中说为果离。释言。杀心所望不定。若望贪等是其果行。若望正杀是其因行。今据后门说为因离。言果离者。正离杀业。对治离者。所谓慈心安隐心等。慈能与乐。安能授善。以此二种能治杀业故名对治。言不盗者。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果行离。三对治离。因离有二。一离共因。谓贪嗔痴。二离不共因。所谓盗心及无资生。故地经中资生满足名为因离。言满足者。常修少欲知足之心无所须欲。故云满足。果行离者。正离盗业。对治离者。所谓布施。言不淫者。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对治离。三果行离。因离有二。一离共因。谓贪嗔痴。问曰。论中宣说。邪淫唯贪心成。今云何言离贪嗔痴为因离乎。释言。终成其唯在贪。远则从于贪嗔痴起。是故离之通名为因离。二离不共因。所谓淫心及无妻色。故地经中自足妻色名为因离。云何自足。于现在世梵行有余。心无求欲名足妻色。以自足故心无悕欲。故离淫因。果行离者。正离淫业。对治离者。常修梵行。不净观等。不妄语者。论释有二。一对治离。所谓实语对治诳心。二果行离。正离妄语。据实具论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果行离。三对治离。因离有二。一离共因。谓贪嗔痴。二离不共因。谓诳他心。果行离者。正离妄语。对治离者。常修实语。问曰。是中实具三离。何故论中但云二乎。释言。为彰口言易发不藉远因。是故不说离贪嗔痴以为因离。离诳他心虽是因离能治诳心。对治中说故不别论。故地论云。对治诳心即是因离。不两舌者。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对治离。三果行离。因离有二。一离共因。谓贪嗔痴。二离不共因。离破坏心。果行离者。正离两舌。对治离者。修和合语。不恶口者。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果行离。三对治离。因离有二。一离共因。谓贪嗔痴。二离不共因。谓侵恼心。果行离者。正离恶言。对治离者。常修濡语。不绮语者。亦有三种。一者因离。二果行离。三对治离。因离有。一离共因。谓贪嗔痴。二离不共因。谓绮语心。果行离者。正离绮语。对治离者。恒修正语(此一门竟)。

次辨开合广略之义。开合不定。总之唯一善律仪摄。或分为二。一者身业。二者口业。前三身业。后四口业。或离为七。备如向辨。或复分之为二十一。此七律仪各从上中下品心起。是故通说有二十一。或复开分为六十三。前二十一各从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起。是故通说有六十三。问曰。三善常相随逐未曾相离。云何别分为六十三。释言。三善体虽同时随用强弱非无先后。如不净观是无贪性慈悲观等还无嗔性因缘观等是无痴性。三善既有别起之义。所生律仪何为不别。是故得分六十三种。若随凡圣禅地不同境界差别则有无量(此二门竟)。

次对境论。此七律仪普于一切众生处起。若不如是所受律仪便有增减。问曰。律仪为于现在众生处起。为于三世众生处起。论释不同。若依成实普于三世众生处起。缘之皆得起善心故。若依毗昙唯于现在众生处起。良以过去未来众生不可杀盗乃至绮语。为是缘之不发律仪。问曰。若于现在众生得律仪者现在众生死灭之时应失律仪。释言。不失。念念常于现在众生得律仪故。问曰。于彼非众生所得律仪不。释言。亦得。故成实言。非众生所得善律仪。问曰。直缘非众生数得善律仪不。释言。不得。故成实言。要因众生得善律仪。何故如是。于众生所远离性罪。于非众生所远离遮罪。离性为本。是故要于众生所得。直缘草等不发律仪(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 居士分灯录

    居士分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兰谱

    兰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史辨误

    三国史辨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涅槃经疏

    涅槃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纯粹的爱情用心的旅行

    纯粹的爱情用心的旅行

    恋爱秘籍,快乐恩爱,才艺表演,物质美丽,明星相爱日记,途中有很多维美风景,蜜法洋变,甜蜜告白与愉快相恋,旅行剧本,正确舒适辉煌聪人与蜜人和育人的事情不断更新,蜜变洋变艺变,唯美风景不断更替!一场8位上神的潇洒旅行,留恋相爱的结晶,处处都留下口才与美丽,魅力是一直在进行,留下好的感情与情意,一场不离不弃,心心相印的旅行结晶。甜蜜爱情,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结晶。歌神,导神,船神,术神的励志故事。还有2519年后神界与人界的高科技。
  • 没有情绪的神

    没有情绪的神

    这里终年白昼,一个青年坐落在悬崖双眼看向远处太阳,那双无神的眼神如同无尽深渊吸人夺魄,青年口中低语:“情绪什么的,丢掉就好了,不是吗小燕?”
  • 你好竹马君

    你好竹马君

    青梅竹马?我勒个去,就穆阳那个小矮子,饭可以乱吃,话怎可乱讲…咦?!穆阳什么时候比我高那么多,还还还还那么一丢丢帅,人还是那个人,怎么就…那么,顺眼了一点呢…苏多米捂脸。【小剧场】穆阳一个冷眼扫视,苏多米,你生还是不生,不生不生,我还小。穆阳冷笑,拖着苏多米进了卧室。苏多米想着被穆阳欺负了那么多年,今天定要翻身做地主,于是,苏多米爬到了穆阳的身上…不到三秒,苏多米被穆阳压在身下“今天这么主动那就满足你好了”苏多米泪奔,不是那样的不是啊!手中的笔掉落…本文无车祸无失忆无小三不虐心。喜重口请谨慎点入…
  • 生活别样

    生活别样

    《生活别样》全书主要由《出离》、《哈哈镜》、《成人》三个分卷组成。主要讲述社会变革时期,百废待兴,风险与机遇并存,年轻人的奋斗经历、生存状态。
  • 守护甜心:命运的轮廓

    守护甜心:命运的轮廓

    她被朋友背叛,那都是因为她。她失去亲情,也是因为她。她遭到背叛,几乎失去了一切,她没有朋友。也是十分孤独。当她遇到了真正的身份,可又端在了黑暗的角落里,她的朋友都认识她。因为她是命运的公主。
  • 邪凌盎然

    邪凌盎然

    不信命?信命?一切的美好成为了泡影,高富帅变成了屌丝,如何是好?一场巅峰之战就此开始,凌于天下,盎然世界。
  • 农家有女甜如蜜

    农家有女甜如蜜

    寒山村的王大山和她媳妇,想闺女想到命里去了,结果接连生下三个臭小子。鉴于自家爹娘如此喜欢闺女,三个儿子一合计,给自家爹娘抱了个闺女回来。原本是孤苦无依的王蜜,就如同掉进福窝窝,从此成为了一家团宠,走上了幸福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尘遥遥

    红尘遥遥

    她本是一国公主,一朝国灭,却沦落红尘成为妓子……
  • 穿越之小户起家

    穿越之小户起家

    二十一世纪的石女穿越到古代,且看她小户发家,养包子,寻找幸福晴天。
  • 异世界的文化基地

    异世界的文化基地

    在这地域辽阔的神州大陆,凌云帝国的帝都有着一家店铺,名字极其古怪,叫做:远方文化基地!在文化基地中,你可以在网咖电子竞技的操作中展现自我的风采。当然你也可以观看到电影院的极致特效大片。图书馆上亿本书,等待您的阅读,丰富您的知识文化程度。饿了,还可以尝一尝文化基地刚开张的餐馆结界,保证会让你回味无穷,望眼欲穿。没错,我叫白子川。在异界开了一所文化基地,这里不仅有餐馆,网咖,图书馆,电影院,更有着蹦迪的酒吧,惊悚刺激的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