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80

第80章

次辨有无不同之义。大乘法中犹具三聚。小乘法中单受律仪无余二聚。以何义故无摄善戒。有人释言。小乘之人意存息灭。故受律仪。无心起作。故无摄善。若尔小乘三学之中但应修戒不习定慧。彼存息灭三学俱修。虽存息灭三学俱修。虽存息灭何妨摄善。以有斯妨更为异释。夫为制戒流类均齐。故制律仪。云何均齐。莫问利钝同皆远离五篇诸过得圣果故。摄善不等。是故不制摄善法戒。云何不等。彼小乘中作善无量。无有一人具修诸善方得圣果。故曰不等。如八禅等随修一二亦得圣果。不要具修。问曰。何故离恶均齐集善不等。以恶易离善难成故。问。纵使摄善不等制摄善戒竟有何过。释言。不得。若小乘中制摄善戒。有人不能具修善法便是犯戒。云何得圣。又不齐等云何名制。为是义故无摄善戒。问曰。若言小乘法中无摄善戒亦应小乘无有止犯作持之义。释言。小乘虽不制于摄善法戒非全不修。故有止犯作持之义。虽有作持量分而为非制齐修。是故不名制摄善戒。又小乘中设有作持助止之作非摄善戒。问曰。若言小乘作善是助止法。三聚戒中无摄善者三学之中亦应不立定慧两学。释言。三学随义分别。非制法故不得齐等。为是义故说有无过。以何义故无摄生戒。彼在独度不兼他故。有无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宽狭。小乘律仪但防身口。不遮心过。名之为狭。大乘律仪通防三业。目之为宽。云何得知。小乘律仪但防身口。不遮心过。彼小乘中但说身口七善律仪以之为戒。不说十善以为戒故。故成实言。戒防身口定慧防心。云何得知。大乘之戒通防三业。如地经中说十善道为律仪故。问曰。何故小乘法中单防身口。大乘法中通防三业。释言。小乘一身求果。习道不久心过难裁。非戒能制要修定慧方除心过。戒不防心。大乘法中多身求果。习道长久堪裁意非。故戒防心(此三门竟)。

次辨长短不同之义。小乘之戒止在一形不通异世。名之为短。菩萨戒法一受得已。若不退失菩提之心及不增上起烦恼犯尽未来际毕竟不失。名之为长。故地持云。菩萨无有舍身失律仪戒。何故如是。声闻为欲一形期果受戒之时自誓要。故言尽形寿。一形已来是彼要期分齐之限。故不失戒。一形已后不复是彼要期之眼。所以失戒。菩萨为欲多身求果受戒之时自誓要期尽未来际。尽未来际是彼要期分齐之限。故不失戒(此四门竟)。

次辨受舍不同之义。先就受戒以明不同。受中有二。一就初受以明不同。二就重受以明不同。初受云何。小乘法中得戒有二。一者自得。二从他得。自得有三。一自然得。二上法得。三自誓得。言自然者。谓佛一人于最后身初出家时自然发得别解脱戒。不从师受故曰自然。言上法者。或有沙弥及与俗人。修道证得无学圣果。证得如是增上法时发得出家具足禁戒。从其所依名上法得。言自誓者。如大迦叶闻佛出世自誓要期。佛为我师我为弟子。于此言下得发具足名为自誓。从他得中差别有四。一者善来。有诸众生上品利根。佛命善来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尽苦源。即发具戒。二者三语。所以一切沙弥俗人及佛初出诸比丘等师教三遍归依三宝即便得戒。三者八敬。如大爱道比丘尼等。诸比丘僧遥宣敬仪令其奉行。彼闻顶受即发具足。四羯磨。得僧数具足和合作法与受具戒。有五人十人二十人等。大乘法中亦有二种。一从他受。唯对一师不藉多人。因力强故。二善净心受。无如法人可从受时于佛像前自受而得。此即是其自誓得也。问曰。大乘何故不说自然得戒。释言。大乘说佛过去为菩萨时先已成就别解脱戒。非最后身初出家时方始得故。何故不说上法得戒。义同自然。佛先成就。非最后身证上法时方得戒故。何故不说善来得戒。大乘戒广具缘三聚无尽之法。要期领纳方始得戒。直称善来摄戒不具。故阙不论。何故不说三语得戒。义同善来。何故不说八敬得戒。菩萨尊胜。不如尼众常敬他故。何故不说羯磨得戒。菩萨受戒唯从一师不藉多人。不假和合作法与故亦可。菩萨从他受者。即是菩萨羯磨受矣。初受如是。次就重受以明不同。如地持说。小乘法中犯重禁已遇缘舍戒。后若重受终不得戒。边罪难故。菩萨不尔。犯重禁已舍菩萨戒。后若重受还复得戒。何故如是。菩萨法中有二缘故。重受得戒。一多身求果微善亦去。所以得戒。故地持中若有善心构牛乳顷亦得受戒。二菩提心是广大意能灭重罪。是以得戒。小乘法中有二种义不得重受。一现世求果纯善方得。若曾犯重障难深极为是不得。二小乘心劣不灭重罪。故不得戒。次就舍戒以明不同。声闻法中别解脱戒有四种舍。一不用道舍。二命终舍。三断善根舍。谓邪见人起大邪见断善根时失律仪戒。四二形生舍。所谓男女二形生时失律仪戒。菩萨法中别解脱戒有二种舍。如地持说。一退菩提心坏本故舍。二增上烦恼犯波罗夷过重故舍。此同声闻断善根舍。何故菩萨无不用道舍。释言。声闻受形俱法。是故不用道失出家戒。菩萨通受七众法。故不用道不舍。何故菩萨无命终舍。此如前释。声闻受戒要期一形。故命终舍。菩萨要期尽未来际。故不失戒。何故菩萨二形生时不失禁戒。释言。声闻别受七众随形法故。二形生时七众不分。是以失戒。菩萨通受一切戒法。不随形别故不失戒。何故菩萨退心失戒。声闻不尔。释言。菩萨行业微细受舍持犯多随心本。是故退失菩提心时失菩萨戒。小乘法中行业浮粗受舍持犯多皆约相不随心本。是故退心不失禁戒。问曰。若言小乘法中受者约相直尔退心不失戒者。断善根时内心邪见何故失戒。释言。邪见极违正法能灭善根。是故失戒。退出世心不坏世善。是故不类。何故菩萨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失菩萨戒。声闻不尔。释言。大乘多随心制。故上烦恼犯波罗夷失菩萨戒。小乘法中约相而制不随心。故轻重烦恼犯波罗夷齐不失戒。不同如是。

第六明其大小一异。大乘律仪与小乘戒为一为异。是义不定摄大接小得言是一。以是一故。小乘所受即大乘戒。故胜鬘说大乘威仪以为毗尼出家受具。地持亦云。菩萨律仪即七众戒据小。望大小外有大。得言是异。以是异故。地持说言。声闻波罗提木叉戒比菩萨戒。百千万分不及其一。问曰。若言菩萨律仪即是小乘七众戒者。有人在俗受得菩萨三聚戒竟。然后出家更须别受出家戒不。有人释言。不须更受菩萨戒中。已通得故。此义不然。菩萨戒中虽复通摄七众之法一形之中不可并持七众之戒。随形所在要须别受。如人虽复总求出道随入何地别须起心方便趣求。此亦如是。

第七明其三聚总别。总别不定。离恶为宗。律仪一戒亦总亦别。余者唯别统收三聚为一律仪。名之为总。故地持云。一切三聚皆律仪摄。同离恶故。于中分出摄善摄生。余二不收还复摄在律仪戒中。名之为别。若就摄善以之为宗。则摄善戒亦总亦别。余二唯别。统收三聚莫不皆善。故名为总。于中别分余二之外还复摄在摄善戒中。名之为别。若就化生以行为宗。是则摄生亦前总亦别。余二唯别。菩萨修习三聚行德皆为利物故名摄生。以之为总。于中别分余二之外还复摄在生戒中。名之为别。当知大乘一切行德总别相望类皆同。三聚戒义厥趣略尔。

三种律仪义八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所防同异三 就界分别四 就趣分别五 就形分别六 就人分别七 得舍分别八)

第一释名。无作之善说为律仪。所言律者。法之别称。调恶之法名之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又复因调亦名为律。外应真则故曰律仪。律仪不同。一门说三。三名是何。一别解脱律仪。二禅律仪。三无漏律仪。别解脱者。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解脱。又复戒体免绝业羁亦名解脱。不与定道二种心俱。故称为别。禅律仪者。经中亦名定共戒也。上界静心思惟终起名之为禅。依禅发得防恶之法名禅律仪。禅心不乱目之为定。戒与定合名定共戒。无漏律仪经中亦名道共戒也。圣慧离垢名为无漏。依此发得防恶之法名无漏律仪。亦可戒体离垢清净名为无漏。此与道合。故复经中名道共戒。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别解脱中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或分为二。一在家戒。二出家戒。或分为三。一者五戒。二者八戒。三出家戒。或分为四。于前三上加菩萨戒。或分为五。所谓五戒八戒十戒具戒及菩萨戒。或分为六。谓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尼戒及菩萨戒。或分为七。谓七支戒。又七众所受亦得分七。言七众者。在家有二。谓优婆塞及优婆夷。出家有五。比丘及尼式叉摩那沙弥及沙弥尼。或分为八。于前七上加菩萨戒。或分为十。谓十善戒。广则无量。禅戒之中亦开合不定。总之为一。或分为二。一禅律仪。二断律仪。依未来禅以世俗道断欲界结。九无碍边所生之戒名断律仪余禅定边所生之戒名禅律仪。或分为三。一觉观俱。谓未来禅及初禅地所生之戒。二无觉有观俱。谓中间禅所生之戒。三无觉无观俱。谓二禅上所生之戒。或分为四。谓四禅中所生之戒。或分为六。谓未来中间根本四禅所生之戒。若依成实禅戒有九。谓依八禅及欲界电光所生之戒。广则无边。无漏戒中亦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或分为二。一无漏律仪。二断律仪。依未来禅发无漏道断欲界结。九无碍边所生之戒名断律仪。余无漏边所生之戒名无漏律仪。又常无常亦得分二。被照无漏所生之戒名曰无常。诸佛菩萨真无漏边所生之戒名之为常。或分为三。谓三乘人无漏圣戒。或分为四。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漏戒也。或分为六。谓三乘人因果之戒。或分为九。谓三乘人别有见修无学道戒。或分为十。谓十善戒。广亦无量。辨相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所防同异之义。于中有三。一遮性分别。依如毗昙别解脱戒防禁性恶及离遮罪。言性恶者。所谓身口七不善业。言遮罪者。所谓饮酒杀草木等。禅无漏戒。唯离性恶不防遮罪。以非所受威仪法故。若依成实三种律仪同防遮性。二者根本方便分别。杀盗等罪名为根本。养猪羊等名为方便。依如毗昙别解脱戒通防根本方便之恶。禅无漏戒唯防根本。成实法中三种律仪齐防根本方便之罪。三约时分别。时谓三世毗昙法中别解脱戒唯防现在不通过未。禅戒随心宽通三世。三世俱防。现起之者防离现恶。过去未来性成就者。防过未恶。无漏戒中最初得者。唯防现在未来之恶。不通过去。彼现在者防离现恶。宽通成就。在未来者防未来恶。以本未有过去世中不成就故不防过去。经生圣人无漏律仪通防三世。现起之者防于现恶。过去未来性成就者防于过未。若依成实三禅律仪体皆现在不说宽通过未之义。体虽现在而能通防三世之恶。问曰。何故毗昙法中现在之戒唯防现恶。成实法中现在之戒通防三世。释言。毗昙性相中求。故随世别以论所防。成实立义务就宽通。故说现戒通防三世。通相云何。现戒起时现恶不生名防现在。现恶灭故令过去恶因义不成名防过去。现恶灭故。更不作因牵生后恶名防未来。非谓过未有体可防。同异辨之粗尔(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楚材秦用:李斯

    楚材秦用:李斯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李斯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李斯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之芒

    光之芒

    上帝,古老而神圣的职业,缔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被子民们所拥护,歌颂。每过四千年,上帝便会在世界内选出三百人让他们互相厮杀。人们称这三百人为,神子。而胜者,只能有四人。分别是取代上帝,贤者,天使长,圣法师这四个职位。而现在,战争即将开始。(处女作,不喜勿喷。扣扣:2998153150)
  • 笑若风华

    笑若风华

    等了他五年,没有等到他许诺的凤冠霞帔,而是等到了一剑穿心的痛!睁开眼,她发现自己变成了他的妹妹!宋家最不受宠的小女儿!
  • 伐天

    伐天

    天地为棋,众生为子,一切尽在命运的玩弄之中,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天地既然不仁,我便逆天改命!
  • 星际霸王

    星际霸王

    他本该成为宇宙中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恶魔,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他……一个绝顶痴情的女子为俘获爱人的心渴望回到开始从来一次,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后悔药吃??刁蛮任性的绝色少女一夜之间性情大变,温柔婉转。雅斯特帝国最美丽的公主自愿被当做礼物送人。傻小子一时间艳福无边,只因为几个女孩突然得到100年后的记忆,提前来“霸住”他这块“肥肉”……另强烈推荐VIP新作《我是铁匠》,值得一看!
  • 无限流记

    无限流记

    壹.....还是零......这很重要么?楚零坐在电脑前,看着上面的对话框发呆......“想要......明白生命的意义么?”
  • 捡个飞碟送外卖

    捡个飞碟送外卖

    坐着飞碟送外卖,那叫一个速度啊!管管闲事交女友,那叫一个惬意啊!把外卖送到外国去,那叫一个轰动啊!再送到外星球上去呢?那叫、那叫一个流弊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狱乐书

    地狱乐书

    国生而民,遂而大国;人生而情,遂而为人;爱生而恨,遂为珍惜。纵然各怀其志,两身无极,也愿用我千山暮雪,成全你天下大义。